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一口
-
2 # 舒羽之心
睡眠情況不是診斷焦慮症狀的唯一標準,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標準是以持續的原發性焦慮為主,並符合下列兩項:
(1)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物件和固定內容的恐懼或提心吊膽。
(2)伴自主神經症狀或運動不安。
【嚴重標準】
(1)社會功能受損。
(2)病人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
【排除標準】
排除甲亢、高血壓、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繼發性焦慮。
排除興奮藥過量,催眠鎮靜藥或抗焦慮藥物的戒斷反應。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
心理上:緊張、不安、害怕、心煩;反覆敘述軀體的不適感;糾纏、要求過度。
植物系統功能紊亂:心悸、頭暈、口乾,各種部位不定的疼痛感、出汗。
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震顫,徘徊。
嚴重的焦慮症,經常會有運動性不安的症狀,如坐立不安,坐臥不寧,還會出現雙上下肢發抖(震顫),搓手頓足。再嚴重時出現來回踱步、徘徊等症狀。
焦慮症還經常伴有失眠,主要是入睡困難。還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出現僅關注自己不舒服症狀,對別人不關心,甚至過分的要求別人關心和照顧自己。經常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對別人表示不滿、抱怨情緒,很難剋制自己的情緒,有時過後後悔,但在當時卻常常剋制不住,易緊張,易激惹等。
焦慮症有很多種型別,按照患者的臨床表現,焦慮常分為:
1) 廣泛性焦慮: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患者經常出現過分擔心、緊張害怕,但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物件和內容。此外,患者還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這種焦慮一般會持續數月。
2) 急性焦慮發作(又稱為驚恐發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環境中,並沒有恐懼性情境時,患者突然出現極端恐懼的緊張心理,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同時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發作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時意識清楚。注意!這種型別焦慮的出現是發作性的,無法預知的。由於急性焦慮發作的臨床表現和冠心病發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使得急性焦慮發作的誤診率較高,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
3 # 魯南製藥安神補腦液
焦慮症與焦慮情緒是有區別的,焦慮情緒多與生活壓力等相關,持續時間短,且比較容易緩解,伴隨焦慮事由的解決,焦慮情緒能立刻緩解。同時,新的難以解決的事情又可使人重新陷入焦慮當中。
焦慮情緒在人的喜怒哀樂之內,是正常的情緒反應。而焦慮症則是由於機體因素、遺傳、不良生活事件等導致,人長期陷入焦慮情緒且伴隨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等植物神經症狀、焦慮症一般會伴隨睡眠障礙,且焦慮情緒持續至少兩週以上甚至長達數年。
能熟睡或者睡眠質量佳者考慮受焦慮情緒困擾而不是焦慮症的可能性較大。若受恐懼情緒困擾可選擇心理輔導或去醫院經醫生診斷。
另外缺乏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1、色氨酸等也會導致焦慮情緒。
-
4 # 東來東旺
你問的這個問題不太專業。對睡眠沒有一個很好的瞭解,焦慮症其中的一個反應就是失眠。如果一個人睡眠不好,會帶來很多的其他反應,焦慮抑鬱症都有可能。如果你是偶爾睡不好還沒有關係。就怕你是一直睡不好。如果你真的睡著了,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你可以問問,如果一個人睡眠良好的一個人,他會有多少得焦慮症的?有的人表面上好像是睡著了,但是睡眠質量不高,進入不了深度睡眠。有的睡著了,但是一直在做夢。還有的就是睡眠時間太少,
年齡不一樣,每一個人的睡眠長度也是不一樣的。兒童青少年的睡眠時間需要長一些,睡眠質量也會好一些。當你進入中老年,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家庭瑣事,還有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會影響到你的睡眠,包括生理上。
不過首先你應該好好調節,調節自己的心態,找出引起你失眠的原因了,不要過度的害怕和恐懼鄉,用各種辦法過來調解,給自己減壓,包括適量的運動,還有些藥物的調節。和朋友,家人良好的溝通。相信你的睡眠會逐漸改善的。
-
5 # 然自利人陳全孝
你問的很好,我們可以互相探討,最近幾年,患抑鬱症叫,焦慮症的,精神分裂症的為什麼持續上升。受什麼影響。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又是同一個宇宙,宇宙空間的任何一個小的變動都會影響到地球人類。
同樣宇宙地球,氣溫高一度低一度都會給人帶來很大都影響。所以,人會感到不適。心情會有很大的變動,也會影響到每個人的情緒,就會做出很大的反應。也會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這就是人的感受,和反應。
-
6 # Aa午夜朝陽
睡眠應當是很好緩解焦慮的辦法,但是他並不能解決你的焦慮狀態。
焦慮狀態應該是內心對某件事保持一種執念,這種執念不被解決之前,焦慮的狀態是不會解除的,睡眠只能緩解,不能根除焦慮。
-
7 # 獵手87680711
焦慮最大的問題就是恐懼和睡眠障礙,能睡還叫焦慮症嗎?焦慮症對睡眼和身心健康的影響都很,要想治療焦慮症那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怎麼樣才能放下呢,這事要看本人和旁邊的人關心,本人麻你要學會思考問題,多想下所焦慮的事情,要想到事情不出也也出了就必須要敢於去面對所焦慮的事情,能這樣想的人心情也就能放開心情了,一旦真的面你會感覺到事情也沒有什麼難的,有的事情也只是說笑而過去,這樣你內向的性格也能曼曼的改變,病症也就能曼曼的好了!
-
8 # 我說精神
焦慮不但是一種情緒,嚴重的焦慮更是一種醫學疾病,所以不是隻有恐懼和睡眠障礙才會焦慮。
什麼是焦慮障礙(焦慮症)焦慮障礙又稱焦慮症或焦慮性疾病,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相的精神障礙。
焦慮障礙屬於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其患病率高,疾病負擔重,常與其他精神障礙合併存在。
焦慮障礙的預後很大程度上與個體素質和臨床型別有關,經恰當治療,多數患者可在半年內好轉。
國際診斷標準ICD-10中,焦慮障礙的診斷特別廣泛,這其中以廣泛性焦慮為例,就屬於沒有針對性,沒有刺激源,對任何事物都可以產生焦慮的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GAD)的主要臨床特點:
擔憂:沒有特點的原因和物件,涉及生活各個方面,難以控制;
軀體症狀:以疼痛和疲勞突出;
運動性不安:搓手頓足或肢體震顫;
敏感性增高:易激惹,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
焦慮障礙中還存在一種叫做驚恐發作的特殊表現形式。患者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瀕死感,覺得自己下一刻就要死去,處在極度的驚恐之中。往往患者都會打120叫救護車求助,但可能車還沒開到醫院,患者的這種瀕死感就突然消失了。
焦慮障礙的本質焦慮障礙是一種慢性的,常見的精神障礙,但嚴重的焦慮障礙對於患者的社會功能也是存在嚴重損害的,往往這樣的患者根本無法繼續日常的工作,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焦慮障礙成人終身患病率:估計為4.1%-6.6%。可以說是僅次於抑鬱障礙的精神疾病。
那麼焦慮障礙的本質又是什麼?也是神經遞質出現問題嗎?我更傾向焦慮症的本質是我們主觀賦予的客觀事物的焦慮屬性。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我們說任何一件事情,只能讓一個人,或者有相似之處的一部分人產生焦慮,而無法讓所有接觸這件事的所有人都感到焦慮。所以我說焦慮是產生焦慮的人給事物新增的主觀屬性。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從根本上改變焦慮的屬性,那麼你的焦慮就會徹底消失掉。
-
9 # 心生領界
焦慮有很多表現形式
曾 雪(Iris Zeng)
法學碩士
“七巧板”兒童生命發展專案講師
-
10 # 心理科筱休
首先明確下一點:
焦慮會引起失眠,但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伴有失眠,當然並不能透過“不失眠”來證明不焦慮!
焦慮情緒和病理性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在正常人也可以經常體驗到。面臨考試、面臨棘手的問題是會感到壓力、緊張、從而繼發個人的沒在動力,積極尋求資源進行準備,應對困難,得以解決問題。所以焦慮在正常人有積極作用!
病理性焦慮是指持續地、無原因的感覺緊張不安或與現實基礎地預感到災難、威脅或大難臨頭感,同時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不安,自己感到痛苦,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受到影響。
病理性焦慮具有如下特點:
焦慮的程度沒有現實基礎或許環境不相稱。焦慮導致個體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的下降。焦慮並不隨樂觀問題的解決而消失,往往與人格有一定關係最後祝您早日走出困擾!
-
11 # 居家實力派
能睡的人其實也不能說是沒有焦慮症,焦慮症是一種病症。能睡的人可能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例如工作上的勞累疲倦,生活上的壓力等,但並不代表他內心不焦慮。
但是,經常焦慮的人也不一定是得了焦慮症,生活壓力大,需要處理的事情多,難免會感到不安和困惑,這都是正常的,所以詳細可去諮詢心理醫生。
-
12 # 寒冬臘梅75
焦慮是你壓力太大,心沒有放下,當你放下了,焦慮也會慢慢消失。
-
13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也有睡眠好,而恐懼感嚴重的
-
14 # 凡人相殘不相憐
你說的不失眠但是有時候也會有焦慮,正常人都會焦慮,生活都有壓力。應該屬於輕微,不叫焦慮症,能睡的著就不是很嚴重。焦慮症是指已經影響人的正常生活起居,不要隨意給自己扣帽子,哈哈。不正常的作息規律對身體很不健康,但是現在社會人人離不開手機,經常挑燈刷手機,我就是自從手機有無線網都是夜裡12點左右睡覺,控制不住。新聞說9,10點睡覺最養生,子午覺很重要。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長期失眠的人,臉色肯定不好看,能睡覺,但是恐懼,或多或少的人都會有,擔心憂慮將來,人還是活在當下吧,先把現在過好。
-
15 # 盡閱天下事
能睡眠,不一定是不焦慮,而焦慮,也不一定就會失眠,沒有絕對。
有時候,一個人,疲累到了極點,即使是焦慮,也能入睡。焦慮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焦慮。
疲勞,也是人的精神狀態,當焦慮和思考相碰撞,其實也就是一種鬥爭。如果思考戰勝了焦慮,人就會睡去,因為實在疲勞,焦慮已經被疲勞壓下去,人就進入睡眠。
但是,睡醒之後,如果焦慮的事情還沒解決,那麼,人也就繼續焦慮著。
所以說,焦慮的人,不一定睡不著,只是還沒到疲勞的極點,當然,焦慮對睡眠也是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焦慮症的人,睡眠的質量肯定也是很差的。但到了疲勞的極點,也是能睡著的。
以上僅僅個人見解,不喜勿噴哦。
-
16 # 天王小神仙
睡眠質量很好,就沒問題了。
-
17 # 炎焙焙
焦慮不安肯定是睡不著的!能睡得著,說明焦慮的程度還不嚴重!大概也就是一個情緒所致,簡單點說,可能就一個字,煩!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一點不煩的人,那是神仙!
-
18 # 知心心理
焦慮 是神經生理的“警覺”反應……
適度的焦慮 會提示人們對相應事物的注意和關注 進而建立預警機制…… 是有益的
過度的焦慮 對人的心身健康有影響……
初始的焦慮 與恐懼有關~人類進化的神經機制 從遠古進化至今 警覺一直在保護著人類進化繁衍……
適度的焦慮 陪伴促動人們有準備的面對和度過成長和生活的關鍵時刻……
過度的焦慮(恐懼) 強化了警覺 形成神經類特質(症狀)……
例如失眠 是過度焦慮抑制了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功能~腦波一直處於β波段 無法進入a波 以致更深度放鬆的深度睡眠波段…… 睡眠障礙進而導致更深度的焦慮~惡性迴圈……
-
19 # 靜為躁君1
焦慮是一種精神狀態,睡眠是一種生理現象,二者是相互聯絡又獨立的。
-
20 # 霍體清
焦慮最大的問題就是恐懼和睡眠障礙,能睡還叫焦慮症嗎?
焦慮是因為那些杞人憂天式的焦慮導致的,焦慮不斷放大,就變成恐懼,所以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大腦經常出現恐懼的感覺,而這些心理疾病患者,基本都存在不同的睡眠障礙,因為他們焦慮,而失眠的核心因素是焦慮。
很多心理問題的源頭是焦慮,這個焦慮不合理認知,受過驚嚇,敏感多疑的性格有關,在調整的時候, 找到大腦的不合理認知,究竟怕什麼,擔心什麼,經歷過什麼害怕的事件,改變不合理認知,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培養自信就可以消除焦慮,不焦慮了,幾乎所有症狀,包括軀體症狀,睡眠問題,飲食問題,交往問題工作學習效率問題都可以解決。
焦慮分為適度焦慮和過高焦慮,適度焦慮能提升工作效率,起到保護作用。過高的焦慮是心理諮詢解決的。
回覆列表
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焦慮,很理解較重程度焦慮的痛苦。這個問題值得我花更多的時間認真答題,既有助於自己加深對焦慮的認識,或許也可以同時幸運的幫助到一兩個正受焦慮困擾的朋友,少走點彎路。
《不焦慮的活法》羅伯特.L.萊希 著 肖婷譯
一、焦慮是什麼?
二、焦慮的心理運作極制。
三、如何應對焦慮症?
一、焦慮是什麼?
焦慮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有史以來,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一個充滿著各種生命危險的世界裡:天敵,饑荒,有毒植物,敵對的鄰國,高寒之地,疾病,水災。應對這些危險,人類的心理得以逐步進化。正是進化,讓人類逐漸擁有了這些躲避危險的品質。其大多數,只是各種形式的預警而已。恐懼,就是一種自我保護。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對許多事情保持警惕。我們心存戒備,在心理上的表現形式之一便是極度反感和恐懼--這些恐懼是對環境的適應。
大家一般所說的焦慮,是我們對現實的潛在挑戰或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而且這種情緒反應是與現實威脅的事實相適應的,是一個人在面臨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時的一般反應。特點是焦慮的強度與現實的威脅的程度相一致,並隨現實威脅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適應性意義。
它有利於個體動員身體的潛能和資源來應對現實的威脅,逐漸達到應對挑戰所需要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措施,直到這種現實的威脅得到控制或消除。因此,現實性焦慮是人類適應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情緒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和應對環境的一種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
二、焦慮的心理運作機制
焦慮的普遍規則:
檢測危險。第一條規則是儘快檢測危險,以便於消除或者躲避它。當你嚴重焦慮的時候,你就會對整個 世界保持持續的警惕,永遠處在預警邊緣。--草木皆兵將危險災難化。第二步就是自動將危險解釋為絕對的災難。控制局勢。第三步是你試圖透過控制周圍的事情來控制自己的焦慮。規避危險(避免或逃避你的焦慮)。第三步還有另外一種選擇:要麼完全避開存在威脅的場景(如果尚未發生的話),或是如果已經發生了,就趕緊從危險的場景逃開。無論何時,你都不讓自己面對最深層的恐懼。從物種成功延續的角度出發,這些規則被證明在幾百萬年的史上是行之有效的。但如果在現代生活環境裡,我們依然盲目遵從他們--在這個野生動物、敵對部落、疾病和營養不良已經不在是頭號威脅的時代--那我們就不再是促進自己的生存,相反,我們恰恰是在背道而馳:讓自己感到困惑,優柔寡斷,無能,無法正常運轉,不能有效地思考和行動。我們是把正確的規則運用在了錯誤的時間。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忠實地遵循了那些規則,導致了現代社會所謂的“焦慮症”。
三、如何應對焦慮症?
我們是在按照一套已經過時的“規則”執行。我們不被焦慮掌控的方法就是挑戰這些“規則”--有效地重寫規則。這需要我們去審視,這些“規則”是否基於非理性的信念。如果我們不加思考,這些非理性信念就會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隱蔽卻異常強大的影響。
自然在賦予我們某些本能的同時,還賜予了我們另一種能力-理性,以此來修正我們那些基於經驗的直覺。這與面對恐懼要“表現得理性”還不一樣,即便我們知道或被告知某種恐懼是非理性的,恐懼感也並不會因此而消除,這是沒用的。但如果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某種看似危險的清醒卻沒有遭受有害的後果,我們的大腦就會變得更理性且不那麼害怕。這種學習貫穿人的一生。我們只需要建立一個程式,在這個程式裡,我們會定期體驗到某種恐懼,但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恐懼感就會慢慢降低。
破除舊規則,建立新規則:
新規則1:現實地看待事物。新規則2:將結果正常化。新規則3:放開控制。新規則4:擁抱你的焦慮安全檢查:
大多數人會怎麼想,怎麼做?
大多數人認為怎樣是合理的?
事情進展順利的機率有多大?
認知療法--焦慮症的認知模式
焦慮症的產生被認為是由於正常求生機制的過度運作或運作不良.也就就是說,正常人和焦慮症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機制來應對威脅--產生某些生理反應使身體準備好逃脫或自衛.無論面對的是心理社會性的威脅或身體的危險,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均是同樣的.焦慮者對危險的知覺往往是基於錯誤的假設或高估了,而正常人的反應則是基於對危險的大小和冒險程度的精確評估.此外,正常人會用邏輯或證據來矯正他們的誤判,焦慮症患者則很難識別出安全訊號和其他證據以降低其危機意識.因此,在焦慮症患者中,認知總是圍繞著危險主題打轉,當事人傾向於誇大受傷的可能性,而貶低自己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