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兒專家
-
2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我家孩子沒有上學前班。因為,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只是個人理念,沒有參考別人,也沒有諮詢專家。
幼兒園三年畢業後,直接讀的小學。
兒子的幼兒園生活過得比較輕鬆快樂,學校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動手能力、習慣養成、遊戲等等,知識類的學習基本上沒有,只是在大班的時候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學和漢字。
與他同班的小朋友也大抵如此,他們同時升入一年級,沒有家長說一定要讓孩子上學前班。
我的孩子成績很好,並沒有因為沒上學前班而受到影響。我也一直不明白學前班的意義何在?
-
3 # 職場雙寶媽媽
親在描述裡闡明的觀點,就是我的觀點。
孩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我們要遵循這種規律,否則就是揠苗助長。
-
4 # 成長路上有鵝娘
學前班對孩子確實很重要!雖然小學化的課堂不提倡,但該打的基礎和學習習慣培養必須去做。可能說輸在起跑線上,有點言重了,但一些拼音識字計算的基礎課程也要掌握,因為一年級是孩子學校生涯的開始,讓孩子從上學開始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上過學前班,或者一點課程都沒有掌握,那孩子是很自卑的,因為其他孩子都已經是朗朗上口了。至於過度的灌輸,強制的小學化管教,那是幼教機構急功近利的弊端。玩中學,學中玩,讓孩子對學習有濃烈的興趣和慾望,這才是我們該追求的事情。
-
5 # 若凡輕語
親在問題闡述裡說的很明白,所以學前班也得根據孩子的需要做選擇。
每個孩子的起點都不一樣,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並不科學。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起點只是一部分,如果過度的誇大,只會適得其反。
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是個轉折沒錯,但是要讓孩子順利的過渡,並不是上個學前班就好了,家長得跟孩子做疏導,讓孩子覺得有信心完勝這次挑戰才是最重要的。
在以後多年的學習生涯中,樹立自信,自強的奮鬥精神,能快樂學習,勇於接受每一次挑戰,遠比報個班重要。
起點雖重要,但更重要的在於過程,能走的更高的那些人,往往不是走的最早的。
學習方面,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
6 # 葡萄老師讀書
我個人認為不是很重要:
第一、學前班主要的學習內容是提前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給學了,對於孩子來講,其實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學前班學一年小學一年級知識,一年級再學一遍,這兩年重複學習對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效率太低。
第二、6歲之前的孩子是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應該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以及不同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對各種活動充滿興趣,充滿求知慾。同時,透過體驗、探索各種活動,培養孩子思維習慣。為上學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而學前班是以學習具體知識為主,主要透過記憶的方式學習,因此最主要的思維習慣也是記憶力的培養。不利於孩子多種思維習慣的養成。
第三、學前班教學目的主要是教授知識,老師評價每個孩子的標準是看孩子記住沒記住,學會沒學會。當孩子沒有學會時,不會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展,更不用說興趣,只會一味地讓孩子重複練習,甚至還會跟家長反映這個問題,家長為了讓孩子會同樣也會採取這樣辦法,不斷告訴孩子,不斷地讓孩子練習。因此,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大大降低。
第四、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十多年的學習生活,十年寒窗苦,家長何必非要讓孩子在本該玩的年齡,在多讓孩子上一年呢,這從長遠來看,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因此,從這幾個角度考慮,我個人認為學前班不是很重要的,因為3~6歲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關鍵期,也是支撐孩子未來十多年的學習生活動力,比金子還重要。
翔太育兒解憂雜貨店:本人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多年,對早期閱讀、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並參與出本了《輕鬆育兒有新招》、《幼兒園親子園》等書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這些年以來的真實所感,均是原創,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轉發。(未經本人同意,謝絕轉載)
-
7 # 燕媽引雛飛
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看,學前班對孩子不是很重要。那麼對於入學來,幼兒園的小朋友要有哪些準備呢?
一、調整適合小學生作息時間
相對幼兒園,小學生要早起。為了避免做“起床困難戶”,第一要調整的作息是早睡早起。其次是午睡習慣要慢慢地取消。這一屆學生一年級下午上課每天都有五六個孩子在睡覺。所以為了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這些習慣要提前調節。
二、要有一定的識字量。
為了很早很快的適應小學生活,還是建議孩子在上學校前有一定的識字量。但是要更正一點是識字不是寫字。為什麼要有識字量呢?一,識字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拼音。孩子不會拼音但他認識這個字啊,從字上去嘗試拼拼音。會了拼音又能反過來拼音幫助識字。其次,識字可以幫助孩子今儘早獨立完成習題,不會因為不識字要大人幫忙。
三、會獨立生活的技能
這個其實幼兒園也在強調,但是到了小學必須會了。如會自己繫鞋帶,會自己整理書包,會自己卷鉛筆等等。
-
8 # 提安tian
孩子上學前班是有必要的,而且對孩子是有莫大裨益的,那孩子在學前班的課堂上能夠得到什麼呢?
一、孩子的心理建設
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是不一樣的,這點我們都不能否認,孩子透過在幼小銜接班的學習,能夠適應小學的一種學習模式,孩子能夠明白今後的學習不再是以遊戲活動為主,而是分科、系統學習為主要目的了。
幼小銜接的老師們會把孩子當做“準小學生”來看待,所以對孩子的要求肯定比在幼兒園要高一些。
在幼小銜接,孩子需要適應和小學作息,一節課40分鐘要能坐著不起身亂動。
這些其實都是給孩子培養一種對未來的瞭解和自信,讓孩子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孩子的學業準備
很多識字、算數方面的知識小學確實會教,但不可否認,班裡的孩子大部分都學過。
小學裡一個班人數比較多,老師也顧及不到每個學生,所以班內孩子大部分都會的情況下,老師的教學進度會很快,所以孩子應該要了解一些知識。
幼兒園課堂上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做遊戲,小學裡就不一樣了,每節課都要好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聽老師講解知識,在幼小銜接班孩子能夠慢慢習慣這些。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提前學點拼音,到了小學真的跟不上進度,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完全跟不上進度,真的會喪失掉學習的信心。
但是在幼小銜接班裡知識的教授只佔很少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面對學習和生活的一些思維。
三、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要在進入小學前學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收拾書包。
在小學裡老師是沒辦法幫到每個孩子的,但是在幼小銜接班,一個班不到十個孩子,老師們會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一點點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直到孩子能自己為自己負責。
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幼兒園和小學裡沒有的。
四、孩子的社會效能力
孩子離開幼兒園熟悉的同學、老師,突然進入小學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會產生人際關係方面的壓力。
幼兒園不對孩子做過多的規範,但是進入小學之後需要孩子規範自己,融入集體,孩子也會在這方面產生壓力。
孩子周邊的人際關係發生轉變,孩子就需要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幼小銜接就是一個過渡,讓孩子能夠適應這一系列的轉變,瞭解小學的生活模式。
五、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孩子在幼小銜接會有安全教育課程,老師也會給孩子模擬情景讓孩子學會應對。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家長不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很多時候要靠孩子自己保護自己。
孩子們並不具備立即適應一些改變的能力,所以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孩子在面對改變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去上私立學校,但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私立學校有入學面試,考試的就是語數英、自理能力、安全意識這方面的能力。
-
9 # 落落大方居
上來先亮明觀點:孩子上小學前做一定準備是必須的,所以個人覺得學前班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首先,現在很多大城市,你想進好一點的學校,連上一年級都有個入學考試!!!而給孩子進行入學考試的考官,不是幼兒園老師,而是貨真價實的小學老師,他們潛意識裡就是按照小學生的標準來考核學生的,就光憑幼兒園學的那些,我想都不足於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喜歡好教的學生的。如果你沒上學前班,也許在這一關你就要吃虧了。
其次,孩子上學了,不管是哪種學校,現在小學課程的難度和量加大了不少,有些老教師都覺得教起來難,而學校老師現在絕大部分都是年輕的教師,甚至剛剛進去的老師,年輕老師駕馭不了新課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你想象一下,老師摸著石頭過河,而你的孩子也什麼都沒準備,那你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是什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娃,進去小學之後變成了差生,被老師訓,被其他的孩子看不起,那是一種什麼感覺!!這不是危言聳聽,是殘酷的現實!
這兩點還是輕的,更嚴重的是,這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發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家長們,有條件還是讓孩子上學前班吧!一定是利大於弊的。
-
10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不上學前班,不經過幼小銜接,可以。
不識字不會簡單數數,不可以。
一年級的教學進度,根本就沒考慮過“零基礎”的孩子。
學不會?自己想辦法。
在其他孩子輕輕鬆鬆地跟上進度時,零基礎孩子在加班加點地學著老師、同學、父母都認為“簡單”的東西,孩子不知道什麼別人“提前學習”,他們只會覺得自己笨,學不會。
很多零基礎孩子就這樣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輔導知識是很容易的,找回信心卻很難。
幼兒園是需要遊戲、快樂的,
難道小學的孩子就不需要嗎?
為什麼要從一年級就讓孩子覺得學習很難,很痛苦?
為什麼要讓孩子在一年級犧牲玩樂,寫作業到深夜?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鳳凰涅槃,更多是被烤焦了變成學渣。
搶跑對不對,不對,但當裁判都預設搶跑合理時,不搶跑的,也就只能吃下這個大虧了。
-
11 # 朵媽愛生活
我認為很重要!
學前班可以提前讓孩子從單純遊戲玩樂過渡到規律的學習生活。成績不重要,習慣很重要!所以說,學習習慣的養成對於每個家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弟妹因為在幼兒園工作,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是幼教,幼兒園又有相關幼小銜接的課程,所以沒上學前班。結果後悔了!上一年級學習跟不上,聽老師講課如聽天書,班裡孩子大多數都會的時候,老師就不會再深講了,結果弄得他雲裡霧裡。弟妹下班後輔導他作業,經常拌嘴吵架,有時孩子哭大人也哭,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年多。到了二年級才有好轉。
很多家長都說上不上學前班一年級差距是很明顯,等到二年級就一個水平線上,三年級往往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反倒比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成績要好。我不否認是會有這樣,但是也不乏家長在一年級時沒有耐心教導孩子,等不到他/她有所改變時就提前放棄了,懊惱的下決斷說: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太笨。
所以,為了一年級上了一天班疲憊至極還要給孩子輔導功課,付出心血與精力還被他/她氣個半死,少活幾年,還是上學前班。
---------------------------------------------------------愛讀書,愛生活,我是朵媽
-
12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跟題主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恰恰能夠解決題主所擔心的問題——對學習產生對立情緒、甚至恐懼學習!
當然了,除非你給孩子的學前教育屬於“地獄模式” ,不過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是不太可能在學前教育就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強迫”教育,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幾乎沒多少基礎,你想讓一輛三輪車在高速上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疾馳,除非前面有一輛拖車,即便如此我想多數人也會擔心這兩三輪車的結構強度是否能夠支援多久不是嗎?
多數人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不要總是拿“贏在起跑線”或者“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來評價學前教育。事實上在“學前班”這個階段很多人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了!這是因為有些人在他們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那些經濟條件足夠的好而且還非常關注孩子教育問題的家庭,從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起跑”了。等你“學前班”再起跑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看不到前面第一批人的背影了。
“龜兔賽跑”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但是你不要指望所有的“兔子”都會打盹!現實往往是:更多的“兔子”比“烏龜”更加努力!這種環境下,你還慢悠悠的前行,我只能說“你心態真好!”
學前教育不是簡單的做題如果你認為那些關注、投入孩子學前教育的父母僅僅就是“教孩子認識甚至書寫幾個字”、“教孩子加減乘除”、“教孩子背單詞背課文”……那你真的是太一廂情願了!
我舉一個例子:很多人都應該接觸過早教班吧?有些人認為早教班不過就是在騙錢,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最初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覺得投入產出並沒有那麼好。但是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那些是比較正規的早教機構,他們的教育理念如但是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那些比較正規的早教機構,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如果你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並且應用到孩子的生活中去,那麼你的孩子的收穫才是最大的。————於是我悟出來一個“道理”————早教的真正意義並不僅僅侷限於對孩子的教育,它實際上還是一種對初為父母們的教育!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陪孩子上親子教育課的同時,父母也能夠花出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種教育的好處和益處,並且把它們應用到孩子生活成長日常中區,那麼這個孩子的成長會是怎樣呢?
題主所擔憂的這些問題實際上是不理解早教真正含義的一種極端行為。生活中的確有這種情況,但是越是發達地區,這種情況就會越少。這主要取決於環境,還有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
學習和玩從來不矛盾誰規定說孩子的童年只能剩下玩?實際“高質量的玩”不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嗎?
同理,高質量的學習實際上也是可以做到“玩”的程度!
我再舉幾個例子:
1、認字不需要一本正經的坐下來學。在跟孩子的親子閱讀時採用“指讀法”,結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漢字指給孩子認識、教孩子讀……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孩子認識了很多很多的字!
2、“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不管是人民幣還是時鐘、長短、輕重,又或者是用實物演示的加減法還是形狀……任何家長都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建立起“數”和“量”的認識!而所謂的小學階段的加減乘除,是完全可以用實物的方式演示出來。試問這種學習方式來啟蒙孩子的數學學習,有哪個孩子會排斥?有哪個孩子會抵制?又有哪個孩子會因此產劇恐懼心理呢?
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多人會擔心孩子,如果提前學了,那麼上學之後就不會認真聽了。沒錯,生活中的確存在這種情況。
但是與之相對的卻是更多的孩子,因為提前學了,而獲得了更大的自信心、成就感,所以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可能很容易就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而那些提前學了上課就不認真聽的孩子,這說到底還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引導問題。
要知道,孩子上學之後,老師也是會要求提前預習的。而且這是幾乎是每一個人公認的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那麼孩子會不會因為提前預習了,上課就不好好聽呢?
好的學前教育背後其實是家庭教育。我始終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責任和作用會遠遠大於學校教育,尤其是在孩子小學的時候。
我從不認為自己有能力駕馭得了快樂教育或者是素質教育,所以我也就從來不會去東施效顰了。我能做的就是儘量將孩子的日常學習進行完善,充實和豐富,讓他變得不再那麼一味的枯燥和乏味。學習是辛苦的一件事情,這個我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這個理念,但是學習的過程中是可以尋找到樂趣,興趣和快樂的!
再舉一個例子:背單詞是一件很辛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對吧?但是透過引導和鼓勵,我兒子卻能做到喜歡上背單詞。上圖是我孩子從一個APP轉到這個APP兩個月來的每天背單詞情況。
資料的背後是孩子克服了起床困難症,累了多備幾個單詞他從每天7:10幾分起床,硬生生的提前到了每天6:20起床。自己定鬧鐘自己爬起來背。
這得省多少錢啊?
-
13 # SparkleEyes悅瞳薈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收益,減少過多的教育支出,我將自己多年的學前認知教育實操經驗撰寫成一套教程,以手帳的形式呈現,使家長更加理性、智慧的面對教育問題,更多的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增加與孩子的交流機會,完善孩子的心靈成長。
本教程以孩子的口吻描述,實則可以做為家長和孩子共同的課程,內容豐富,操作性極強,家長可以直接跟著每頁手賬的內容與小朋友互動。從目錄中和每頁右上角的提示中家長可以瞭解到本頁內容適合哪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與孩子學習到的內容和技能。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孩子的反應與配合程度靈活運用,並不一定要嚴格按照手賬的順序和內容進行。尤其最後學習拼音的環節,比較枯燥,建議量力而行,不要引起孩子的疲倦和反感。這一系列拼音總結也可以在孩子進入小學以後繼續使用。英語的內容以簡單單詞為主,讓孩子對英語的書寫和語音有初步瞭解即可。為了鼓勵家長自己創造新的遊戲和互動方法,手賬採用活頁形式,並在手賬最後留有若干空頁,供家長自由創作,並可由家長自由發揮,記錄小朋友的學習軌跡。
透過技能目錄,家長可以方便的查詢相關技能主題頁
技能目錄涵蓋顏色、形狀、科學、語文、數學等44個技能主題
本教程適用於3-6歲的學齡前小朋友,涉及顏色、形狀、科學探索、語文、數學、英語、表達與溝通、閱讀、社會學、音樂、美術、傳統文化、棋類、理財、廚藝、生活常識、自然科學、身體健康、安全常識、詩詞、天文、運動、思維、團隊協作、審辯式思維、PBL(專案學習)、STEAM專案等主題,涵蓋近百個親子游戲活動。
認識紅色
PBL專案:製作燈籠
認識黃色
認識藍色
小魔術:認識綠色
顏色、分類
顏色、分類
顏色、閱讀理解、審辯式思維
顏色、廚藝
顏色、運動
-
14 # Nicer個人成長
黑格爾有一句話叫“存在即合理”,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而對於不管是學前班還是早教的存在和重要性,我也相信它不僅是因為有需求才會存在,對應時代的變化,它的存在也同時是有合理性的。
很多事物都有正反面,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並不是“要麼是好要麼是壞”的兩種極端方向,而是怎樣去做到平衡,兒童學前教育這件事就需要我們去掌握好孩子的學習和娛樂休息的平衡。其實有時學習也可以變得很有趣,現在的許多幼兒園把孩子的課程都安排的很有意思,老師也講得非常生動,孩子們也聽得特別地專注,當孩子們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很感興趣時就不會覺得這是在上課,反而認為這是一種互動遊戲。
為什麼會反對兒童學前教育?我覺得原因還是因為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控制不好教育孩子的那個度,總是一不小心,或不知不覺中就出現對孩子的過度教育行為,最後導致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倍感學習的壓力,對學習產生排斥、抗拒和不自信心理。因此引導孩子“學習”這件事本身沒有錯,只是我們有時用錯了方式方法,從而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結果,繼而認為早學對孩子沒有什麼好處。
我不排斥學前教育,以後我的孩子上小學前也會幫助他提前做一些正式學習的準備,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在正式學習時不會覺得很吃力,很受挫。其實現在大家的育兒觀念已經越來越理智,我相信許多的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或學前教育的時候,並不是逼著孩子去的,也會考慮孩子是否感興趣,是否喜歡,是否能適應等。
-
15 # tingchanchen
很重要的
建議讓孩子練習一下硬筆書法,多陪伴他們,多誇誇孩子
選擇一門他們喜歡的特長,估計他們
逐步加大學習時間,能很好過度到一年級做準備
鍛鍊孩子能主動和其他孩子溝通,分享食品等行為
-
16 # 貓小帥是也
學前班是小朋友融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開始獨立的第一步,小朋友不可能一直只呆在爸爸媽媽身邊,讓小朋友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
17 # 途蟲的百味人生
如果時光倒回數十年,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在鄉村,沒有幼兒園,沒有學前班,在山山水水間度過了撒歡的童年,然後背起書包去上學,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從零開始小學一年級的學習。
現在,起跑線真的太重要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多少父母陷入焦慮情緒中,多少孩子因為失去了撒歡的童年。真的,孩子很辛苦,比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要辛苦。昨天,我的一位朋友剛給孩子報了四個培訓班,其中一個寒假英語培訓班,一個寒假書法培訓班,一個明年春季數學培訓班,一個明天春季英語培訓班,我說你幹嘛這麼急,明年還早呢。他說晚一點就沒有學位了。
哎,不容易。
學前班是不是很重要,對於孩子來說,還真的有點重要。上過學前班和沒有上過學前班,肯定是有些區別的。我建議孩子在培訓班學會寫字,這個真的很重要。如果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能寫一些常用的字,而且寫字速度比較快,字型比較工整,將來孩子上學後就沒有那麼累了。現在不少小學生為什麼做作業到深夜,除了動作磨蹭之外,寫字慢寫字亂寫了擦擦了寫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每天讓孩子練練寫字,這個是可以的。還有一個建議,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孩子學會自己歸類收拾書本,有條理,有效率,這個也很重要。
至於其他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還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段撒歡的童年,現在的求學之路,真的很辛苦,童年,就讓孩子歡樂一回吧。
-
18 # 小數課代表
學前班作為學生的一個教育階段,是極其重要的,兒童思維的真正形成是在2歲左右,幼兒期是兒童思維開始發展的時期,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就是具體形象性,是在直覺行動性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幼兒末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學前教育正是發掘,培養,促進兒童思維的主要途徑。
誠然,合理選擇學前班,是一個重要環節。習慣的養成需要指導,錯誤的習慣改正卻需要時間。比較推薦火花思維的課程,可以讓孩子去參加下體驗課試試效果,線上模式的教學,比較方便,針對孩子的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學習習慣的綜合培養,課程是結合動畫的形式必有有趣味,能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贏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比別人早一點學,比別人多學一點。事實上,兒童是需要童年的,兒童是需要遊戲、快樂的,需要自主去發現的,你逼著他學習的東西他不會感興趣。過早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對立的情緒,讓他還沒有進學校就恐懼學習了。
回覆列表
重不重要是看個人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個人認為不是必要,但也不是不重要。
所謂的學前班,其主要表現是不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過於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每個地方的學前班不一樣,但大多數都是以提前學習小學內容為主,而不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一個學習的興趣而開展的學前班。我個人認為如果開辦學前班的話最重要的是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方面能為小學打好基礎,不是一味的學習,寫字,過早的學習加減法。
孩子的天性是什麼?玩!您過早的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這對孩子太不公平了。幼兒園的特點是“玩中學,學中玩。”看似不經意的一首小兒歌、一個小故事、一個小遊戲,就像一條鏈子,環環相扣,其間卻蘊含了很多的知識。在遊戲中不知不覺的培養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孩子上過學前班,或許在初上學的時候確實能跟上小學的進度,在班上也許能達到家長想象的目標。可孩子真正上一年級的時候,重複學習過的東西,試想:孩子還會有興趣嗎?孩子在學前班強化記憶的東西,未必能真正的理解,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學習到的東西,再次學習時,孩子很驕傲的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那麼就容易造成二次學習後遺症——專注力下降,不認真學習等。一時的“泡沫優勢”,在上學後不久就會不復存在了。
幼兒園的學習方式都是以遊戲為主,但很多家長都要求幼兒園,要求老師教幼兒認字,寫字,怕孩子落後跟不上,因為這個教育局從而規定幼兒園不能"小學化",家長大多數不理解,但請家長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難道小學內容,小學成績就能決定我們的初中還有高中嗎?所以在孩子入學問題上,家長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