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腳貓HP
-
2 # 十三叔看歷史
首先,古人並不傻。在戰爭時,並不是只有一個將軍或者幾個將軍,然後領著一群一盤散沙計程車兵在戰鬥。古代軍隊也有嚴格的組織系統,如同現在的軍長、師長、旅長、團長、連長、班長一樣。古代軍隊是極為重視隊形的,也有很多陣法,在戰鬥之前有的要演練很久,如明朝的戚繼光的戚家軍就有一套特殊的陣法來對付倭寇,古代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如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陣法。
傳令兵、軍號、令旗、戰鼓,這些都能有效地傳遞主帥的作戰意圖和指示,《荀子 漢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擊鼓是戰鬥,用敲鉦等發出撤兵的訊號,鉦是古代的一種銅製樂器,也就是鳴金收兵。令旗、傳令兵等發出的訊號,只要下級軍官能收到和能懂就行,然後最基層軍官再號令士兵。明朝建立以後,蒙古分離為瓦剌和韃靼,明成祖朱棣在打敗韃靼後,瓦剌趁勢崛起。1414年,永樂十二年,明成祖朱棣親率明軍與瓦剌主力在忽蘭忽失溫決戰。瓦剌首領馬哈木親率3萬騎兵從一座高坡上衝嚮明軍,明軍的先頭是步兵,當瓦剌的騎兵逼近時,明軍變換陣型,這些步兵撤向兩翼,中軍後陣的神機營到了前面,明軍神機營計程車兵拿著火銃對著蒙古騎兵一通掃射。之後,明軍又開始了第二次變陣,神機營撤向兩翼,後面的左中右三路明軍騎兵衝了出來,又對著驚慌失措的瓦剌騎兵一通亂砍,中路騎兵由皇帝朱棣親自率領,當明軍看到皇帝的帥旗衝在最前面時,無不玩了命的奮勇殺敵,瓦剌大敗。
-
3 # 見習玫瑰
上面說的擊鼓鳴金都是戰鬥層次的指揮,真正戰役層次的指揮就是——沒指揮,靠大家發揮。戰前指定一個大致的戰略目標和時間節點,大家分頭行動,還必須多路並進,因為大家走一路的話前面一路人馬掃蕩之後後面的人要餓死的,並且路會越來越難走。廣撒網,探馬的任務不僅是刺探,還要擊殺對方的探馬。接觸的時候可以發揮一下指揮技術,但是幾乎主要技巧就是靠有限的精兵重點突破,幾仗下來新兵的膽子大點了,關鍵也見血了,就變成可以依靠的老兵了。一次大的戰役大部分都是遭遇戰,運氣的成分佔了大部分,主要考驗的是指揮官從各種矛盾的情報和小型戰鬥中理出頭緒,然後再大致的將戰略意圖傳下去,下面的軍官能不能執行也要看具體情況,堂堂對陣出現的機率更小,後期就是儒家來指揮軍隊,講究運籌帷幄,打的仗才會越來越垃圾。
-
4 # 老亦2
常識中普遍的做法如果是緊急軍情傳輸自秦以來是煙火,或則信鴿,猛禽什麼的傳遞軍情。或則靠馬匹固定傳令兵攜軍令傳達。二軍對陣一般是聽鼓聲進攻。鳴金是撤退收兵,開局衝鋒是開炮為令,中途一般有約定的號令是響箭,比如以響箭為號伏擊出擊。
回覆列表
具體戰場上作戰,基本上是用金鼓旗號來指揮。其實別看古代戰爭動輒數十萬人馬的動員,其中戰兵不多,輔助兵和民夫佔據數量的絕大多數,像宋朝一樣養禁軍和養豬一樣的朝代不多,宋初二十萬禁軍就可以南征北戰才是常態。歷史上超過三十萬主力軍隊的戰事基本上是敗多勝少,舉幾個例子,第一是淝水之戰,八十三萬還沒被集合起來就被八萬北府軍擊潰了,第二是隋煬帝徵高句麗結果不言自明,第三是安史之亂中九節度圍攻鄴城之戰大敗虧輸,第四是宋金富平之戰宋軍二十萬被擊潰,以上基本上是以少勝多的戰役,雖然失敗的主因各不相同,但是大軍團作戰時協調溝通不利確實不可迴避的原因,正面集中兵力過多,一旦被以點破面之後,極其容易造成潰敗。所以中國歷史上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並非無因。主要是精銳的,數量較少,但指揮靈活的軍隊可以讓將帥們發揮出能力來。例子就是唐初李世民和竇建德的虎牢之戰,李世民以不滿萬人破敵十萬;金遼的護步達崗之戰也算一例。所以後世正面作戰時,基本上是接觸作戰時雙方都是用分進合擊的戰略,參與人數總數雖多,但具體到一個戰場上鮮有超過五萬的,因為五萬人基本上就是聲光訊號傳播的極限了。所以沒有對講機的古代,在戰場上將軍們一時靠金鼓旗號,二就是靠相互之間的默契和經驗了,誰對戰鬥意圖貫徹的更好誰就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