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節假日家庭都會選擇帶孩子出遊,但是在目的地的選擇上面是大人做決定,還是讓孩子來做決定呢?是讓孩子去玩,還是說其實就是大人想去玩吶?
9
回覆列表
  • 1 # 育兒不迷茫

    我會和孩子一起研究親子游的目的地,會尊重孩子的意見,親子游就是想讓孩子體驗快樂,見識世界,在繁重的學習生活中輕鬆一下,所以如果孩子喜歡某個地方,特別想去某個景區玩耍,除非是條件實在不允許,否則我都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假如說我們不採納孩子的意見,他不想去你非讓他去,那麼整個行程哪有快樂可言呢?

  • 2 # 夢隨心想2

    如果孩子還小的話,肯定是大人幫著做決定的,大人再做旅遊計劃的時候肯定也是會參考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孩子上了幼兒園,完全可以跟孩子商量,看看孩子想去看看什麼,時看風景,野生動物還是海洋世界,然後在選擇目的地。如果是上了小學之後的孩子,完全可以把旅遊計劃讓孩子自己來做。

  • 3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我家孩子跟我一起旅行了很多年了,現在他都十歲了,所以旅行目的地我早就讓他來參與做決定啦!之所以會有這個舉動,我還是更多地願意去尊重孩子的想法,雖然有時候他給出的建議不一定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會盡可能地把這次行程規劃好。如果實在是他沒有好的提議,那麼當然就是我來決定。本人天生行動派,有了想法就要立刻付諸行動。

  • 4 # 九皮皮

    孩子玩的和大人想玩的,這兩者並不矛盾,孩子玩的也可以是大人想玩的。目的地如果是小寶寶,你帶寶寶出去玩的,那肯定要選擇適合寶寶玩的地點,不能以大人的喜好來決定。大孩子就要徵求意見了,不然大人自己決定,很可能就出現孩子不配合的狀況。我家孩子現在三歲,現在有時候出去玩,都得徵求他的意見,他同意了我們才會去。

  • 5 # 美羊媽咪

    親子游就是為了讓孩子和父母都能開心,我不會讓孩子來決定旅遊的目的地的,因為她們現在根本不懂得哪些地方,有什麼好玩的。等大一點,或許會讓孩子來提點意見,但最主要的決定權還是在我們身上。當然我們首選孩子喜歡玩的地方,孩子不能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可以和孩子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自己有能力了可以讓孩子來決定,但現在的條件不允許。

  • 6 # 一夕一晨

    孩子現在還小,不具備足夠的鑑別能力,暫時還無法決定想要去哪裡玩。在制定旅遊計劃和線路前,我會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點和需求,做好攻略,看景點的衛生環境、距離、住宿、娛樂、美食等是否適合孩子。我想,只要給孩子說:可以帶上整套沙灘工具去海邊挖沙鏟沙,孩子肯定滿口答應。海,是孩子歡樂的天堂。當孩子大一點,能做出合理的選擇時,我會和孩子一起決定親子游的目的地。如果孩子能參與選擇,我再也不用為自己的選擇綜合困難症糾結了。

  • 7 # 懶懶的媽養乖乖的娃

    如果孩子足夠大了,對旅遊地點有一定的瞭解了,那可以由孩子來決定啊。比如的同事的小孩讀小學四五年級以後的親子游,基本都是聽從孩子的意見的。比如他們小孩剛上過北京那些景點的課文,那他會選擇當年的旅遊景點就選在北京,並且小孩就會搜尋學習北京相關的知識,我覺得挺好的

  • 8 # 奔跑的辣椒總署

    我家孩子上小學了,不過很少帶她出去旅遊,因為工作比較忙。偶爾帶出去玩,當然肯定會首先徵求孩子的意見,然後再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基本上,都是以她的目標為主。畢竟,難得帶她出去玩一次,不想讓她失望。當然,更多的時候她是跟我姐姐和侄兒一起出去玩,姐姐本來就比較注重孩子們的感受,多數時間也是由他們兄妹倆來決定。

  • 9 # 陸妍如

    小時候不會,一般會告訴孩子我們馬上要去什麼地方了。現在她小學2年級了,自己也很有主見與想法了,會遵循她的觀點,問問她想去什麼地方,如果她說想看海,那我會選擇海邊的地方,如果她說想爬山,我會選擇有山的地方。總之,隨著她越來越大,在旅遊的方面麼我會越來越多的徵求她的意見。畢竟是親子游,她也是主角之一。

  • 10 # 愛讀童書的小靜媽媽

    我家兩個孩子現在七週歲了,我們出去旅行之前,我和爸爸會把想要去的幾個地方列個清單,讓孩子們達成一致後從這個範圍裡選擇。

    然後,我們就定下來要去的地方制定適合的旅遊路線,根據當地的天氣準備出行清單!

  • 11 # 家有男寶初長成

    為什呢不呢?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不管是出遊也好其實在生活中家庭的一些事情也應該讓孩子參與進來!孩子與我們是一個平等的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

    而親子游重在親子,只要孩子感興趣的地方都可以去呀,孩子既然想去證明哪裡有吸引他的地方,所以不妨陪著孩子一同去探索!

  • 12 # 諾媽家有男寶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也會時不時提出一些建議,自然這些建議成為我們的考慮之一。就像前不久孩子突然說,他想去澳門,原因是老師講起過這個城市,所以澳門會成為未來旅行目的地之一,但不是馬上實現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吧!

  • 13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把親子游的目的地讓孩子選擇,那也要看孩子年齡能不能選擇。我家孩子一歲半,我怎麼讓她選擇呢?

    其實,對於目的地的選擇,我們不需要那麼糾結是該一定還是大人定,帶孩子旅行,也不見的一定以孩子的意願為導向的。我覺得,只要我們安排的路線內容,沒有不適合孩子年齡的線路,就可以了。只有孩子盡興,而大人興趣寥寥的旅行,同樣不是好的親子游的效果。

  • 14 # 諾言的微笑

    在決定親子游目的地的問題上,我覺得還是由家長來做決定吧,畢竟孩子現在還小,沒有具備決定目的地的能力,他除了知道去遊樂園恐怕就不知道其他地方了。雖然有時覺得是家長在選擇目的地,感覺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其實家長是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地點的。

  • 15 # 堯媽成長記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大人沒法抉擇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做個決定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說,有可能某一次我就會把親子游的目的地讓孩子來做決定!並不需要什麼大驚小怪的,有的時候採取一下孩子的意見,一方面是尊重孩子的體現,另一方面也訓練了孩子的獨立見解!

  • 16 # 伊依蕪蘅

    如果親子游比較遠的話,一般都是大人做決定,但是如果是一些小的地方,比如說比較近處的話,就可以去問孩子的意見,例如說,去動物園呢,還是去遊樂場,是去植物園呢,還是逛公園。或者去摘草莓去爬山,還是去河裡面釣魚。

    孩子曾經去過的地方,他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之前的體驗,輕鬆的作出選擇。

    如果孩子沒去過的地方,還是得大人自己做決定,帶他去過後,下次可以問他還要不要再去。

  • 17 # 跟著寶爸一起飛

    我會把親子游的目的地讓孩子來做選擇。

    當然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我們可以根據大人的時間、經濟能力,把此次旅遊可以去的地方都列出來,讓孩子選擇。這樣,就算孩子再小,對景點不瞭解,選擇再不好,也不會因為孩子選擇的目的地去不了而鬧不愉快了。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帶著他一起百度,瞭解想去的景點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具體呆幾天做一個大致的瞭解,再讓孩子選擇去哪裡玩。

    這樣讓孩子選擇親子游目的地,孩子興趣更濃,在玩的時候會更開心,瞭解的東西也更多。長此以往,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思維能力。

  • 18 # 陶玲家長課堂

    很多父母都是迫於生活的壓力雙雙出門打工,只為了能夠減輕一點生活的負擔,平時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只有在孩子放小長假的時候才能和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讀書是靜態,行路是動態,在行路眼觀耳識才能彌補所學東西之中的不足。

    親子游在於陪伴孩子,那麼選擇目的地這種事情,我就會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在探討中還可以教會孩子可以透過查閱資料去了解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並且還可以透過檢視地圖建立孩子的地理概念。

    在跟孩子商量的時候還可以教會孩子做計劃,比如:旅遊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事情、需要住在哪裡、先去哪裡玩等等。可以訓練孩子做事情的節奏感,並且還教會了孩子怎樣做計劃。

    親子游更好的提供了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一個交流渠道,能凝聚家庭的親和力,能更好的陪伴孩子,並且還能促進孩子對於學習的動力。孩子在陌生環境中,對於所有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景觀刺激著孩子所有的感官,他們興奮的傾聽著、撫摸著,時刻都在鍛鍊著孩子的記憶力、觀察能力。

    旅行是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時間去旅行,父母可以帶著孩子看看書也是一種心靈的旅行,無論哪一種只要是帶著愛和發現的新去感受生活,就會感覺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19 # 元寶爸爸聊育兒

    作為一個喜歡帶老婆孩子出去旅行的愛好者,每年都會帶孩子出去長短途旅行7、8次,對於這個問題,真的是感受很深,在這裡談一下我的感受和看法。

    我們大概是在女兒4歲左右開始帶出去進行為期1-2周的長途旅行的,在這之前,基本上都是省內周邊的只需要1-2天時間的海島、海灘、森林旅行,對於孩子來說,確實因為年紀小,也沒有了解過旅行目的地相關的知識,對於行程的安排,基本上都是按我們的決定來執行,偶爾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回覆也往往是沒有意見。

    我認為這種由大人做決定的方式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首先,如果孩子太小,對於旅行的條件、旅行目的地的選擇,幾乎沒有什麼概念和判斷標準,徵求孩子對旅行目的地的意見,大機率要麼給不出建議,要麼建議的是去以前去過並且孩子玩的很開心的地方,對於想嘗試新的目的地、想要嚐鮮的家長來說,等同於耗費無用功。

    其次,孩子對於旅行的行程計劃、旅遊目的地的距離遠近、遊覽計劃的耗時等,都沒有什麼概念,每一次的旅行,都會受制於預算、假期天數等因素,對於家長來說,往往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假期的天數,用合適的預算來完成一次親子旅行。

    孩子出去旅行,首先關注的是好不好玩,有沒有小朋友一起,有沒有好吃的,對於旅行目的地有哪些風景和人文,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所以孩子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會以這些標準為前提,以我女兒為例,她一直認為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廈門的鼓浪嶼,有沙灘、有很多的美食、有很多賣各種小商品的商店,這些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誘惑。

    不過這種方式也會有一些弊病,比如說:

    1、由於事先沒有做功課和知識鋪墊,孩子對目的地的風景、人文景觀、歷史背景沒有什麼興趣遊覽欣賞,也沒有太多性質進行了解,更多是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

    2、因為不是孩子自主意願的選擇,只是跟著家長一起旅行,心態上面不會表現出很積極、雀躍的感覺;

    3、旅行途中往往有由於不用寫作業,沒有學業的壓力,孩子們不是看書、玩手機就是打遊戲,效果適得其反;

    4、旅程的安排如果不夠合理,孩子的體能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疲勞的情況,在大人還興致勃勃的時候,孩子一會說走不動了,一會說犯困了、餓了,對於大人來說很容易增長負面情緒。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家開始嘗試讓孩子來選擇旅行的目的地,在女兒10歲的時候,徵求了孩子的意見,因為學習過北京有關的課文,提出暑假旅行要去北京,爬長城、遊覽故宮、國家博物館、頤和園等,整個遊玩期間都表現出了較強的興致、耐力,願意主動的閱讀古建築、文物的介紹知識,這種效果是以前的旅行所沒有的。

    今年暑假,繼續徵求孩子的意見,因為以前給孩子看過較多的歷史書籍和影片,對於抗日戰爭有比較多的瞭解,孩子提出想去南京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我們也同意了孩子的要求,提前和孩子一起研究行程、參觀哪些景點、耗時、費用等,整個行程下來,感覺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我覺得在孩子7、8歲開始,可以有意識透過親子旅行的策劃和執行,來訓練孩子的決策能力、計劃能力、預算能力,也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慾望和成就感,讓孩子來做決定,是值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會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