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ianxing2000
-
2 # 天漢兒女
趕緊.去醫院.做B超.可以.檢查出來.現在.中老年太多.讓大夫.好好看.吃點藥.很正常.都這年岑了.得點病.沒啥及時治療.就行
-
3 # 營養師Bruce
一般身體檢查裡邊分為這樣幾類
·影像學檢查(超聲、CT、磁共振)
·血液學檢查(血常規、肝功能等等)
·組織學檢查(組織器官活檢)
·其他(比如尿液、大便、唾液檢查)
疾病的確診大體上是按照這幾種檢測方法進行的。
當然,有些情況下還可以透過症狀表現、監控心率、血壓儀等無創傷性的方式進行評估。
由於是頸動脈血管壁上面出現了病變透過組織活檢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同時像尿液、大便、唾液跟斑塊的關係並不是很密切,所以這兩種檢測一般是被排除在外的。
另外,血液學檢測可以評估一個人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胰島素抵抗情況、肝功能代謝情況等等;
但是這些檢測指標僅僅作為輔助確診的方法,無法作為直接的證據判斷頸動脈斑塊的存在。
所以目前針對頸動脈斑塊的診斷主要運用影像學再查找了一些資料,我發現近些年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應用率越來越高,存在比較多的優勢。
超聲聲像圖更佳清晰由於頸動脈屬於我們相對體表的位置,周邊受到其他組織的干擾(尤其像脂肪的影響)比較少, 所以利用超聲可以明確診斷。[1]
明確診斷斑塊是否存在位置大小,形態,性質如果斑塊呈現出纖維化鈣化,那麼聲像圖會顯示出比較強的回聲;如果斑塊為軟斑塊不穩定斑塊的話,聲像圖呈現出回聲減弱。
而容易引發腦梗的斑塊多是軟斑塊,軟斑塊比較容易破裂、脫落,形成血栓,進入病毒是我們的腦動脈,這個才是我們需要著重關注的。
同時,還可以對血流的流向進行分析具體的情況可以結合超聲影象,而且在超聲影象下面的結論裡邊,會有這方面的描述。
早預防,早預防透過其他的方法檢查出自己患上了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這些代謝綜合徵,我們有必要去做一下頸部超聲診斷,分析頸部斑塊的情況。
不要以為將這些指標降到正常範圍,身體就沒有問題了。這個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文獻引用:
[1] 蘆淑華.超聲在診斷頸動脈粥樣斑塊與腦梗死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2,22(7):115 -117.
-
4 # 外科醫生Kris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它好發於頸動脈分叉處(由於該處血流動力學改變容易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
頸動脈斑塊的危害主要為:
(1)導致頸動脈狹窄,出血腦缺血的相關症狀;
(2)頸動脈斑塊脫落形成栓子,栓塞腦動脈形成腦卒中。
頸動脈斑塊的症狀包括與腦缺血相關的頭痛、頭暈,一過性的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失明,失語等。但部分患者也可能無任何症狀。
目前診斷勁動脈斑塊的方法包括:
1.多普勒超聲
是目前首選的無創性頸動脈斑塊檢查方法,可用於頸動脈斑塊的普查和隨訪。不僅可以顯示斑塊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狹窄部位和嚴重程度,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測定,按超聲下形態頸動脈斑塊可以分為脂肪軟斑、纖維扁平斑、混合斑塊(以上三類稱為不穩定斑塊),和鈣化斑塊(穩定斑塊)。
2.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同為無創性的檢查手段,主要評估顱內血管的狹窄和血流動力情況,常與頸動脈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於頸動脈狹窄的診斷及術後評估。3.CT血管造影(CTA)CTA對頸動脈狹窄的判斷準確性高於多普勒超聲,但對斑塊的形態學顯示欠佳,主要作為術前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4.核磁血管造影(MRA)可清晰顯示頸動脈及其分支的三維形態和結構,並重建顱內動脈影像,對狹窄程度較重的病變判斷敏感性高,但價格相對較高,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金屬假牙、起搏器或金屬假體等)者禁行此檢查。5.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可詳細評價病變的部位、範圍、程度以及側支形成情況,但因屬有創操作、價格昂貴、風險較高,臨床上很少單純用於檢查。
(DSA)
對於存在高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病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定期行頸動脈斑塊檢查。並積極進行抗頸動脈斑塊形成的1級預防(如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嚴重的合併症狀的斑塊及動脈狹窄,應早期診斷,並行支架植入術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
-
5 # 心健康
頸動脈是全身動脈最靠近體表的地方,因為其他部位的血管位置較深,使得頸動脈被稱為全身動脈的“視窗”,頸動脈的檢查也就顯得很重要了!頸動脈斑塊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反應,其大機率的反應了全身動脈情況,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明確自己是不是有頸動脈斑塊呢?
一、頸動脈彩超
彩超是最簡單,最直接,也最無創和便宜的檢查方法,其操作簡單,而且確診率和正確率極高,是頸動脈斑塊最為常用的檢查方法!
二、頸動脈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是利用流空效應來完成的,所以,其敏感性和彩超相比顯得沒有那麼準確,但對於血管是否有嚴重狹窄,較大斑塊,依然比較準確!
三、頸動脈CTA
頸動脈血管CT成像,是透過造影劑注射後,CT快速掃描後再進行處理的一種成像方法,其比較直觀,也被認為是判斷血管是否狹窄的“金標準”!
四、頸動脈造影
單純的頸動脈造影比較少見,多是和腦血管造影同時進行,其也是判斷頸動脈斑塊和狹窄的較好方法,但因為其有創性,往往用於彩超或者其他檢查發現有異常的患者!
五、其他檢查
其他檢查,也可以發現頸動脈斑塊,比如經顱多普勒等!
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干預,和很多因素有關係,但一旦發現頸動脈斑塊,進行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一旦發現頸動脈斑塊,到醫院找專科醫生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干預,非常重要!
-
6 # 濮水山桑
頸部血管斑塊檢查是神經內科腦血管病人必備檢查。
常用方法如下:
1.腦血流圖,又叫經顱多普勒,能檢查顱內外血流情況,價格便宜,一般作為初級篩查。也用來評估側枝迴圈情況。和檢查者手法有關。
2.頸部血管彩超,價格適中,分頸動脈彩超和椎動脈彩超。也和檢查者手法有關,報告裡應包括斑塊大小,質地,狹窄程度。頸部血管彩超對頸動脈狹窄敏感性高,對椎動脈要差些。
3.超聲造影檢查,大醫院開展,價格稍貴,先注入超聲增強劑,再行超聲檢查,可以更清楚的觀察板塊大小,形狀,血流情況。
4.頸部磁共振血管成像,透過磁共振留空效應成像,準確性稍差,但屬於無創檢查。價格較貴。
5.CT增強加血管成像,也屬於有創檢查,能評估頸部血管狹窄情況,但是對於板塊性質,穩定性判斷差。
6.DSA檢查,俗稱血管造影,做過冠脈支架的朋友應該熟悉,有導絲進去,逐級血管檢查,是真的血管狹窄的金標準,也是血管介入治療的必備檢查。
目前還有一些高解析度磁共振,可以檢查血管斑塊,更清晰,多用於科研。
順便說一句,頸部血管狹窄,如何有症狀,>50%需要處理,支架或內膜剝脫。沒有症狀,>70%,也需要處理。
高血壓,糖尿病,吸菸是頸部血管斑塊的罪魁禍首。
-
7 # 小影大夫
頸動脈由主動弓發出,分為左右兩條,沿著頸部向上供應頭面部和顱腦的血液,顱腦血液的2/3都是由頸動脈供應,所以頸動脈非常重要。中老年人,頸動脈硬化,出現斑塊,會堵塞管腔,影響頭面部的供血,影響顱腦,會出現缺血或者腦梗塞的情況。所以檢查頸動脈有沒有斑塊,提前預防斑塊脫落,在臨床上很重要。目前,可以用超聲、CTA還有磁共振檢查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供應顱腦2/3的血液顱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腦組織缺血5分鐘就會出現腦組織死亡,出現不可逆的損害。供應腦組織的血液有頸動脈和椎動脈,兩條血管都有左右兩側。頸動脈供應腦組織2/3的血液,椎動脈供應1/3。所以如果頸動脈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腦組織血液不足,出現症狀。
而頸動脈斑塊,是老年人常見的病變。動脈硬化,出現頸動脈斑塊,堵塞了管腔,導致往上顱腦血管供血不足,腦組織缺血。還有一種是頸動脈的斑塊,容易脫落,隨著血流,到達顱腦中動脈或者前動脈分支,從而直接堵塞供應腦組織的血管,出現腦梗塞,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中風。
怎麼檢查有沒有頸動脈斑塊呢?目前檢查頸動脈的手段有超聲、CT和磁共振。
1.頸動脈超聲檢查
頸動脈超聲檢查是所有三個檢查中最直接,最方便,最便宜,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沒有輻射,直接在超聲下觀察頸動脈有無斑塊,有無病變,管腔有無狹窄等情況。
2.頸動脈CT檢查
頸動脈CT檢查,叫做CTA。這個檢查價格相對貴,做CT都是有輻射的,並且還需要打入碘對比劑。要打針的,所以有碘過敏的人不能做這個檢查。頸動脈CTA檢查能直觀的看到頸動脈和椎動脈有無病變,有無斑塊形成,是容易脫落的軟斑塊還是不容易脫落的硬鈣化斑塊,都能分清楚。除了能看血管,還能看到頸部軟組織還有其他血管有沒有病灶。圖片還能打印出去,以便其他醫院的會診。
有些醫院是頭頸部動脈一起做的CTA,不僅能看到頸動脈的病變,還能看到顱腦血管有沒有堵塞,有沒有異常畸形的血管。頭頸部聯合CTA檢查。價格在兩千左右。這是一張頭頸部聯合CTA影象,不僅能看到頸動脈情況,還能觀察腦動脈的血管情況。
3.磁共振頸動脈血管成像
磁共振頸動脈血管成像,價格相對較高,沒有輻射,但是影象的評價效果沒有CT準確,無法判斷是不是鈣化斑塊。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檢查手段,有以上最常用的三種,超聲是應用最廣泛的,如果發現問題了,進一步做CTA檢查,因為對於嚴重的斑塊導致的管腔狹窄,需要做介入支架植入手術,術前就需要一個CTA的片子,去評估手術方式和預後。磁共振評價頸動脈情況應用相對少一點。
-
8 #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想發現頸動脈斑塊,透過化驗、透過外部觀察或者透過識別什麼症狀都是不可靠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做“血管影像”檢查,那麼,能發現頸動脈斑塊的血管影像有哪些呢?
一、頸動脈超聲
這個應該做為斑塊篩選的首選檢查專案。它有幾個優勢:1.無創;2.簡單方便,很多醫院都有這個裝置;3.價格相對便宜;4.不需要造影劑;5.可以透過回聲強度識別斑塊性質;6.可以透過測動脈內中膜厚度,瞭解早期動脈硬化;7.沒有輻射。
二、頭頸動脈CTA
這個檢查裝置要求也不高,很多醫院也可以實現。
它的優點在於:1.成像比較便捷;2.同樣無創;3.CT血管成像可以提供比磁共振成像(MRI)更精確的解剖細節,特別是小血管;4.可以透過斑塊的CT密度瞭解斑塊可能的性質;5.可以顯示血管與骨性結構之間的關係,如頸椎對椎動脈到底有沒有壓迫等;
缺點是:必須注射造影劑,否則無法顯像;2.有極小量的X線輻射。
三、頸動脈核磁成像
優點在於:1.無創,2.沒有輻射;3.可以不使用造影劑,4.可以做斑塊成像,瞭解斑塊性質。
缺點在於:費時較CT和超聲略長,成像清晰度略低於CT血管成像。
四、血管造影
這個血管影像檢查是瞭解有無病變及病變性質的“金標準”。
優點:1.成像直觀;2.成像質量最清楚,瞭解血管病變(如狹窄的程度,有無動脈瘤等)最準確;3.可以動態成像,瞭解血流動力學資訊;4.同時可以顯示血管靜脈期,不但可以瞭解動脈情況,還可以瞭解靜脈情況;5.預估有需要放支架的情況,在造影的同時如果發現確實需要可以實現同時放置支架。
缺點在於:1.有創;2.需要造影劑;3.有極小量輻射;4.檢查耗時較長,費用也比較高。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瞭解是否有頸動脈斑塊,初步篩查,頸動脈超聲是最好的選擇。根據不同的需要也可以選擇其他三種檢查方法。
-
9 # 神內小美醫生
頸動脈斑塊與腦卒中有著重要的關係,約85%的腦卒中是由於頸動脈斑塊引起,其中約60%的卒中是由於頸動脈硬化,繼發血栓形成、斑塊脫落導致,小的栓子可導致短暫性的腦缺血發作,發的栓子可導致永久性的卒中。所以頸動脈斑塊的篩查對於卒中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於頸動脈斑塊的篩查:最常用的是頸動脈超聲!頸動脈超聲檢查具安全、無創、簡便、價格低廉等特點;
不僅能反應監測頸部斑塊情況;
還能檢查頸部血管的血流狀態;
評估頸部斑塊的易損程度,進一步評估卒中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注:對於頸動脈斑塊的定義一般是侷限性內-中膜厚度≥1.5MM)
其中根據對斑塊的回聲分析評估斑塊的易損程度,其中不均質的低迴聲、不均質回聲交強回聲、均質回聲斑塊的穩定性較差,可稱為易損斑塊,臨床上卒中發生風險提高,是臨床腦卒中監測的重點。
此外,對於頸部動脈斑塊的檢查,還存在頸部血管CTA、MRA、血管造影等:頸部血管CTA、血管造影:一般成像更加清晰、直觀,更能反映血管的狹窄程度,但是,此兩項檢查均屬有有創檢查,同時價格相對比較昂貴;臨床上一般用於進一步評估頸部血管情況,可為頸部血管手術做術前準備!
頸部MRA:是利用磁共振訊號的血管成像家屬,具有安全、無創的特點,但是相較於頸部超聲,檢查相對費時、費力、費錢,臨床上一般不做常規頸部血管的檢查,僅用於初步評估顱內的大血管情況!最後,小美醫生再次告訴你:頸部斑塊的檢查,臨床上最最常用的是:頸部血管超聲!
-
10 # 生命召集令
斑塊的形成大多是由於人體中血脂的升高,導致脂質成分的堆積,引起血管硬化並逐漸發展形成的。斑塊會導致容易導致相應部位血管的堵塞,從而引發其他疾病的發生。頸動脈斑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那麼我們怎麼檢查才能發現自己有頸動脈斑塊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從症狀上來出不進行判斷。一般出現頸部斑塊時會有頭暈、頭脹等表現,而且會隨著頸部活動症狀會有所加重,因此出現上述症狀是要考慮是否有頸動脈血管的病變。
其次,想進一步確定是否有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可以行頸動脈彩超的檢查,能夠較為清楚的反映頸動脈是否有硬化及斑塊的形成,還可以明確斑塊的大小、部位及頸動脈的狹窄情況。
此外,如果頭頸部的症狀較為明顯,出現了突然昏倒等情況時,可以行頸部血管的造影檢查,透過此種檢查方法可以較為直接的反映血管的狀況及血液的執行情況,對狹窄的部位及程度可以有更加準確的反應,而且如果堵塞較為嚴重的話還可以直接進行支架植入以有效的改善症狀。人們往往認為這種方法已經成為判斷頸動脈斑塊最為準確的方法。
相信透過介紹,大家在以後檢查頸動脈斑塊時應該就能比較準確的選擇適合的方法,可以節省時間及財力。再則頸動脈的斑塊一旦形成,要給予積極的治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堅持給予他汀類的藥物進行治療,防止斑塊脫落而引起腦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嚴重疾病的發生。
-
11 # 綜合內科張醫生
頸動脈是大腦的主要供血血管,負責顱腦近2/3的血液供應,而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意味著腦供血不足,而且斑塊越大,供血越差,對健康的影響也就越明顯,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缺血性腦卒中,所以,及時發現、儘早干預,是防止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最佳措施;
我們推薦的是頸部動脈彩超,它的優點是沒有創傷、操作簡單、價錢便宜,而且其準確度較高,不僅可以較為清楚的先顯示出血管內膜的厚度,還能看出是否有斑塊形成以及斑塊的大小、位置等情況,它甚至可以測量出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血流狀況;
當然,還有很多檢查可以選擇,比如經顱多普勒超聲、頸動脈CTA、核磁血管造影,以及作為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但這些檢查要麼意義不大,要麼昂貴、有創傷,並不適合作為常規檢查;
所以,如果僅僅是為了解一下自己的頸動脈是否存在斑塊,那麼還是首推頸動脈彩超,當然,具體檢查專案還需要經過醫生對您目前的健康或患病狀況進行評估後再做決定!
-
12 # 神經外科潘仁龍教授
目前醫學上用來評估頸部血管有無斑塊的方法包括有頸部血管超聲、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與DSA等。其中頸部血管超聲是最常用也是最便捷的檢測方法,可觀察到斑塊的數目、大小、性質。CT血管造影與MR血管造影需要使用造影劑利用CT與磁共振進行頸部血管檢查,可三維成像,空間解析度高。DSA是一直被作為頭頸部動脈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是一種有創檢查,當血管超聲、CTA/MRA不能明確時可考慮。
-
13 # 39名醫線上
頸動脈斑塊的診斷並不難,根據已出現的症狀,在結合專業的檢查,就可以了,具體的檢查包括:
1、多普勒超聲:如果懷疑頸動脈斑塊,可以先進行該項檢查,這個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頸動脈內膜中層的厚度,從而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一般情況下,正常的厚度應該小於1mm,超過1.2mm,為斑塊形成。
2、經顱多普勒超聲:也是診斷頸動脈斑塊的一個常見方法,可以清晰的看到顱內外動脈的狹窄程度、部位、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以及是否有側支迴圈開放。
3、CT的血管造影,對診斷頸動脈狹窄有很高的診出率,但是對斑塊形態的顯示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如果經過檢查被診斷為診斷頸動脈斑塊的話,一定要及時治療,避免頸動脈斑塊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
回覆列表
近年來,中國頸動脈異常的人數顯著上升,調查顯示約1/3的中國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粥樣硬化。雖然比較普遍,但也不能忽略它給身體帶來的健康隱患。頸動脈血管檢查的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血管超聲檢查,可檢測頸動脈內中膜的厚度,另一種是血管造影診斷法,CT血管造影(CTA)可清楚地顯示出頭頸部動脈的斑塊及狹窄程度。
對於頭頸部斑塊及狹窄,還可進行M R I檢查。最後一種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診斷法,該方法一直被當作診斷頭頸部動脈疾病的金標準,能明確病變位置、測量管腔的狹窄程度及範圍。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以他汀類藥物為主,該藥物可透過降低血液中的L D 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防止出現新的動脈斑塊,但無法消除已經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如果是頸動脈不穩定性斑塊或斑塊伴斑塊狹窄50%以上的患者,即使沒有缺血性腦卒中症狀,無論血脂是否異常,都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以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 D L -C)控制在1.8mmol/L以下。對於近期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的頸動脈斑塊患者,也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如果頸動脈斑塊狹窄50%以下,且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血脂在正常範圍,可根據斑塊的穩定性及用藥風險綜合考慮是否選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關於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什麼是頸動脈硬化?頸動脈是血液由心臟輸送至大腦的必經之路,頸內動脈負責大腦半球前部和中部的血供。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吸菸等危險因素會使血管內皮受損,導致內膜增厚,膽固醇、脂質會在血管內壁上逐漸堆積,剛開始只是點狀,但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變成脂質條紋,進而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由於頸總動脈分叉處的血流緩慢或湍急,更容易生長斑塊。
有些人體檢查出頸動脈粥樣硬化後由於沒有感到不舒服,所以就覺得沒問題,實際上這種感覺是不靠譜的。因為頸動脈斑塊有脫落的危險,如果脫落會隨著血液迴圈至腦部,堵塞遠端腦動脈,形成栓塞。
如果堵塞的是小血管,則會為腔隙性腦梗塞和血管性痴呆埋下隱患,而大血管堵塞會出現大面積腦梗死。如果堵塞的時間短,可能會出現言語不清、頭暈、肢體麻木無力等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如果堵塞時間較長,就會形成偏癱、失語等嚴重腦梗死症狀。
頸動脈硬化的症狀隨著頸動脈硬化的持續發展,會導致頸動脈狹窄甚至閉塞。在血管堵塞20%~30% 時患者無明顯症狀,當血管堵塞50%時,很多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也無明顯感覺。這種情況只有在特別激動和勞累時才會出現心、腦缺血癥狀,甚至直接造成腦卒中或心肌梗死。因此,即使是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也要積極干預治療。
頸動脈硬化與心腦血管的關係研究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與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呈正相關。與頸動脈相比,心臟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更加精細,彎曲的地方更多,所以更容易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因此,如果頸動脈已經出現了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的粥樣硬化可能會更嚴重,所以要引起警惕。
最好將頸動脈彩超納入常規體檢我們知道,若想了解腦血管情況,需要做核磁共振等檢查;如果想了解冠狀動脈的狀況,就需要進行冠脈螺旋CT或冠脈造影。腦血管和冠脈檢查價格都在千元左右,而且有的檢查還是有創的。相對而言,頸動脈彩超的價格為200多元,而且無創無輻射,可重複檢查,非常適合血管健康的篩查。因此,最好將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頸動脈粥樣硬化納入常規體檢,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以及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頸動脈斑塊一般不單獨出現頸部出現斑塊後往往還伴有頸動脈中膜增厚、頸動脈狹窄等,如果這些情況不進行有效控制同樣會產生嚴重後果,所以往往會與頸動脈斑塊一塊兒治療。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致病原因和危險因素中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吸菸,然後就是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當然也包括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治療對於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的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患者,建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及菸酒等相關危險因素,當血脂在正常範圍內時一般不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於近期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的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患者,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頸動脈顱外段狹窄的手術治療一般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 E A)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對於有症狀的頸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 70%的缺血性腦卒中或T I A患者,在標準內科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選擇做血管內介入治療,但選擇時要嚴格和慎重。關於椎動脈顱外段狹窄的治療,已有研究證明了椎動脈狹窄(≥50%)血管內支架介入治療的安全性與長期有效性。
體外反搏助力血管修復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在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可選擇體外反搏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該療法的工作原理是在人體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特製的氣囊套,以人體心電圖的R波作為觸發訊號,心臟舒張早期充氣加壓,而在心臟收縮期前同步排氣,從而提高主動脈舒張壓和血流速度,增大心臟、大腦、眼睛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這對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形態及功能、修復血管內皮損傷、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積極作用。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頸動脈彩超檢查中如果發現內中膜增厚或形成了斑塊,但僅為l級或ll級,動脈狹窄沒有超過50%,這時積極干預斑塊有可能逆轉甚至消退。患者除了配合針對性治療外,改善生活方式和加強鍛鍊同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