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怒其不爭23

    從現代社會來看,教育佔很大一部分,其中有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尤為重要,作為父母,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不要以為多子就多福,沒教好,可能就是悔恨一生。

    其次就是,子女是多了,可是吧,有沒有能力養好,又是一個問題,所以子女多,留守兒童也多,長期缺乏溝通交流,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認識了,你不懂我我不懂你。最後就是“老人無人養”的問題。

  • 2 # 心理諮詢師李豔

    現在我們在身邊的生活中或者從電視上都可以看到子女越多老人越沒人樣的事情,之前我們都會認為孩子多了,就兩個老人,有什麼事情每個子女分擔一點,老人的問題是很好解決的。可是現在卻有很多多子女家庭推卸贍養老人的責任,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有很多子女的家庭情況。

    一、家庭的生存問題

    有的多子女家庭中會有五個,或者七個,甚至九個孩子。在一對父母要養育這樣多的孩子時,家庭的生存問題是首要問題。孩子的生活費用是一大筆支出,但是很多家庭都是普通收入家庭,在貧困農村收入更是沒有保障,想要養活這些孩子,對父母來說是太不容易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生存上,只要能讓這些孩子都有飯吃有衣穿就是父母最大的目標和滿足了。在這樣的家庭中衣服都是弟弟妹妹撿哥哥姐姐的穿,破了補補再穿。父母不自覺的會把錢看的很仔細,或者很重要,物質上很匱乏。這也會影響到子女對錢的認知,可能會有錢比什麼都重要的感受。

    二、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家庭的生存都很困難,那麼教育就更不可能達到什麼程度。這樣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多數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有的小學都沒畢業,那麼學校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就會很少,道德意識淡薄。孩子的更多認知,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思維方式都會更多的來自家庭,這會在今後孩子看待和處理問題很侷限。比如面對父母做的事情不理解而產生抱怨,導致心存隔閡等。

    三、與父母的情感連結問題

    當家庭生存問題是第一重要事情時候,父母沒有精力去關心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要,更沒有精力陪伴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在外面工作,大的孩子看小的孩子,最大的長到5、6歲就看下面的弟弟妹妹,老二大點能看了也看下面的孩子。就這樣,孩子多數是和姐姐哥哥一起長大的,他們長大了很多和父母之間根本就沒有話,更沒有什麼溝通交流了,情感是很淡漠的。

    我見過的一個朋友,就是從小跟著姐姐長大的,他現在已經三十多了,在外地工作幾個月或者一年,卻從來不會給父母打一個電話,但是給姐姐倒是打電話問候。

    我還見到一個農村孩子家庭,父母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姐姐七歲 ,弟弟兩歲多,平時弟弟都是由姐姐照顧,弟弟對姐姐的依戀程度很高,但對父母的離開卻沒有多大的反應。由此看來孩子依戀的物件錯位了,本來是應該依戀父母,而由姐姐代替了。孩子在幼年的時候是需要對父母有依戀的,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建立好,就破壞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結,沒有建立起親密關係,也就導致了成年後對父母情感淡漠,情感連結斷裂。

    四、多子女家庭的相互攀比和財產分配問題

    當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連結斷裂,孩子考慮問題都不是從情感角度出發的,也不會顧及父母的感受,而是看其他的孩子管不管,千方百計的想自己少管點,總想著也不是就我自己,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另外,從小生活環境物質極度匱乏,從父母哪裡感受到錢很重要,沒有物質就不能生存的危機感和對物質的渴望,他們對贍養問題就用父母財產給誰的多,或者平時更向著誰來決定,自己不能吃虧,都是從利益的角度去考慮。當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就成了子女都認為的包袱,贍養老人的事情就變成了推來推去沒人贍養的局面。

    我們由此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培養是很重要的,沒有親情,對待親人是用合不合適來衡量的時候是很悲哀的事情。當親情最重要的時候,即便生活再困難我想也不出現老人沒有子女贍養的問題。

  • 3 # 笑看永珍123

    基本上是逆向競賽,付出越少,越有心理優越感,競賽的程序漸趨無窮小,以致於無。選手越多,競賽越激烈,越快趨零。

  • 4 # 珍珠睛雪

    多子多福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農村的流傳頗廣的俗語。那時候國內還未實行計劃生育,孩子好養活,能吃飽飯就好,長大了都有雙手,只要勤謹就有飯吃。嘴多飯少一家人勉強渡日,孩子們到了入學年齡因交不起學費變成了文盲,父母為了掙工分索性大的照顧小的,農家小院不時傳出打鬧或飢餓的哭喊聲。後來孩子大了都成了家立了業,但由於家底薄,生活仍未脫離貧困線,日子仍然捉襟見肑。那麼問題來了,父母為兒女日夜操勞而過早地衰老了,稍上年歲就疾病纏身,因為身體過早地透支了。兒女們雖己成家,但也有貧富之差,常說有山靠山無山獨擔,兒女們相互看齊,有一家沒按時接濟父母,這給養就會嘎然而止,疆持下去可就苦了巴心巴肝的父母二老,這就是子女越多越沒人養的癥結所在,也有二老把兒女告上法院的範例。這些都或者已成為歷史雲煙,當今社會人們都過的相當富足,誰會為不贍養老人遭受社會輿論的唾棄與指責呢,再說自已早晚也有年老的時光來臨。

  • 5 # 靈芝在陽明

    別的各種因素友們也已述說了。有一條我想說的是由於子女多父母對孩子任憑費了幾倍於人的勁但對每一個單個子女付出的教育和愛心是相對欠缺的,

  • 6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中社會懈怠說起

    社會懈怠是指在團體中由於個體的成績沒有被單獨加以評價,而是被看作一個總體時所引發的個體努力水平下降的過程。

    也就是說,70後大多都有三四個兄弟姐妹,有的家庭則更多,那在這樣的一種家庭環境下,指標是父母是否被照顧的好,而過程則放在第二位,所以,兄弟姐妹們在共同照顧父母的同時,難免會出現偷懶的時候。

    責任分散效應也說明了這一點。

    1964年3月13日凌晨3點,在美國紐約某郊區公寓前,一位年輕女子在回家路上遇刺被殺害,當她呼喊救命的時候,至少有38位鄰居到窗前觀看,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沒有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了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

    心理學家對責任分散的原因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在不同的場合下,人們所提供的援助行為是不同的。

    如果現場只有他自己和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那他會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會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否則他會產生內疚感。但如果現場有很多人,那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會分散,每個人所承擔的責任也會變少,有可能他連自己的那份責任都意識不到,就會產生“我不去,別人也會去幫助”的心理。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旁觀者效應”。

    回到這個問題上,子女越多,他們孝順照顧父母的責任也會被相應分散,如果一些子女意識不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的話,那他們就會把自己的責任推給其他子女,大家推來推去,父母也就沒人照顧了。

    人要有感恩之心。

  • 7 # 劉金子

    我悄悄告訴你:一,表面上兄弟姐妹因為互相講禮,互相禮讓,互相不領這好事和美名。二,實際上就是自私,怕吃虧,無孝心,推諉,計較金錢,捨不得出錢。三,道德淪喪。連自己父母都不養,還能稱人嗎?這不是人。四,兒女再多不準推託。生養了你,你就有責任義務贍養父母,不管你條件多差也該。

  • 8 # 文海話育兒

    當今社會,的確存在著“子女越多老人越沒人養”的怪圈。究其原因,我覺得跟我們經常聽到的寓言:“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類似吧。

    這個寓言的寓意是: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在此,我對“子女越多老人越沒人養”的怪圈作如下分析:一、依賴心理: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吃?因為三個和尚每個人都有一種依賴心理,覺得反正我們有三個人,我不去挑水又不是我一個人沒水吃,而是大家都沒水吃,我去挑水來也是大家吃,那我為什麼要去挑水呢?所以人人都抱著“我不挑水,反正有人挑水”的心態,於是就造成了三個和尚反而沒水吃的怪像。

    贍養老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一些人覺得反正父母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父母,為什麼要我去贍養呢?不是還有其他兄弟姐妹嗎? 二、受伴侶影響而對贍養老人的責任推諉:我有一個朋友叫阿青,她公公婆婆一共生了4個孩子,2男2女,而且四個孩子成家後的家庭條件都不錯,有車有房。

    她的婆婆早幾年就過世了,還剩下一個公公。今年上半年,阿青的公公也生病了,在醫院做手術花了不少錢,出院後還常年臥床。

    公公出院後,阿青兩夫妻把她公公接到家裡悉心照顧了半年,雖然老人的病起色不大,但老人的氣色很不錯。

    上個月初,阿青的老公因工作關係要出差一段時間。因此,他們商量讓老人的大兒子把老人接過去照看一段時間。 結果老人才在大兒子家住3天,他大兒子兩口子就天天吵架,吵得老人不得安寧。

    第二天,大兒媳婦就失蹤了,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那女人以離家出走來逼著老公把老人送走。

    老人的另外一個兒子和女兒更是不像話,他們就像客人一樣,隔一兩個月象徵性地買點禮品去看看老人,問候老爸幾句就跑到阿青家裡吃頓飯,然後就回自己家去了。

    三、一碗水難端平引發的怨恨: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多了,父母親總是喜歡聽話的或者身體比較弱的,或者是學習成長比較好的,自然而然,討父母喜歡的孩子就得到了更多的照顧,另外的孩子相應地受到了虧待,導致他們心裡不平衡。還有就是幾個孩子讀書多少不一樣,導致他們成家後的生活也天壤之別,所以他們認為小時候受到疼愛的、讀書多的孩子更應該贍養老人,而自己不想承擔責任。 文海撈夢話育兒有話要說:贍養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管自己是獨生子女還是有多個兄弟姐妹,千萬不能以任何藉口推卸自己贍養老人的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老的,自己的孝順會給兒女一個好的榜樣,同理,自己的不孝也會給兒女壞的榜樣。今天我們怎樣對待我們老去的父母,今後我們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百善孝為先”,好好善待我們老去的父母吧,好人終有好報。

    同時對孩子多的家庭給點建議:可透過全體成員開家庭會的方式來落實每個人的責任,讓責任和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 最後希望每個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也希望每個家庭都和睦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深色車容易髒,還這麼多人買黑色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