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灼灼翡翠
-
2 # 二爺侃藏品
你好,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指得是那種圓形圈狀可佩帶的翡翠嗎?它們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民間佩戴量很大的寶玉石類飾品之一,如果拿它們的質地與現在的翠相比,它們大多都是白底青種與花青種,而且表面偏幹,綠色部分偏少,因為當時人對它們的審美角度與現在不同,再說當時社會動盪,戰爭也多,大部分平常人家也是以溫飽為主,有時能省則省,能用則行,從製作工藝來看,當時裝置也無法勝過現在,但也不排除個別精品的存在。今天我非常高興與各位分享一下民間所用的常見的老翡翠圈:
1.手鐲它是舊時婦女佩戴頻率很高的“細軟”之一,形狀以條形居多,扁狀偏少,無論在農村或城市,幾乎每個婦女人手都會有一副(一隻隨身佩戴,一隻在家備用),遇上生活緊迫時,隨身佩戴的手鐲就不得不被送進當鋪換些費用來應付生活開銷,而備用手鐲不在萬不得已地情況下不會隨意出手,由此可見它既是一款實用佩戴物,又是一款可以變現的生活日用品。
2.佛家子弟的衣上之物和尚雖為出家之人,但也不排除部分地區的寺廟和尚所穿的袈裟也配有翡翠質地的環形圈,有素面普通的,也有上面刻花的,遇上做佛事的時候袈裟往身上一披後,一頭的環形鉤子往翡翠的搭好後固定即可,考慮到牢固性,翡翠的質地大多采用普通的白底青種,上面綠色的分佈不是很密。其作用就是法衣上的配飾而已。
3.婦女的耳飾舊時的婦女佩戴的耳飾也很多,從材質來看,有金、銀、玉、翠、珍珠等,形狀也各有不同,也有佩戴翡翠耳環的,內外徑尺寸不是很大(因為分量一重會造成耳朵被重物下垂的負擔),一頭用銀質的鏈子固定,另一頭穿入耳洞上即可。當時也是一種時髦吧。有時也可以隨意送去當鋪換錢。但取得的金額比手鐲要少得多。
4.男人的戒指與扳指戒指分兩種,一種是馬鞍型,一種是素面型,材質也是白底青居多, 舊時中年男性喜歡佩戴,戒指的厚度不是很大,由於當時部分男性從事體力勞動多,故會造成所佩戴的戒指會出現外力撞擊後而表面產生明顯的裂紋。老年男性除了佩戴戒指外還喜歡把扳指套拇指來顯示自己老成持眾的內在態度與外在身份,扳指起源於清代滿族人祖先的狩獵用具,後來就逐漸成為後人拇指上的裝飾品了。
結束語總之,以前的老翡翠質地比現在要差,但是作為那個時代的佩戴品也不錯了,畢竟時代在變,以上是我以舊時佩戴的角度與各位分享的老翡翠圈中的手鐲、袈裟的搭環、耳飾品與戒指和扳指,希望各位懂行的繼續補充,謝謝。
回覆列表
真是有緣,今天剛好遇到一個新疆客人跟我分享她家祖傳下來的翡翠手鐲。
據她說這個是一百年前她媽媽留給她的,那時候她家裡還是大戶人家,留了很多的玉器。後代不懂這些,慢慢的就都賣了。
她給我看她留下來的一隻手鐲,深油青糯種料。這隻手鐲一看就是以前純手工製作的圓條圈,沒有拋光。外面的一層油光就是她天天佩戴養出來的,光澤度很明顯。
像一百年前的工藝都是純手工的,這一點就很符合。人是新疆人,那時候這種沒有拋光的料子都是很常見的。
雖然算不上頂好的翡翠,也算是題主說的老翡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