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泰64486520
-
2 # 大志日誌
《白鹿原》剛播時,前期宣傳,加上各路大咖的加盟,讓這部劇充滿期待,但是隻播一集,突然停播,讓觀眾突然變成吃瓜群眾,莫名其妙的感覺,分分猜策,出了什麼問題。至於再次復播,新鮮感下降,宣傳造勢熱度也過去了。再者,現在的受眾人群大都是年輕人,對於歷史題材,明顯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擇天記》有鹿晗,娜扎,這就夠了,粉絲眾多,題材也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小說畢竟寫的很好。
《歡樂頌》因第一部的原因,第二部開始收拾很高,但隨著劇情,高開低走,不可避免。
-
3 # 韓浩月
原因很簡單,《白鹿原》並非想象的那麼好,這部劇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這是導致它收視率低的主要原因。
用嚴苛一點的眼光看,《白鹿原》的問題不是出在外在形式上,而是內在氣質沒有達到預期。從外在看,有實力演員,故事中規中矩,導演手法中規中矩,整體上挑不出大毛病。而從內在看,缺乏個性,沒有把握住原著精神,只改編了內容,沒傳達出原著裡的史詩感與命運感,才是這部電視劇沒能走進更多觀眾心裡的重要原因,也是不少原著黨對電視劇感到失望的理由之一。
陳忠實的《白鹿原》被公認為是最難改編的小說,它難在小說的宏大篇幅難以用電視劇的娛樂手段來展現,難在不好尋找到具有史詩視野的編劇與導演,難在這個時代沒法有一群演員能把書中數十個主演人物淋漓盡致地呈現在熒屏之上……2012年導演王全安拍攝了同名電影《白鹿原》,儘管觸控到了原著的精神核心,但還是以為其他方面的不到位而敗下陣來。與電影版《白鹿原》比,電視劇《白鹿原》在節奏、氣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還差一把火候。
回想原著,浮現於讀者內心的,是渭河平原上的歷史與傳統,是無盡的荒誕與蒼涼,陳忠實在精彩故事裡所注入的文化潛意識、魔幻色彩、死亡主題以及性本能等,構成了小說充沛的內在。而電視劇《白鹿原》沒有把握好這種內在,它只關注到了情節、人物,殊不知一部優秀的電視劇需要有宏大的構思,要有容易引人共鳴的細節表現,包括臺詞的打磨、配樂的襯托、節奏的掌握等等,都需要創作團隊之間緊密的配合……現在這版《白鹿原》打分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主要的打分者沒看過原著,只是拿《白鹿原》與諸多爛劇進行對比,很大程度上,這些分數是打給製作與表演的。
歌手譚維維演唱的一首華陰老腔混搭搖滾歌曲《給你一點顏色》為什麼能夠火遍全國,那是因為演出者包括老腔藝人原汁原味的演唱,譚維維的改編是建立在原有老腔文化基礎上,並輔以現代舞臺表現手段創作而成的。而電視劇《白鹿原》的主創群體,缺乏這樣的文化底色,首先在演員選擇上,就缺乏集體感,氣質上有衝突,臺詞表達上有的接近於陝北方言,有的一會兒方言一會兒普通話,有的乾脆就是普通話……不要小看這樣的細節失敗,它往往會造就整部作品難以抵達理想效果。
觀眾需要被感染、被觸動,《白鹿原》的收視率低,一定程度上是與它缺乏情境渲染、文化浸染、本土味道有關係,它雖然製作合格,但與觀眾之間始終有道無形的距離。觀眾不喜歡《歡樂頌2》,但起碼能找到吐槽的切入口,但想要參與到《白鹿原》的討論中時,卻發現無從入手。於是,觀眾就只能把高分送給《白鹿原》,把眼球放在《歡樂頌2》身上。
-
4 # 忘了1409765
鹿晗妹子演的擇天記沒看過不評價。歡樂頌是都市情感肥皂劇,看片不需要動腦子,而且很多切合現實的話題點,劇中有很多矛盾衝突點,現在的人都能理解。白鹿原,是歷史年代劇,看片沒有代入感,沒有人願意動腦子去想人物形象的設定是要說明什麼
-
5 # 曾念群
這不僅只是《白鹿原》遭遇收視率的瓶頸,可以說一整個文學名著改編都到了瓶頸期。
和八九十年代文學名著改編大潮相比,千禧年以後的文學名著改編進入荒漠期。
近幾年出現假回潮,2014年有《紅高粱》,2015年有《紅高粱》,今年是《白鹿原》,前幾年還有劉醒龍的《聖天門口》勉強算一個。
這幾部當代文學名著改編的特點是:收視率不高,甚至說比較低。
為什麼?有人說沒拍好。我看不見得。
我的觀點是,時代變了,當下的收視人群大多對是否文學名著改編並不太關心,他們只關心自己胃口上的菜。
不信你去問下90後和00後,有幾位看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有幾位耐得住性子把陳忠實的《白鹿原》擼完?又有幾位看過莫言《紅高粱》原著?
很多年輕人甚至連張藝謀的電影處女作乃《紅高粱》都不知道,就知道他導演景甜主演的《長城》。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動了一代人,陳忠實的《白鹿原》震盪了一整個文壇,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讓莫言廣泛進入民眾視野。
可問題是,路遙和陳忠實的粉絲和電視劇收視人群又何干系?
是的,有那麼一部分人愛屋及烏看了改編劇,可是但凡書迷都有自己的見地,電視藝術這玩意,很難滿足他們閱讀帶來的想象空間,所以,很多書迷是帶著質疑的態度看劇的,甚至站在了批評劇版的對立面。
2014年的《紅高粱》,因為周迅的出演,把莫言原著徹底推翻了,“我”視角的民族苦難變成了一個女人的史詩。該劇雖然被原著黨罵死了,但周迅個人魅力了得,演技也了得,愣是受到了一大波劇迷們追捧,北京、山東csm50城平均收視率達到1.5。
當然,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一年後的《平凡的世界》就沒那麼好運了,在路遙昔日舍友(當下最高領袖)的助力下,最高時也不過0.8。
《白鹿原》先是遭遇《人民的名義》爆款,播出一集緊急停播,復播又遭遇《歡樂頌2》,目前最高收視剛過0.7。該劇比較長線,片方宣傳得當,預計最後1個點還是能過的。
文學名著改編劇收視率不高,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一方面,現在連書都沒人看了,書店所剩無幾,文學名著改編的劇,只會讓碎片時代的年輕人覺得有距離感。
另一方面,讀書的人已入中年或老年,平時根本看不上電視劇這玩意,對文學名著改編劇收視率不會有太大貢獻。
《白鹿原》收視率不高,但豆瓣得分9.0,遠高於《歡樂頌2》的5.2分,《思美人》的3.8分和《擇天記》的4.4分,甚至比《人民的名義》的8.3分也高過一頭。
同時也高於劇版《紅高粱》的7.6分和《平凡的世界》的8.1分。並神奇地超越了張藝謀電影《紅高粱》的8.2分。文青的力量還是很靠譜的。
最後我要說,文學名著改編的劇還是要堅持的,未來社會,各門藝術都會迴歸,而且還會發展更好,戲劇不能缺席。
-
6 # 幸福祝冬萍
只能說現在人喜歡奢華的外表來裝束自己甚至陶醉自己,而不喜歡沉重過去年代,那樣太悲慘了!但是白鹿原是代表老一輩時代不可磨滅的存在,非常有深度的電視劇!所以好好珍惜現在時代給我們創造的優越感吧!
-
7 # 獻君
無歷史無思考無責任,只知自己吃米長大,不知父輩吃糠育人,只看他人食翅鮑~不知華人未溫飽!安穩足食未甲子!已忘曾是最恥人!倭寇兒習刺殺術~華夏遍崇小鮮肉!百年國恥在眼前~哀嘆歌舞近靖康!媒體本是引導人~悲鳴~只認錢~不歸宗!!!
-
8 # 有友39
首先收視群體所佔比重不同,大多年輕人喜歡“小鮮肉”的演員,其次劇情所處年代的不同,再次看過《白》原版小說的讀者對電視劇改動太大,沒有了原汁原味,不能接受,也是原因。綜上……所以……
-
9 # 芥末蟈
1. 兩者題材不同,《白鹿原》文學名著改編,充滿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相距現在時間也比較久遠,很多年輕一代可能都會比較陌生,對那個年代的生活和歷史大變遷都不是很感冒了。《歡樂頌》都市劇,第一部帶來的高口碑使得大家對第二部尤為期待,特別是第一部結束時預告的各個人物的感情變化與衝突,及關關的黑化,都為第二部埋下了很好的伏筆。雖然第二部很不幸的口碑撲街,人設漸崩,好好的一部都市女青年奮鬥史淪落成了婆媳鬥,但依然不妨礙大家邊吐槽邊看劇。
2. 演員陣容:《白鹿原》大多為老戲骨,雖演技精湛卻不如流量小生自帶話題和流量,即使年輕演員找的也是李沁這種踏實演戲很少炒作的青年演員,反之歡樂頌五美則自帶話題,流量加持,一大幫粉絲追隨(當然她們的演技也很好,只是話題感更多),再加上騷氣的小包總格外惹人愛,自是吸引了不少粉絲。
3. 受眾不太相同,之前恰好看到樂視釋出的一組使用者畫像,對比了《歡樂頌》和《白鹿原》的受眾差異,搬到這裡~
想說的是雖然收視比不上《歡樂頌》《擇天記》這樣的快餐劇,但仍不妨礙ta是一部好劇,好劇值得大家追捧,畢竟有好的觀眾,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好劇。
從地域上看,《白鹿原》的觀眾主要集中在西北、華北及西南等內陸地區,而《歡樂頌2》則在東北、華北、華東地區更為流行。而中國的人口分佈是東部沿海城市人口數量及密度均高於西部內陸地區。
從觀眾性別上看,都市女性更加傾向於《歡樂頌2》,而《白鹿原》觀眾性別佔比基本持平。從年齡上來看,中老年人更加傾向《白鹿原》,《歡樂頌2》的觀眾層則更為年輕。
從使用者職業上來看,相比觀看《歡樂頌2》,企業高管們更加傾向觀看《白鹿原》。而《歡樂頌2》的觀眾群體主要則為文職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個體營業者及生產操作人員。
《白鹿原》與《歡樂頌2》觀眾的收視行為也有很大的不同。《白鹿原》的觀眾更傾向觀看紀實類節目,而《歡樂頌2》的受眾則更喜歡輕鬆向的綜藝節目。
從消費群體來看,《白鹿原》觀眾的高消費人群更多,經濟狀況更加富足。
唯一沒有太大區別的是兩部劇的會員覆蓋率,分別高達94%與96%。
回覆列表
《歡樂頌》《擇天記》是現代人看現代戲。內容是大家不陌生,或者說是嚮往的,至少是熟悉的。
而白鹿原的故事,從清未算起至巳有一佰年了。對於大多數青年人來講巳經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如果把《白鹿原》當成一種史詩來看不也挺好嗎。何必非要"對比"呢?沒有可此性。不知說的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