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療君

    一兒半女和一兒一女其實是一個意思,為什麼有的人會說成是一兒半女呢?

    一兒半女其實是封建思想的說法

    在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很多人認為如果是女兒,並不是全部屬於自己,因為女兒早晚是要嫁人的,所以在這個家裡只能算是半個人。還有一種寓意是希望少生女兒,多生兒子。

    雖說現在重男輕女的人少了,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是有這種想法的,並且還給出了很形象的比喻。

    一個女兒是招商銀行

    重男輕女的思想早就變了,現在生女兒就相當於招商銀行,以後結婚買房買車什麼的,都不用父母操心了,將來的壓力也是女婿扛著。所以,現在很多夫妻為了後半輩子少操心,都想生個女孩。

    兩個女兒是浦發銀行

    一個女兒就笑的合不攏嘴了,兩個女兒更是心花怒放,兩個女兒就像浦發銀行,將來長大成人,出落得亭亭玉立,招來兩個金龜婿,那不是“普發”是什麼?

    三個女兒是興業銀行

    三個女兒就像興業銀行,貌似女兒生的越多,家庭越興旺啊,那也得政策允許了之後再說,生了三個可就是超生了。

    一兒一女那就是平安銀行

    兒女雙全,這是很多人的夢想。有兒有女就像平安銀行,養兒防老,女兒更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老了之後可以共享天倫之樂了。

    所以很多人都怕是一個兒子,因為一個兒子那是建設銀行,以後你得為他操心一輩子,結婚、娶媳婦,攢錢買房,夫妻倆必須努力賺錢。誰讓現在上海娶個老婆的成本這麼高呢,都轉嫁到了老兩口身上了。

  • 2 # 寶媽好助手

    古人把兒、女統稱為“子”,例如:哪吒三太子實際就是“女”,否則不可能梳2個髮髻的,而且還是當朝名門望族的著名子弟!(如果梳錯了,那該多麼丟人啊?!)所以,“一兒半女”應該是指對於人生的現實成就來講的,也就是“兒”可以“真正”達到人生的最頂峰“1”,“女”通常只能達到一半,但是特殊情況下例如“武則天”,也能夠達到“0.8”,不過照樣還是“半斤八兩”罷啦!“一瓶子(是對女孩的打趣稱呼!)不滿(0.8),半瓶子(0.5)咣噹!”其實也是講的這個道理,所以兒、女各有短長,必須相輔相承才能夠使家業興旺,長久安寧!不知道我說的對嗎??!

    所以就叫一兒半女,文雅點的人家把生兒子叫做“弄璋”,女孩在家裡總是沒有男孩子得寵,等長大了嫁給夫家,瓦是瓦片,地位之高下,可見一斑古時候女人的低位比較低下,生女兒叫“弄瓦”,璋是美玉,她的丈夫在她家就算半子

  • 3 # 軍官變奶爸

    生孩子,說成一兒半女,不說一兒一女,是有說法的。原因如下:

    一、傳統觀念所致

    中國是一個父系氏族的國家,自古以來就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大多數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男人多數是家裡的頂樑柱,到位作用明顯居首,所以多數家庭喜歡男孩,生孩子都希望生個兒子,是一個完整的”1男”,這也是重男輕女的原因。

    二、風俗習慣使然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女孩長大後要嫁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了孩子多數姓男方家的姓名,為此,出嫁了自然成了外人,成了親戚,也就是所謂的”半女”。

    三、現實情況決定

    男孩子身強力壯,是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特別在農村是家庭的依賴和依靠,關鍵是能夠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子承父業,後繼有人,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一字擎天柱”,而女孩就不然。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子,如老在孃家是不行的,別人會說閒話的,除非女婿倒插門。

    綜合上述,稱為一男半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二寶媽媽向前衝

    因為這是傳統流傳下來的說法。古代中國有重男輕女的傳統,因為男子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而女子生下來之後到了十幾歲都要嫁人,沒有家裡財產的繼承權,不能外出工作,生下來也被孃家人視為外人。以前花木蘭們都得女扮男裝才能替父出征,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生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就是一男,生了女孩就是半女,女婿也被稱為半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然到了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存在於部分老人心中。

  • 5 # 一隻大臉鼠

    偏義複詞,是指一個複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複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只有一個形式,只起到構詞的作用,相當於一塊化石,又叫化石語素。

    此處“半”為陪襯。

    例:《孔雀東南飛》中的句子:“便可白公姥”“晝夜勤作息”。其中的“公姥”其實指的是焦母,即只有“姥”的意思,沒有“公”的意思,整個詞的意思偏在“姥”上;“作息”在這裡也只有“作”的意思,強調的是劉蘭芝勤勞的一面,而沒有“息”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古琴,可以自學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