回覆列表
  • 1 # 淅爸育兒記

    如果我說,孩子這是在向父母示愛,向父母表示忠誠,你會信嗎?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很簡單的就是:在過去14年裡,父母只教會了孩子這種示愛的方式。

    其原因可能有二,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其一、暴力教育--你打了孩子然後告訴他我是為你好,我是愛你才打你,孩子深以為然了;、

    其二、溺愛--孩子一開始攻擊父母的時候,父母表現得非常開心,孩子認為攻擊對方會讓對方開心。

    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只針對父母,而後者會更廣泛的被投射到孩子的人際關係中。二者的共同點事,孩子在用攻擊父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自己仍然是父母的孩子這一訴求:瞧,我和你的行為一樣!

    這樣的孩子要怎麼教育?根據上述成因,也要分兩種方向:

    注意我的用詞“方向”,因為到了青春期,即便是心理專家干預也只有20%的成功機率,所以只能泛泛而談,因為其成因也是比較“虛”的。(比方說尊重給孩子,怎麼尊重其實家長自己心裡清楚,不過是沒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看待,但具體要怎麼做很難隻言片語說清楚,更多地在生活中體現。)

    暴力教育:請誠懇的向孩子認錯,因為只有你承認自己暴打他是錯誤的,是傷害而不是愛,才有可能扭轉孩子對此的認知。

    而後請為你的行為負責,言行舉止中,請不要再出現打罵的教育行為,孩子是會觀察的,你道歉時有多誠懇,一旦違反、重複犯錯,那孩子就有多失望。

    在這個時期,其實孩子更多地是在實踐,驗證過去父母與之相處的“打是情罵是愛”是否是真的。

    溺愛:這裡特指放縱型溺愛。被放縱型溺愛出來的孩子,其核心是自戀,是唯我獨尊,但其本質是:不能正確認知這個世界。

    他從小就被教育“我就是王”,然而現實卻是,只有在家裡他才可能是王,現在他的“奴隸”已經想要反抗。

    那麼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改變呢?我個人只能建議你帶孩子去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這裡面需要修復的問題,不僅僅只有孩子的問題。

    如何認知這個世界,把他從小世界裡拉出來,還包括幫助他如何認識規則、遵守規則。太廣泛了,每個階段性的輔導根本就是泛泛而談,他已經14歲了!

    再者,是扭正家長的“奴性”,之所以會溺愛孩子,不外乎家長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可以活成隨心所欲、不受任何一丁點傷害的“王”,到底是家長的心理缺失,而不僅僅是教育方式的錯誤。

    長篇大論之後,還請各位家長靜下心來思考,為何好好地一個孩子會成為這般模樣?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辯證的看待,隨著孩子的進步而進步?而不是一個方式用到老?畢竟三板斧只適合程咬金。

  • 2 # 福州禪武

    你已經錯過了力量壓制一切的時期。現在只能用理性,法律幫助他。

    14歲的孩子,如果偶爾一兩下發發脾氣,想打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長期的頻繁的對父母親打罵就非常不正常,也就是你的權威性,在她心裡淡然無存。這個時期身體的對抗已經很弱,所以你不能像幼年時候那樣,你絕對的力量壓制他的一切,這個時期你應該講道理,講法律。如果有可能的話,你還可以再進行真實的對抗一次,但不能多。

  • 3 # 辭夏淺笑如花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價值觀開始形成,他們嚮往獨立喜歡錶達自己,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父母的關心照顧以及情感上的支援會成為他們獲得獨立的障礙,為了打破這種束縛和障礙,他們會不自主的排斥外在的力量如果父母因為孩子學習不自覺,不聽話,動不動就斥責孩子容不得辯解,一味的威壓,逼迫孩子就範就會引起嚴重的逆反心理,像咱們孩子這種情況就屬於比較嚴重的

    那作為父母來說需要給孩子的心理健康補充一定的營養

    第一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辱罵動手打人我們需要做到對孩子以禮相待,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可愛可親要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放下身子來與孩子講話,減少威嚴感,讓他覺得是平等的

    第二,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發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意識水平,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的地方

    第三,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增強孩子的合作能力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功感。

    第四儘可能的放鬆自己和家庭的情緒狀態,讓孩子能夠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對孩子要進行感情投資,寬嚴並濟。

    第五,不要過激的對待孩子的叛逆,對孩子的叛逆進行打罵,諷刺挖苦等過激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增加與同齡之間的交流,更加了解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心理上脫離對父母的依賴,學會對人對事的客觀觀察,學會冷靜妥善的對待自己的知識情緒,培養孩子的思想品質,這樣才能順利的幫她度過心理斷乳期

  • 4 # 檸檬愛跳舞

    問題分析:情況是小孩是比較調皮的,多與孩子交流的。意見建議:1、每個孩子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發展過程,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還打人的原因。2、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氣秉性。3、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性別,個性,思維發育程度來理解孩子,教育孩子。4、一定要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然後在因勢利導。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5 # 綠葉之輝

    孩子現在變成這樣,與家長的教育脫不了關係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會發生很多變化的,更主要會表現在心理上,自我主觀意識提高,獨立性增強,感情變化顯著,在青春叛逆期與父母之間會出現很多的矛盾,如果這個階段再這樣,不正確引導過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多與孩子接觸

    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愛,不是否定,更不是陌然的態度,孩子的自主意識提高,就意味著獨立性的提高,父母不要只顧工作上班賺錢,回家抱著手機,多陪陪孩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把孩子不正確的想法引導,給孩子更多的肯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疼愛。

    2、與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在發現孩子不良的嗜好時,多去與孩子溝通,換位思考,不要以父母的身份去聊,放下家長的身份以朋友的心去走進孩子的內心,去和孩子聊,慢慢的跟他談一些孩子興趣愛好,當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變的和諧了,孩子就會跟我們打成一片,孩子就不會叛逆了。

    3、找到有效的方法

    正確的認識青春期,分析青春期的原因,改變父母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尋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要有我是家長,你就的聽我的這種想法,

    希望每個家庭都和諧

  • 6 # 教理科的魏老師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逆反心理強烈的時期。身體開始第二次快速發育,逐漸接近於成年人的身體,但心理發育處於落後地位,無法跟上身體的發育速度,所以就會出現較為幼稚的思維和不理智的行為方式。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逆反心理一般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沉默抵抗。也就是不吭聲,但依然我行我素。二是激烈反抗。不管什麼事,都會像反方向來並且反應劇烈。

    遇到這種反應劇烈甚至要和父母打架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冷處理。就是說首先父母要冷靜,並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有的家長覺得他是我孩子,為什麼還要我控制情緒?)沒錯,孩子是你的,但他不是你的附屬品,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一定非要沿著你安排的道路去走人生路。如果能把這個想明白,大多數時候就會冷靜下來。

    其次,遇到問題只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說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做,說給孩子就好了,不要告訴他他應該怎麼做。

    若上述方式還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帶孩子去心理諮詢機構進行心理輔導,只要能度過這段時期,就會沒什麼問題的。

  • 7 # 範老師家教智慧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想解決也是很困難的,也需要父母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種情況是溺愛,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要求,家長都會千方百計的滿足他。當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把憤怒發洩到家長身上。

    第二種情況恰恰相反,孩子是伴隨著父母的打罵長大的,在小的時候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很無奈,也是選擇了打孩子,剛開始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到後來效果越來越差,打的力度也越來越升級。當孩子逐漸長大了,自己有力量了,孩子也學會了打人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於是開始打父母。

    因為長期打罵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非常的淡薄,甚至在心理上會對父母非常冷漠。這也是要改變現狀非常困難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在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如果父母不學習,這種狀況也不可能有所改變。

    我建議家長不要再想怎麼改變孩子,而是要想一想怎麼提升自己。

  • 8 # 向媽媽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4歲的男孩子正處在判逆期,首先家長要檢查一下自已,常言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是不是自己的言行沒有給孩子做好的樣榜,多找自己原因,好好的說話,給孩子溫暖,有空多陪陪他,建立深厚的感情,善待周圍的一切,有愛心,我相信孩孑會改變的。

  • 9 # 九泥香泥好酒才香

    易子而教。交給生人,。周圍有一這孩,一句一罵人,被人一句一耳光,打到15耳光,口鼻流血,。以後再也不罵人打人。

  • 10 # 趵突騰空

    我感覺孩子,孩子在成才前,一定要先成人,我也有個男孩,今年高三了,學習先不說,在做人方面我對兒子從小就是嚴家教導,目前來說是個做事有禮有節的孩子,初中開始就住校了,週末回來他的通訊是一部老年手機,家裡沒有電腦,偶爾用我手機看看抖音,和體訓影片,或者投個電影看,男孩子在8-15歲這個年齡段如果教導不好,後面幾年就很難管,除非20歲後,孩子能自己慢慢懂事了,個人拙見!不喜勿噴!

  • 11 # 撫琴安魔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孩子的問題,一定在父母身上。

    父母平時的所做所為是否讓孩子受到了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如果父母不反省,改變自己,妄想改變孩子就很難。

    14歲的孩子,心智不成熟,他們的行為模式受外界影響比較大。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才能塑造好的性格。

    其他我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 12 # 隨緣2002

    對孩子溺愛,打罵,要求過高,給與壓力過大,青春叛逆期,家長文化素質低滿身銅臭味,自身行為小孩無法認同等等都有可能。

  • 13 # 阿娥你好

    14歲男生經常辱罵毆打父母,是個別的、極端的、惡劣的家庭不良現象,說明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徹底化解問題,得一步一步慢慢來。

    首先父母需要檢省自己建立的家庭環境有哪些不良行為習慣。

    其次父母需要檢省自己和孩子的相處細節有哪些不當之處。

    最後父母需要統一原則,徹底改良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

    一男一女結婚後脫離了原來的家庭,組建了新的家庭,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因為一方的言行肯定會影響另外一方,後來有了孩子,家庭成員從兩個人增加到三個人(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男女在伴侶角色外,又加了重身份:父母,意味著責任更加重大。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第一任引領者,孩子成長過程中會觀察並模仿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語言、語氣、動作、態度、應對方式無一不是孩子觀察模仿的物件,如果父母建立的家庭關係是良性互動模式,孩子受環境薰陶,“長幼有序,有禮有節”就會浸潤在人格里。

    相處細節

    機器能夠正常運轉靠的是程式,家庭正常運轉靠的是秩序。每一個家庭成員對於家庭這個運轉機器來說都是零件,良好的運轉模式是各盡其能、互相扶持。

    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難。原因在於思維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差異。經營家庭是一門功課,養育孩子是另一門功課,目前社會上還沒有專門的家庭學校、夫妻學校、親子學校這樣的專業機構供人們學習深造,所以父母一旦發現家庭關係陷入不良局面,第一時間就要向外尋求幫助,透過相關書籍的閱讀、思考再反省自己的言行,是最快改善環境的不二選擇,怨天尤人只能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重建家庭關係的幾個原則

    第一、夫妻關係重於親子關係。

    第二、界限感和分寸感是良好關係的底線。

    第三、角色歸位。什麼意思呢?父親的角色、母親的角色、孩子的角色,以前都是模糊不清的,從現在開始各歸其位,讓孩子看見你們的變化。

    寫在最後

    你們的家庭環境需要改良,人脫胎換骨了,關係必然煥然一新,家庭環境裡良性的因素佔了上風,不良因素就會慢慢消亡,總之任重而道遠。

    推薦幾本書《熱鍋上的家庭》、《與打罵溺愛說拜拜》、《引領勝過管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不讓好人變成自己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