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你的每一天65189608

    法顯(334年—420年),佛教高僧,俗姓龔,東晉司州平陽郡沙門(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幷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也是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法顯大師3 歲出家,20歲受大戒。為求取佛律,於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自長安出發,西渡流沙,越蔥嶺至天竺求法,先後於北、西、中、東天竺獲《方等般泥洹經》、《摩訶僧祗部律》、《薩婆多部鈔律》、《雜阿毗曇心論》、《摩訶僧祗阿毗曇》等梵本;於獅子國(斯里蘭卡)獲《彌沙塞律》、《長阿含》、《雜阿含經》、《雜藏經》等梵本;並由海路經耶婆提國(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於義熙八年(412)抵青州長廣郡牢山(今山東青島嶗山)。歷時14 年,遊歷29國,歷盡艱險。次年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於道場寺,與佛陀跋陀羅譯6卷本《 大般泥洹 》、《摩訶僧祗律》、《方等般泥洹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另撰有《佛國記》,記錄了他的行程及見聞。

  • 2 # 歷史研習社

    當然不是。一部《西遊記》捧紅了唐玄奘,以致於一說起“西天取經”,人們首先想到他。然而,唐僧並非從漢地到西天取經的第一人。這位偉大的第一人應該是東晉時候的法顯大師。其實,兩晉時期欲赴西天取經者不在少數,比如朱士行、支法領、會常、進行、慧辯等,這些人的年代皆與法顯相距不遠。然而,如佛學家湯用彤先生所言:朱士行、支法領的足跡止於于闐,會常、進行、慧辯雖赴西行,但不知是否歸返,而於法蘭則在中途去世,所以,“海陸並遵,廣遊西土,留學天竺,攜經而返者,恐以法顯為第一人”。按照《高僧傳》的說法,法顯出家以後,常常感嘆中土佛教的戒律太過殘缺,由此誕生了西去印度學習佛教戒律的理想。公元399年,法顯65歲的時候,終於決定要去實現這一理想。他約同慧景等四個人一同從長安出發,沿河西走廊向西走,途徑範川、張掖、敦煌,到達鄯善國,轉向西北前往鄔夷,再向西南行走,穿過沙漠到達于闐,然後穿越蔥嶺,進入印度北部。法顯遍遊當時建立在印度半島上的諸小國,歷時七年之久,然後乘船到達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三年以後,乘船回國,中途遇到風暴,被困耶提婆(今印度尼西亞)半年,後又乘船,漂流三個月,在青島即墨登岸回國。此時,當年從長安一同出發的取經五人組只剩法顯一人。法顯大師在印度抄得《摩訶僧只眾律》、《薩婆多眾鈔律》等佛教律藏,在斯里蘭卡抄得《彌沙塞律》,這些律藏彌補了漢地佛教戒律方面的不足。而且,像玄奘書寫《大唐西域記》一樣,法顯大師也根據自己的遊歷書寫了一部《佛國記》(又稱《法顯傳》),此書記載了途徑地區的山川地貌、名勝古蹟和佛教活動,並且第一次將斯里蘭卡的風俗國情介紹到中國來。法顯大師不畏遙遠、捨身為法,彌補了魏晉時期中原佛教的缺憾,為後世僧眾西行求法樹立了榜樣,並且將印度、斯里蘭卡的風俗民情、宗教活動展現給中原人,為漢傳佛教的發展和中印、中斯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3 # 浙江阿真

    不管做什麼事,一個做不成的,都是要選人的,大唐皇帝選的人,就是唐僧,大唐皇帝把人選對√了,唐僧人品好啊,但是膽子小,就有一個孫悟空,孫悟空膽子大,天不怕,地不怕,豬八戒好吃懶做,吊兒郎當,啥事不操心,沙僧不說話,說什麼就是什麼,沙僧是聽話照做,服從安排,這就是把不相干的幾個配合在一起,就非常完美了,一個人辦大公司辦的起嗎?辦不起就要找幾個合夥人,一個老闆的錢不多,10個老闆的錢不就多了,這不就一個大公司集團辦起來了,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裝置不就都有了,不管做什麼,都要把人選好,跟對人了,還怕沒錢賺,這就跟西遊記電視劇裡面的他們四個一樣,奮不顧身,團結一致,真經才能取回來,就沒有辦不到到的事,這就叫,堅持不懈直道成功,聽別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三分看七分悟,主要在於自己,齊天大聖孫悟空。

  • 4 # 春秋奮羽

    肯定不是的

    玄奘法師為何在多數人心中是西行取經第一人?

    小說中唐僧的原型是大唐的玄奘法師,他是中國甚至世界佛教史上的功臣,也是中國古代西行求法高僧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位。

    根據史書記載,玄奘當時是偷渡去西行取經的,他從長安出發,出敦煌,過新疆等地,歷經艱難,到達中印度。

    在學習了大量佛教著作後,於大唐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帶回了大量的梵文經典,並把他自己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詳細介紹了印度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宗教盛衰。到了明代吳承恩根據《大唐西域記》及神話傳說寫成了著名的神魔小說《西遊記》後,大唐的玄奘法師在多數人的心中也就成為了西天取經第一人。

    真實西行取經第一人到底是誰

    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佛教源於印度。在中文的佛教中,西天是真理存在終極世界的代名詞。因為佛教是從中國古代西域傳過來的。

    在公元前5到6世紀,佛教在印度創立,不久就向周邊國家傳播。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佛教的東傳。最早來中國的傳教者,不是印度僧人,而是沿著絲綢之路而來的中亞各國的西域僧人。

    北大學者季羨林考證,漢朝最早的佛經並不是直接從梵文梵音過來的,而是經中亞古代語言轉譯的。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初期佛教的傳播,佛經要不不全,要不失去本意,常常產生自相矛盾的現象。

    佛教在中國盛行後,一些虔誠的佛教徒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發起了西行求法的運動,由此揭開了中外佛教文化嶄新的一頁。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記載的西行求法僧人就近60人。

    但由於古代生產力低下、交通困難,要從中國內地到印度需要經年累月,吃盡天下之苦,甚至於要付出生命。據佛教史傳記載,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真正能夠倖存下來並學成而歸的,只是少數人而已。

    這樣來看,玄奘法師是這幸運的少數人中最成功的一位,而不一定是第一人了。

    哪麼西行求法第一人究竟是誰呢?根據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十三《朱士行傳》記載,三國時期魏國僧人朱士行應該是現存史料中國最早西行求法第一人。

    朱士行,三國時魏國僧人,少年出家,依羯磨法授戒成為比丘。在講解《道行般若經》時候,他常感到口譯的經文文句艱澀,很多地方被刪減,很難理解,就產生了去西域尋找原本的想法。

    在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難險阻,到達當時大乘佛教經典集中的地方于闐,又經過二十多年才找到原本梵文的《放光般若經》40章,60多萬字。由於遭到了當地僧人的阻擾,直到了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才由他的弟子送回洛陽。而朱士行大師卻終身未能回國,直至病死在異地。

    雖然所求經典只有一本,譯文也不算很完整,但在當時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很多的學者多透過《放光般若經》來弘揚般若學。自他之後,西行求法的僧侶一直絡繹不絕,從三國到唐代,只是成功者實在太少,史冊也沒有過多的記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這種為了尋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信念,給了西行求法僧人很強的動力,讓他們心甘情願前仆後繼,為了取得真經而踏上充滿荊棘的西行路。也許正是這樣為了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執著精神,造就了我們這個民族雄漢盛唐的偉大文明吧。

  • 5 # 天外客

    根據記載在公元64年也就是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有一次,劉莊(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親是光烈皇后陰麗華)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劉莊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劉莊對此深信不疑,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蔡愔,秦景等十幾個人出使西域拜佛求經,後求得其書及沙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因為漢明帝劉莊派人西天取經,才有了今天的白馬寺。之後,白馬寺便成為中國早期佛教的傳播中心,並被眾多的佛教派系公認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此後,隨著佛教在中國的興盛,各地都開始興建以白馬為名的寺院。此時的蔡愔,秦景比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要早500多年。

    再後來,有個叫法顯的和尚,3歲從寶峰寺出家做沙彌,20歲受比丘戒,勤學不止,成為當時有名的高僧。但在法顯鑽研佛經的過程中,他發現傳入中國的佛經有很多殘缺,或者解釋不清,常感嘆律藏殘缺。法顯不顧65歲高齡,決定親自遠赴天竺求取完整經書,遂於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和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人前往天竺求法。

    法顯等人比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要早200多年。

  • 6 # 小小曲兒

    我校是外來教派,最初是在公元前後,由印度傳入中國,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佛教傳入的時間大致在西漢末到東漢初。傳說漢明帝劉莊做過一個夢,一個自帶光環,身高六丈的巨人從西邊飛來,在宮殿裡飛來飛去久久不去。即派蔡音,秦景十人出使西域拜佛求經。

    文獻記載,目前所知的第一個西行取經的漢族僧人,名叫朱士行,法號即是八戒。朱士行是三國時期人物,至少在時間上就比唐僧早了幾百年。

    朱世行去西天取經,是因為當時翻譯過來的佛經並不完整,翻譯者可能省略了很多東西,於是就準備去佛經的原產地尼泊爾,去尋求最準確的原本。他在當地找到的是《大品經》,60多萬字,抄完後讓弟子帶回洛陽,自己在那裡終老。

    此外,東晉時期的高僧法顯和尚也值得一提。法顯本姓龔,15年時間遊歷了30多個國家,帶回了非常多的佛經。

    我們現在提到的僅僅是文字記載,還有的並沒有記錄下來的,應該還有其他人,所以說玄奘並不是第一個西天取經的人。

  • 7 # 鳳凰花兒開

    當然不是,玄奘的筆記中就說過,他在天竺見到過很多在哪裡學法的唐人。當時的唐朝前往天竺的海上航路已經打通,絕大部分從天竺來的僧人或去天竺求法的人,都是從水路去的,唐僧算是個異數了,非要走最難走的路。實際上,早在東漢末年,就是天竺僧人來傳法了,他們最先到達的地方是廣州。很明顯是走的海路。

  • 8 # 吉月文

    不是。

    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中國最早以僧人身份向天竺地區進發求取佛經的第1人,應當是朱士行。

    朱士行是魏晉時期人。在曹魏時期,他在洛陽白馬寺正式接受剃度,從而成為了中國有史料記載的第1位漢族和尚。法號八戒。所以,說他朱八戒倒也不為過。有少部分學者,由此認為他可能是西遊記小說當中豬八戒的原型之一。不過從他的個人經歷來看,和豬八戒的相似之處很少。

    朱士行在出家以後,就有了向天竺求法的心願。於是就一路西行,但是並沒有能夠真正到達天竺。他的行程在到達西域之後,因為教派衝突而被迫停留在了當地。最後也死在了西域。不過他在臨死之前,將大批的佛經交給他的徒弟帶回中原。因此他對於早期佛教經典的傳播,還是做出了一定貢獻的。

    在玄奘之前,還有一位就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求法僧法顯。法顯是山西人,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北方五胡十六國混戰時期。北方地區的社會動盪,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佛教從上流社會向平民社會的傳播。法顯面對當時的社會動盪現實,希望向天竺求取真正的佛經來度化世人。之後法顯與有相同志向的一批僧人結伴出發,先到達西域,然後到達現在的中亞地區,最後來到天竺,也就是印度。之後法顯在印度遊歷求學。後又前往斯里蘭卡。在這個過程當中,法顯收集了大批的佛經。然後從斯里蘭卡乘坐商船經東南亞從海路回國,最後在現在的青島上岸。由於北方地區戰亂,因此法顯前往相對安定的南方也就是東晉傳播佛教。法顯將他個人的遊歷寫成佛國記。此書現在還有殘本。之後法顯將翻譯佛經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直至去世。

    從法顯的整個人生經歷來看,實際上和玄奘非常相似。玄奘本人在前往天竺遊學的時候,也是將法顯作為自己的榜樣。

    從中國佛教的發展歷史來看,從魏晉時期開始,就有不少求法僧,前往天竺地區求法。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法顯。隋唐交替之際,這股風潮依然有所延續,玄奘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而在唐中期以後,印度佛教發展進入尾聲階段。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成為北傳佛教的中心。因此,中國開始從一個佛教輸入國變成佛教輸出國。求法活動,也由此停滯。某種程度上說,玄奘還是很幸運的。他見證了印度佛教最後的輝煌。

  • 9 # 野驢說

    最早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玄奘,而是法顯,大約比玄奘早了兩百多年,只不過是玄奘比他有名罷了。

    法顯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

    法顯於東晉安帝隆安三年,自長安出發,西渡流沙,越蔥嶺至天竺求法,先後於北、西、中,歷時十五年,遊歷30餘國,帶回大量梵本佛經。

    公元422年,法顯大師圓寂於荊州辛寺,“春秋八十有六,眾鹹慟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軍大部分武器都可以公開展示,他們是在顯耀嗎?難道不怕洩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