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是我臨帖的作品,請老師們指出存在問題,以及怎麼改進。謝謝各位老師。
8
回覆列表
  • 1 # —煮酒論書—

    但這樣的問題有代表性,也就回答一下。提問者是不是真的覺得茫然?還是覺得可以拿出來秀一下,先獲得別人一些肯定和滿足感?——別害羞,這是很多初學者共同的心態,覺得我這麼短時間就臨得挺像那麼回事的,我是不是很有書法天賦?快來誇誇我呀!

    其實你那個像沒有什麼意義,有幾分熱情加上描摹成字下點功夫都可以做到。問題在哪?用筆,用筆,用筆!重要的事說三遍。不理解中鋒用筆的原理,不懂基本調鋒技巧,那不叫寫字,叫描字,畫字。

    說得似乎有點苛刻了。但是書法就是有這個門檻,不邁過這道門檻,終身用功也是在門外徘徊。……還有就是眼力問題,初學者幾乎看不出中鋒與側鋒寫出來的點畫質量,有什麼區別。這種情況,一般應該去從篆書打基礎,但很多人只想業餘玩兒,覺得篆書難懂,不想費那事。如果是這樣,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反覆臨帖,反覆對比,反覆找茬。一個帖,成年累月地死磕,再笨的人也打進去了。

    可問題是,很多初學者都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就想一兩個月學會書法,一旦碰壁,就改弦易轍,換一個帖玩兒。這種情況,無解,只能說,挺好的,自己高興就好。

  • 2 # 丸子爸17

    臨此貼要注意尖鋒與側峰的轉換(請注意,這是按黃簡先生的書法理論進行的筆峰劃分,他認為毛筆只有兩個峰即尖鋒與側鋒),或者好理解點說,注意一分筆與三分筆的變換應用,因此貼有濃重的隸書痕跡。

    這個貼到底是不是褚遂良親書不必過多考據,但它有褚韻或者受褚體影響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通常,臨《倪寬贊》之前能先臨習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就好多了,很容易進入《倪》貼。

  • 3 # 景行書苑

    書法學習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半個月時間真的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細細品味題主臨寫的《倪寬贊》,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從這裡看,你說學習楷書《倪寬贊》大半個月,應該是在此之前有一定的學習基礎。

    《倪寬贊》與《大字陰符經》傳為褚遂良所書,因其都是墨跡,用筆與褚遂良楷書接近,被很多書法愛好者作為學習唐楷的範本。《倪寬贊》結字瘦長,有歐體的特點,近來的研究認為很可能是宋人所書。但其高超的書寫技巧,仍不失為書法學習的經典法帖。

    這個帖我沒有臨寫,談一談我的一點想法。題主臨寫的《倪寬贊》從字形到筆畫特徵都有一定的把握,算得上不錯的臨作。吹毛求疵我覺得在撇畫和懸針豎上有送不到位的問題,再注意一下收筆應該更好,另外要注意細微變化,像長橫感覺雷同。

    書法學習需要有科學的訓練體系,我覺得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尋找一位明師指導,一定可以有大的收穫。

  • 4 # 深海的光停滯的浪

    我也正在練習倪寬贊(兩個月),我們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我先分享一下我的過程。

    一、在練習的時候看的比較認真,寫一個字觀察久點,再落筆。有時一個字要寫好幾天才能搞定。

    二、臨習的是原大,差不多3.5釐米一個格子。

    三、寫的時候多注意它的起筆和收筆,筆畫的輕和重(類似陰符經的表現,只不過多了內斂)。結體多近於歐體,可以從歐體中學習部分經驗。

    四、楷書也需要注意其一豎行的行氣。

  • 5 # 無硯齋

    ①不要拿起筆就寫。先學怎樣握筆、運筆和基本筆劃。

    ②可先描紅模字,每天半小時。有規矩後,再脫寫練形體貼。

    ④不要忙著放手展示。要練滿百日方可接活。

    ⑤再練三年就是書法家,卻忌主動張絡。

    ⑥到時候勿忘今日。

    正是:

    千錘百練字,處事為人難。

    規矩可做事,誰見人成仙?

    浮心燥不穩,穎惠招人嫌。

    顧盼孤單者,成功一兩件。

  • 6 # 靜心書法

    看你寫的字以後,感覺你已經學習過歐體,但也僅限於自學,你寫的字筆法是不對了,建議你找個老師好好學習一下,你學習褚遂良的《倪寬贊》選擇是正確的,《倪寬贊》是墨跡本,對初學者非常友好。下面的圖片都是同學和師兄寫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因為褚體屬於行楷。“行”即流動,可視為流動的楷書;就形體而言,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由於書寫行楷既不像楷書那樣嚴謹、費時,又不像草書那樣不易辯認,故成為深受人們偏愛的適用範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書體。與中規中矩的楷書相比,行楷呈現以下特點,認識這些特點,有助於在練習過程中很好地分析、把握行楷字的要領: 1、行筆輕盈 寫楷書,運筆穩實,緩慢,筆畫講究工整、挺健。行楷運筆輕盈便捷,線條追求流暢、明快。 2、點畫靈動 書寫楷書,筆畫造型完整,點畫之間呼應關係含蓄。書寫行楷,點畫活潑,連帶顯露,點、鉤、挑等動感筆畫明顯增多。 3、字形多變 楷書字的字形開正端莊,通篇整齊均勻,相映如一。行楷字的字形則變化多姿,通篇大小相間。正欹相錯,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書寫楷書中,要遵循“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先內後外”等筆順規則,而書寫行楷,為了連寫的便捷,有時可適當改變楷書的筆順,變慢為捷,但不可生造筆順。 4、變直為弧,減少方折頓挫 書寫楷書,對於有些方折筆畫,要求有一定的頓挫,做到稜角分明,而書寫行楷,則常將一些折筆畫用弧線表現出來,顯得更為流動。 所以從褚體楷書過渡行草根本不是難事。

    下面我對學習書法給你幾點建議:

    1.大家都認為書法要從唐楷練起,但是要想想唐楷從那裡來的?這是因為大家都只看到書法的外表,人家學什麼,你也跟著學,原因就是不明就裡,不明白唐楷從何而來,我應該怎麼學唐楷。唐楷受到魏碑和二王影響很深,我們學習不能看外表,要搞清楚內在規律,你從什麼角度進入學習,你怎麼看待他?很多人只能看到外表,不能注意點畫之間的關係。禇體就是點畫之間關係更勝一籌,墨跡比碑刻更容易入手。

    2. 一味瞎練,不講技術。書法不是練出來的,要講技術;書法首先要繼承,書法在幾千年的道路中不停變革,但是變革中一直還能延續下來的一定是技術,自學和瞎練不是學書法的好方法。我們透過正確的方法和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3. 把寫字和書法劃等號。很多人都認為書法就是寫字,這種想法是錯的,寫字和書法不能劃等號。很少有人把我們從寫字引領到書法中,書法的法是原則的意思,所以我們很多人的觀念是錯誤的。漢字的形態千變萬化,每一筆畫不是隨意拼湊,書法是有要求和標準的,不是以漂亮和好看到認定的。

    4. 審美上受美術字影響太多。要走出平均的誤區;要走出平正的誤區,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要走出安排的誤區;

    褚遂良楷書主要有三個特點:隨字而安、佈局舒朗、字勢靈動。

    唐朝楷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至高境界,在唐楷諸體中褚遂良楷書地位是比較高的,深受唐太宗的推崇,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當今書壇,都深受書家的喜愛,主要原因是褚楷的特點太精妙。字形上隨遇而安,通俗地說就是因地制宜,根據漢字本身的特點而定,當寬則寬,當長則長,不會刻意改變字的形狀。其次,章法佈局無論字距還是行距都比較舒朗,甚至一個字的佈局也是比較舒朗,之所以說褚遂良是一位楷書高手,他擅長在楷書中製造險峻,同時又能夠輕鬆破除,這是其他楷書大家所不能及的一點,亦是他最高明之道。再者,褚遂良楷書字勢靈動,我們知道在楷書中很難做到橫平豎直,取勢是一個關鍵點,在褚楷中不僅僅擅長橫畫取勢,其他筆畫同樣可以用以取勢,字的姿態多變,尤其是撇捺相當舒展,猶如打拳一般。

    褚遂良楷書在用筆上也是別具特色:首要善於用鋒,在起收筆的變化上極其豐富,且兼具隸書筆意,給人一種勁練疏瘦感覺,其次,每一個字中的點畫提按使轉都存在很多變化,再次,褚體楷書每一個字中的點畫相互響應比較緊密,即使是相同的點畫幾乎都不存在雷同的現象,可見褚遂良對楷書研究的精妙之處,對楷書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林散之《筆談書法》:學寫字,二三十歲就要學會筆法。字寫得不好,是功夫問題,首先是方法要對,方向要對,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提高。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看到草書神氣,一開始學字就潦草,不知草書是經過多少年甘苦得來的,要在規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

    一般人習字,先正楷,再行草,而後隸篆。

    先得筆力,繼而退火氣,使氣魄遒而純。

    小孩子學書,要先由楷入行,由行入草,打好基礎。否則釘頭鼠尾,諸病叢生,要改也就難了。

    學楷書之後,應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書。不然,易於狂怪失理,釘頭鼠尾,諸病叢生。

    範(培開)先生可惜沒有走這條路,學唐碑之後就攻草書。當時就有識者評他太狂、太怪了。一步之差,終身不返,可惜,可惜。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頫

    書法最核心的筆法原理就是“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筆法的基礎,其它的各種複雜的筆法都是在中鋒用筆上演變而來,而所有的動作也都是為了中鋒運筆。所以練習書法都要從中鋒用筆開始。中鋒用筆其實是一種書寫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毛筆的筆毫平鋪開,筆桿基本垂直於桌面,筆鋒在所書寫的筆畫的中間,這種狀態就是中鋒用筆。

    如何正確臨帖

    1.臨帖臨什麼?

    臨帖是每一個學書法者不可缺的功課,臨帖就是學規矩。筆畫的動作位置,字的外形、結構等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

    2.目前的訓練要解決什麼?

    知道臨帖要臨什麼,接下來就是如何去臨。因各人喜好不同,對所臨字帖選擇不同,但是,無論哪種貼,都要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覆實踐、繼承與鞏固。也就是在用腦子寫字而不只是用手。

    3.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對,要過單字關,臨貼者往往追求數量,不停的重複臨摹,而不去動腦筋想,形成抄貼,這樣很難進步。每一個字要先寫像,再熟練,再背臨,要學會過單字關,不能只抄貼。

    四、書法學習中的誤區

    1.不臨貼,信筆為體

    2.選貼不慎,泛泛而臨

    3.只臨貼,不讀帖

    4.重視實踐,忽視理論

    5.閉門造車,缺乏交流

    6.間歇性的躊躇滿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按照這樣的趨勢,油價還會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