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中華大地以其無限的包容性,向漢民族及其它少數民族生存發展時時敞開胸懷。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元朝統治者是一個很典型的存在。

    元朝初期系蒙古政權,從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時間1206年算起,蒙元政權存在162年,從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大元”算起來僅僅只有98年。元朝行漢法無疑是為了便於治理國家,尤其是傳統的中原文化區。但根據元朝延續時間來說真正統治中原文化區尚且不足百年,加上早期蒙古政權也不過一百六十年出頭(北元殘餘勢力不計算在內),同樣是少數民族政權,相對於遼朝延續209年,後金(後來的清朝)國祚276年都遜色很多,甚至也比不上金朝119年西夏189年的國祚。很明顯,雖然推行漢法,但並沒有什麼效果。

    蒙元政權推行漢法阻力很大,而且推行的效果也不佳。早在窩闊臺時期,耶律楚材就積極主張推行漢法,學習儒家文化,實行科舉制,不過科舉取士人數有限,最終又廢除了科舉制。忽必烈為了推行漢法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汗國分解,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宗主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再次歸附,這是後話。

    忽必烈還重用許衡等人推行學習漢文化熱潮,按照元好問建議自稱“儒教大宗師”,以籠絡漢人加強漢化,不過推行漢法引起了很多王室宗族不滿,他們逐漸疏遠忽必烈,而忽必烈晚年也開始疏遠這批儒家學者,開始重用少數民族貴族。直到最後漢法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有學者說少數民族雖然是征服者,但最終要“內化”接受中華文明才能長久統治,也有學者說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互相“涵化”,不管是哪一種,像元朝這種,在馬背上衝鋒陷陣、攻城略地一時無人匹敵,然而“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之”,所以最終吞下去的還是要吐出來。不僅中國蒙元政府如此,明朝滅亡元朝以後,遠在西方的金帳汗國也被白帳汗國取代,繼而俄羅斯崛起,蒙古人在西方也失去了控制力。

  • 2 # 懸疑日誌2

    目的: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效果:

    經濟上:1.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2.漕運和海運促進了經濟交流。3.城市商業繁榮,泉州的對外貿易發達。政治上:中央: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

    地方:1.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2.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3.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 3 # 小虎講歷史

    元朝使用漢法是因為和平時代無法使用蒙古式統治,漢人數量龐大需要懷柔政策殘暴的蒙古式統治只會換來誓死抵抗,使用漢法的結果一般.

    元朝雖然使用漢法但是把人分為等級,而作為漢文化主流的南宋漢人沒機會考科舉無法參與元朝統治,元朝主要靠蒙古和色目人統治,這些人打仗可以坐江山不行雖然有金朝漢人輔佐但發言權有限,忽必烈死後蒙古人一直在內鬥直到逃到北方.

    元朝像一個蒙古人穿上漢服來中原起碼一樣很彆扭,後面的清朝做的就比元朝好.

  • 4 # 諾恩吉雅HL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了對漢族在人口上佔絕對多數的中原地區進行統治,緩和民族矛盾,加強民族融合,穩定社會秩序和鞏固國家政權,蒙古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在遠承唐,近襲遼、宋、金的過程中,在漢化與加強本民族思想意識的指導下,發展了“漢法”與“國俗”並舉的政治制度,與傳統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乃至遼、金、西夏等王朝的政治制度相比都其獨特之處。開創了遊牧民族建立、統治全中國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先河,,對後世的清王朝政治制度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並在中國政治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元代政體蒙漢雜糅,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大蒙古國舊制如怯薛制度、札魯忽赤制度、投下制度、達魯花赤制度以及帝師制度等的保留;二是照搬脫胎於唐的金制格局的中央官制,如中書省、御史臺、樞密院等,中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與前代相比大體相同;三是取消了之前歷朝的郡縣制,首創了行省制度來管理“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 、南越海表”的空前遼闊的疆域,不再以自然的地理屏障為邊界劃分行政轄區,省與省之間相互鉗制,真正做到了全國範圍的中央行政管理體系,一直沿用至今。

  • 5 # 混雜眼淚的微笑

    中國古代諸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後受到漢族農業文明的薰陶,走上漢化道路,是一個總的歷史趨勢。但如具體分析,它們各自受漢文化影響的深淺和疾緩,是大有差別的。就元朝而言,它的漢化道路與北魏、金、清等進入內地的北族王朝相比,顯得尤為艱難、尤為迂迴曲折。大蒙古國的草原本位政策,決定了蒙古大汗對漢地只採取間接統治,重搜刮而輕治理,造成“漢地不治”的局面。忽必烈即位後,改弦更張,推行漢法,將統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漢地,從而在漢化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但是 忽必烈對行漢法推行不夠徹底,抽象尊孔崇儒、宣揚理學與社會現實和漢人的鉗制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而也削弱了南北文人對正統文化的認同和社會向心力。而自仁宗朝重興漢法和文治,特別是重開科舉並宣佈以程朱理學為新王朝取士標準之後,前述社會理論和社會實踐的脫節和矛盾即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修補與緩和。

    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 6 # 雅俗共賞1008

    .元朝的漢法措施的實質目的

    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特點:(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5)落後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統一體。

    至於客觀效果,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民族矛盾,元朝統治者將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來華的東歐中亞西域人),第三等是漢人(原金朝統治下的女真人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第四等是南人(原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和其他民族),可見色目人的等級都比漢人高,最後元朝只持續了90多年左右就亡於明朝。

  • 7 # 晨曦

    1.元朝行漢法的目的

    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特點:(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5)落後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統一體。

    2.客觀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民族矛盾,元朝統治者將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來華的東歐中亞西域人),第三等是漢人(原金朝統治下的女真人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第四等是南人(原南宋統治下的漢人和其他民族),可見色目人的等級都比漢人高,並沒有達到民族大融合的目的,反而加劇了民族矛盾最後元朝只持續了90多年左右就亡了

  • 8 # 暖暖的巴巴

    .元朝的漢法措施

    經濟上:1.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2.漕運和海運促進了經濟交流。

    3.城市商業繁榮,泉州的對外貿易發達。

    政治上:

    中央: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

    地方:1.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

    2.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

    3.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二.元朝的漢法措施的實質

    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特點:(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5)落後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統一體。

    0

  • 9 # 天晴愛睡覺

    題主所謂的施行漢法,應該講的是三省六部九卿的政治制度吧?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此後一直沿用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24司。

    目的很簡單:這套制度很好用,辦事有效率,也方便皇帝掌控權力

    效果;政治制度給治國提供思想指導,如同一套工具,結果元朝滅亡了,是因為元朝的民族政策有失偏頗,窮兵黷武產生內亂,三省六部這套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侶確定關係後,為什麼沒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