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少爺的毛
-
2 # 雲中皓1
這個問題的確困擾了很多釣魚人,在新手時,子線纏繞是個大問題基本上釣一個小時魚要解半個小時的子線,所以世面上出現了各種子線分鉤器,不少愛琢磨的釣魚人也在影片裡發明各種子線分離的方法,有用綁法的,有太空豆截斷的,加根繩的,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在我看來都是畫蛇添足,基本都是利用新手的痛點在那博眼球,騙流量的當然也有一些釣魚人坐在家裡憋出來的方法根本就沒經過實踐為了子線不纏不顧線組搭配硬想出來的方法恨不得在子線上加個棍。現在魚越來越不好釣,用的線組也越來越精細,我認為線組為了更靈敏結節拉力值更大,線組應該做減法而不是加法。那如和解決子線纏繞呢!我也是從新手過來的釣魚時子線也是纏的沒辦法不過現在釣了幾年魚後基本上不會出現纏繞的問題了,我是怎麼解決的呢,第一在綁鉤時就開始注意不用受傷和彎曲的子線,掛在子線盒裡時注意將長短子線分離不擰巴不過分撐拉。第二線組上用同心度好的太空豆,裹鉛皮用卷鉛板裹規規矩矩的裹,不要裹成那種帶錐度的樣子,剪鉛皮時精細點,不輕易夾鉛皮。第三中魚時手腕用力,不暴力提竿。做到提竿刺魚鉛皮不露水面。中稍大點的魚用抄網不飛魚。
只要多注意細節,練好基本功子線想纏繞都難,尤其是新手不要覺得子線纏繞難解決,就去用各種捷徑去解決,還是把基本功紮實了纏繞的問題自己就解決了。
-
3 # 庫釣行者
當我們在做釣時總會遇到子線纏繞的情況,每一次纏繞都需要釣友們花時間解開,如果形成了“麻花”那多半就廢了。如果纏繞過緊線結無法解開,建議最好還是換掉,因為無論什麼線,一旦打結,拉力值就會明顯降低,萬一下一竿你好不容易釣個大魚,可能就這麼跑了。
為了防止子線纏繞很多釣友會選擇分鉤器,這種東西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好,不建議使用
子線分鉤器也叫子線防纏豆,比較常見的有兩種,一種被稱為定距分叉豆,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指定兩根子線分叉的距離。原理很簡單,相當於是兩根子線中間放了一根塑膠棒,棒子兩端各有一個小孔並配有一顆豆子,使用時兩個魚鉤分別從兩個孔中穿入,確定好分叉的距離後,把兩顆豆子往外推,就可以將子線牢牢固定在棒子上。另一種防纏豆比較簡單,一般裝在子線打結處的位置,形狀像一個倒“V”,多數是用矽膠或橡膠製成的(也有金屬分叉器),可以撐開兩根子線一段距離。
這兩種分鉤器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比如你的子線稍長些,照樣會纏繞,拋竿、起竿的手法不到位,線組與鉛皮的選擇、搭配不合理,也有影響,所以我說分鉤器這種東西只是權宜之計,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才是王道。
子線防纏繞第一招,子線要短,野釣如若不是守大魚基本不用超過20公分
長子線擺幅大、到位慢、隱蔽性好,在釣慢魚、滑魚、大魚的時候比較常用;短子線的擺幅小、到位快、較為靈敏,在釣快魚、小魚、輕口魚時用的較多。
野釣大部分時間都有小魚鬧窩,這時如果用長子線餌料到位就會很慢,給了魚搶食的機會,另一方面野釣如果發生走水的情況,不管水流大小、不管你是否使用跑鉛,都是短子線好。釣鯽魚通常在10~15公分左右即可(單根線長),最長也就到20公分,大於這個長度我個人認為就沒必要了。玩黑坑經常會遇到離底截口,所以大家的子線普遍較長,三四十公分的都有,而玩慣了黑坑的人再玩野釣往往喜歡超長子線。
當然了,如果你要用長子線也不是不可以,選擇單鉤通線就行了,這樣清清爽爽,再也不怕線組纏繞。
子線防纏繞第二招,主線和子線的線頭要處理好,鉛皮要修理地規整
不管是自己綁線還是買的成品線,都要注意多餘的線頭,主線與八字環連線需要一個結,這個地方套一個矽膠防纏豆,就可以把線頭給包裹進去,如果你不打算加這個防纏豆那麼就把線頭儘可能剪短。
子線和八字環連線可能也有一個結。為什麼說可能二字呢,因為使用快速別針的話可以直接套上去,那就不會有結,也不會有線頭。如果你使用的是閉口八字環,同時子線的對摺處已經打好一個小結,那麼兩者連線完成後,子線頭上那個小結的線頭也有一定機率造成纏線。無論是從美觀角度還是從防纏繞角度,子線對摺處的這個結還是打得小一點好,如果太長可以剪掉一部分。
其實線的柔軟度和是否發生纏繞也有一定的關係,一般越硬的線越不會發生纏繞,而越柔軟的線越容易纏繞。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力馬,這種線就非常容易纏在一起,因為它柔軟性很好,有的人在使用大力馬做子線時會塗上一點502讓線組變得硬一些,這樣確實是可以減少纏繞、打結的機率。但502有一定的腐蝕性,會影響線的壽命,尼龍線更不建議使用502,滴上以後子線變僵硬,影響入口性的問題先不談,中魚後子線很容易斷。
再講講鉛皮座,如果是小吃鉛量的浮漂,鉛皮座要選擇短一點的、鉛皮要薄而柔軟,反之如果浮漂吃鉛量大,那麼鉛皮座就要用長的,鉛皮要厚實、堅硬一些的,兩者不可顛倒。在調漂時,修剪鉛皮要有耐心,不要一刀剪得太多然後往裡面塞小鉛皮去彌補,這樣很有可能在揚杆刺魚中導致大鉛皮炸開、小鉛皮掉落。剪鉛皮,開始的時候儘量平行地剪,等浮漂調得差不多了就剪兩端的角,剪好後用手修正並壓平。
子線防纏繞第三招也是最重要的一招,拋竿、起竿時要注意手法
在拋竿時,很多人喜歡用手捏著鉛皮拉緊釣線將竿稍拉彎,然後靠著魚竿前端的彈力將餌彈出去;另一種則是使勁將魚竿往上提,帶動鉛墜,使其在空中形成一個很大的拋物線,最後狠狠地砸入水中。這兩種方法,都會導致子線和鉛墜在入水瞬間纏成一團。
正確的辦法應當是一手拿著鉛墜,一手輕輕地上挑魚竿,用短竿時竿柄末端頂在手心處,抖動手腕將餌盪出去,用長竿時竿柄頂在小臂處,用大臂上揚帶動小臂的方式將餌送出,送出餌料後不要急於放下杆子,可以多拿一會兒,等餌料入水再放下不遲。
釣魚不是目的,出來玩才是真的。
-
4 # 釣魚人鋼蛋
這個東西沒什麼用的,你去看看那個釣魚老手或者那些釣魚大師有用過這個的,子線容易纏繞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提杆的問題,你要注意以下幾點的話子線不會纏繞的,
第一,每次拋竿後習慣性把竿子往後帶一下把主線壓入水中,
一,風不會帶動你的浮漂
二,提竿的時候主線不會飛到天上,
第二,每次提杆用小臂發力刺魚然後再去用大臂提竿,這樣多練練,以後習慣了你的子線就不會再纏繞了,
-
5 # 瘋一樣的男仁
滑鉛釣法, 玩休閒野釣的釣友都不會陌生。野釣時經常會遇到大風、走水、以及雜魚鬧窩等情況,大部分釣友都會滑鉛釣法應對。滑鉛釣法也有多種方式,化老師曾在《垂釣學院第一季14集》-滑鉛釣鯽,節目中詳細講過換小漂滑鉛法;也釣友使用大漂雙墜釣組,用子母墜的方法增加大漂的靈敏性;還有一種叫長子線滑鉛(具體操作方法大家可以自己百度)這三種辦法我都實驗過,都有效果。但是這三種辦法有個共同點,就是麻煩——又是換漂又是剪子線,過一會風平浪靜,小魚不鬧了,再想正常釣,又得從頭來一遍。我是一個懶人,所以我有一個最簡單的應對辦法跟大家分享,就是使用子線分鉤器這個小玩意。
綁子線時,使用這種分鉤器,可以有效減少子線纏繞。當然妙用在後面如果你需要滑鉛了,就把分鉤器下拉,卷些鉛皮,上推浮漂,滑鉛吧。子線長度您隨如果你說我要長子線跑鉛,就在分鉤器的長子線那端輕剪一下,拉斷,捲上鉛皮,滑鉛吧。子線長度您隨風平浪靜,小魚走了,去掉鉛皮,下拉浮漂,正常釣吧。是不是很方便。這種方法實際就是子母墜釣法。如果是小漂 或者調目低,擔心上牽力不夠,就在原在的鉛墜上,剪下一小段鉛皮,儲存好。正常施釣時候在捲上去。
-
6 # 博子考證
博子認為:分鉤器這個東西是給新手用的,因為釣魚新手總是會遇見子線相互纏繞的現象。其實這個東西沒什麼用,個別時候還會與河底的一些東西發生刮碰,影響浮漂的靈敏性進而會影響上魚。
博子用分鉤器的真實感受。我個人在臺釣的時候使用分鉤器,給我感覺是:
1.子線較長時,還是會纏繞。
2.影響我拉餌的速度。
3.釣頓時,浮漂變更鈍了,後來分析雙溝躺底時,可能分鉤器是和河底的小石子,草根等東西發生剮碰。
這是我在釣魚新手期的時候使用分鉤器真實感受,不知道各位老釣友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子線打結直接更換,可以用成品,但最好是學會自己綁魚鉤。如果你是新手,還不會自己綁魚鉤的話,建議你買一些綁好的成品。因為現在有很多人在做這個成品子線綁好的魚鉤,批發可能一副也就是三到五角錢。可以多買一些備用,通常用的型號的鉤型和鉤號多帶一些,只要出現打結,剪刀就把魚鉤剪下來,換新的。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學會自己綁魚鉤,這樣你就不會再因為沒有綁好子線的魚鉤而發愁了。
這裡推薦一個新手比較容易學的綁魚鉤方法,就是用橡皮來綁魚鉤。
如果是釣白條,馬口,小鯽魚這樣體型比較小的魚,建議子線一定要短。超過30公分長的子線,建議直接綁單鉤。我們釣魚的時候通常會發現,子線打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提醒比較小的魚來回躥跳,導致兩根子線打結。
預防的最好辦法就是,釣小魚的時候用短子線。
有時候我們釣深水時,用比較長的直線,形成餌料飄落的效果,達到更好的誘魚目的。會遇見一個現象,長子線打結,這時候博子更推薦用單鉤。
回覆列表
我個人沒用這個輔助工具。主要是覺得對我沒什麼用。就算沒用這個也沒兩個鉤容易攪或者子線捲曲。這玩意就是外行給內行發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