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不定想點啥
-
2 # 椒鹽搞笑怪蜀黍
瀉藥
站在個人的觀點上,不建議聾啞人從事外賣送餐工作。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一、外賣送餐工作本身的定位是服務行業,如果服務行業連最基本的語言溝通都成為障礙的話,那企業間還怎麼拼使用者體驗?有的朋友說了,可以用簡訊打字溝通,可以用筆記本寫字溝通。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外賣存在的根本目的,提供快速優質的送達服務。
外賣小哥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行業,如果在與客戶的溝通上節省了時間,那就意味著外賣小哥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減少更多不必要的投訴和差評。又如果外賣小哥的一些暖心問候,貼心提醒得到了客戶的滿意,那是不是對企業文化的傳播,企業口碑形象的樹立有著極大的幫助呢?假如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導致外賣無法送達或者送達的慢了,不是每個人都能靜靜的在那等你摳字解釋的吧?
二、從聾啞人自身條件分析,也不適合從事外賣送餐工作,首先,聾啞人到店取餐時,部分訂單有特殊要求,而聾啞人不能及時與商家進行溝通,商家為了自身利益肯定不願耽誤過多的時間與聾啞人文字溝通;其次,外賣送餐的高峰期多集中在中午和晚上,是城市交通執行的高峰期,設想一下,聾啞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爭分奪秒的穿梭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不能聽到來往車輛的鳴笛聲,對本身的生命安全也是極大的威脅。
如今網際網路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作為聾啞人自力更生,不向命運低頭固然是好事,但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工作才是明智之舉
-
3 # 神舞91677331
首先支援殘疾人就業創業是一個很好的活動!但是對於派送這個特殊行業來說,這個首先交通工具問題就是要考慮的,畢竟聾啞人的使用交通工具本身就有隱患。其次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聾啞人順利溝通。這個應該是要考慮的!
-
4 # 感覺挺喪的
首先聾啞人自己自力更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就送外賣來說,主要就是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把訂單快速送到客戶手裡,他們可以保證自身安全嗎?畢竟做這個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路上。
其次就算可以按時到達,還要和客戶溝通,他們可以嗎?現在的社會畢竟也是有不友好的人的,可能有的人很介意呢?
如果真的要聾啞人送外賣的話,在他們可以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麻煩在下單的時候提醒一下客戶,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5 # 灰棗甑糕
根本沒法送好不好!很多顧客地址不詳細,錯的,或者點了外賣又沒在家的都要打電話聯絡解決!語言交流溝通很重要,送十單基本都要有三四單要打電話解決, 不然根本就找不到顧客在哪裡?讓這些人去送外賣,估計賺的還沒賠的錢多。
-
6 # 苟而不羈
作為一個曾經的美團騎手,我認為聾啞人不適合做這個工作。第一,路上騎行安全不好保障,如果小心翼翼則時效性又難以保障;第二,溝通不便,無法電話溝通,如果只送寫字樓還好,直接放在前臺,但要是住宅區,特別是城中村會有很多餐送不到顧客手上。
-
7 # AI財經社
站在企業來看,聘用殘障人士企業可以從享受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從殘障人士的角度來看,難以找工作的他們也能有個養家餬口的活。一件雙方得利的事情看起來順理成章,但是,這事不應該存在於外賣送餐行業,聘用的也不應該是聾啞人士。
首先讓課代表AI社長幫大家複習一下這個問題的前情提要。
12月7日,在微博平臺上,眾多具有影響力的媒體紛紛轉發了一個影片。該影片的講述人是餓了麼的外賣送餐員 於亞輝(聾啞人)。他一般透過簡訊與顧客進行溝通,在一次送餐中,由於顧客沒有及時檢視資訊的習慣,誤會之下給予了他差評。等到真相大白,該顧客在網上釋出了簡訊截圖,並稱“不要隨意指責,你並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截止社長答題前,這個影片的播放量已經達到168萬次。在情緒沖刷過後,我們站到理性的層面再來看“聾啞人送外賣”這一件事情。
外賣送餐員的工作本質上還是屬於服務業,有些情況不是簡單的簡訊打字就能進行有效溝通的。社長仔細想了想,有這麼幾種情況需要解決:①聾啞人聽不到車輛發出的喇叭聲,在送餐的途中要如何應對複雜的交通狀況?②顧客地址不詳細,需要與顧客進行溝通或者問路的時候,怎麼辦?
就這兩個問題,社長查了一些資料。除了這個影片所在的浙江杭州站點,餓了麼在安徽合肥的蜀南站,早在今年5月也有一位名為黃志新的聾啞小哥曾出現在網友的面前。
黃志新在成為送餐員小哥之前,已經熟背下了合肥的地圖,這才打消了當地餓了麼負責人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疑慮,試著聘用他。另外,餓了麼給每位聾啞送餐員都配備了助聽器,讓他們在交通安全上沒有後顧之憂。這樣似乎就解決了社長的第一個疑惑。
那麼,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顧客地址不詳細需要溝通的時候怎麼辦?餓了麼在安徽合肥蜀南站的站長李曉燕給出的回答是“儘量給他們熟悉的路線的訂單,有明確的地址那種,他們送餐的單量也會比較適中那個每天的送餐次數也會適中。”
這樣一看,問題似乎也解決了,但似乎又都沒有觸及到根本。
社長在微博上搜索關鍵詞發現了這樣一條微博,如圖:
只能說,助聽器未必能幫助聾啞人很好地應付複雜的交通狀況。尤其是在分秒必爭的外賣送餐行業,時間緊迫,未必所有的顧客都能體諒聾啞小哥,兩者都很好,只是不太匹配。
-
8 # 樂往科技
首先聾啞人送外賣也是一種工作,社會為殘疾人創造崗位,也是一種社會人文關懷進步的體現,但是聾啞人不可避免需要和正常人溝通交流,所以這裡就需要用到手機輔助軟體語音轉文字比如慧譯APP,它整合科大訊飛語音系統識別,在普通話標準的前提下,翻譯準確率可達95%以上,除此之外還有電話擴音翻譯功能可以幫助聾啞人送外賣時不變語音溝通。
回覆列表
自力更生是好事,但就事論事,完全反對!不是說生理歧視,而是工作性質決定這個工作不能由聾啞人來做。外賣員可以有肢體殘疾,單眼視力缺陷,唯獨不能是聾啞人,聾啞人可以找別的適合身體條件的工作。
1 送餐基本都是騎電瓶車或腳踏車,而聾啞人無法聽到鳴笛聲,在馬路上行駛非常危險。
2 無法與顧客及時溝通,遇到找不到顧客具體位置,或者萬一送餐過程中有事延誤,只能透過簡訊聯絡顧客,這樣的效率很低,而且對於顧客來說,是享受服務的,而聾啞人很多服務提供不了。
其實現在的工作大多是依託網路的,聾啞人可以開一些網店,或者做網路客服等工作,學一學辦公軟體,圖片處理軟體都可以,也可以到傳統的工廠,做生產工人。總之不要做一些需要經常與陌生人溝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