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寶貝快樂生活記
幼兒園的孩子首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自己吃飯,毛巾要放好,自己會獨立上廁所;2、養成良好的交往能力,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勇敢的積極發言。
-
3 # 阿梵和洛洛
我覺得對孩子來說,首先要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現在社會太紛擾嘈雜導致很多成人的心態都出現問題,更別說孩子了,非給帶跑偏了不行。我們要這邊光譜幼兒園還是蠻負責的,經常會給家長一些輔導課,也會即使發展一些家長存在的教育問題及時解決。
-
4 # 媽媽密斯
孩子上幼兒園了,就意味著要離開父母離開家,融入一個新環境,認識新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溝通。首先解決生理問題,想上廁所想喝水就要告訴老師,這就是溝通的一方面。再者,老師的指令是否接收到了,是否能照做,這就是溝通是不是順暢的表現。還有就是跟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是否能分享與合作,接受與拒絕,都需要與對方的溝通來實現。一個人不可能獨自生活到老,需要與各色人等接觸,溝通交流,而這些從幼兒園就能學到很多了。
-
5 # 久隱290
這也是所有學前教育共同探討的重大課題,我們應該在這個純真時代為孩子提供些什麼,讓他們掌握哪些能力呢?
有品牌文化的幼兒園的目標不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而是保育的同時,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在語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學習做人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要學會了禮貌、學會自控、學會分享等等。進了幼兒園,孩子知道向老師問好,課堂上知道聽老師的口令,知道老師上課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裡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說話。
學習交往
其實,許多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教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夥伴之間的衝突。孩子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幹什麼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長大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呢。
學習生活
在家裡,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幹一件事,比如:扣紐扣、梳頭髮、拿玩具,總是會忍不住上去幫一把。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對這麼多小朋友做這樣的關照,他們會要求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裡穿好衣服,要求他們在多少時間內到教室外邊排隊。孩子在幼兒園裡學會了自己穿鞋,開果汁瓶蓋,知道上了洗手間之後要洗手。這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給了孩子相當的自信,也給爸爸媽媽莫大的方便,你帶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幫著他了。
學習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說孩子小,但幼兒園也會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學會尊敬老師
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誇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學會獨立生活
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將來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經歷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將來成長的路上不至於脆弱無助而變成可憐的人。
學習照顧自己
幼兒園生活,本身就是讓孩子去學習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耐心去教育孩子的那些芝麻大點的小事,比如說早晨起來怎麼穿衣服和襪子,吃飯時怎麼拿筷子,吃完飯後怎麼去刷牙,大便之後怎麼擦乾淨小屁股……所以說,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這些生活點滴就是要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時喝水時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險動作的遊戲不要參與,感覺到危險的時候要學會喊老師相救。在幼兒園之外找不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讓陌生人把自己帶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給的東西。要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總之,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學習關心別人
幼兒園的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鍊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關心別人,其實也算是關心自己。這個層面的意思,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但是,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就是讓孩子瞭解關心與愛護,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相當必然的一項前提條件。
學習幫助別人
幫助別人其實跟關心別人的感覺差不多,有著同一種的解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可是,這一意義,孩子至少要等到長大以後估計才能真正的懂得。但是,引導孩子在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學會伸出手去幫助自己能夠幫助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慢慢去體會,真誠地給予別人及時恰當的幫助, 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個好的教育品牌機構,必須要能培養孩子以上生活能力,以培養一個內心強大而又熱愛生活的孩子為目標,而不是一味追求聽說讀寫為主。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6 # 磁爸
說一個大多數人想不到,但看完這篇一定會認同的非常基本的認知:所有權
小磁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在餐廳吃飯,突然聽到臥室傳來啪的一聲,隨後小磁從臥室出來,手裡拿著摔壞的IPAD鍵盤,不知所措地望著我。
我問她:怎麼了?
她說:我把這個鍵盤摔壞了。
我說:這件事我必須要懲罰你,就在這裡罰站10分鐘吧。(這是我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罰她站)
然後我問她:你知道哪裡做錯了嗎?
她站在那裡一動不動說:我把你的鍵盤摔壞了。
我說:你的手很小,拿東西拿不穩,摔在地上很正常,這不是什麼大錯。
她顯然不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直勾勾的望著我。
我接著問她:這個鍵盤是誰的?
她說:爸爸的。
我說:你去拿爸爸的東西,沒有徵得我的同意。這不是你的玩具對嗎?
所謂所有權,就是分清我的、別人的和公共的。
我見過許多父母,自己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管教”孩子,常常侵犯孩子的所有權。
所有權很簡單,就是自己的東西自己負責,自己處置,自己承擔責任;別人的東西必須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可以動;公共的東西東西自己可以用,但要考慮到別人也會使用的情況,要愛惜、要放回原處方便別人使用。
所有權有多重要?
沒有所有權意識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很容易侵犯別人、拿別人的東西,在公共場合與其他孩子產生矛盾。
沒有所有權意識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給他買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沒有所有權意識的孩子,進而不容易考慮公共場合的其他人。
沒有所有權意識的孩子,未來的學習上不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還是父母,還是學校。
總之,建立所有權意識,是接下來許多良好品質培養的基礎。
怎麼培養所有權意識?
孩子小的時候,當然沒有真正意義上自己的東西,大約到了幼兒園小班的年齡,就可以漸漸地讓他有自己的東西了,比如玩具。比如他的牙刷、毛巾等等。當明確這些東西是她的之後,她就有處置權。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扔掉、弄壞了而責備她。同樣的,孩子也要為自己扔掉或者弄壞了玩具負責,她就沒有這個玩具了。
等她漸漸長大,她自己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開始有自己的房間。這時候父母進去一定要敲門,要引導孩子自己佈置、整理和收拾自己的房間。
再大一點,性教育啟蒙時期,也是從所有權開始。告訴她身體是自己的,沒有徵得你的同意,誰都不可以碰。
學習階段,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為了父母老師學習,更不是為了獎勵學習。學習本身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獎勵。
她不會機械的學習愛惜物品,而是能夠理解原因:自己的物品當然會愛惜,但只要自己能承擔後果,是可以扔掉和破壞的。別人的物品自己沒有權利處置。公共的物品要愛惜,原因是其他人還要用。她能建立思考邏輯。
-
7 # STEM雲
幼兒園孩子最主要孩子自主能力,規則習慣,邏輯思維和親子同理心。
1.孩子剛上幼兒園,必須培養孩子獨立的吃飯,喝水,上廁所,午睡,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分離焦慮壓力,然後解放家長。
2.規則習慣的養成,比如玩具用品一定要歸回原處,所有的遊戲規則一定要遵守,老師的話一定要認真的聽取,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3.三到六歲是孩子邏輯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要在幼兒園讓孩子積極參與遊戲,在家庭裡購買相關邏輯思維的玩具,並且家長要更多的陪伴孩子一起來玩。
4.親子教育是大家都關注的,但是怎樣的更好和孩子相處,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教育?
當我們的孩子愛翻垃圾桶、愛鑽櫃子、愛他們眼裡有趣的東西,當他們不厭其煩地問各種奇怪的問題,把沙子揚得滿身都是,把顏料塗滿牆壁,將碟子、碗摔碎一地,你一定會陷入深深的無力感,總是傾向於最簡單的方式,粗暴地拒絕,或看似開明地讓孩子去找尋,轉身把問題又甩給不知所措的孩子。這其實都是有問題的處理的方法,應該蹲下來聆聽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給他講出道理,這樣做的好和不好哪裡。多講幾次,孩子總會聽進去的。
-
8 # 我是老碗哥
上幼兒園的孩子,在3-6歲之間,這個階段又有差異。剛去的孩子,3-4歲的,社交能力最為重要。也就是說,孩子從家裡的只有父母爺爺奶奶的環境,要過渡到一個不認識陌生的環境。且沒人由著他,慣著他的地方。孩子能不能在一個陌生環境下相安無事,社交能力決定這個。例如,孩子要懂得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不能佔為己有,孩子與孩子間有玩耍,要有基本的“外交規則”,例如不能推人打人等。玩具要輪流玩或者一起玩。孩子與老師要有語言上的交流,能表達基本的意思,例如吃飯喝水拉屎尿尿睡覺哪裡疼等。總之,以前是獨立的家庭成員,現在是集體的“社會成員”,需要社交能力,才能站住腳跟。
4-6歲,學習興趣培養最為重要。因為4歲前經過一年的鍛鍊和自身的成長,4歲後的孩子,對幼兒園這個環境這個小天地,已經非常熟悉了,顯得老氣橫秋。不加以其他興趣點轉移的話,就有點“老油條”的傾向了。學習興趣的培養,並不是學到多少知識,會背多少唐詩,也不會是會多少英語,畫多麼美的畫,而是面對學習,孩子總是保持一種興奮和好奇。求知若渴的樣子。這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起點。
-
9 #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記得孩子一開始要去幼兒園的時候問我,為什麼我要去幼兒園?
我用三字經裡頭的一句話回答他,親師友,習禮儀。因為幼兒園裡你要知道怎麼跟老師相處,怎麼跟小朋友相處,在家裡面是學不到這些的。
你要學會做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遇到問題你要學著自己解決。
我個人覺得,幼兒園要培養孩子的就是一個獨立性,克服困難的能力。
當然也有和其他孩子相處的能力。
對於這些能力的培養,要早於對知識的培養。
最早去送他去早教中心,獲得的最大收穫就是孩子很早就學會了,上課的時候要聽老師的話,不可以自己亂跑。
可能我的孩子是比較安靜的那一種,上課時他的表現,一般都是比較聽話不是那麼鬧騰。
但是培養他這樣坐得住的好處就是上小學之後面對40分鐘的課程,不會那麼難適應。
如果這個幼兒園同時還有很多動手的的時候,那多鼓勵他參加製作,鍛鍊手部肌肉,也會對以後的寫字,打下好的基礎。
孩子幼兒園會遇到不同的老師,嗯,那樣他和那個老師打招呼的習慣。和小朋友和平共處的能力。哪怕起爭執的時候,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這也是幼兒園這個環境,才能培養孩子的地方。
-
10 # 最美幼兒緣7
首先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說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影響他比較深的一種教育,很多情況下家長對幼兒園會產生一定的誤解,他們認為幼兒園不教一些什麼東西,因為家長看不到孩子學了哪些實質性的內容?所以家長就會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面到底學了哪些東西?幼兒園首先會培養孩子哪方面的能力?
那麼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幼兒園首先會培養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可以把我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孩子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齡,家長在家裡的時候肯定會提前鍛鍊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說自己會拿勺子吃飯,上廁所的時候只知道自己脫褲子,等基本生活技能。
那麼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首先要學的也是這些基本生活技能。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在家裡的時候,即使家長鍛鍊孩子這些能力,但是孩子還是主要依附於家長。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他完全的就要獨立的做這些事情。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孩子就一定要一手扶碗一手拿勺自己吃飯,孩子上廁所的時候都是他自己來脫褲子提褲子。
所以說有時候很多家長說孩子在家裡已經非常棒了,什麼都會了。但是到了幼兒園之後,老師就會發現孩子什麼都會了,只是在家長眼中他什麼都會了,他是在家長的幫助下什麼都會了,但是等他真正要做的時候,他還是不會。
孩子在幼兒園裡生活一天,所以說他一天的吃喝拉撒都要在幼兒園裡面,這樣的情況,孩子必須要學會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不然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委屈,比如說渴著餓著尿褲子拉褲子的現象。當然了因為孩子之前有一定的生活方面的基礎,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一般2~3天,孩子就能完全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其次,當孩子學會了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後,慢慢的他也和他的好朋友之間相互熟悉起來了。所以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要培養孩子的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了。孩子在家裡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在一起玩,所以說他們對於這個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可能會做的不到位。
並且家長在家裡教孩子的時候,他也沒有這個環境和氛圍來教孩子,他可能只是單純的告訴孩子:到了幼兒園裡面不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要和他們一起玩,要學會分享玩具等等這些口頭上的教育,但是等孩子真正的到了幼兒園之後,家長說的這些他根本就記不住。
所以說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同伴之間不會打招呼,打人咬人的情況,或者是因為爭搶玩具而出現打人的情況。這樣的情況說明孩子都不會怎麼正確的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交流,這時候老師就要起到主導的作用了。
老師首先會給孩子講我們班級這麼多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人都是好朋友,所以我們有了好東西一定要學會分享。然後也要告訴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一些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比如說你好,謝謝,再見等,如果想要別人的玩具的時候一定要爭取其他那個小朋友的意見等等這些內容。
所以說,大家就會很明顯的發現當孩子上了一段幼兒園之後,他明顯的變得懂禮貌了很多,也會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交流了,這就是老師的功勞,就是上幼兒園的好處。當然了,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教會孩子的不僅僅是怎麼與其他小朋友和平共處,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孩子信任老師,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和老師及時交流溝通。
所以說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老師最優先培養孩子的就是他的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最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是比較簡單的一些事情,但是孩子的能力不一樣,他們接受這些能力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
11 # rentlife2008
一是自理。在幼兒園一個班十幾個孩子,老師肯定有照顧不周的時候,所以孩子自身也要學會自理,像基本的獨立如廁、獨立吃飯。
二是懂規矩。幼兒園也是學校,既是學校就會有各種規矩,我們家長要幫著孩子一起樹立規矩意識。
-
12 # 晨露說
幼兒園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走向獨立很重要的一個開端。
我們優先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生活習慣。
剛入園的小朋友,年齡都很小。剛離開爸爸媽媽,很多都會哭鬧,持續時間因人而異,短則幾天,長則月餘。年輕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哭,心裡也非常心疼。但這個時候,老師都會告訴你,沒事的,過一段時間就好了。首先孩子需要適應的,就和爸爸媽媽的短暫分離。
然後就是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上學,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獨立吃飯,獨立午休,如廁的時候要和老師說等等。
再有幼兒園是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多和小朋友接觸。
再下來就是安全意識。幼兒園裡經常會進行消防演習,反恐演習,防拐演習等等,提高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上學期有一次家長會,他們老師給家長們呈現了防拐演習的結果。陌生人一個棒棒糖,冰淇淋就騙走了好幾個孩子;看手機裡面的動畫片又騙走了一大片;說是媽媽的同事,帶著孩子去找媽媽,也騙走了一個。玩具又騙走了好幾個。老師在後面喊著不讓孩子出校門,孩子反而說陌生人是好人,老師是騙子。一個班上最終只有三個小孩沒被騙走,其中就有我們家姑娘。這個社會騙術花樣繁多,一個不留心,爸媽心頭肉就可能被輕而易舉拐走了。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防火防電防騙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畢竟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守護者孩子。
-
13 # 英子聊家教
幼兒園不為學知識,只為小學學習做好鋪墊。
所以,幼兒園最主要培養的應該是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不怕生。願意融入幼兒生活,和其他小朋友和老師可以玩到一起了。
2.愛上學。讓孩子知道每個小朋友都要上學,上學很好玩,有小夥伴,可以學本領。
3.學會獨立。讓孩子慢慢學會自主獨立,尤其是穿衣穿著,吃飯如廁,自己收拾書包等等。
回覆列表
既然是已經上幼兒園,由家庭走入集體生活,那麼首先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說自己吃飯、洗漱、穿衣、如廁等等,這些是必須要教會孩子自己來的。當然,每個家長其實都懂這個道理,不過就是沒有行動力。口口聲聲說著“孩子還小”,“太小了”,“我想等他大一點”……這樣的觀念本身就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傷害。
因為,你掠奪了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上的獨立自主能力,他們很多事情明明就已經可以學著自己動手,你就偏偏不願意放手。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孩子,別人家的會讓你羨慕,因為別人的家長理念不一樣,而且很有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