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工發言人
-
2 # 齊天大橙子
es只能買300h不然動力不行,同級別競爭對手是a6,跟a4l壓根不是一個檔次只是低配走銷量價格低而已。es是c級車,只是軸距沒隨大溜加長而已,質量面對得起售價一點毛病沒有還6年免費保養
-
3 # 老謝與您談車
奧迪A4L和雷克薩斯ES該怎麼選?開完奧迪A4L,再換到雷克薩斯ES上,老司機:對比後就知道差距!
30萬預算想入手豪華品牌中型車,奧迪A4L和賓士C Class以及3系都是主流的車型,眾所周知由於品牌檔次原因,在BBA裡面比較有價效比的就是A4L,而這個價位可以買到尺寸更大一些的雷克薩斯ES,內行人都知道,同價位下選尺寸級別大的,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手握30萬怎麼選?奧迪A4L還是雷克薩斯ES?看完你就醒悟了。奧迪A4L和雷克薩斯ES相比究竟有什麼不同?下面就把分享時間交給車主。
先來看現款的奧迪A4L,眾所周知它來自大眾集團目前最高階的MLB Evo平臺,外形設計並沒有很驚豔的感覺,不過線條非常幹練,像是一個精壯的小夥子,當時就是衝著外觀才買的這款車。說到奧迪就不得不提它的大燈,亮度足夠,晚上燈光視野很寬,顏值這塊主要還是靠“燈”來支撐。車內照明燈也做得格調比較好。
再看雷克薩斯ES,老一輩人喜歡叫它凌志,有“凌雲壯志”之意。後來豐田為了統一品牌才改名。從它的平臺說起基於TNGA下GA-K平臺打造,定位於中大型轎車比奧迪A4L尺寸稍微大一點點,外觀體現了東方美學,老實說比A4L好看點。個人感覺35萬以內的家用車,造型是數一數二的了。外觀犀利,雖然沒有中高配三眼大燈,也很不錯了。和尾部L型剎車燈,路況照明效果很不錯。ES則一直承擔著雷克薩斯的銷量支柱。
進入奧迪A4L車內,其他人對賓士的內飾更喜歡,我也不敢說啥。虛擬座艙豪華感挺強,尤其刷了S4儀表盤以後。內飾氛圍塑膠感強,特別是進取版的織物座椅感覺特掉檔次。電子換擋桿很帥氣,空間不僅對我來說足夠了,而且能滿足正常家庭日常需求。後排空間不錯,就是後排坐姿不適合我這樣180以上的人坐,腰受不了。手套箱也是雞肋,太小,高度也低。後備箱還是很大的,也比較規整。
再看雷克薩斯ES的內飾,木紋裝飾和金屬拉絲面板營造豪華氛圍,做工細膩,用料也很細膩。儀表顯示的資訊也比較全,點贊。內飾是最滿意的,大愛車內的燈,觸控式的,一碰就亮便。空間不錯比奧迪A4L大。安全座椅裝上,還能坐2個成年人。前排儲物空間相對少了點,兩個手機不好放,乘坐空間足夠。後備箱大小也只能說一般夠用。
駕駛感受:先開奧迪A4L,2.0T高功率版能爆發256匹馬力350牛米,引數比雷克薩斯ES的自然吸氣強太多。動力是最不需要擔心的方面,不過奧迪A4L並不想讓自己的表現過於浮躁,所以它刻意將油門調得有點偏沉,對於油門的掌控需要將腳下的力道有意放大一些。方向盤的手感出色,就是曠量極小的偏緊緻風格。高速最能體現實力,隔音方面做得比較好。現款車型的懸架調校明顯偏舒適,井蓋什麼的軋過去沒太大感覺。在彎道中的支撐性可以讓人滿意。
再換到雷克薩斯ES上,ES260搭載的是2.5L發動機,ES200則是2.0L和CAMRY共用。整體開起來的高階感依舊保持很高的水準。對雷克薩斯ES的轉向感覺第一印象也不錯,不過存在略微發澀且力度不勻的情況,柔韌的懸架支撐使乘坐的高階感和駕駛的穩定性得到平衡。過減速帶也不硬。只是不管是加油還是剎車,對比2.0T的奧迪A4L後明顯感覺ES加速很肉。好在ES既紮實又舒適的底盤調校為全新ES嬴得了值得稱道的行駛品質。
結語:我給奧迪A4L 92分,雷克薩斯ES 88分,雖然奧迪A4L得分較高,不過透過對比,我們發現雷克薩斯ES比A4L有更大的空間和精緻的內飾。車都是有缺點的,沒有誰好誰壞,只能說誰更適合自己。那麼,對於奧迪A4L,雷克薩斯ES,不知各位車友們有何不同的見解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4 # 帝三冥
如果是奧迪A4L和雷克薩斯es那我選雷克薩斯es300h為什麼不選200,動力太弱
奧迪A4當年一部《奮鬥》讓他在多少人心中留下了印象,當然的A4才是A4,現在的話在我心中就是掛著奧迪的車標罷了,你說他具體不好的原因呢,是因為他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奧迪了,你說他不好你,很多人還喜歡他
雷克薩斯es銷量遠不及奧迪A4L,但是口碑比較好啊,動力不如奧迪A4但是做工好啊,相對於已經爛大街的奧迪,雷克薩斯還算是稀有的,所以回頭率高,而且故障率低,品控好,全系進口,後期免費保養,雖然說雷克薩斯es售價稍高了點,但是很多人依然排隊買
-
5 # joshen1
要說A4這款車型拿來和雷克殺死ES比較是太抬舉雷克殺死ES了。
A4是一個家族,除了我們經常看見的A4L的前驅和4驅車型以外,還有很多車型,旅行版,allraod,S,RS,這些車型在國內都能以進口車方式買到,而且價格都不貴,僅僅拿中國產A4L的前驅車來對比ES,實際雷克殺死已經輸掉底褲了,不過是網路水軍的宣傳造勢故意裝聾作啞罷了。
看看兩個車的基本效能
A4L哪怕是最低版也是縱向發動機佈局,ES卻是與CAMRY毫無差別的前驅橫置佈局。
A4L是前後五連桿鋁合金懸架,這在激烈的彎道行駛中可以甩開麥弗遜幾條大街,不僅僅是操控好,而且更加安全。ES的前麥弗遜的確屬於最不安全最低端的懸架形式,高速跑跑山路就明白了。且ES全系底盤都是鐵皮懸架,真是笑掉大牙。
A4L中高配就是全時4驅(現在是適時),你ES全系找不到一根後驅棒子,和CAMRY一模一樣,高下是否立判?
A4L動力最差也能跑進8秒左右,ES最高加速能力ES300H也不過9秒而已,更別說RS4的4.1秒,更本不屬於一類車。
要說省油,A4L低功加速能力甩ES全系,但是高速平均油耗只要4.8升,你ES脫個褲子放屁加混動,高速也未必比A4L油耗低。這代表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水平,高下立判。
別和我說總平均油耗,我已訂下比亞迪漢旗艦,你咋不來和我比油耗呢?你怎麼不敢說漢也是C級車呢?要說配置,漢秒殺你ES全家。
至於舒適性,A4隔音水品遠超ES,這算不算舒適的表現更好,座椅柔軟這在華人不懂車裡面算是最大的誤區,柔軟是低檔車啊,因為他一定沒有效能,不適合長途長時間駕駛,懂了嗎?
另外,A4L屬於B級車,ES只勉強算是B+,其實兩者的軸距,A4L遠超ES,ES是做了個大殼子而已,根本就沒有操控可言。
以本人買車的原則,我寧願買臺比亞迪漢的EV旗艦,也絕對不做冤大頭買雷克殺死ES、NX、RX這類假豪貨。
-
6 # 請禁止養貓狗沒有遺棄
五年車主你建議,2.5剛剛夠力超車。2.0很勉強,這車,剎車很軟。感覺剎不住,錢夠還是300h。錢不夠A4,我兩臺都有。
-
7 # 照亮角落的光頭
這個有點意思,不是雷粉都是拿ES對標ABB的56E嗎?這個二個車是同級別的,尺寸差不多,價格奧迪A4L便宜五萬,怎麼選還用說嗎?
-
8 # 艾克5080
選擇奧迪A4和雷克薩斯es的車主不是一個型別的人,只要錢能湊上手,願意買哪輛就買哪輛,自己的選擇與別人無關,開心就好
-
9 # 都掛機
我是300h卓越車主。看個人需求把,混動es平順性很好,油門非常線性無換擋頓挫開起來很舒服,我老婆這邊家人一般坐車會暈車,但是坐300h好多了。
中期改款a4l很帥,300h這價格對標的肯定是a4l45頂配了,動力爆發力肯定跟a4沒發比,之前買車時只試過中期改款前a4l,座椅硬了,但是操控感覺很不錯,至少沒感覺比3系差…肯定我水平有問題…?
所以如果20多歲要玩車,a4l45頂配不錯。3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300h不錯。看自己需求吧
-
10 # 詩人說車
這兩個屬於不同價位的車,如果你不考慮錢的話,必須是雷克薩斯ES的。
現在奧迪A4L乞丐版落地也就28萬,而雷克薩斯ES因為加價,落地要35萬,這裡差了好多錢呢,而且ES對標的是BBA裡面的56E。
雷克薩斯為啥比奧迪A4L強呢,首先動力,Es200比A4L35TFSI強,Es260比A4L40TFSI強,Es300h比A4L45TFSI強。再說內飾,設計方面各花入各眼了,但是用料是很客觀的,奧迪A4L確實是大面積的使用塑膠,而Es很多地方都是皮質的。還有就是空間問題,兩個車其實差不多,Es雖然定位中大型車,但是它是進口車,沒有經過加長的,所以跟中型的經過加長的A4L差不多。最後說說質量吧,雷克薩斯的質量可以秒殺奧迪,雷克薩斯長期霸佔質量的第一名,基本開十幾年不用修車,這是個很大的優勢。
-
11 # 成睿軟體
這怎麼選就取決你準備多少錢。
首先說下對標級別。
es200 260對標a4,300h對標a6,這個不好意思,豐田就是這麼奇葩,200是中國特供,就是給那一部分人準備的。
配置,動力,隔音,操控 a4都完爆es200 260。
空間 : es有優勢。
價格 : es貴5 6萬。
質量 : 現在奧迪也不燒機油了,沒啥問題。
保養 : es打著免費保養的旗號,實際入的坑花的冤枉錢不會少。
穩定性 : es有優勢,因為配置越簡單意味著越穩定,技術越落後表示越成熟。
內飾: 各有優勢,es相對更豪華感一些。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年輕一點、激情一點、有主觀一點、懂車一點就毫無疑問a4。
年齡大或者女性,或者不懂車吃虧沒所謂的,又剛好夠預算的就es吧。
-
12 # Germany豪車酷改
【保時捷卡宴/macan帕拉梅拉Panamera碳纖維牌照框新交規碳纖維牌照】,複製這條資訊¥Cj1K0qMEDBf¥後開啟手淘
-
13 # 車質網
近幾個月來,雷克薩斯品牌在國內的銷量可謂屢創佳績,其中新一代ES車型的功勞更是舉足輕重。除了頗為驚豔的外觀設計,藉助全新GA-K平臺,新車在駕駛感受與技術儲備等諸多方面得以全面升級,而其售價區間卻與前作基本保持一致,換言之,產品力層面的大幅提升,無疑是推動ES車型以及雷克薩斯品牌整體銷量提升的關鍵。雖然全新ES“硬實力”的提升有目共睹,但使用便利性方面的軟實力表現如呢?本期《日常實用性測試》我們就來看看全新ES能否“軟硬兼施”,抓住更多消費者的心。
測試車輛:2018款雷克薩斯ES300h行政版
指導價格:46.8萬元
視野盲區測試環節
在視野盲區測試環節中,我們將集中針對車輛前方視野、內後視鏡視野、左右後視鏡盲區和倒車雷達進行針對性測試。在測試過程中,車內所有座椅均調至到最低,所測量出的資料會與駕駛者正常使用時稍有偏差,資料僅供參考。
在測試前方視野階段,我們採用高70cm的樁桶作為參照物,隨後調整車距,直至在主駕席可以看到樁桶上沿。
經過測試,樁桶與車頭最終測得的資料為214cm,實際表現相當出色,且該成績在此前測試過的同級車型中名列前茅。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該車引入了HUD抬頭顯示系統,儀表臺隆起高度更加可觀,不過得益於GA-K平臺的最佳化設計,即便駕駛員將座椅位置調至最低,前方視野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在車內後視鏡視野範圍測試中,同樣將樁桶固定擺放,隨後車輛向前行駛直至可以觀察到樁桶上沿為止,所測得的距離為1395cm。從圖中可見,雖然後排頭枕對駕駛員視野有一定影響,但該車的測試結果仍優於競品車型。
在外後視鏡視野範圍測量時,首先讓測試人員分別站在左右後視鏡垂直10M處,隨即開始向左右兩側移動,直至出現在兩側後視鏡最外側邊緣為止,測出其橫向距離。隨後透過公式計算,便可以得出後視鏡視野範圍的夾角角度。角度越大則後視鏡視野盲區範圍越小,反之則後視鏡視野盲區越大。
藉助兩側外後視鏡的雙曲率鏡片,2018款雷克薩斯ES左右外後視鏡的可視角度分別可達29度和22度,就實際駕駛感受而言,該車在行駛過程中兩側視野表現在測試過的同級車型中表現出眾,加之其提供了盲區監測系統,更有助於駕駛者瞭解兩側的路況資訊。
泊車輔助系統測試環節
經過測試,2018款雷克薩斯ES車型倒車雷達探測的最遠端距離為136cm,伴隨車輛逐漸接近障礙物,車內蜂鳴聲頻率變化的“段落”較為清晰,至最高頻時障礙物距車身29cm。在測試標準中,持續蜂鳴階段越接近25cm則越貼近日常使用習慣,從測試結果來看,與測試標準相差較小,基本符合日常使用習慣。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測試車裝備有全景影像系統,在倒車過程中,螢幕可同時呈現後視與俯檢視像,其中倒車影像還可在常規與廣角檢視中選擇,且二者均帶有隨動輔助線,便於駕駛者預判車輛的行駛軌跡。不過,相比右側的全景影像,左側的倒車影像畫面清晰度稍顯遜色,希望廠家後期能針對該方面進行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當後方有行人接近時,車內還可給出影象與聲音提示,而車輛前部接近障礙物時,儀表盤內的虛擬影像和前視攝像頭會同步開啟,以便駕駛員觀察行進方向及周邊的道路狀況。
車內配置測試環節
該車前排座椅均採用電動調節,除了整合有常見的高度、靠背角度和腰託等調節功能外,額外的腿部支撐也可進行電動長度與翹起角度調節,在提升駕乘舒適性方面,雷克薩斯總能給人驚喜。
不僅如此,該車還提供了方向盤電動調節與“舒適進入”功能,得益於此,在駕駛員發動和熄滅車輛的同時,方向盤和駕駛席座椅能夠同步自行“歸位”,或移動到最內側與最遠端,便於駕駛者優雅的進出車輛。
自適應遠近光調節功能的開關,位於轉向燈撥杆邊緣處,易於適應不同使用習慣的駕駛者。此外,該車的HUD抬頭顯示系統,集成了車速、指南針和能量轉換圖示,進一步降低了駕駛員“低頭”的機率。
全新ES的駕駛模式選擇功能同樣採用旋鈕式設計,造型新穎且較之位於擋把附近的“常規”佈局方式更便於在行進間操作。
雖說雷克薩斯品牌以駕乘舒適性見長,但該車前排座椅並不拘泥於柔軟、舒適的體感,在包裹與支撐性表現方面,前排座椅的表現也值得肯定。此外,前排扶手的高度與長度均恰到好處,足以在長途行車時為駕駛者的手臂提供歇息的港灣。
換代後的ES車型並未融入太多觸控元素,諸如空調、多媒體和座椅加熱/通風等功能鍵,依舊為實體按鍵操作,並採用偏向駕駛席的佈局方式,就實際操作感受而言,觸手可及便於盲操的特性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在細節方面全新ES尚不足以稱完美,位於點火開關下方的電子手剎,佈局較為隱蔽,初次接觸該車的朋友或許要找尋一番,好在將變速箱擋位歸於P擋後,系統會自行將駐車制動開啟,且全新ES裝備有自動駐車功能,可將日常駕駛過程中出現“溜車”的機率降至最低。可話雖如此,降低功能鍵的找尋與使用難度對廠家來說義不容辭。
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在中央扶手箱內部設計有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緊隨潮流的同時也迎合了時尚達人們的胃口,只是扶手箱開口寬度稍顯不足,5.99英寸的手機想要順利放入充電區不算容易。
令人不解的是,2018款的ES260尊享版車型已裝備有全景天窗,而作為頂配版本的“300h行政版”卻並未提供該配置,就採光效果和後排視野來說,常規尺寸電動天窗略顯寒酸。
值得一提的是,該車在駕駛席內側帶有類似置物兜的設計,相比儲物功能,該項設計更有助於防止物品意外滑落。
側窗遮陽簾與老闆鍵的出現不算出人意料,重點在於,該車後門的三角窗區域也提供了遮陽簾,不過假如遮陽簾能改為電動控制就更好了。
我們的測試車後排設計有控制面板,其中包含座椅靠背電動角度調節、座椅加熱、後風擋遮陽簾、多媒體與空調溫度調節等功能,提升車內檔次感之餘,實體按鍵更便於乘客操作。此外,後排左右兩側頭枕還提供了額外的“枕頭”,為該車的駕乘舒適性添磚加瓦,而後排空調出風口下方設計有兩個USB和一個12V電源介面,為手機充電不成問題。
導航系統測試環節
12.3英寸中控屏為頂配版本專享,由於不支援觸控,其內嵌的Remote Touch系統需要搭配下方的觸控板一同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觸控板前方提供了地圖、選單和返回功能的快捷鍵,後方還帶有手枕,且手指移動到螢幕中相應“按鍵”時會伴隨有振動回饋,質感與舒適性層面表現出眾。只是較此前的“滑塊式”設計,在便利性方面的提升算不上立竿見影。
按下MAP快捷鍵便可將系統切換至導航介面,手指落在觸控板上的同時,隱藏在四周的選項便會自行彈出。
內頁選單中的選項需要透過觸控操作,選項少還好,拼音輸入時觸控的效率就有目共睹了,因此將輸入法切換至手寫模式更加便利。
該系統對手寫漢字的識別率,與字是否夠“正”息息相關。比如圖中的“洋”字,由於測試人員在駕駛席用右手書寫,因而字型明顯向左傾斜,於是系統便識別成了“泌”字。由此來看,透過手寫輸入地點資訊時,需要操作者調整身體姿態,將字寫得越規整越好。
好在導航系統的聯想功能較為精準且迅速,確定目的地後,還會給出5種可選路線,不過開始導航後,路徑提示無法同步至HUD影像內,這方面需要廠家進一步最佳化。
需要說明的是,該螢幕還支援分屏顯示功能,右側可同時操作空調、方向盤加熱、座椅通風/加熱和多媒體等功能,反饋資訊的靈活性十分搶眼。此外,該系統目前尚不支援CarPlay等手機互聯功能,不過透過資料線連線手機後,系統可自動識別,手動切換音訊源後便能播放手機中的歌曲。
空間測試環節
前、後車門均採用非貫通式把手設計,因此該車四門均擁有一大一小共兩個儲物槽,放置手機或飲料瓶等物品輕而易舉,不過門板下方的儲物槽內並未設計隔斷,取出臥在其中的555ml飲料瓶略顯不便。
駕駛席左側的零錢格容積較為可觀,同時前排遮陽板處均提供了卡槽,且內部帶有夾緊裝置,行駛過程中卡片不會發生晃動或掉落現象。
雷克薩斯ES的前排雙杯架採用分體式佈局,其中一個位於擋把右前方區域內,並提供有矩形儲物槽,插入主流智慧手機不成問題,使用手機導航軟體時,該設計的優勢便會更加凸顯。
擋把後方的杯架內帶有翻板,透過內部的按鍵可改變杯架深度,只是內部並未提供限位裝置。
換代後的ES車型中央扶手箱採用了對開式設計,除了內部擁有規整且容積可觀的儲物槽外,前排成員取放物品的便利性也得以大幅提升。
2018款雷克薩斯ES的後備箱容積為454L,且全系未提供後排座椅放倒功能。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將電池組隱藏在後排座椅下方,採用混合動力的300h車型,後備箱內部其他版本完全相同並均擁有搶眼的規整性表現。
後備箱側壁帶有多組掛鉤與錨點,後排座椅中間還提供了通道,便於取放後備箱內的物品。此外,後備箱左側隔板下方也隱藏有儲物槽,適宜存放隨車工具或零散物品。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測試車裝備有電動後尾門並支援感應開啟功能,不過車內的相應按鍵僅可執行開啟功能,無法將後備箱關閉,細節方面希望廠家能夠加以完善。
對於後備箱日常所需的基本數值,我們也進行了實測,2018款雷克薩斯ES車型後備箱開口的最大寬度為115cm;開口長度為47cm;後備箱地臺與內部車頂的垂直高度為51cm;後備箱進深為107cm,整體表現值得肯定。
總結:
基於GA-K平臺研發的全新ES車型,無疑在駕駛感受和車內配置等方面,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反觀該車的實用性表現,經過一番測試,其整體表現讓在場人員頻頻點頭,極富衝擊力的內飾造型,搭配相對“傳統”的實體按鍵,營造新鮮感的同時,也兼顧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多媒體系統的操作方式雖然難稱十全十美,但相比上一代車型,其操作方式已有所簡化,關於進步我們不可不提,而待提升之處也不容忽視。
拋開佈局位置稍顯蹩腳的電子手剎不談,未提供限位裝置的前排杯架,以及車門下儲物槽內“忘記”設計隔斷的做法,頗為令人不解。重點在於,提供後備箱電動啟閉的300h行政版車型,卻無法透過車內的控制按鍵將後備箱蓋關閉,邏輯層面的疏忽甚至讓人難以相信這臺ES竟出自雷克薩斯之手。依小編來看,技術領先、配置全面、操控出色、外觀搶眼等標籤,均為吸引消費者貢獻頗多,只是細節層面的“不全面”,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
-
14 # TOP叔叔
A4L適合年輕人,BBA有面子,加速及其它效能好。雷克薩斯ES適合年紀大些的人,這個年齡對加速及效能要求不那麼看重了,要求車穩重,效能夠用,關鍵是可靠性好,不失面子又不張揚,現在CAMRY,下次換車雷克薩斯,ES200就行了。
-
15 # 程奕1
新款es200動力夠用,300h會好些,做工細節及乘坐舒適度es好些,綜合看奧迪a4L比200好,不如300h,畢竟一個拉皮車,一個進口車
-
16 # 奔跑的馳騁
奧迪A4L和雷克薩斯ES該怎麼選?可以這麼說,你如果是選擇一輛車的話,當然選擇A4L;如果你只是想選擇一個交通代步工具,那麼可以考慮ES。買車,考慮的是品牌、動力、操控、安全、舒適等各個方面。在這幾大方面,無疑A4L的綜合實力佔優。汽車最重要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A4L都佔據上風,尤其是底盤,ES根本就夠不上豪華品牌汽車的標準。ES實際上就是一個外殼拉了皮的中型車,與A4L同為發動機前置前驅車型,但其軸距比後者還要短個三四釐米。豐田的策略,是想用一款介於中型車和中大型車之間的車型來通吃中型車和中大型車這兩大市場,顯然,這對於豐田的利潤是友好的,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友好,而且,這絕對不是一個豪華品牌的作派。有人會說,ES空間大、座椅舒適,其實,這不過是在某種行駛條件下是優點,但靠懸掛偏軟調教調出來的舒適,未必是真正的舒適,在長時間行駛情況下,乘坐ES更容易有暈眩的感覺。ES將車殼子做大,但是底盤並不紮實,就好比我們許多的回遷房,住慣了平房的人總要給自己的窗戶外加一個鐵籠子,獲得一種空間擴大的滿足感。但對於車來說,這並不是一條正道,大致也就是能得到一部分對車無感的人的青睞。最後,再說一下保養的問題。論保養成本,A4L更貴一些,豪華品牌都這個尿性,車貴了,養護成本怎麼可能跟普通品牌一個價。如果在意養車成本的,一定不要購買豪華品牌汽車,普通品牌的價效比更高。但是,ES和A4L比,雖然有4年10萬公里的免費保養,但ES採用的是飢餓營銷的方式銷售,車價沒有優惠,甚至加價、加選裝包,車主額外付出,可以看作是廠商把維修保養的“免費部分”提前收取了;而A4L車價有優惠,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廠商提前返回車主維修保養的費用。也就是說,只是明補和暗補的區別。綜上,本人當然推薦奧迪A4L。
-
17 # 漣漪8848
a4l,ES都算豪華車。a4l的賣點是豪華,動力好,四驅效能強。a4l是b級,雙叉臂懸架,縱置前驅車。es買點全進口,內飾豪華,保養費用低,開不壞。es也是b級車,麥弗遜懸掛,橫置前驅。沒有動力需求,途穩定就es。有點需求還是a4L吧,從技術上說a4l高es幾個檔的,用新技術多,故障率會高一點。
-
18 # 江月初明
一車傳三代,三代活十年,日系車的真實寫照,都能買的起a4了,也算基本脫貧了,珍惜生命,遠離日產!
-
19 # 京城一凡人
奧迪A4L是一款偏運動風格的德系車,雷克薩斯ES是豐田高階品質,穩重舒適日系車,這就要看你的用車喜好來決定選擇哪款車型了,前者適合年青人而後者適合商務休閒用車!
-
20 # 等待大陽
注重實用,必須es啊!車大省油省心,舒適性和可靠性強奧迪太多。最主要我發現同樣6年車齡的二手車,es比A4貴一倍,並且更好出手,我只相信群眾!
回覆列表
兩個車都開過,現在擁有es,負責的告訴你,第一a4沒資格跟es比,第二,es舒適度以及豪華感甩4五條街。鍵盤俠不要跟我談什麼操控鋁合金動力類的。智商正常點都會選es,只不過這個標題拿a4跟雷克薩斯比有點辱沒雷克薩斯啊小編。a6比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