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韓老師家庭教育

    1.父母是重要的人生規劃參謀與教練,一定要參與。

    2.誰的人生誰最後做主。

    詳情看影片。

  • 2 # 慕珂育兒

    參與是肯定的,但要看怎麼個參與法。

    從本質上來講,孩子最後長成什麼樣子,和父母息息相關。

    回到成年人來看,他是很優秀,還是有各種問題,這都和他的父母及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孩子的規劃父母一定要參與,但是每個階段參與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1、1-6歲,做好早期教育。

    根據孩子的敏感期,刺激他們的五感,讓大腦得到更好發育,讓突觸連結更加緊密。

    2、6-12歲,小學階段。

    孩子個性、品德、習慣形成和矯正的關鍵時期,同時非常重要的是,這個階段也在為青春期打下基礎。

    這個階段父母要培養孩子的主體意識,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同時要保持非常良好的親子關係:

    等待:等待孩子,有耐心陪著他慢慢長大。

    聊天: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和他聊聊天,問在學校發生了什麼,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鼓勵:一定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積極的關注。

    3、青春期。

    現在青春期有的提前了,早的女孩從9歲左右就開始,男孩10歲左右開始。

    青春期中期13-16歲,青春期晚期17-20歲。在青春期這段時間裡,父母主要是以引導為主,千萬不要過多的干涉,不然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要不斷學習,走在孩子前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去指導孩子,更好助力孩子的成長!

    希望以上答案對你有幫助。

  • 3 # 香妃存在嗎

    謝謝邀請,當孩子上大學後就應該由他自己規劃人生路,父母可以提出參考意見。當然,有的父母能量超級大,他們的確可以規劃孩子的人生路,比如我同事的兒子,他每年都是第一,拿最高獎學金,但最後卻沒有保研北大清華,而我兒子的同學成績就比他差多了,卻保研清華,拿個孩子的父母是我們都佩服的!他們的確是人精,特別會搞關係!比如有的孩子只是上的一本,最後卻上的是中科院讀研,為啥,因為他們有關係啊!切忌父母不懂裝懂瞎指揮,那會毀了孩子!就如我兒子的同學的父母,瞞著孩子知道替孩子填的專業,結果專業不好!而且孩子還特別討厭那個專業,最後想考一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都成問題!想當初,那個孩子可是考的高分啊!

  • 4 # 巴魯希達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要分年齡階段聊聊。

    1.孩子0-3歲

    這個階段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很多事情和事物都是由父母進行教育和引導的,他們還不能給自己做決定,比如在這個年齡階段給孩子報早教課、英語課、鋼琴課等,這是需要父母的參與的

    2.孩子5-12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但是由於他們的思想不成熟,很多決定不一定是對的,這是父母雖然要慢慢放手,尊重孩子的決定,但是如果這個決定會影響孩子接下來的發展方向,父母要及時引導。

    3.孩子12-18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思想仍然是不成熟,但是比上一階段5-12歲要好了很多,在很多事情上父母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可以與孩子探討他們未來想要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等影響一生的重大事件。

    4.孩子18歲以後

    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有了前面18年父母的引導,孩子不會往太不好的方向發展,雖然在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做規劃時會出錯,但是他們已經成年,很多事情都要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決定,所以這是父母可以慢慢退出了對孩子人生規劃。

  • 5 # 暖爸萌媽育兒記

    我個人覺得,這個是需要的。作為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應該是他們人生路的引路人。

    回首過去,我走了太多太多的彎路。每一次關係到人生命運的重大抉擇,事後來看都是做錯了。

    說心裡話,我一直都特別羨慕朋友們有完美的父母,至少在我眼裡是那樣的完美。當然了,也許,很多願意只是因為自己的叛逆吧,必須由自己負責。

    不過我覺得,如果,當初有人給予我指點,或者自己聽話一點,那麼後來的那些彎路都不會再有了。所以,我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要在關鍵時刻給他們很好的規劃。

    畢竟,作為父母,你走過的路遠比孩子多。而有些做人的道理,一定要有了足夠的經歷積澱才能懂的。

    孩子在幼時,父母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樣。待成年時,父母也依然是最值得信任的嚮導。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父母老了,跟不上時代了,那就不必再聽取他們的意見了,因為他們已經被時代淘汰了。可是你知道嗎,有些道理,是永恆不變的。

    當然了,對於某些新生事物,老年人接受起來會比較難。在孩子“術”的方面,也不必過於強加干預,畢竟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

    但是在“道”方面,我覺得父母永遠都應該對孩子進行督促。

  • 6 # 百合媽媽讀心理

    作為一個母親,我想我不會替孩子規劃他的人生,我不會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到他的身上,也不會出於功利,強迫孩子走他不喜歡走的路。

    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權利去做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無論我的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我都會無條件支援,當然,也會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但最終決定權在他的手裡。

    父母盲目干預孩子的人生,可能會釀成一場悲劇。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事事對英子有要求,強迫英子報她不喜歡的專業,最後導致英子抑鬱自殺,雖然英子被及時救下來了,但是,留在孩子心上的傷痛卻可能是一生的。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大學畢業後,直接找關係為孩子安排一份穩定的工作,孩子想自己在外面闖蕩,父母就血壓升高、瞬間暈倒,咒罵孩子不孝。然後,孩子迫於倫理道德,又迫於父母的威脅,不得以妥協,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無滋無味的生活。

    這些父母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是為著孩子的,但歸根結底卻是自私的,是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到了孩子身上,沒有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縱使孩子讀了好的學校、有了好的工作,但孩子的內心不可能真正快樂,因為他活不出自我,而是活出了父母希望的樣子。

    所以,還是希望父母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人生,及時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成長、選擇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走屬於他的路,過好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一生。

    -END-

  • 7 # 葉蘇格愛娃

    我覺得父母不應該也沒能力規劃孩子的一生。

    1)未來不可知,父母現在訂的計劃趕不上未來的變化。

    社會在變化,很多職業與生活方式以後將超出我們現在的認知力,到時候孩子可能瞭解的世界比我們更全,那時候如果我們一味讓孩子跟著我們走,就會拖他後腿。

    2)孩子是個體,有自己的個性與追求。

    當孩子大些,他肯定會產生自己的看法及自己的興趣。父母如何一味試圖控制孩子,那隻會犧牲孩子的獨立性,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

    3)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

    父母本身高度不夠,那麼你為孩子規劃的東西是有限度的。你看不到你的認知以外的東西,你自己不知道,卻也幫你孩子遮蔽了外界的東西。所以孩子到達的高度只能是父母可能看到的高度。

    總之,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更多的應該只是做一個引路人。當孩子表現出某種興趣或潛力時,父母能第一時間發展並加以引導。而不是提前替他設定好興趣與發展。

  • 8 # 才智寶貝學堂

    我認為「不應該」,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人生應該由他自己做主。即使是父母,也不要去規劃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尚未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的時候,父母的確有責任去幫助孩子做主。但是孩子終究會成長,父母也沒有辦法為孩子的一輩子負責。所以,在孩子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時候,父母理應放手,讓孩子獨自面對、規劃自己的人生。當然,父母的經驗多,社會閱歷豐富,可以在孩子規劃一生的時候適當給予一些中肯的建議,但是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父母為孩子規劃一生,還可能害了孩子。因為孩子會很依賴父母,他可能會因此而做不到獨當一面、有主見,這就會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更加嚴重的是,孩子可能成為巨嬰,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理所當然地依靠父母。如果孩子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甚至會怨恨父母。

    為了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父母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獨立規劃屬於自己的人生!

  • 9 # 菲姐育兒園

    自己都找不到顛峰,哪有心情規劃別人的人生?孩子要是成了媽寶,或不小心出息了,抵死反抗老媽暴政,豈不是做夢都要哭醒?我是不會為孩子規劃一生的。

    我自己比較喜歡語言文字類的工作,覺得在這方面,可以給孩子更好的輔導。可是女兒一提寫作文就頭疼,自己喜歡色彩線條的藝術。臨摹個畫像啥的,通常一坐就是半天。當然作文半天寫不了幾個字,發愁也能愁半天。

    怎麼辦呢?買了各種顏料畫筆,支援她。也給報了繪畫班,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自己喜歡的,在遇到瓶頸時才能堅持。

    兒子比較文靜,我覺得讀書比較合適。去年他們班上,好幾個小孩兒報了散打班。兒子也跟風非要學,嘟嘟囔囔好幾天。

    我說,請已經在學的同學來家裡,先教你練幾招感受一下,怎麼樣?兒子說好啊。

    結果請了小朋友到家裡,教兒子紮了十幾分鐘的馬步,練了幾式拳法。小傢伙說媽媽,還是不要練了,太難了。自認跟風失敗的兒子,現在唸書老賣力了。

    養孩子,我們都會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生長條件。但是培養孩子,還是根據孩子自己的天賦、興趣、愛好,因勢利導。沒有誰,喜歡讓別人主宰自己的人生。作為家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父母最大的善良。

    孩子以後會有自己的機緣和人生,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給孩子儘可能多的力量和支援。

    比如說,孩子需要報特長班,我們要能出得起學費。具體學什麼,孩子的天賦和愛好才是標準,而不是我們的個人喜好。

    再有就是,父母要不斷地精進自己,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文化、素養、能力,是孩子人生的起點。當我們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一條高的起跑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拿大醫療福利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