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是否真實存在,五散人有什麼背景?
19
回覆列表
  • 1 # 老施野談

    老施來回答。

    金庸武俠名著《倚天屠龍記》中,描寫明教機構森嚴,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是左右光明使,再次是四大護教法王,然後是五散人,最後是五行旗。其中教主陽頂天、張無忌,左右使楊逍範瑤之輩明顯是虛構,但五散人的名字則見諸於史籍或傳說。五散人分別是彭和尚彭瑩玉、鐵AVANCIER人張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冷麵先生冷謙和周顛。這五人,有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有的則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金庸借用了這些人物為他的小說服務,真真假假,敘事莫測。

    明教五散人

    為何明教的五散人都是非僧即道?這還要考究“散人”一詞的來源了。《墨子·非儒下》說:“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莊子·人間世》中的“櫟社”反駁“匠石”說:“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唐代陸龜蒙在《江湖散人傳》中解釋說:“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羈限,為時之怪民,束於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白玉蟾祖師自號“武夷散人”,孫不二祖師號“清靜散人”,王處一祖師號“玄靖散人”。而僧道二者,出於世俗之外,自然是無羈限的逍遙散人了。

    彭瑩玉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又名彭翼和彭國玉,人稱彭和尚,是元末紅巾軍徐壽輝部將。他是袁州人,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出家為僧,會治病,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宣傳“彌勒佛下生”,與其徒弟周子旺發動起義。周子旺被捕犧牲,他出走淮西,繼續進行宣傳組織活動。至正十一年秋,他與鄧普勝等人聚眾響應劉福通起義,推舉徐壽輝為首領,在安徽建立政權,出任軍師,攻佔湖南、廣西、江西等許多地方。後來在瑞州戰死。彭瑩玉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較早,是五散人中出現得最早的一個。觀其出場掩護白龜壽,維護紀曉芙的言行,便可見其正義凜然,剛強不屈。他為人公平持正,不像周顛那樣偏激。當五散人與青翼蝠王韋一笑相約同上光明頂,協助光明左使楊逍抗擊武林六大門派圍攻明教時,周顛因與楊逍有舊怨,堅決不去,彭和尚道:“周顛,倘若六派攻破光明頂,滅了聖火,咱們還能做人嗎?楊逍得罪五散人當然不對,但咱們助守光明頂,卻非為了楊逍,而是為了明教。”後來,他又勸:“顛兄,當年大家為了爭立教主之事,翻臉成仇,楊逍固然心胸狹窄,但細想起來,五散人也有不是之處。。。。。。”彭和尚明事理,識大體,一事當前,以大局為重,觀此寥寥數語,便見其胸襟開闊,見識過人。當五散人與楊逍、韋一笑在光明頂被圓真(成昆)突然襲擊,同時受重傷倒地後,彭和尚想到今日命喪圓真之手,平生壯志,盡付東流,不禁慨嘆:“我早就說過,單憑咱們明教之力,蒙古韃子是趕不了的,總須聯絡普天下的英雄豪傑,一齊動手,才能成事。。。。。。”他在垂危之時,尚念念不忘驅除韃虜之事。金庸如此刻畫彭和尚,是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的。梁羽生在《萍蹤俠影錄》中,把彭和尚寫成朱元璋和張士誠的師父,留下武學秘籍《玄功要訣》,既是起義軍領袖,又是武學宗師,同樣有一定歷史依據。

    彭瑩玉

    鐵AVANCIER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和周顛三人,都是元末明初之人,據說後來都成了仙。明人王世貞所編的《列仙全傳》就收錄了這三人的神仙故事。

    張中字景和,臨川人,因平常喜歡戴鐵冠,故稱“鐵AVANCIER人”。他少年時遇見異人,學得太乙神數,能觀雲望氣,預言福禍,十分靈驗。當朱元璋駐軍當塗時,他看出朱元璋龍瞳鳳目,相貌貴不可言,預言他日必登帝位。開國名將徐達在做將軍時,張中便說他兩頰鮮紅,目光如火,必定官至極品,可惜只得中壽,享年不永。後來,徐達果然官至魏國公,死後被追封中山王,富貴之極,但終年只有五十四歲。涼國公藍玉曾載酒去訪張中,張中便服出迎,藍玉十分不高興,譏笑道:“我這裡有一個上聯: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請你對一個下聯。”張中立即指著藍玉手上的杯子說:“手執椰瓢做盞,尊前不忠!”後來藍玉以謀反罪被誅,證實了張中說他“不忠”的預言。張中在京城居住多年,後來無端投水而死。朱元璋下令尋找他的死屍,卻遍尋不著。第二年,潼關守衛上奏說,某月某日,看到鐵AVANCIER人仗策杖出關,一查日期,正好時張中投水之日。張中此類軼事頗多,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他從雲氣中察知陳友諒已中箭身亡,便勸說朱元璋撰寫祭文,讓死囚在陣前宣讀,動搖對方軍心。朱元璋依計行事,陳友諒的軍隊果然土崩瓦解。

    鐵AVANCIER人張中

    冷謙字啟敬,杭州人,道號“龍陽子”,自稱“黃AVANCIER人”。精通音律,善書畫。明朝洪武初年任太常協律郎,不少郊廟樂章都是由他撰寫確定。著有《修齡指要》一書,內談修煉長生之術。傳說在永樂年間得道成仙。冷謙有個窮朋友,曾向他請求救濟。冷謙說:“我可以指點你一條發財之路,但千萬不可以貪得無厭。”說罷在牆上畫了一道門,門邊有一對仙鶴看守,他叫那個朋友敲門進去。門一敲就自動開啟,那人一進去,只見滿眼都是金銀珠寶,便忘了了冷謙的吩咐,不顧一切地拿取,在混亂之中把自己的名剌遺落在現場。過了幾天,宮中金庫發現少了一批財寶,守吏在庫中撿到那張名剌,便把那個朋友抓去,不久就供出了冷謙。冷謙被一道治以死罪。當冷謙被劊子手押解出城門時,他對劊子手說:“我就快沒命了,能否給我喝點水?”劊子手給他一瓶水,他一邊喝一遍把腳插入瓶中,不一會,全身都縮排瓶中。劊子手大驚,懇求他從瓶中出來。冷謙說不要緊,只要把瓶子拿到皇帝面前就沒事了。劊子手只好照辦,把瓶子呈獻道皇帝面前。皇帝凡有問話,瓶中立即回答。皇帝說:“你快出來件我,我不殺你!”冷謙在瓶中答道:“臣有罪,不敢出來!”皇帝一怒之下,把瓶子打個粉碎,卻不見冷謙蹤影,但每一片瓶子碎片都發出臣有罪,不敢出來!”的聲音,迴響在皇宮四壁,弄得皇帝十分尷尬。仙人遊戲人間,戲弄帝王之事,古已有之,冷謙此舉,亦是一例,就是看上去很像《西遊記》裡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橋段。冷謙在《倚天屠龍記》中被稱為冷麵先生,說話簡潔,從不多言,顯得很冷酷。但《列仙全傳》寫他樂於相助窮朋友,又把皇帝戲弄得尷尬不堪,卻是心腸頗熱。

    冷謙的官職是協律郎

    周顛又名周顛仙,字不詳,自稱是建昌人。十四歲時得了狂疾,經常胡言亂語,人以為癲,三十多歲時,狂態更甚。凡有新官上任,他必拜訪,並說:“我來告太平。”新官們視之如瘋子,都命人趕出,不予理睬。據說,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周顛在南昌行乞,他口唱《太平歌》,預言“天下將屬朱”。朱元璋得知大喜,命人來請周顛。在渡江攻打南京時,風雨大作,兵馬不能前行,周顛立於船頭,向天呼叫,不久便風平浪靜。後來,周顛辭歸廬山竹林寺。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遣使到廬山尋找周顛,卻杳無蹤影。朱元璋感念周顛之功,便在廬山仙人洞西北的錦繡峰上建亭立碑,以記其事。碑高約四米,碑文據說由朱元璋親撰之《周顛仙人傳》,故此亭名為“御碑亭”。亭前石門上刻有一副對聯:“故從此處尋蹤跡,更有何人告太平。”便寫出了周顛"告太平”和“杳無蹤”的事蹟。周顛除了預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外,還在朱元璋攻打張士誠時,預言張士誠“天上沒有他的位子。”在古代中國,這種讖言是何等的鼓舞人心,對朱元璋軍隊起到了定軍心的作用。於是,大軍一路獲勝。周顛在預言之外,癲狂之處亦是不少。據說,平定天下之後,朱元璋每次出巡,他都要上前“告太平”,終於弄得朱元璋十分厭煩。念其有功,不願殺他,有一次,下令賜酒灌他,誰知道周顛量大如海,狂飲不醉。後來,終於起了殺機,周顛便覺察到了,便說:“你想殺我嗎?!水火金杖,於我為無物!”於是,朱元璋大怒,下令把他丟進大缸中,下面用大火燒。熄火之後,揭開一看,周顛安然端坐其中,毫髮無傷。下令再加大火力再燒,周顛依舊無恙,反而容光煥發。朱元璋無奈,只好把他寄放在蔣山寺中。不久,寺中和尚來告狀,說周顛脾氣古怪,老愛與寺中小沙彌爭飯吃,一次生氣後到現在有半月未吃飯了。朱元璋前去一看,周顛毫無倦色,一點餓意也沒有。周顛此類狂態甚多。《倚天屠龍記》中描寫他出言無狀,動輒罵人,行事怪異,專好鬥嘴是非常符合周顛的性格的 。

    周顛一開口就是懟天懟地

    布袋和尚說不得大師,在五散人中,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人物。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僧人契此,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嶽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長相猥瑣,常以杖背一布袋,四處化緣,隨處坐臥。天將下雨,他便著芒鞋,天將放晴,他便著木屐。別人根據他穿的鞋子,就知道天氣變化。他雖然瘋瘋癲癲,但與人談及福禍吉凶,卻很靈驗。他死之前口占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旁人根據這篇偈語,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彌勒佛的化身。因此現在寺院門口的彌勒佛,塑造的就是躺臥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彌勒像旁常有一副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開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聯語詼諧幽默,頗含哲理,非常時候這身矮肚肥,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說不得大師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氣袋,材料奇妙,非絲非革,乃天地間一件異物,尋常刀劍無法把它刺穿。《西遊記》中的彌勒佛有一個人種袋,法力巨大,神妙無比。黃眉童子盜走之後,用它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諸天神將都囊括一空,誰也無法鑽破。乾坤一氣袋顯然是借鑑人種袋,雖然沒有這麼大的法力,但其奇妙之處,也讓讀者歎服。

    笑眯眯的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

    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說不得這個人物,比較符合元末的歷史真實。元末的農民起義,大都以白蓮教的教義組織群眾,而白蓮教供奉的就是彌勒佛,混合了佛教、明教、彌勒派等內容。其主要教義是崇尚光明,認為光明一定戰勝黑暗。各地的起義領袖,常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為號召,從而發動起義。因此,作為彌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選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在《倚天屠龍記》中,布袋和尚說不得跟彭瑩玉一樣具有遠大的目光和寬廣的胸懷,超出同伴甚多。其中,因勸說周顛同上光明頂拯救明教,卻被周顛一掌打落了數枚牙齒,他只是一言不發,淡淡一笑。這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表現。

    金庸的武俠小說常常借用一些人民熟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做亦真亦假,變幻莫測的加工,往往能達到無中生有,撲朔迷離的效果,使人歎服。

  • 2 # 千知手繪

    彭和尚

    彭瑩玉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又名彭翼和彭國玉,人稱彭和尚,元末紅巾軍徐壽輝是其信徒。他是袁州人,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出家為僧,會治病,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宣傳「彌勒佛下生」,與其徒周子旺發動起義。子旺被捕犧牲後,他出走淮西,繼續進行宣傳組織活動。至正十一年秋,他與鄒普勝等人聚眾響應劉福通起義,推舉徐壽輝為首領,於圻水建立政權,出任軍師,攻佔湖廣、江西許多地方。後在瑞州戰死。彭瑩玉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較早,是五散人中出現最早的一個。觀其初出場時掩護白歸壽和迴護紀曉芙的語言行動,便見其正氣凜然,剛強不屈。他為人比較公正持平,不像周顛那樣偏激。當五散人與青翼蝠王韋一笑相約同上光明頂,協助光明左使楊逍抗擊武林六大派圍攻明教時,周顛因與楊逍有怨,堅不肯去,彭和尚道∶「周顛,倘若六派攻破光明頂,滅了聖火,咱們還能做人嗎?楊逍得罪五散人當然不對,但咱們助守光明頂,卻非為了楊逍,而是為了明教。」後來他又勸道∶「顛兄,當年大家為了爭立教主之事,翻臉成仇,楊逍固然心胸狹窄,但細想起來,五散人也有不是之處……」彭和尚明事理,識大體,一事當前,以大局為重,觀此寥寥數語,便見其胸襟開闊,識見過人。當五散人與楊逍、韋一笑在光明頂上被圓真(即成昆)突然襲擊,同受重傷倒地後,彭和尚想及今日命喪圓真之手,平生壯志,盡付流水,不禁慨嘆道∶「我早就說過,單憑咱們明教之力,蒙古韃子是趕不了的,總須聯絡普天下的英雄豪傑,一齊動手,才能成事……」他在垂危之時,尚念念不忘驅除蒙古韃子之事。金庸如此刻劃彭和尚,是比較接近歷史真實的。梁羽生在《萍蹤俠影錄》中,把彭和尚寫作朱元璋和張士誠之師,並寫他留下武學秘笈《玄功要訣》。既是義軍領袖,又是武林高手,同樣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鐵AVANCIER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和周顛三人,都是元末明初人,據說後來都成了仙。明人王世貞所編的《列仙全傳》,就收有這三個人的神仙故事。

    鐵AVANCIER人

    張中字景和,臨川人,因平常喜戴鐵冠,故稱「鐵AVANCIER人」。他少遇異人,學得太乙神數,能觀雲望氣,預言禍福,十分靈驗。當朱元璋駐軍滁陽時,他看出朱元璋龍瞳鳳目,相貌貴不可言,預言他日必登帝位。開國名將徐達還在做將軍的時候,張中便說他兩頰鮮紅,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極品,可惜只得中壽,享年不永。後來徐達果然官至魏國公,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 武寧,富貴至極,但中年只得五十四歲。涼國公藍玉曾載酒去訪張中,張中便服出迎。藍玉很不高興,譏笑地說∶「我這裡有一個上聯∶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請你對個下聯。」張中隨即指著藍玉手上的椰杯說 ∶「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後來藍玉以謀反罪被誅,證實了張中說他「不忠」的預言。張中在京城中住了多年,後來無端投水而逝。皇帝下令尋他的屍體,卻遍尋 不獲。第二年潼關守衛上奏說,某月某日,看到鐵AVANCIER人策杖出關。一查對日期,正是張中投水那天。

    張中此類異事甚多,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他從雲氣中察知陳友諒已中箭身亡,便勸說朱元璋撰寫祭文,讓死囚在軍前頌讀,動搖對方軍心 ,朱元璋依計行事,陳友諒的軍隊果然迅速崩潰。

    冷麵先生

    冷謙為明代武陵人,字啟敬,號龍陽子,自稱黃AVANCIER人,杭州人,初為僧人,博學,靜音樂,善書畫,通易經,著有琴書《琴聲十六法》。

    明朝洪武初年任太常協律郎,不少郊廟樂章,大都由他撰定。著有《修齡指要》一書,內談修煉長生之術。傳說在永樂年間得道成仙。冷謙有個窮朋友,曾向他請求救濟。冷謙說∶「我可以指點你一條發財之路,但千萬不能貪得無厭。」說罷在牆上畫了一道門,門邊有一隻鶴在守著。他叫那個朋友敲門進去。門一敲就自動打開了。那個朋友進去一看,只見滿眼都是金銀珠寶,便忘了冷謙的吩咐,不顧一切地拼命拿取,在迷亂中卻把自己的名片遺落了。過了幾天,宮中金庫發現少了一批財寶,守吏在庫中撿到那張名片,便把那人抓去。那人供出了冷謙,冷謙也一同被治死罪。

    當冷謙被劊子手押解出城門時,他對劊子手說∶「我就要沒命了,能否給我喝一點水?」劊子手給了他一瓶水,他一邊喝一邊把腳插入瓶中,不一會,全身都縮排瓶內。劊子手大驚,懇求他從瓶中出來。冷謙說不要緊,只要把瓶子拿到皇帝面前就沒事了。劊子手只得照此去做,把瓶子呈到皇帝面前。皇帝凡有問話,瓶中立即回答。皇帝說:「你快出來見我,我不殺你!」冷謙在瓶中答道∶「臣有罪,不敢出來!」皇帝一怒之下把瓶子打得粉碎,卻不見冷謙的蹤影,但每一片瓶子碎片,都發出「臣有罪,不敢出來」的聲音,迴響在大廳四壁,弄得皇帝十分尷尬。仙人遊戲人間,戲弄帝王之事,古已 有之。冷謙此舉,亦是一例。《列仙全傳》寫他樂於相助窮朋友,又把皇帝戲弄得尷尬不堪,卻是心腸頗熱的。

    《倚天屠龍記》中冷謙被稱為冷麵先生,在五散人中武功最高,性格冷靜,說話簡短,從不多說半句廢話,為人正直忠實,但不愛處理大事,但書中並無太多描寫。

    周顛

    周顛又名周顛仙,名字不詳,自稱是建昌人。十四歲時得了狂疾,經常胡言亂語,人以為顛。叄十多歲時,狂態更甚。凡有新官上任,他必往拜訪,並說∶「我來預告太平。」新官們視之如瘋子,均命人趕出,不予理睬。據說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周顛正在南昌行乞。他口唱《太平歌》,預言「天下將屬朱」。朱元璋得知大喜,便邀周顛同行。在渡江攻南京時,風雨大作,兵馬不能前行,周顛立於船頭,向天呼叫,不久便風平浪靜。後來周顛辭歸廬山竹林寺。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遣使至廬山尋周顛,卻杳無蹤影。朱元璋感念周顛之功,便在廬山仙人洞西北的錦繡峰上,建亭立碑,以記其事。碑高約四米,碑文為朱元璋所撰之《周顛仙人傳》,故此亭被稱為「御碑亭」。亭前石門上刻有一副對聯∶「姑從此處尋蹤跡,更有何人告太平。」便寫出了周顛「告太平」後「蹤跡」杳然的情況。周顛除了預言「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外,還在朱元璋攻打張士誠時,預言張士誠「天上沒有他的位子」。於是朱元璋放心攻打,一舉獲勝。周顛在預言之外,顛狂之處亦不少。據說朱元璋每次出巡,他都要上前遮拜「告太平」。朱十分厭煩,下令賜酒灌他,誰料他量大如海,狂飲亦不醉。元璋心中剛湧起殺他的念頭,周顛便說∶「你想殺我嗎?水火金杖,對我如同無物!」元璋大怒,下令把他丟進大缸裡,下面用火來燒。火熄後開缸一看,周顛晏然端坐,毫髮無損。朱下令加大火力再燒,周顛依舊無事,反更容光煥發。元璋無奈,只得把他寄放在蔣山寺中,但不久和尚來告知,說周顛脾氣古怪,老愛和小沙彌爭飯,生氣後已有半個月沒吃飯了。元璋趕去一看,周顛卻毫無倦色,一點餓意也沒有。

    《倚天屠龍記》中寫他出語無狀,動輒罵人,行事怪僻,專好鬥嘴,是非常符合周顛的性格的。

    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說不得,在五散人中,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人物。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僧人契此,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嶽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長相猥瑣,常以杖背一布袋,四出化緣,隨處坐臥。天將下雨,他便著溼鞋;天將乾旱,他便 拖木屐。人們據他穿鞋著屐,便得知晴雨的變化。他雖瘋瘋癲癲,但與人談禍福吉凶 ,卻很靈驗。他死前口占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時人便據這佛偈,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彌勒佛的化身。因此現在寺院門口的彌勒佛,塑造的就是蹲坐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彌勒像旁常有這樣一副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開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聯語詼諧幽默,是頗合身矮腹胖、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的。

    小說中布袋和尚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氣袋,質料奇妙,非絲非革,乃天地間的一件異物,尋常刀劍也無法把它刺穿。《西遊記》中的彌勒佛有一個人種袋,法力巨大,神妙無方。黃眉童子盜去後,竟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及諸天神將也束手無策。乾坤一氣袋雖無人種袋那樣的無邊法力,但其神異之處也是不可思議的。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說不得這個人物,比較符合當時元末的歷史事實。元末的農民起義,大都以白蓮教宣傳組織群眾。當時的白蓮教,是個混合有佛教、明教、彌勒教等內容的秘密宗教組織。其教義是崇尚光明,認為光明定能戰勝黑暗。各地起義首領,便常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相號召,發動起義。因此作為彌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選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

    在《倚天屠龍記》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因指責周顛不肯同上光明頂,而被周顛一掌打落幾枚牙齒時,竟是一言不發,淡淡一笑,這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具體表現。

  • 3 # 南宮尋歡

    明教於公元3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由波斯人摩尼所創立(故又稱摩尼教),在唐朝時傳入中原地區。

    公元前845年唐武宗滅佛時,摩尼教遭到嚴重打擊,從此轉為秘密活動,並因吸收道教與民間信仰而改名為“明教”。

    明教非常神秘,據載,方臘和朱元璋都發跡於明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教,重點說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五大散人“的來歷。

    元朝末年,明教發展到了一個小高潮,從金庸先生創作的《倚天屠龍記》裡可見一斑。

    明教自教主以下,設光明左右二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天地風雷四門。

    《倚天屠龍記》中的五散人分別是:冷麵先生冷謙、彭和尚彭瑩玉、鐵AVANCIER人張中、布袋和尚說不得、顛仙人周顛。

    散人,顧名思義就是比較散漫,不拘泥於理法,自在豁達的江湖人物。例如現在網路上比較出名的有“逍遙散人”和“五嶽散人”,給人一副摳腳大漢的形象。

    順道說說五行旗,五行旗其實就是五個領兵打仗的掌旗使,他們分別是:厚土旗掌旗使顏垣、巨木旗掌旗使聞蒼松、洪水旗掌旗使唐洋、銳金旗掌旗使莊錚(掌副旗使吳勁草,後接任掌旗使)、明教烈火旗掌旗使辛然。

    發現沒有,這五個掌旗使的名字和旗子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來的。

    五行旗跟五散人比起來,武功可能不在一個層次,但行軍打仗的能力是五散人萬萬比不了的。例如,朱元璋在《倚天屠龍記》五行旗中,只是洪水旗下的一箇中層小將領罷了,但就是他最後帶著兄弟們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成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倚天屠龍記》中對五散人的描寫不怎麼突出,都屬於資深醬油角色。

    冷謙素來不笑,掌刑法,有冷麵判官之稱;相反周顛口無遮攔,喜歡開玩笑,他常拿冷謙開涮,冷謙也不以為意;布袋和尚是個小矮胖,心態特別好;鐵AVANCIER人熟讀《易經》,擅長算卦占卜,人稱”小神仙“;彭和尚的占卜技藝跟鐵AVANCIER人不差上下,一道一佛,哥倆經常一起研究《易經》。

    這五個人都比較散漫,屬於世外高人,身上都散發著一股仙氣。其中冷謙、彭瑩玉、張中、周顛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有”說不得“是金庸先生根據後梁僧人契此的生平事蹟,塑造出來的。

    接下來,我們單獨簡單的來認識下這五個人。

    冷麵先生冷謙,浙江杭州人,字啟敬,做過道士,號龍陽子。他擅長養生,據傳他生於元初,卒於明永樂年間,活了一兩百歲。

    在倚天五散人中,冷謙的武功最高。除了武藝精湛外,他還非常博學,精音律,善書畫,通易經,著有琴書《琴聲十六法》。在五散人中武功最高,性格冷靜,說話簡短,從不多說半句廢話,為人正直忠誠,但不愛處理大事。

    周顛,江西人,字信甫,是北宋大儒周敦頤的後裔。十四歲那年,突然瘋癲,在南昌集市上討飯,嘴裡說著亂七八糟的話,人們只知道他姓周,不知其名,看著他瘋瘋癲癲的,於是喊他周顛。

    《明史-方伎傳》裡,特給"周顛"這個有姓無名的傳奇人物立傳。他既是"傻子"、又是和尚,還是道士,更被官方認定為"仙家"。周顛雖然不著調,但每次總是一語道破天機,給危難中的朱元璋莫大的幫助。朱元璋在臨死前5年,還對"顛仙"念念不忘。

    在倚天裡,周顛是個邋遢的頭陀裝扮,武功也不算出彩,他出語無狀,動輒罵人,行事怪僻,專好鬥嘴,是非常符合他的真實人設的。

    布袋和尚說不得,人物原型是唐末浙江寧波高僧契此,號長汀子,傳說他是彌勒佛轉世,矮胖敦厚的身材,圓圓的肚子皺巴巴的眉毛,出語無定,隨處寢臥。

    倚天裡,布袋和尚武功第二,擅長布袋擒拿手,他有一個名叫乾坤一氣袋的袋子,非絲非革普通刀劍無法刺穿,平成對敵便是功法和袋子聯合使用,張無忌曾經就是被這個袋子裝到了光明頂。

    鐵AVANCIER人張中,江西撫州人,字景和,號真常,他是元末明初非常有名的道士。他年輕時因科舉不第,放情山水,後遇世外高人指點,得會佔卦吉凶,非常靈驗。

    張中與張三丰、冷啟敬、於梓人、趙原陽等著名方士是方外友。

    鄱陽湖之戰,張中曾輔佐朱元璋大破陳友諒,傳說他還預言了建文殉國及整個明朝的命運。後功成身退,不知所終。成祖朱棣上位後,敕封為張太師。

    倚天裡,鐵AVANCIER人戲份不多,人物刻畫不夠深刻,武功路數比較野,排第三差不多。

    彭和尚彭瑩玉,江西宜春人,他出生貧農,跟朱元璋的背景類似,10歲便在廣濟寺出家,後加入白蓮教組織,成為當地白蓮教壇主,後發展成南方明教教主,與北方的韓林兒遙相呼應,成為紅巾軍領袖。

    彭瑩玉精通醫術,經常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來的群眾治病,順便以行醫為掩護髮展下線,宣揚"彌勒佛下世,改換乾坤"的教義。群眾紛紛響應,信徒漸至數千人,他因此被尊稱為"彭祖"。

    後來,他將能力突出的的弟子以"普"字記名,進行精心培養,著名弟子有:況普天、趙普勝、楊普雄、丁普郎、鄒普勝、項普略、歐普祥、陳普文等,這些人都是元末梟雄。

    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裡,彭瑩玉地位超絕,是一代武學宗師,留有功法《玄功要訣》。

    在倚天裡,彭和尚比較老實,他明事理,識大體,一事當前,以大局為重,胸襟開闊,識見過人。

    歷史上“五散人”的人生經歷都特別玄幻,比《倚天屠龍記》裡精彩多了,在後來的民間傳說中,除彭和尚外,其他四人均羽化成仙,傳說散見於諸多明史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某父親給馬上要結婚兒子說,你婚後可不能做家務,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