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子神叨叨

    有時候是故意為了發給某個人看的,但是某個人好像並沒有看到,覺得還是刪了吧,以免尷尬。

    有時候發了之後才覺得,這個事情,可能不想讓某個人知道,發完之後才想起來,最後還是決定刪了。

  • 2 # Anthonydron

    看到這個問題的一個的反應是:“哈哈哈哈,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病啊。”

    但是沒辦法,我是來嘗試解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的。

    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來解析:

    1)自戀敏感度

    當我們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是期待得到一些好的回覆的。一般是稱讚表揚這類的,或者是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覺得你很棒,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一個人“自戀”的需求的。頻繁刪除朋友圈的人,大概在自戀的需求上的程度會比別人多一點點,就比如,我有一些自戀需求,但是大家的評價不會很大程度干擾到我的決定和是否發這個朋友圈。這樣的話,我的行為和決定不會“很大”程度受到影響。所以本寶寶發了也就發了。但是有些人的自戀“敏感度”很高,所以對別人的評價和反饋很敏感,導致常常一言不合就刪了。

    2)社交管理

    我們都在“維護”自己的社交印象。我們有時候會有一時的感慨,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不吐不快的情緒和想法。所以就想要寫出來。但是當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這個是自我真實的表述,這個本身沒毛病,但是要想的是,當我發出來的那一刻,我會感受到“社交的壓力”。比如“別人對我發的這個會有什麼想法呢”“我剛才這麼說,我喜歡的那個男生會不會覺得我很激進呢”。所以這種社交的壓力,有時候會迫使你刪除自己的朋友圈,從而對你自己的社交形象進行維護。

    我能想到的大概是這兩點吧。另外,不用治吧?哈哈。

    賈鄭毅

    2小時前83贊踩

    2.現在偶爾發一條,可能發完沒一會就刪了,也可能幾天後再刪,現在的我就保持朋友圈一個月最多兩條。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有時候發朋友圈完全是因為當時遇到了或者想到了什麼事情,有感而發,後來刪掉是因為我覺得沒必要讓這種臨時的情感長期儲存在那。

    璽有榮年

    49分鐘前8贊踩

    1.無可厚非,只是因為討厭上一秒矯情的自己罷了。

    5.這只是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3 # 識丘

    最近看到一句話,我認為適合解釋這個問題。

    情境的力量。

    所以,生命太短暫,我們應該學會善於選擇。共勉。

  • 4 # 心軟是病weirdo

    時間在一點一點流逝,朋友圈不時的出現點讚的訊息,但是底下一條評論也沒有,突然就覺得自己好失敗,那種失落和尷尬一起冒出來,就是覺得自己真心朋友很少的那種感受。原來還是挺少人關注我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沒有評論的朋友圈留著也無用,雖然底下只能自己好友看到,但每次自己點開看它都像是一面鏡子,直射你的孤獨。想想之後還是不留情的刪掉吧。

    以前總是羨慕那種人,我們有共同的好友,雖然那些好友只是加個微信僅此而已。只要是看到她發的朋友圈,還沒有過一兩分鐘就會有很多訊息出現在我自己的朋友圈裡,結果點進去一看,都是給她的評論。呵呵,好氣啊。看著那些評論,那些搞怪的語氣文字,關係就可以不用說了。

  • 5 # 亮月半

    說明發的東西是在情緒不大穩定,與朋友圈的人有矛盾,有人發的東西惹人不痛快,聽了不順耳,心思敏感。所以不滿意對方也發了一些刺耳言論,心裡方痛快。等到過了一段時間,早已不在意了,便認為發的東西有些不妥,認為傷害朋友間感情。所以,人最終記得的是朋友的好,而不是不好。人與人,不記親疏使人生活下去的不是仇恨與不滿。而是忘記,忘記不開心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刻意忘記。在每天向前的日子裡,每天尋求美好生活,尋好心情,快樂之心的心理下,那些不愉快都令人忘記了。所以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也說明人要有一份寬容,忍耐,豁達的心性,人與人才能和諧相處。過後想想都不算個事,人一心走入計較,針眼大小的事錙銖必較。容易鑽牛角尖,走極端。鬧得一拍兩散,也說明言語這東西最是利器傷人,也說明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怕針扎刀刺,沒有修煉成刀槍不入,百毒不侵的功力。刀砍不死,火燒不死,山壓不死的悟空境界,修煉成仙,在高低法術較量中,如各種修不成仙的妖,原形畢露。吃一棍死,打一耙死。也看出想得到上乘功夫,沒有百忍之心難以火中出金蓮,難以取真經。

  • 6 # 鵜鶘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發完朋友圈果斷時間刪除可能存在好幾種情況,也就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首先,心理學中有“印象管理”的現象,印象管理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透過某些方法和策略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印象的過程。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人與人的交往塑造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一種外在形象,不論個體處於何種社交網中都期待被他人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果斷時間刪除子的朋友圈,就是當事人一種印象管理的過程,刪除對自己可能造成消極影響的資訊,樹立積極、樂觀的形象。同時,據此也可以發現一種心理現象,這樣的人在其潛意識中都會有一個假象的觀眾群體,個體所發的資訊必須迎合這些假象觀眾群體的口味和需求,才能被這些假象觀眾所接受,最終才會讓自己感覺心理上的安全和滿足。其實,這樣假象的觀眾現象出現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之所以直至成年還會有這樣的現象,說明當事人並沒有順利完成青春期人格心理發展階段的主要任務——自我同一性建立,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亂。個體並沒有建立完善、健全的自我意識,才會將假象的觀眾帶進自己未來的成年期,乃至更久更遠。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性,有點人在其情緒低落時,喜歡透過刪除朋友圈,清理自己的心理空間,發洩壓抑、失落等消極情緒,使其心理獲得一定的滿足和安全感,因此這也是個體情緒化的一種行為體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事人所發朋友圈是因為某一個人而發的,希望透過發朋友圈獲得對的關注和評論,一般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異性之間,但是如果對方無動於衷,當事人就會感到無趣和失落,也就自己主動刪除了這些毫無意義的朋友圈。

  • 7 # a夢美兒

    發完朋友圈過一段時間會刪掉,這是各人心中發哪條朋友圈內容的用意相關。發一條朋友圈,有的內容是心裡特別想給某個人看的,然後發出了一段時間,自己想給看的那個人沒有點贊也沒有評論,內心會失落感,覺得這一條朋友圈內容也就失去了發出來再存在的價值了,所以就刪掉了。

    這樣做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心理,我的朋友中也有這樣的,依據各人的想法與用意,都可以理解的。

  • 8 # 夯七婚戀指導

    朋友圈算是私密性比較高的社交網路,面向群體都是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家人、同事等,大家互相都認識,平時也會經常見面聊天,為儘量維護自己的社交印象,我們會存在一定的社交壓力。也就是說,在社交壓力的影響下,我們都會盡力去管理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使別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某些事一時衝動,發了一條不太符合自己人設的朋友圈,等自己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朋友圈時,會想別人看到我這條朋友圈會不會對我有什麼不好的想法,所以為避免自己的人設崩塌,會選擇刪除朋友圈。

    另一種可能是因為社會比較。心理學家認為,任何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需要評價自己的狀態,並明確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係。個人的行為是建立在明確自我評價及對自我與周圍世界關係的評價基礎上的。但是,許多時候並不存在個人可以信任的絕對評價標準,於是就需要與他人進行比較,才能形成明確的自我評價。例如,我發了一條內容,但是朋友圈中沒有人發類似內容或是沒有人轉發我這條朋友圈。那麼我就會認為,我發的這條朋友圈是不恰當的,以後不會再發類似的朋友圈。另外,周圍社會的反饋也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例如,我發了一條的朋友圈但是並沒有什麼人迴應,這代表我的行為沒有得到周圍人的支援,那麼這個行為在我看來就是不恰當的,以後會減少這種行為的出現。所以就刪掉了這條朋友圈。

  • 9 # 千言丸語

    第一種,情緒失控。

    昨天朋友發了一條狀態,說:我買了一條紅裙子,如果誰再說她恨嫁就一拳打爆他。細問原因,原來她冬天的時候穿過一件大紅色外套,周圍的人紛紛沒完沒了地和她開玩笑,說她是不是想結婚了。她覺得可笑,於是告訴了一個關係蠻好的朋友。可那個朋友勸說她還是不要穿大紅色的衣服了,那個顏色表示自己非常想結婚了。

    聽完這個說法,我也是覺得又誇張又可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難道還要看世俗的眼光嗎?更何況並不是正式場合,只是日常生活裡。我說,穿什麼衣服是你的自由,不用理會他們,你們只是意識不同。

    有時候,一些說不出口的話用朋友圈代替傳達給對方。可是等你發了之後,喜歡的人卻沒評論也沒點贊,可你看到他已經發了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一定不是沒有看到。這時候你滿是失落,就像告白信沒有回覆一樣。一條沒有回覆的狀態,與其讓自己刺眼扎心,還不如刪除來得痛快。

  • 10 # 璟軒自媒體

    一、情緒失控,說出了很多特別傷人的“狠話”,看到很多人的回覆,自己不知道所錯;

    三、發表了工作上的一些牢騷滿腹的事情,觸發了部分同事的神經;

    四、不知道從哪抄了一句話,感覺很潮很“解氣”,本來只想說一個小時,但是其他人讀了都感覺是在說他;

    六、喝多了,亂七八糟發了好多,大有“酒後吐真言”的樣子,酒醒來感覺不對。

  • 11 # 文史大世界

    現在發朋友圈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大家都覺得發朋友圈是女人的事情,因為女人天天愛用美顏相機拍照片,然後發到朋友圈裡面,證明一種存在感。但其實男人也非常愛發朋友圈。朋友圈就如QQ空間一樣,是自己的一片心靈空間。這片空間屬於自己的,可以在上面塗上顏色,畫出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每個人可以在朋友圈裡面發東西,發自己喜歡的高興的,不喜歡的,憂傷的悲傷的等等。

    你也許會發現,有些人當你看他的朋友圈時,總能夠學習一些東西,或者是收穫一些好心情。有的人就是正能量,積極Sunny,看到他的東西總能夠讓人奮發上進。但是有些人整天在朋友圈裡面發牢騷,甚至是發洩。你還會發現,有些人的朋友圈,你當時看了點讚了也評論了,但是過兩天想再去看的時候,突然間發現這條內容已經被他刪除了。那發了朋友圈,又把這個內容刪除的人心裡面到底在想什麼呢?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這個人內心比較糾結,而且愛焦慮。這樣的人他發朋友圈,首先是一種存在感。但是事後又總覺得患得患失。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又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內心,於是很矛盾。所以說這個人的性格表現在平時做事上也是這個樣子。這樣的人一般比較憂慮,總是擔心這個,懷疑那個,自己過得很不順心。其實有這樣的心理會讓自己很累。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朋友圈發的內容,覺得不太合適。現在很多公司強迫員工去發有關自己企業的資訊或者是產品。這讓員工非常的不滿,不發吧,這是公司的管理規定,如果發吧,確實侵犯了員工個人的私人權利。所以員工被迫無奈,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把資訊發過去了,但是事後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把內容再刪除,因為他不喜歡這樣的內容佔領自己的空間。

    發朋友圈是自己的自由權利。根據自己的心情而定。發什麼樣的內容,也是自己來定。所以說當你覺得你的朋友圈裡邊內容好的時候,你可以點贊,不好的時候也可以不理會,偶爾看看翻一番。但不管怎麼樣,是否刪除了以前的內容,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發朋友圈這個人,他的心裡面只要是積極的,Sunny的,正直的,善良的那就是好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凍食品行業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