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中的承諾2016
-
2 # 一慢二看
源
“故事中國”圖畫書系列
已經出了11本了,是年輕繪本作者李建的創作,採用中國傳統繪畫形式,用宣紙、水墨來為兒童講述故事,或濃縮再現“十二生肖”的傳奇故事,或幫孩子們瞭解糧食和二十四節氣的來歷,或向孩子們介紹有關故宮、長城、孔府、少林寺和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知識,或為我們呈現倉頡造字和成吉思汗一統天下的歷史片段……系列故事具有濃厚的歷史和人文色彩。
就我個人來說,最喜歡的是《雨龍》,告訴孩子們龍是怎麼來的。當然,我們還可以藉機跟孩子說說龍生九子、龍的圖騰、龍的傳人等等-----龍在我們的身邊常常出現,我們讓孩子知道,這個龍可不是dragon,更不是dinosaur。
然後還有倉頡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我們讀的文字的來歷。我們還可以說作為古舊象形字的最後代表,漢字在世界的傳播和影響。你看,連特朗普的外孫女都可以唱漢語兒歌了呢。
節
昨日清明,清明是24節氣中唯一的假期,隨著物質文明的再度繁榮,清明的本意也在生活中迴歸,踏青賞花交友慢慢地與祭奠祖先融為一體,既享受了祖輩的福廕,又成為追求當下精神享受的契機。帶來的後果是,像是我家附近的玉淵潭簡直人比花多。
眼看著玉淵潭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多
因為主題容易把握的原因,很多出版社就做成了套書,我的推薦是《中國傳統節日故事》,故事七釐八釐的,可是插畫家就厲害了:朱成梁、朱新建、勵國儀、馬得等等,都是鼎鼎大名的懂書的懂兒童的插畫家。
這套書是我的朋友姚媛策劃的,她寫道: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樣,要到自己做了父母以後,才多少體會出一些節日的況味。這套《傳統節日故事》安安靜靜的躺在我的手裡,兩個憨憨的小孩子舉著燈籠,一個女人在蒸點了紅點的饅頭,整個封面流露出一種美好祥和的氣氛,讓人沉醉。
也許身邊熟悉了的事物因為太過家常,反而不會去深究內裡的含義。說來慚愧,在看到這套書以前,很多節日背後的事情,我自己都是不知道不了解的。
比如臘八節,原來是一個很傳統的訓誡故事,“瞌睡蟲”和“沒底鍋”懶惰無邊,勤勞的父母去世以後,兩個人連老鼠洞裡掃出來的糧食都要充飢了。以前看到這樣的故事會覺得無趣,現在卻看出了那對勤勞父母貌似訓誡實則充滿了對孩子拳拳愛意的內心。中國的父母大抵是這樣了,明明很愛孩子,卻不會表達。
再比如二月二,我只知道這一天是龍抬頭,之前是不能剃頭的,看過故事才知道,這是春耕季節的開始,二月二的故事本身,也是求雨的,只有有過生活閱歷的人才知道,這樣的一個故事,背後是一個農業社會生活的艱辛。
吃貨皇帝還是比較可愛的--為啥成了灶王爺,多可憐啊,只能看不能吃
而最打動人的,是《七夕的故事》裡面的小孩子。當媽的人最抗拒不了的,就是賣萌的小孩子。馬得先生一定是個極其愛孩子愛生活的人。
畫面上牛郎和織女生下的這一雙小兒女,粉雕玉琢憨態可掬的,十分十分十分的可愛。你簡直忍不住想伸手去把他們摟在懷裡,親一親。不由萬分痛恨拆散了這個家庭的王母娘娘。
對中華民族悠久的農耕文明而言,時令節氣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套24節氣的繪本內容豐富全面——
除了一些套書裡的節日故事外,我還推薦——
《灶王爺》
《奶奶的青團》
家
《團圓》
書名是我們對家的一個最主要的期許,家是團圓處,家是國之基礎。
《早起的一天》
《團圓》是三之家的主題,那麼大家庭呢?
爺爺生日那天,小主角珍珠為了幫奶奶的忙,起了個大早。這本書從清晨寫到傍晚家人團聚時,在豐盛的晚餐和歡欣的祝福中結束。畫面上早起活動和市場買賣的人群、花店,隱身花草間的蟲兒,室內和餐桌的佈置等,均見巧妙的安排;而藍色系的拂曉、橙黃的Sunny、綠意盎然的花店和紅色系的聚餐圖中,作者成功的以色彩表現沉靜清新、光芒耀眼、活力和熱鬧的氣氛。是故事溫馨、圖畫美麗的好作品。
《十兄弟》
從前,有十個天賦異稟、長相奇特的兄弟。他們之中有順風耳、千里眼、大力氣、鋼腦袋、鐵骨頭、長腿、大頭、大腳丫、大嘴巴、大眼睛。有一天,兄弟們好心地幫助百姓修築城牆,卻因此招來了國王的猜忌,由此而引起一連串風波……每當遇到險境,兄弟們的長處都剛好派上用場,最終戰勝了國王,如同俗諺所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華人一直有“團圓、團聚”的傳統,除非不得己才分家。即便分了家,也會抱團兒。
友情堪比好基友
最近很流行的一個段子是,忙碌的杜子美給李太白寫了很多詩,而李白的回覆是:不及汪倫送吾情。
我們要質疑李白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我們也要了解古人的友情觀——最近就新收了一本圖畫書!
中國士人對友情的渴望貌似比現代人更加迫切---畢竟現代人有更多途徑進行“精神消費”和“靈魂對話”----因而古代華人用大自然來描述友情的動聽詞語:高山流水!
不知道為何,小時候聽過的李谷一演唱的“高山~~流水---韻依依……”的旋律和歌詞一直在心內盤旋,後來也知道了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統故事,我們不必期待孩子真正理解這一首樂曲一段故事中的中國士人的綿長情誼,但我們可以在他們的心裡留下對於真正的友情的美好樣子。
理想國也有中式的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專屬於華人自己的烏托邦。
翻閱此書,你會發現原本只活在東晉詩人筆下的那個“桃花源”是一個如此絢爛多姿、生動鮮明、開滿桃花的世外桃源。作家用讓人忍不住放聲朗讀的優美語言,畫家用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幽深流暢的筆觸,將經典名篇變得觸手可及。
本書圖畫作者為紮根湖南、熟悉湘西鄉土風情的蔡皋老師,懷抱著用“夢幻般的桃花源裝點平淡生活”的願望,再現了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人的生命節奏與自然渾然一體的世界。
以上30本算是第一次的中國故事推薦書目,另外還有2本額外的推薦
很多大人喜歡讓孩子背唐詩,不如選這個好了——
《新學堂歌》
《新學堂歌》共兩卷,是谷建芬老師晚年獻給中國兒童的一份珍貴禮物。從2005年至今,谷建芬老師為《靜夜思》《憫農》《詠鵝》《遊子吟》《春曉》《明日歌》等三十首餘優秀的古詩詞譜曲,歌曲動聽的旋律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
在為這些經典詩詞譜曲時,谷建芬老師尋求最準確的音樂語言,使旋律契合古詩詞的神韻,又譜寫出了當代的特點,採取了孩子們樂於接受的形式。在使用琵琶、古箏等古典樂器和現代管絃樂的基礎上,又配合吉他等流行樂器,力求古今契合。
繪畫方面,特邀請海內外知名的華人兒童插畫家來創作圖畫,其中有三次榮獲美國凱迪克圖畫書大獎的華裔圖畫書大師楊志成,中國圖畫書最高獎項第一、二屆小松樹獎的作者王曉明,國際兒童讀物聯盟CBBY理事蔡皋,有著臺灣“繪本之父”之稱的鄭明進,臺灣兒童文學界的長青樹曹俊彥,繪畫形式貼近兒童審美情趣,活潑、富有親和力,切合詩歌意境,容易引起共鳴,將詩歌、音樂與繪畫融為一體,旨在“以詩歌親近傳統文化,用音樂陶冶兒童情操”。
歲在丁酉,給雞寶寶最好的繪本禮物就是——
《雞年的禮物》
設計雞年郵票的於平、任憑夫妻將傳統故事與彩繪剪紙結合,將傳統的生肖故事變為外婆口中好玩兒的故事,與精美的彩繪剪紙結合。融入作者個人的理解和創意,採用拼貼、墊色、渲染、肌理等技法,將傳統表達得更本土、更深刻,浸潤孩子的中國根。
雞的自白、成語、童謠、民間傳說、童話故事、俗信,關於雞的一切,要啥有啥。每一張剪紙、每一句歌謠,都傾注著藝術家——作為地地道道的華人——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原生態”的理解與親暱。
書中更有精彩故事:
講述“雞和大龍”競選十二生肖,幽默表現公雞啼鳴的由來;
“雞的一家”,雞爸、雞媽和雞娃相親相愛的故事,溫情如畫,隱含了作者和睦家庭的相處智慧。
書中還附贈《雞年大吉》剪紙遊戲,帶動孩子加入好玩的剪紙活動當中,讓孩子親身感受一下作者的剪紙過程。
-
3 # 希媽育兒
透過繪本來學習傳統文化,一定繞不開這個名字——熊亮。
熊亮是一位堅持用充滿東方意蘊的水墨畫風來進行創作的繪本作家,自幼學習傳統水墨的他,既讓孩子瞭解到了傳統文化,又滿溢著東方神韻。
比如“二十四節氣”,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熊亮的繪本《二十四節氣》則將大地想象成了一個人,用泥土的溫度去感知所有寒來暑往和日曬雨淋……
而《灶王爺》描繪了傳統家庭生活,不管做什麼,都有灶王爺在看著呢!現在的家庭我們早已不供奉神靈,但心中愛與善的信仰不能泯滅;
《長坂坡》《武松打虎》借用了京劇中的兩出經典劇目,讓孩子對經典故事有所瞭解。
……
回覆列表
推薦一些適合親子閱讀的優秀作品給家長們作為參考。
《夫子說》
《夫子說》用親切可愛的形象,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孩子輕鬆讀懂了孔子的大智慧,讓良言成為孩子成長的啟明星。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讓每個孩子瞭解自己的傳統節日,瞭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文字也多次經過推敲與精煉,非常富有童趣。
《有故事的漢字》
《有故事的漢字》是一套幫助孩子認識漢字、學習漢字的優秀讀物,透過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引領你探尋漢字的起源,輕輕鬆鬆學好漢字。
《魚兒水中游》
《魚兒水中游》用淺易的語言,生動的圖畫,將《莊子》的精髓用孩子最喜愛的方式美麗的呈現出來。
《團圓》
《團圓》講的是過年的故事,年是華人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溫情樸實的語言洋溢著幸福的氣息,家長和孩子都能從各自的視角欣賞到繪本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