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挺141338794

    蜀漢太弱,曹魏太強,蜀漢實力不足是根本原因。首先來看看蜀漢的資本。蜀漢人口不足百萬,軍隊頂多十萬,勞師遠征曹魏,需要部分軍隊留守後方(防東吳,防內亂),還要分出很大一部分兵力運輸糧草(蜀道之難想必大家都清楚,數百公里的山路,糧食的大半估計都被運糧士兵消耗掉了。蜀漢也曾在前線嘗試前線軍墾,能提供的糧食非常有限),諸葛能用的野戰軍頂多三萬,而且缺乏騎兵。曹魏方面,人口軍隊眾多(三國初期魏至少有三到四百萬人,軍隊三十萬),在自己的主場以逸待勞,隨便就能拿出十萬軍隊(必要時二十萬都有可能)對付諸葛。西北平原地區作戰,最厲害的就是騎兵。曹魏的騎兵曾北征烏丸,平定匃奴,消滅馬超韓遂等西涼勢力,可見其有多強。曹魏短期不能征服吳蜀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理內素(蜀漢的山地,東南孫吳的水網地帶)導致其騎兵的優勢發揮不出來。但靠這些騎兵對付吳蜀的進攻綽綽有餘。曹魏進攻蜀漢,會在山地作戰,蜀軍靠地形防守,曹軍事倍功半,很難有進展。但是如果蜀軍主動進攻,進入平原地區,其補給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且從人數,騎兵,補給各方面都是曹魏佔優,曹魏將領只要不是豬頭,防諸葛的進攻還是很容易的。所以曹魏的戰略就是讓諸葛來攻,自己以逸待勞,慢慢消耗蜀漢的實力。這才是曹魏的戰略。諸葛以己之短攻曹魏之長,豈有不敗之理。懂得這些道理看三國,才能看得清真相。就像企業的老闆,永遠比員工看得遠一樣。有點像討論二戰時日本如何打敗美國一樣,日本打得再好也沒有贏的可能。實力的差距不是戰術上的勝利所能彌補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計謀都顯得蒼白無力,頂多延緩失敗的程序而矣。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不僅僅是蜀漢政權,歷史上在蜀地建立的政權,從來就沒有發展到統一天下的時候。這是什麼原因呢?

    歷史上,在蜀地建立過的政權非常多,包括從蠶叢開國以來建立的古蜀國、劉備建立的蜀漢、十六國時期由譙縱建立的西蜀、五代時期王建建立的前蜀、五代時期孟知祥建立的後蜀、北宋時期王小波李順起義後建立的李蜀、南宋時期吳曦建立的偽蜀、明朝末年張獻忠建立的大西國等等。

    這樣一算起來,歷史上蜀地建立的政權有近十個之多,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政權可以實現全國統一。也就是,在蜀地這個地方,建立偏安政權容易,但發展成全國政權則很難。

    (五代後蜀)

    為什麼建立偏安政權容易呢?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蜀地位於盆地之內。四川盆地周圍的大山,是天然的長城,古代交通不發達,又是冷兵器,因此要翻過四川盆地周圍的高山,打進四川來,非常不容易。

    二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一個重要的糧倉,尤其是在都江堰修建成功以後,這裡的出產豐富而且一直比較穩定,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三是成都有大都會的規模。成都從古蜀國時期開始營造,後來不斷演進,已經形成了大都會的規模,適合建都。

    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卻沒有一個政權能實現大統一呢?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一是蜀地雖然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國。但是,其物產其實還是有限,基本上可以讓川人自給自足,但是要給出外打仗的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還是顯得不夠。

    二是出川打仗和糧草運輸非常困難。軍隊勞師遠征,非常辛苦。除此外,糧草的運輸更不容易。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木牛流馬的故事,這也是諸葛亮創造性地發明的一種運輸工具。適合在山地上運輸。但是,就算諸葛亮發明了這種工具,其運輸能力也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出外行軍打仗的需要。

    (木牛流馬)

    三是長期生活在四川盆地裡,憂患意識會喪失,進取心不強。如果你的國家在中原,你隨時都會擔心別人來打你。宋太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們酣睡。”就是這種心理。而生活在盆地裡的君王,完全沒有這種憂患意識。人家打進來了,他可能還不知道。孟昶醉生夢死,就是意志消磨的表現。

    再說一說,三國時期的蜀漢,可以說是歷代蜀地政權中最強大的一個,而且也是當時天下人比較認可的一個。但是它為什麼也沒有實現大統一呢?

    一是戰爭消耗太大,國力貧弱,後期無力爭鋒。我們說了,蜀地富足,但只是小富,不足以應付勞師遠征。而在諸葛亮時代及姜維時代,消耗了太多的國力。姜維為啥後來把軍隊帶去屯田,除了避禍,更多的還是物資不足了。後期根本沒辦法再打了,所以很快被司馬晉給滅掉。

    (三國蜀漢)

    二是劉禪不求上進。相對來說,在所有蜀地政權的亡國君中,劉禪還算比較靠譜的,但是正如前面說的,君王很容易就缺乏憂患意識,很容易就貪圖享樂,因此,國運不長是肯定的。

    當然了,除了這些外,人才儲備不足,也是蜀漢政權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3 # 使用者57571696916

    有如下原因:(1)劉備在蜀地建立漢政權,蜀地漢人不多,到諸葛亮一死,劉備的漢政權被蜀化了,蜀人是不願意幫助漢政權出生入死的。(2)自從劉備擁有了軍師諸葛亮後,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就已經不是他一家說了算。我們會常常看到,劉備多邊倒誰都不得罪,張關二人長期霸佔大部分軍隊,諸葛亮陰險狡詐不善於軍事又把趙雲綁得很緊,馬超和黃忠二人是中間派,魏延暗中又是一派,至於後來的姜維藉助諸葛亮的名義實際也是擁兵自重的傢伙。(3)劉備、諸葛亮、姜維這三人都是私利很重,唯獨劉禪對自己國家的老百姓很好。由於前三人的破壞極深,就一個弱小的劉禪是改變不了什麼的。

  • 4 # 忘亡125834174

    謝謝邀請,準備考研中,就精簡這說吧。轉折點在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如下:其一 當時蜀國內憂外患,蜀國經濟一般,然朝野衰敗,以李嚴為首的大臣企圖從屬丞相諸葛亮手中奪權奪勢,而且,在北伐的問題上也有分歧,所以蜀國內政嚴重影響北伐程序。其二,魏國國力雄厚,兵強馬壯,託孤大臣司馬懿屯田水利用人方面等政策完全適應當時魏的情況,使得魏國綜合實力只增不減!遠超吳蜀兩國國力只和!因此,蜀國無法打持久戰。其三,當時魏國佔據有利地形鎮守險關,街亭、西縣、隴西、陳倉均在魏國手中,從地圖可以看出來,這四個地方限制了蜀軍後勤。其四,眾所周知,司馬懿是中國著名的戰略家,在總體戰略運用等方面是強於陸遜,諸葛亮等人,而且司馬懿對諸葛亮知之甚深,所以即便諸葛亮能贏得區域性的小勝,但在大局上註定失敗!最後,諸葛亮大軍被困於五丈原,諸葛亮因常年征戰,疲憊不堪,抱憾而終。五丈原之戰標誌著諸葛亮北伐的失敗,同時也標誌著蜀國的衰敗。

    個人認為,第一個原因最為重要,蜀國的內因牽制了諸葛亮的行徑,諸葛亮企圖以快致勝的方法得不到穩定的保障,也就是說,從一開始,這場仗就是敗仗。用司馬仲達的話來說就是:“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 5 # 小雨傘125

    荊州的丟失,關羽的敗亡,間接導致夷陵的慘敗,使蜀國基本上失去了和魏,吳爭奪天下的能力。諸葛亮帶著弱小的蜀國,走千里蜀道,越八百里秦川去攻打魏國,物資匱乏,文武人才凋零,已經很難成功。

  • 6 # 林抱樁的筆記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轉折點。

    1.庸才肯定是認為諸葛亮北伐失敗是蜀漢未能一統的轉折點。

    隆中對中,諸葛亮說,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平定中原。諸葛亮自己做的戰略規劃,又要天下有變,又要兩路出兵,可以看出諸葛亮後來的北伐,已經屬於無奈之舉了。

    2.稍微熟悉點三國史的人的就知道。關羽失去荊州之後,使諸葛亮的戰略藍圖沒辦法實現。這裡是個轉折點嗎?難道關羽沒丟荊州,蜀漢就能夠實現統一嗎?換言之,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就可以實現嗎?本人認為不能。

    3.時勢是一切的基礎,蜀漢一統的基礎不存在。

    蜀漢的建國根基就是打著新復漢室的口號。東漢後期的政治基礎由外戚,宦官,權臣並駕齊驅轉換為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宦官外戚崩塌後,門閥世家根本不想回到那個時代,他們也想一家獨大,把持朝政。非要說有轉折點的話,那麼曹丕簽署九品中正制才是轉折點,真正給予了權臣利益保證,主流社會也擁護曹丕稱帝來作為利益交換。

    所以蜀漢提出的新復漢室的口號,根本不是當時主流社會的意願。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失敗,和關羽無關,和諸葛亮無關,從未有過什麼轉折點。

  • 7 # 隴上雲飛

    這個問題本身問題挺大,蜀國從來沒統一天下的條件,何來轉折點?要談轉折點,只能談衰亡的轉折點,談點不一樣的看法!

    蜀國不能統一天下,不是諸葛亮的過錯,劉備與諸葛亮搭襠也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何況劉備死後,蜀政權沒有了領袖,人才是有類別的,諸葛亮並非領袖之才,不足以招攬和號令群雄。得天下首在得人,即人心與人才,此二者諸葛亮都搞不定,多次北伐只是心存僥倖,為自比管樂撈些資歷,純屬個人理想,非蜀漢政權之共識,焉有成功之理!哪裡來的轉折點?

    如果說蜀國衰落的轉折點,倒還現實點,關羽失荊州,雖損失巨大,並非蜀國衰落的轉折點,夷陵之戰的失敗,對比之前蒸蒸蒸日上的局面,可算一個轉折點,從進攻轉為防守,而埋下亡國隱患的恰恰是成也諸葛敗也諸葛的這位蜀漢名相。這個結論一出,很多人得噴血了,試問一下,西楚政權打敗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誰功勞最大,而導致西楚政權覆滅的誰責任最大?除了項羽還能是誰?假使項羽不自以為天下無敵,以韓信為帥,范增為相,龍且英布為將,會如何?劉邦不論文武之才都挺水的,但他懂得借力,借團隊之力,面對這個堪稱完美的創業團隊(劉邦是Quattroporte+張良主企劃+陳平搞公關+韓信打市場+蕭何抓供應鏈),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能如何?蜀漢諸葛亮與項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的弱點,都自恃其力(智力或勇力),不重視借團隊之力,都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以一己之力對抗團隊人才結構更為合理的對手,區域性或有小勝,大結局卻是註定的!

    諸葛亮出師未捷事先死的案例證明一點,事業的發展要靠傳承,要傳承就必須重視團隊建設,人才要成長必須要給鍛鍊和犯錯的機會,玩個人英雄能人專權是沒出路的!歷史事實證明,能借多少力,就能辦多大事!

  • 8 # 風雲軒7

    最大的轉折是繼荊州之後的夷陵之敗,此敗損失了大量的精兵良將,甚而導致了蜀華人才的凋零。甚至令魏,吳都極為忌憚的雄才劉備也因此敗而逝。而蜀國從此一蹶不振,幸而有陼葛亮竭力維持,方保數十年平安。

  • 9 # 惠水濟善

    劉備要是統一了全國,就是大漢三興,不知要羨慕嫉妒恨死多少英雄豪傑。

    說句宿命論的話,劉漢衰微,不當再中興。

    總結歷史,就像看彩票,沒出號以前,都是迷,出了號,咋看咋有理!

    然後,就總結,這規矩那規矩的,都是瞎扯。

    但是,歷史不是博彩,有天時地利人的向背,很複雜。

    劉漢強盛時,匈奴遠遁,以至於融入大漢族,到劉備時,衰落了,阿貓阿狗都是對手,你可以做好多條的論證,都有理,反正都沒大一統。就像劉邦的大一統,劉秀的大一統,你咋說都可以,反正成功了,你再倒黴事喝涼水都塞牙,你再走運時,低頭就能撿到錢。

    其實,劉備本人並不弱,團隊非常強,怎奈天不於時,。顛沛流離一生偏安於蜀漢,要知道,劉邦當漢王,也是蜀地漢中。所為發跡於此,滅亡於此,歷史僅此一例,就好似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果實一樣,只是經歷了春風夏雨秋收冬雪,還有千萬的果實,。

    大漢三祖五宗,劉備也是一祖,450多年大漢朝的延續,龍頭鳳尾,精彩紛呈,就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4月28日美國累計確診突破一百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