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舟數學課堂
-
2 # 那年守護夏末夏初
課程不需要提前輔導,最好也不要提前輔導,提前輔導了孩子上一年級時都會了,那上課就不認真聽老師講了,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同時孩子心裡也會有一種高傲感,感覺自己什麼都會不用那麼認真的學習,這樣既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又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所以課程不能提前給孩子輔導!
一年級的知識點都很簡單,只要孩子稍動腦筋問題完全也可以自己解決,家長提前輔導也無形間破壞了孩子的自學能力。
在一年級之前幼小銜接部分的知識走紮實就行,比如拼音能達到直呼;提高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量也是很重要的;數學方面需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再者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時間,每晚的閱讀習慣……這些學習習慣培養好了,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也不用手忙腳亂的,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加上紮實的基礎知識,一年級不用愁!所以更不用提前輔導課程!
-
3 # IT娛樂探索
除了拼音,其他的不用提前輔導。學拼音也是因為好多孩子在學前班都學,上一年級後老師看到大部分孩子都會講的就快。如果你家孩子沒提前學,這時回吃力。
-
4 # YuYu呀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給你提供一點現實經驗作為參考。
現在我帶的班級學生已經六年了,他們是我從一年級帶上來的。
班級裡有30多個孩子,超過半數的學生在私立幼兒園裡學了新一年上半學期的課程,跟我們的一年級上冊教材一模一樣,他們在開學初確實顯示了自己的優勢,在學習上大多數顯得遊刃有餘,也有個別的,表現出學習困難。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這種優勢就會越來越微弱了,和沒有學過新教材的學生區別不大,個別學生還會受到負面的影響,比如依賴於用手指來計算,到了高年級雖然不用掰著手指頭算,但是經常能看到學生手指不自覺的抽動,配合筆算,這樣的學生多數會有些計算上的問題。
所以綜合來看,提前學不學新知識都差不太多,所以不用過於糾結。主要是看孩子個體情況,能否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性,是至關重要的。想讓孩子初入學時不太吃力,除了培養習慣之外,也可以適當學一點新課的內容,但是杜絕照搬教材,可以練練基本的(比如拼音和100以內的計算,因為新教材把拼音教程縮短了,所以提前練練還是可以的)。不管是自己教還是請老師教,都得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影響正式入學。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5 # 曼雅成長屋
作為過來人,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學過拼音和簡單的數學加減法,那麼我建議還是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
現在的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所以早早就會給孩子報各種的興趣班培訓班。私立幼兒園為了適應家長的需求,也會給孩子開售很多課程。這就導致在升小學的時候,一個班裡面的大部分學生是都有基礎的,至少會有拼音或者是數學加減法的這些基礎。而老師是根據整體情況來看的,一般也都預設小學的孩子們都是有這些基礎,所以上課的時候老師對於這些基礎的東西會講的很快。對沒有上過這些基礎班的孩子來說就會吃力,他會聽不懂,就會產生挫敗感,不願意去上學。這個時候家長也會心累,既要幫孩子完成當天的作業,又要趕緊幫孩子補習這些基礎知識,還要給孩子找自信心。這種膠著的狀態大概得持續一個學期,到下學期以後基本上孩子就能適應了。
所以建議還是讓孩子提前寫學一些,提早開始。
-
6 # hustcyy1314
我覺得提前輔導有必要,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一下,我的孩子屬於啟蒙比較晚的那種,當時讀完大班沒有讀銜接班就直接上一年級,功課學起來非常吃力,上課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生活上小學和幼兒園完全是兩回事,她雖然不吵不鬧去上學,但是性格變得比較孤僻,下課就自己在課桌前畫畫,也不和同學玩,發現孩子學習很吃力之後,每天都抽出時間給她講解,一個問題反反覆覆要講很多遍,有時候自己把自己氣的半死,還不能大罵孩子,怕她在學校很更自卑,還好這種狀況持續到二年級就該關了,隨著成績的提升,身邊的朋友也多起來了,也不那麼排斥去學校了,所以我覺得提前輔導很有必要,並不是提前輔導就是把一年級的課程教給孩子,只是適當的提前引導拼音和十以內的計算,這樣孩子去學校接受起來也會比較容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個問題就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等孩子到了讀書的年齡再去,不要還沒到六歲就送去學校,孩子年齡稍微大一點在學校都會不一樣很多。
-
7 # 黃海小城
孩子快上一年級,應該提前輔導一下,現在很多幼兒園基本上不教學習,身邊有朋友就說孩子幼兒園天天做手工,玩遊戲,快樂教育,結果到了一年裡根本跟不上,連拼音都不會,費了很大功夫自己給孩子輔導後才跟上別人進度,所以我認為提前輔導很重要。
-
8 # 貓薄荷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輔導孩子課程應當是我們做家長的,每時每刻都應當做的事情。永遠不要把所有教育工作都寄託於學校,寄託於機構,學習應當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學習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
一、瞭解幼小差異,改變行為習慣在幼兒園,家長主要關心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上學後,就會轉變為學習好不好,尤其在小學,行為習慣決定了一個孩子的成績。
1. 讓孩子養成獨立做事情的習慣.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必須有的,因為在學校不會有人幫你係鞋帶,不會有人幫你係釦子。適當應當學會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在學校,集體勞動是必須的,多勞動並不是吃虧的行為,而是讓老師更喜歡你的一種方式。
2.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上學就不允許遲到早退,所以孩子必須知道時間的重要性。要開始讓他自己規定自己幾點起床,玩玩具多長時間,看電視多長時間,寫作業多長時間。但凡會時間管理的孩子,做事效率也會提高,以後寫作業也不容易墨跡。
3.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自己挑選適合的衣服,自己安排玩具的擺放,自己安排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自己安排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會自我管理的孩子,以後學習也會很有條理。
二、做好幼小銜接的基本輔導要擺正觀念,學習不是痛苦的事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看課外書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看書的積極性。
1. 語文方面.
首先,可以背誦簡單的古詩,三字經等。古詩和三字經都押韻的很好,孩子容易上口,而且關鍵讓孩子領略古詩中文字的美,學會用美好的字詞去描述身邊的事物,只有孩子覺得美了,才會更有興趣學習。三字經則是中華美德的傳承,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孝順,而且有責任感。
其次,讓孩子背誦過後,可以指讀文字,認字永遠不早,認字多的孩子閱讀能力強,知識面就廣,從而影響其他科,認字和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再次,練習運筆,上小學後就會有筆頭作業,只有現在讓孩子習慣運筆,才能減輕孩子上學後寫作業的壓力,但凡他覺得寫作業不那麼累了,作業也不是難事。
2. 數學方面
可以買一些幼小銜接的練習冊,讓孩子從10以內加減,慢慢過渡到20以內加減,口算是小學低年級考試重點,也是他以後數學學習的基礎。
可以在家帶著孩子做一些數學小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瞭解圖形,瞭解數字概念,瞭解數學原理。
3. 英語方面
現在手機上的APP軟體種類非常多,對於小孩子來說,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聽準了才能讀準,大量的去聽英文兒歌,可以去看英文動畫片,不用要求孩子會讀,會寫,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真正輸出。
4. 體育方面
跳繩是全國小學必考專案,儘管是疫情期間,有條件帶著孩子出去曬曬太陽,去人少的地方練習跳繩,是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非常好的方式。
結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學習好的基礎,讓孩子提前進入學習狀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
9 # 道德與法治Dai老師
這種擔心非常普遍,因為幼兒園啥也不讓學,一年級學的東西特別快。
我有兩點建議:
適度學習一下幼小銜接的內容,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還是有好處的。適度就好。比如簡單的拼音,英語(有的小學,把英語作為分班的依據)更加註重孩子心理素質、學習習慣等的培養,比如做事情是不是專注?遇到挫折能否冷靜應對等,這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加油!
-
10 # 筱靜籽
作為一名連續帶過三年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老師,來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要不要提前輔導,取決於你的孩子現有的知識掌握程度。就拿語文來說,一年級的重中之重是拼音,其次是一些簡單的識字和古詩。如果你的孩子現在有一定的拼音基礎,比如會讀寫拼音字母,那麼你不輔導也沒關係;但是如果孩子毫無基礎,我認為最好還是提前教一教拼音的讀和寫。
在正式入學後,因為課時的關係,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學起拼音來會比較吃力,尤其最後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大綜合的時候,如果之前沒學明白,到時候很容易一團漿糊,這時候再來輔導,孩子累,家長也累。
就我所教的鄉鎮小學來看,班上大多數學生都是有基礎的,因此都能跟得上;也有個別沒有基礎的學生,他們學起來就特別吃力,成績也很不理想。
就像建房子,拼音是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階段的根基,根基打好了,後面也不會差到哪去。因此個人建議你可以適當教孩子一些拼音。
回覆列表
還是別急著輔導吧,有時間讓孩子多認字,多讀點書,閱讀能力強了,理解能力也會增強,學習起來就不會吃力。一年級的那點知識,翻來覆去弄,孩子會厭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