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悠中華魂

    北洋艦隊是1888年才成立,提問題注意用腦。未新增一首艦艇,那北洋艦隊幾十首艦艇怎麼來的。這個是李鴻章那些子孫推卸責任的託辭。1884即使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中國也沒有一敗塗地,後面左宗棠等臨危受命,挽回了敗局。

  • 2 # 北洋海軍炮手

    糾正一點,1888年成軍的是北洋海軍,而1888年後未增添一艦,是和翁同龢的《停購船械》脫不開關係,也和當時華人的短視有關。翁同龢和李鴻章是死對頭,人品極差,在各個方面給李鴻章添堵,拿北洋海軍開刀就是給李鴻章添堵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海軍是個吞金獸,而這個《停購船械》,使得北洋海軍無錢買新船,每年的軍費僅僅足夠發軍餉,連艦上裝置的更換都做不到。

  • 3 # 故城舊影

    回答這個問題,當然要從掌權者來看,就先來分析慈禧:

    清末掌權接近50年的慈禧是個生活在紫禁城裡的人物,她不關心外面的世界,關心的只有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咸豐帝早年的愛情讓她很早接觸了政治,所以慈禧是一個制衡各方勢力,保證自己權力的高手。

    北洋艦隊就是李鴻章在慈禧的支援下一手創辦起來的,一艘定遠艦當時是德國製造的,價值是140多萬兩白銀,而當時的一兩白銀大概相當於今天200塊錢,摺合人民幣接近3億人民幣,當然事實證明定遠鎮遠艦船確實是非常強大的,同日聯合艦隊多次海戰,日艦幾百發炮彈也沒法擊沉定遠鎮遠,就是後來把北洋艦隊堵在港口也是好多天沒有攻進港口,靠著各種魚雷,外加北洋艦隊沒有援軍,最終北洋艦隊投降。

    那麼1888年之後北洋艦隊是什麼樣子1894年北洋艦隊還是什麼樣子!為什麼朝廷突然沒錢去發展北洋艦隊,李鴻章要錢買船買炮,慈禧都不給錢了呢,要知道一個馬關條約賠給了日本2億兩白銀,這只是明面數字,其實原因是慈禧知道,發展艦隊是讓你保護我的統治,拱衛京畿,列強進攻我朝都是從海上,你現在亞洲第一可以了,如果繼續給你發展,你擁兵自重或者倒向其他勢力怎麼辦?自己的權力就可能落空,所以慈禧由支援北洋艦隊發展倒向控制你發展,李鴻章也不傻,避戰保船。

    如此,都為自己的利益,怎麼能讓國家強大,算一筆賬,慈禧找的理由是我要修頤和園需要2000萬兩,這2000萬兩購買多少艘定遠艦?而朝廷沒錢,李鴻章上摺子,停修頤和園,慈禧怒斥李鴻章,李鴻章明白了,所以丁汝昌希望李鴻章撥款僅需60萬兩換上先進的速射炮,李鴻章回答都是不行,而當時北洋艦隊自己的剩餘款額都不止60萬兩。

    就這樣,北洋艦隊在經歷了一段發展之後,長達幾年沒有任何發展,終於到了甲午海戰,日軍舉全國的軍隊,將北洋艦隊擊敗!

  • 4 # 風雨鈴聲32484857

    因為朝廷認為北洋是李鴻章的北洋 話朝廷的錢養李鴻章的私人武裝實在是打自己嘴巴 所以就不在積極給北洋提供財力了 事實也是如此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朝廷賠了4億白銀 而李鴻章居然來了個環球旅行 哈哈 這錢是哪裡來的 聽說李鴻章死後留下的資產有1000多萬兩白銀

  • 5 # 使用者55027690632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慈禧太后不懂什麼是國家名族大義。只會自己奢侈,為了自己所謂的榮耀,不惜剋扣軍餉挪用海軍軍費。致使北洋海軍,停滯不前,未添一艦一炮,更導致甲午之戰一敗塗地。她的陵墓被盜,也是活該,不毀了她的屍體就不錯了。

  • 6 # 使用者50263668439

    北洋海軍1888年後為何一直沒有新增新型戰艦和慈禧太后有關,1885年,光緒15歲,馬上就要歸政了。慈禧太后想,皇帝一旦歸政,她垂簾聽政的日子也就到頭了。慈禧想重新修整頤和園以供她頤養天年。最後慈禧太后和北洋軍機大臣李鴻章、醇親王奕繯決定:大修頤和園所需的1000萬兩白銀中,呼叫海軍經費750萬兩白銀。

    由於經費和太后不重視等問題,北洋海軍成軍後就再也沒有新增過一艘新船了。

  • 7 # 滿樓書坊

    1888年,“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相繼回國,威海衛、旅順兩港建設也日趨完工。至此,北洋水師的漫漫成軍路終於告一段落。

    此時,北洋艦隊計有“定遠”和“鎮遠”兩艘主力鐵甲艦(排水量達7200噸)和“濟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五艘快速巡洋艦;

    再加上早前購買的“超勇”和“揚威”和“平遠”艦,還有6艘炮艦及魚雷艇隊、練習艦、運輸船等,全艦隊的排水量4萬餘噸,官兵近4千人。

    據國外軍事年鑑統計,成軍後的北洋艦隊位列世界海軍前八,而當時日本海軍全部噸位及海戰潛力僅排名第十六位。

    遙想當年,每次北洋艦隊出海操練時,那也是“檣櫓如雲、旌旗蔽空”,各國海軍都為之側目。

    但令人扼腕的是,北洋艦隊1888年初具規模後,由於當權者的戰略誤判,權貴們把持下的海軍衙門在甲午年竟未給北洋艦隊添購過一艦一炮。

    更有甚者,在1892年中日局勢已相當緊張之時,主管撥款的戶部宣佈為慈僖太后萬壽籌款而停購艦艇兩年。

    很不幸,北洋艦隊成了當時政治鬥爭和錯誤戰略的犧牲品。

    就在海軍衙門剛建立時,清流主將、號稱“翰林四諫”之一的兵部左侍郎黃體芳即上奏指責:

    李鴻章獨擅海軍大權,北洋艦隊“並非中國沿海之水師,乃直隸天津之水師;非海軍衙門之水師,乃李鴻章之水師”;“再閱數年,兵權益盛,恐用之以禦敵則不足,挾之以自重則有餘”。

    其言語之毒辣,句句要人性命。好在當時清廷還算清醒,欲出風頭的黃體芳反而被連降兩級。但可悲的是,朝內外清議反對其稱頌有加,認為其敢打“大老虎”, 這讓做實事的人如何不心寒。

    事實上,黃體芳的突然發難並非偶然,朝廷各派系對李鴻章的仇視和警惕也絕非僅此一例。再如,對北洋艦隊最為致命的是戶部下達的禁止外購軍械令,而當時戶部尚書翁同龢又與李鴻章有著難解難分的私人恩怨。

    然而,權力的內鬥還只是一方面。北洋艦隊之所以在1888年成軍後停滯不前,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集團對海軍、海權、海戰的認識完全落伍,其心目中的北洋艦隊只是用來看家護院,抵禦外來艦隊入侵。殊不知,近代海軍一向決戰於大洋,從來沒有靠枯守近海而能保家衛國者。

    也正是這個戰略上的認識錯誤,清廷始終沒有把北洋水師提到應有的層面,甚至從來沒有考慮北洋水師要去外洋交戰,由此達到一定規模後,停止購艦也就不奇怪了。

    可悲的是,十九世紀末是世界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期,各國海軍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日本,更是在1889年到1894年的6年間以每年增加一艘新軍艦的速度擴大規模。

    在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一線主力艦13艘,總噸位37000噸,大大超過了北洋艦隊主力艦的總噸位(不到30000噸)。

    更要命的是,日本一線主力艦都是新購、新造軍艦,艦齡短,航速快,效能先進,其火炮數量、火炮口徑、射擊速度和彈藥威力等方面均超越了北洋艦隊艦艇。

    如此,甲午前的北洋艦隊除“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在裝甲、噸位和巨炮上佔據絕對優勢外,其他幾乎都處於劣勢。

    就這樣一支疲弱之師,最終被趕鴨子上架,一敗於豐島,二敗於黃海,三敗於威海,輸得心服口服、毫無脾氣。

  • 8 # 坐古談今

    清廷在1875年決定分建南北洋進行防衛,使得海軍形成了分化管理。但其最終結果仍然是北洋一家獨大,再加上防守北京,北洋海軍成為主力。在相繼購買了鐵甲艦、北洋海軍三大基地及其相關配套軍工廠合作完畢後,1888年北洋海軍做大了清政府規定的“精煉之師”的要求,完成了清政府規定的任務。“北洋艦隊”1888年以後“未添一艦一炮”的主要問題不再沒錢,而是清廷和李鴻章認為完成了歷史任務。

    (1)北洋艦隊完成了清廷的既定任務——專於防守!

    在北洋海軍發展建設上的第一功臣應該是丁日昌,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折》完全是丁日昌思想的翻版和系統化。李鴻章對於北洋海軍的發展就是:專守防衛。

    他認為,中國自古防禦重點是在西北塞防,如今是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來了,所以應該是“東南海防”。直隸之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的京畿門戶“是為最要”因此就形成了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和三大基地構成了戰艦與炮臺相互協助的作戰思想,再配上各種水雷就完成了“守定不動”和“挪移泛應”保衛北京的戰略。這就是為了防止出現“鴉片戰爭”時期,直插北京的歷史。

    (2)北洋艦隊認定的敵人是英法俄德而非日本——李鴻章認為中國不應進行遠海作戰

    雖然李鴻章是以“防日本”的名義,但是,那個只是因為“日本”是在和左宗棠爭論放棄新疆時臨時提出來的,李鴻章最看重的敵人還是“數千年未有之大敵”歐洲各列強。按照李鴻章的傳統習慣,與歐洲各列強對陣根本不是時候。因此,只能防衛,決不能遠海作戰。而“北洋艦隊”實力已經不弱,三大基地的各類岸防大炮等已經是“固若金湯”,因此,李鴻章已經失去了警惕性。而且他還有更要緊的事兒要做。

    (3)北洋艦隊的主要人李鴻章的心思主要去“洋務企業”了!

    在1888年北洋海軍建設完畢後,李鴻章把主要精力早已經挪到了洋務企業上。海軍頂多給自己的親朋故舊安排工作,洋務企業可是可以帶來好處。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前,李鴻章掌握的各類洋務企業的資本總額已經達到了2000多萬兩。

    然而,這些企業卻從來不向清政府還錢或給投資分紅,因為他們都在虧損著。但是等日後“洋務企業”可以歸個人購買的時候,這些企業成為個人之後立刻全都盈利了。

    北洋艦隊確實沒錢,各戰艦也確實是李鴻章費了半天勁兒,才從清政府口袋裡要來的。他沒從自己口袋裡拿過。但是,晚清政府確實沒錢,財政收入就那麼七八千萬兩,官員工資、皇室、宗室、八旗等支出就佔了一半兒多。再加上全國的軍費、各種建設、自然災害、外債和賠款等,每年晚清政府都要靠“借貸”“挪用”“降薪”等方式生存。

    李鴻章及其淮軍無數人都在“北洋海軍”內任職、工作,而且又各個肥得流油,而且“北洋”又被看成“私家軍”,咋就沒從自己家裡拿出過一分錢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案經理和程式設計師大家都是如何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