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影1028
-
2 # 醉臥松雲且聽風吟
廟算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謀士和智囊團是廟算的核心!
領導人和參謀是相輔相成的。
曹操沒有郭嘉,讓他在赤壁之戰中遭到慘敗,成了曹操終身的遺憾。郭嘉沒有遇到郭嘉,或許他未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光亮的一筆!特別是他遺計定遼東,簡直是神機妙算的代名詞。
諸葛亮的聰明有裝神弄鬼的成分。而郭嘉的分析則完全基於現實情況利害衝突,合情合理讓你口服心服!
領導幹部沒有謀士,或者不能採納建議,事倍功半。同樣,謀士不能遭遇明君,也會明珠暗藏。
領導幹部的人格魅力和遠見洞察,是吸納人才的法寶!
-
3 # 李仙笙
可能就沒有那時稱霸中原的曹操吧,特別是荀彧的重要性,曹操在打仗時他充當後方糧草供應穩定後方,而且還給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包括了郭嘉在內。
-
4 # 江湖小曉生
曹操身邊很重要的兩位謀士,那就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的檔次還是要區分一下的,荀彧相當於曹操的諸葛亮,是CEO總操盤手,而郭嘉相當於曹操的法正,是CTO首席技術負責人。
相對來說,荀彧的作用更大更全面,負責曹魏所有的內政外交。而郭嘉則顯得有點單薄,他只負責向曹操出謀劃策,雖然算無遺漏,卻無法取代荀彧這樣的人。
如果曹操沒有這兩個人輔佐,半壁江山是打不下來的。郭嘉給他出謀劃策,荀彧給他坐鎮後方,相比較而言,少了郭嘉倒沒什麼,少了荀彧卻萬萬不可。
01曹操喜歡親征,所以荀彧是必不可少的。南北朝時期東晉大將劉裕北伐長安的時候,聽說坐鎮建康的劉穆之死了,立刻帶著人馬回到了南方,這才穩住了大局。
為什麼?劉穆之活著的時候,劉裕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外面征戰,因為大後方有人給他穩住局面,而劉穆之一死,劉裕自然就慌了,後院失火的事情,可不只發生過一兩次。同樣的道理,劉備征討漢中的時候,為何如此放心益州的事務?因為有諸葛亮坐鎮成都,幫他處理成都的大小事務,不讓他有後顧之憂。相比較而言,唯獨孫權是沒有這樣一位總操盤手幫他來處理大小政務的,能力和資歷並重的張昭一天到晚唱衰江東的未來,所以孫權壓根不敢把大後方留給他來鎮守,於是只能自己待著了。曹操和劉備、劉裕是一樣的,都喜歡親征。他上了戰場,自然要保證自己的大後方沒有任何威脅,所以荀彧成了必不可少的人。
早年間,曹操征討徐州的時候,正是因為老家兗州沒有荀彧這樣的人,這才導致兗州被呂布攻破,曹操差點連家都沒了。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三國志》
此後曹操把東漢朝廷搬到了自己的大後方,士族子弟全部都遷徙了過來,這樣一來他的後院就更復雜了,沒有荀彧幫他操持著,曹操什麼都做不成。成天只能在朝中勾心鬥角了。
可見曹魏集團失去誰都行,就是不能失去荀彧。荀彧死後,曹操再也不敢親征,當然身體上也跟不上了。
02郭嘉神機妙算,有他在赤壁之戰真未必輸。郭嘉這個人本來不出名,跟諸葛亮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可是羅貫中偏偏要把諸葛亮描繪成一個類似郭嘉這種神機妙算的人,其實是在高階黑諸葛亮。
諸葛亮的才華,絕不是普通出謀劃策的謀士所能比的。內政外交諸葛亮無一不通,劉備死後更是肩負著軍事重任,而郭嘉就是個出主意的,雖然絕頂聰明,可是處理事情的能力並不強。
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諡曰貞侯。子奕嗣。---《三國志》
如果把諸葛亮比作明朝的李善長,那麼郭嘉頂天了就是個劉伯溫。要知道劉伯溫的功勞,是遠遠比不上李善長的。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郭嘉是個絕頂聰明的謀士,出謀劃策這一塊,在三國無人能出其右。為此現代很多專家才專門把郭嘉拿出來宣傳一番。甚至敢拿他跟諸葛亮相比較。
郭嘉的十勝十負之論,提升了曹操軍中計程車氣,也拍足了曹操的馬屁,為曹操擊敗袁紹,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曹操和袁紹相持在官渡的時候,孫策打算進攻許都。大家十分慌亂,可郭嘉卻預言孫策必定被刺客殺害,結果居然言中。袁紹戰敗後,袁尚和袁熙逃到了烏桓,曹操打算髮兵攻取。郭嘉卻表示不必了,早晚烏桓要把他們的人頭送來,此時應該南下防備劉備才是。結果烏桓果然這麼幹了。可惜神機妙算的郭嘉英年早逝,年僅38歲。如果他能活到赤壁之戰的話,以他的聰明才智,應該可以幫助曹操渡過難關。當然,也可能被大火給燒焦了。
03沒有這兩個人,曹操很難一統北方。我們知道曹操最終的成就是一統了長江以北的地區。至於長江以南,是被孫權和劉備佔據了。倒不是說曹操不夠厲害,只是他的對手也很強悍罷了。
幫助曹操一統北方的謀士中,荀彧和郭嘉絕對是佼佼者。一個幫助他穩住大後方,一個幫助他在前線出謀劃策。
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鍾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太祖以彧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唯嚴象為揚州,韋康為涼州,後敗亡。---《三國志》
這兩個人搭配十分得當,所以曹操對他們的信任,是超過任何其他人的。如果沒有了郭嘉,那麼曹操在幾個大的方向上可能走錯路。
首先就是對付袁紹的時候,曹操極有可能無法讓士卒們鼓足勇氣。再就是曹操會分兵防備孫策,這麼一來曹操可就徹底不是袁紹的對手了。還有討伐烏桓的事情,如果曹操北上,那麼劉備說不定真的會從劉表那兒借兵北伐。
曹操如果沒有了荀彧,那可就是滅頂之災了。只要曹操出征,那麼後院必然起火。留守的人如果不給力,那曹操連老家都沒了。
如果曹操不親征的話,那又沒辦法對付那些強大的對手。畢竟曹操在軍事上的成就非常高,他不親征實在是太可惜了。由此可見,失去荀彧和郭嘉這兩個人的輔佐,曹操很難成就自己的宏圖大業。
總結:沒有荀彧和郭嘉,曹操最多隻能做個兗州牧。荀彧和郭嘉都是曹操戰勝袁紹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這兩個人的話,那麼曹操不一定能戰敗袁紹。
即使袁紹不想一口吃了曹操,也可以慢慢將曹操給蠶食了。那麼曹操頂天了只能做一個兗州牧,除此以外的地盤,都會被強大的袁紹給吞併。
要是其他謀士再給曹操出一兩個餿主意,那麼好了,曹操連兗州的地盤都會丟了。可能袁紹就會取代曹操,成為北方地盤上的一顆新星。
歷史告訴我們北方集團不管姓曹還是姓司馬,都沒有改變它的穩定性,所以為什麼就不能姓袁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
-
5 # 戰利88
荀彧郭嘉比較突出,沒有他們只能說曹操會比較艱難一點,也不會太艱難,畢竟謀士眾多,他自己又是明主,但局勢還是會一樣發展
回覆列表
我是北國,我來回答。
曹操的發跡,這和他善於對付黃巾軍有一定的關係,在十八路諸侯會盟之前,曹操曾經就以打敗過黃巾軍而立過軍功。
十八路諸侯聯盟瓦解之後,曹操當東郡太守的時候,青州黃巾軍又作亂,曾經是十八路諸侯中的兗州刺史劉岱,沒有采取鮑信的建議,直接就出兵攻打青州的黃巾軍,結果慘敗身死。
濟北相鮑信等人知道曹操善於對付黃巾軍,於是濟北相鮑信等人就迎合曹操來兗州,讓曹操來當兗州之主,這時的曹操,還沒有郭嘉和荀彧等一流軍師的輔助,那曹操如何憑藉著他那幾千兵馬戰敗黃巾軍的幾十萬兵馬呢?
《三國志》裡有記載,說曹操“行視戰地”,先是仔細地觀察地形,然後尋找黃巾軍的破綻。
沒有一流軍師的輔助,曹操就自行謀劃,謀劃好一切之後,號令軍士,三令五申強調完賞罰條例之後,曹操又當主帥又當主將的,率領著他那幾千兵馬按照先前的謀劃設好埋伏後,就引誘一部分黃巾軍前來埋伏地點,結果一戰就俘獲了黃巾軍好幾萬,俘虜了敵人之後,曹操可不象項羽,擔心控制不住俘虜而直接坑殺俘虜,而是優待俘虜。
然後又出奇謀,以俘虜的黃巾軍為前部,再攻打黃巾軍的另一部分,就這樣,曹操不斷地出奇謀,不斷地和青州的黃巾軍作戰,歷經100多日,終於掃平了青州的黃巾軍,俘虜黃巾軍30多萬,人口過百萬,曹操選擇其中強壯計程車兵,收編整合成了日後縱橫天下的“青州兵”。
這100多日中,曹操可勝得也不容易,由於自己兵少,處處要謹慎小心,不但白天攻打黃巾軍,晚上也經常進行奇襲,在這樣不斷的苦戰之下,才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平定青州的黃巾之亂,《三國志》是這樣的記載的,“遂設奇伏,晝夜會戰”。
可以這麼說,以幾千兵馬最終戰勝了黃巾軍的幾十萬兵馬,這和曹操的軍事天賦固然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三國演義》說這時的曹操,還沒有郭嘉,荀彧等這樣一流的謀士輔助,同時,這和曹操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在和黃巾軍作戰之中,曹操經常都是身先士卒的,而且日夜作戰,有天賦而又勤奮的人,上天自然也會特別眷顧的,於是,曹操就從這裡發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