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符氏部落
-
2 # 自由飛翔的松
孩子千萬不能溺愛,一定要讓她明白,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愛孩子是應該的,但一定要把握尺度,兩口子個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個紅臉一個白臉。讓孩子既能得到愛,又要有規矩才行
-
3 # 張家小域
俗話說得好:三歲四歲,磨人才會!這句話說得就是三四歲的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認知的能力。這個時候會跟大人對著幹。俗稱磨人,還別說,三四歲的兒童還真像個磨人的小妖精♀️。究其根本原因有如下三點。
一: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喜歡指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和訓斥孩子,這樣當孩子不聽大人話的時候,就覺得孩子跟自己對著幹,
二:有些家長喜歡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越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要做什麼。
三:家長沒有耐心,當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耐心的觀察孩子的真實意圖,是真的想做那件事還是隻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其目的是想讓家長陪自己一起玩耍。
至於小女孩什麼時候會 聽話,我覺得五六歲左右就會聽話了。因為滿三週歲了就可以讀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老師們會教孩子們怎樣跟小朋友打交道,怎樣跟小朋友們分享開心與喜悅等等。等孩子上大班了,基本就能很好的跟大人交流了。這個時候孩子帶起來就非常省心了。
-
4 # 妮小丫
其實不應該說孩子幾歲才能聽話。應該說我們自己多大才能願意傾聽孩子?我們說的“不聽話”往往是因為孩子不按照我們希望的樣子去成長,但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及需求,在瞭解了她的成長規律及需求後,再來談及“聽話”會更有意義。
孩子的理解力比我們想象的要早的多,當孩子能自己表達時她就完全可以實現“聽話”。不會說話時,她可以用肢體語言;可以使用語言時,她就用語言或行動表示。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兩歲左右有個叛逆期,對於任何事情她們都習慣說“不”,但這並不代表她是真的否定所有事情。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這麼個成長階段,然後我們需要去分析,她的這個“不”也就是問題中說到的“不聽話”,是她真的在反抗還是隻是習慣性的拒絕。
0-6歲的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對於環境中所有的一切她都都會照單全收,也就是我們俗說的“有樣學樣”,當我們大人能做到生活有秩序、言行一致,她會學;當我們對孩子能做到溫柔傾聽,並且給她提供自由的成長環境(這個自由並且絕對的自由,也是有所限制),相信她也會尊重並且理解我們。只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信孩子或者大人很快就能做到“聽話”
-
5 # 芳芳的幸福時光
只要教育的當,孩子幾歲都聽話,這裡說的聽話分為2種:第一種,大人怎麼說孩子怎麼做;第二種,大人說的孩子不聽不順從,需要用心教育,有效溝通。3歲的孩子正處於好動,好奇的時期,而且獨立行走和思維都提高了,有時候你不讓她幹啥,孩子不聽她非要幹,為什麼呀?因為孩子對這個事情感興趣,她想知道呀,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作為家長可以少干預,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她想知道的事。帶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好好說話。我將用影片的方式來詳細講述
-
6 # 使用者106605406923
現在就和你對著幹?那你以後基本也別指望她聽你的啦,越大越有想法,越不聽話,我家姑娘三四歲時超級乖,現在10歲把我懟的都快吐血啦
-
7 # 山東小墨沐花香
孩子太少,需要引導,孩子行為的養成,父母引導行為是關鍵
避開說教訓和大罵,多和孩子做朋友,培養孩子興趣,轉移孩子不好的注意力。
不斷嘗試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做事。
-
8 # 星空下的蛐蛐
這問題往往是小孩越想幹什麼,家長越不讓幹什麼,不是小孩不聽話,而是家長逆著孩子。家長往往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言行,替孩子做決定,長此下去,孩子被塑造成好乖乖,等到該自主的時候,只會等現成的指令,你想培養這樣的孩子嗎?我們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不是出了問題?孩子在不斷嘗試中學會分辨是非對錯,要給他成長的過程,家長是陪伴者,其次是引導者,用愛與尊重贏得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而不是單純的壓制。
-
9 # 不失童真
首先,不要只從成年人的角度來判斷孩子的動機。兒童眼中的世界與成人眼中的世界不同。在他們心中,他們正在認真地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在大人眼裡,孩子可能是瞎玩的,所以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打斷孩子,孩子可能會很生氣,但大人可能會覺得很莫名其妙。我們不能從成年人的行為標準去衡量,也不能從他的動機和意圖來判斷孩子做某事的對錯。
其次,三四歲的孩子沒有道德觀念。兒童道德發展是一個過程。發展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曾提出過兒童道德發展的三水平理論。在他的理論中,4歲的孩子處於“習慣前的水平”。雖然處於習慣前水平的兒童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他們對是非的判斷並不是基於傳統的道德標準或社會期望,而是基於“行為的直接後果”。在這個層次上,孩子們會經歷一個典型的階段——“幼稚利己階段”,也就是說,他們只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以“是否能讓我快樂”為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成人世界的道德規範和倫理觀念,所以我們不應該認為,此時此刻,孩子們說我想打死你,不要覺得很奇怪,更不覺得孩子們敢於對父母說這樣的話,感到心痛,並認為這是一個不孝的孩子。事實上,孩子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由於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水平有限,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父母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尊重長輩,尊重他們的父母。另外,當孩子說這樣的話時,我建議父母和孩子用不同的方式交流。父母可以把這變成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比如,你殺不了我,殺了我,明天就沒人給你做飯了。然後孩子可能會想出一個辦法說我可以讓父親做飯,而你可以想出另一個理由。讓他不要殺你,鼓勵孩子想出更多的理由來“殺”你。在這樣的遊戲中,它促進了孩子認知能力和邏輯能力的發展,親子關係也會進一步發展,也讓孩子意識到不能隨便殺人。
最後,家長不應該“火上澆油”。由於兒童前額葉發育水平不完善,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往往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崩潰的情緒中冷靜下來。這時,如果家長又一次大喊大叫、責罵、對峙,只會使孩子陷入連續迴圈的崩潰,更無法平靜下來。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平靜的時間,讓他們暫時遠離刺激源,不去關注他們,適當安撫他們,讓他們轉移注意力,利用這段時間來恢復他們的平靜。
此外,在兒童的“良好叛逆”方面,兩三歲的兒童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表現出良好的認知發展。父母不應該用我上面說的那句話來給火上澆油。孩子發脾氣時,最好用興趣轉移法或冷靜法。不要和孩子較勁,情況就會大大改善。
-
10 # 小輝哥的農村生活
只要教育的當,孩子幾歲都聽話,這裡說的聽話分為2種:第一種,大人怎麼說孩子怎麼做;第二種,大人說的孩子不聽不順從,需要用心教育,有效溝通。3歲的孩子正處於好動,好奇的時期,而且獨立行走和思維都提高了,有時候你不讓她幹啥,孩子不聽她非要幹,為什麼呀?因為孩子對這個事情感興趣,她想知道呀,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作為家長可以少干預,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她想知道的事。帶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好好說話。
-
11 # 掌櫃愛生活
一般情況下,小女孩的智力要比小男孩發育的早一些,活波好動是這個年齡段的普遍特點。要說三四歲的小孩能不能聽家長的話,這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從家庭人員數量來看。生活在人多的家庭裡的孩子性格普遍會活波一些,因為人多,所以孩子接受的資訊也多,對外界反饋的內容也各有不同。尤其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都喜歡寵愛小孩子,要啥給啥,要啥買啥,所以小孩子在爸爸媽媽那裡一旦滿足不到自己的需求時,有時就會顯得任性一些。而作為三口或四口之家的孩子,可能沒有像爺爺奶奶那樣寵愛的寬鬆條件,也只能在爸爸媽媽面前討點歡心,所以有時會比較聽爸爸媽媽的話。
其次,從家庭教育的情況看。會教育的家長一般都不會太粗暴,也不會太武斷,他們會靈活地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哪些東西可以玩,哪些東西不能玩,所以在孩子的大腦裡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自律意識,在外在表現上就是比較聽爸爸媽媽的話。當然,每個小孩子的天性都是新奇和好動的,如果家長簡單粗暴的阻礙她的好奇心或者她正想要做的事,她肯定會表現出不高興或者大哭大鬧。如果長期下去,小孩子在內心深處就會形成一種叛逆性格,像家長說的那樣不聽話。
第三,從小孩的性格看。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的性格特徵。有的孩子受遺傳因素影響,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性格外向的孩子,一般都會疲一些,不受拘束,活波好動,所以不聽家長話的時候多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內斂和文靜,膽子也相對小一些,不會東串西跳的,對爸媽會比較依戀,所以看起來就比較聽話。
以上只是對幾種情況的簡單分析,因為孩子還太小,還不能簡單地下標籤。再說,孩子聽不聽話,都是站在家長角度來說的,用家長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表現有時是不客觀的,也是不準確的,因為每個家長的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做出的判斷標準也就會不同,這樣也就會給孩子定義成不同的印象。
正因為孩子還小,所以在這裡我也給家長們幾點建議:
一是要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尊重自然成長規律,呵護孩子的天性,不要武斷阻礙孩子的個性發展。二是要學會蹲下來、慢教育,只有家長把自己變成孩子,你才能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走進他的世界,切不可操之過急,切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氣行事。三是要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一起讀書,一起做遊戲,尤其到大自然中去聽風的聲音,去感受萬物的生長,有你陪著,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快,因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回覆列表
女孩子沒有固定說幾歲就能夠聽話,每個孩子他們都有自我的一個性格,凡事他們想要去嘗試的事情在安全範圍內,做家長的我們可以一同參與進去,適當的引導,這樣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會得到很多的改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