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124307102
-
2 # 雪青91
現在國家向"治未病"的方向發展,我只要有空、有條件,都在有意識的關注養生知識。
在國家還沒有提"治未病“的時候,我就己經有意識的關注養生知識了。
我為什麼會關注養生知識呢?
那是因為二O一二年單位體檢時,查出我患了高血壓。
我的高血壓雖說不是很高,是一級高血壓。但是,卻嚇了我一跳!
從此,我開始治療、研究高血壓。
因為研究高血壓,所以,我學了很多醫學知識。知道像高血壓、三高這些慢性病的形成,是跟人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是由於人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所以,我開始注意養生,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生和習慣。
養生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養生就是"治未病。"
養生就是把身體養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讓疾病不發生,或者是少發生。
通過養生,可以有效的預防三高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通過養生,可以治療和減輕各種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我通過幾年有針對性的養生,我的高血壓病情不但沒有發展,而且在逐漸好轉。
去年我吃了半年藥,今年我一年都沒吃藥。血壓基本上正常。
雖然,醫學界普遍認為高血壓是不能治癒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血壓不是很高的高血壓患者,比如,一級高血壓患者,通過鍛鍊、生活方式改變、減肥等等的養生方法,使血壓恢復了正常。
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通過我幾年的養生努力,血壓的水平越來越好!
不過,我不敢掉以輕心,繼續養生保健,隨時監控自己的血壓情況。
-
3 # 然術健身
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的發展。國家向“治未病”方向發展,是中國夢的需要。個人關注養生知識,多半是自身健康出了問題。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國家倡導治未病,對個人關心養生,有一定作用,但有限。人們要有危機意識,主動關注養生。
防病治病,治未病,病根是什麼?引發疾病的因素很多,有一種廣泛存在,影響深刻,常被忽視的天災,那就是勞損。勞而淤,淤而積,積而壓,壓而阻,阻而損,勞損也。過勞生淤,淤積而損,積勞成疾,疾矣。
真正的養生,一定要散淤排淤,一通百通,才能防病治病,治未病,辦法是“內練一口氣”。
內練一口氣,招式很多,站、坐、臥、行、駕駛,都可以練…參見2019年1月28日,2018年11月14日,5月26日,我的主頁,然術全本,拿走不謝;效果,槓槓滴。
內練一口氣,不拘泥於各種套路,也不要管那些神神祕祕的功法,然術已揭示其本質,涵蓋其招式。
響應國家號召,防病治病,治未病,散淤排淤是關鍵。養生知識迷人眼,然術有真意,全民共習之。
-
4 # 浴火重生73653
我看了大家對治未病的各種想法和觀點,大多數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了解。天人合一,不但是在醫道上天人合一,我們萬事萬物都一樣。對治未病,一定首先明白什麼是治未病,有的認為大醫治未病,是醫術高超的醫生的能力,有的認為是病還未成而預防治亦,有的認為是吃保健品預防,等等。要想冶未病,必須有兩點,一個是自己平時了學習了解什麼是治未病,二個是找到朋白什麼是治未病可以依賴的醫者。除這二點,你一定會深有體會的被那些打著養生,保健,理療,推拿,等等各種各樣的高手們忽悠吧?甚至正規的中醫院。要想治未病你必須了解什麼是病什麼是未病,在中醫書裡明確指出陽盛則陰病,陰盞則陽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平和,不熱不寒,萬病之病,無非外感內傷。外感者,風熱暑溼燥寒等六邪感於外,內傷者,七情,勞欲,飲食自傷於內,外感者多實證,內傷者多虛證。陰陽,五行,虛實,寒熱,表裡等一些自然界基礎知識,才能講什麼治未病,才能講養生,才能自己生命自己作主,才能少被那些不法商人斯騙和庸醫誤傷。該醒醒了,想想自然界的動物們,沒有醫也沒有藥,它們是怎麼生存的,你就這樣勇敢把生命交給這些唯和事圖的高人醫商們?
-
5 # 無極子4
“治未病”是中醫的提法,是對病人病情的一種前期預判並制止往某些器髒系統轉移,西醫也有這些相同相似的提法,他們叫“轉移”“發展”,意思是一樣的,比如“感冒”可發展成“支氣管炎”“肺炎”,癌症叫“轉移”,癌細胞大規摸大範圍的集團轉移叫“擴散”......中醫最經典論述是“扁鵲見蔡桓公”.......這些中西醫的思維是一致的“人的思維”。
“治未病”深層次的意思,通俗講就是“預防為主”,中醫講“順天時,進飲食”“子午睡覺,講求最佳時機(西醫睡就行了)”,這些只是治與療的偏重而已.....
“治未病”主要研討是“病從那裡來”,醫病講的是病從那裡走,中西醫是相通的,表述方法不同而已,有些已經互相穿查了,比如出汗,排大小便等....文化表述方法不同,中醫要稍“經典”些而已,比如中醫“治未病”方面“制(造)病分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三種而已,很簡練,無外七情六淫而已,好記好操作。
中西醫矛盾對立主要由“商業驅動”,現在又有“政治驅動”了!
-
6 # 三月森林
導讀:“治未病”與全民健康沒有任何關係。預防醫學才是最好的科學養生!
以下是正文:
隨著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溫飽小康之後,對於追求健康的願望越來越強勁。另一方面,作為負責任的中國政府,無論是從確保國民福祉,還是從國家競爭力角度採取一切措施,提倡全民健康,幸福工作和生活。
本問題“國家向“治未病”的方向發展”的提法帶有明顯的主管意圖,既混淆了“治未病”與“預防醫學”的關係,又沒有真正理解“治未病”和預防醫學,很容易把國家的全民健康目標與所謂的“治未病”混淆,有必要釐清。
首先,全民健康是國家在戰略層面,遵循預防醫學所倡導的內容與方法,所提倡和採取的制度性措施和倡議追求全民健康的本質含義是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提高提高科學認知。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讓每個人身心愉快,健康快樂。
這種戰略性的政策性措施只有國家層面才能主導和促進。任何一個行業,包括中西醫行業本身,都做不到整體規劃,具體推進。從這個角度上看,那些商業性質的所謂養生,只不過是小商小販搭全民健康的便車謀自己的私利的行為而已。
其次,“治未病”與全民健康沒有任何關係治未病源於《黃帝內經.靈樞經·逆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其本意是高明的大夫(上工)應該在疾病未正式發作之前,抓住時機,及時治療;不在疾病已經發作時治療。相信每個稍有閱讀能力的人,只要認真閱讀黃帝內經,就會發現,治未病的本意就是如此。
後世不少所謂“大家”,不知無意誤讀,還是有意拔高,把《黃帝內經》的“治未病”上升到疾病預防的高度,更有甚者,把“治未病”思想宣揚成現代預防醫學的鼻祖。這些大多是自我塗脂抹粉,自吹自擂而已,不足為信。
把治未病等同於預防醫學,既不合邏輯,也不具備能力。作為中醫聖經---《黃帝內經》是指導大夫如何診治疾病、提高醫術的著作。提倡“上工治未病”,提倡好大夫在疾病未發作時及時治療,不要耽誤治病的最佳時機。這很符合邏輯。相反,不指導大夫抓住時機治病,卻提倡大夫別治病,去做預防疾病的工作。這不是搞笑麼?
再說,提倡全民健康從來就不是醫療行業自己的事。既不是它們的職責,也不是它們的義務。別說黃帝時候上古社會,就是現代,預防醫學也不是醫療行業的事。它是國家、政府促進全民福祉,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必要工作。這種疾病預防與控制需要巨大的財力才能推進和發展。古代作為靠病人生活的醫生治未病,做疾病預防,你相信嗎?
第三、預防醫學所倡導的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提高提高科學認知。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國家追求全民健康,涉及到每一個國民。這是中國全體國民的福祉。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共同努力,一起營造健康美好的工作和生存環境。愉悅身心,高品質的生活工作。
追求全民健康,絕不等於狹隘的養生理念。摻雜了商業因素的養生,無論是產品,還是養生方法,大多都是在商家利益驅動之下編制的謊言。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多如牛毛。大家務必提高科學認知,掌握科學知識,提高鑑別能力。
被商業養生騙點錢到不是什麼大事,因為用其方法,吃其產品而傷害身體才是最大的不值。
-
7 # tomliu3226905878
我是旅美藥廠的研發人員現已經70歲了,身體健康-無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而正常上班。幾十年年的研究歳月深刻的認識講究實証科學、症狀治療西方醫學的突破與其面臨的盲點死衚衕,特別是癌症、三高、心臟病類老年慢性疾病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最大殺手,而歐美國家醫療保險及社保系統均至難已持續的時候,是以,強調及鼓勵民眾參與養生、治未病、飲食保健、⋯等等養生健體方案應是較佳的選擇,相信對國家、社會負擔也是較低的做法。當然這是一條漫長路,除了國家政䇿、保險制度引導外,鼓勵大家多讀多看充實知識畢竟命和健康都是自己的事情。
回覆列表
住院才能報銷是向治未病的方向發展嗎?不住院應該獎勵,誰不花醫療費應該獎勵,而不應該鼓勵過度醫療,過度檢查,應把錢花在比誰健康上,誰注重節制飲食而不是大吃二喝,適量運動,勞逸結合,情緒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