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長寧媽
-
2 # 妞妞仙人掌
首先我個人認為孩子是要家裡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去身教的。那麼如何在不讓家裡人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上就能體現出“身教”。對長輩大聲呵斥?或是直接翻臉都貌似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那麼該如何去“身教”呢?我們可以和長輩們提前約定假如自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一個說的時候另外在常德不管哪一位都採取不予理睬或是支援的態度。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談不來那麼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與長輩“隔離”
我希望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營造一個好的氛圍,與孩子做朋友,那麼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估計就會迎刃而解了,你說呢?
-
3 # 巴釐媽
很難。無論前面說的多好,表白如何如何支援父母教育,只要小孩一哭,爺爺奶奶就翻臉。我不和爺爺奶奶計較,那就是放棄教育。如果和爺爺奶奶計較,那就一對二,打架都不夠打。很現實,自己帶,不要一起帶。
-
4 # 根的養育人
我家裡也有這種情況,只要孩子的外婆或奶奶在,就會在我們教育孩子時勸和,有時甚至責怪我們。但每次我和孩子爸都非常堅決地對她們說,叫她不要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如果是婆婆,那就孩子爸來對老人說;如果是我媽媽,那就我來說。這樣老人可能易接受些,不會多心,說我們嫌棄她們。如果老人不聽,我們會加重語氣,連老人一起批評。
事後,我們會和老人溝通,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老人來干涉,只會寵壞孩子,以後父母說話都不管用了。老人一般都能理解的。
-
5 # 搖曳的浮木
我建議孩子父母提前和長輩進行溝通。孩子的言行舉止有問題,做父母的當然要教育。長輩在場,言語不要過激,儘量把孩子帶到別的房間單獨去教育,儘量迴避長輩。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不會因為有長輩在更囂張,認為有人撐腰,另一方面,不會讓長輩看見心疼。百分之九十的長輩應該都可以理解,不要因為孩子做錯了事遷怒了其他人,要心平氣和的溝通,長輩不是不明事理,有的時候是太疼愛孩子。
如果公公婆婆在,建議讓孩子爸爸去溝通,畢竟自己親爹親媽,說的輕了重了長輩不會太介意。一個家庭和睦與否,丈夫在其中起平衡作用。孩子再調皮,家長儘量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也不要因為長輩的維護激化矛盾。所有長輩都看不了孩子被打被罵,心疼也可以理解,實在要干涉,那麼,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給他講道理,長輩可以在場,只要不動手不罵他,一般都可以接受,做到以理服人。
平時多尊重長輩,只有感覺到被尊重,他們才會接受你的建議。如果日常與長輩的關係處理的不好,必定在你管教孩子的時候加以干涉。只有家庭關係和睦,才會放下成見,為了同樣的目標去努力。生活中,作為小輩,對長輩做的不得當的地方沒必要去較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有事情都挑明瞭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長輩一方也儘量配合孩子父母,即使再溺愛孩子,也要理清是非。如果長輩真是特別不講理,油鹽不進,無理取鬧,那麼作為家長一方儘量讓孩子少與其接觸。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這個成長關鍵期,我們還是要給他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
6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首先,我覺得不讓家裡長輩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畢竟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當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每一個長輩不可能坐視不管。他們總是要反對,或者有其他意見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面。
其次我覺得,不是讓他們做到不干涉,而是又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了不同意見,而是積極地和他們溝通。有了積極的溝通,雙方達成一個一致的意見。有了這個一致的意見,再教育孩子,雙方就能達到一致的標準。
-
7 # 親子陪伴蘭怡C
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全職由自己帶,然後和爺爺奶奶不住在一起,這樣孩子的全權教育問題都可以由自己掌控。
孩子想怎麼去教育,自己完全可以拿主意而長輩們就干涉不到,當然孩子是自己的,把他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主要還是看孩子的興趣在哪裡,父母加以引導和教育。
大的方向就是讓孩子培養成才,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如果這個大方向和長輩們沒有什麼分歧,那麼我認為長輩們干涉也沒有關係。
-
8 # 高興媽媽聊育兒
我覺得不讓家裡長輩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這個確實很難做到。因為大家住在一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能看到,而老人更是疼愛孩子,所以看到孩子捱罵、捱打就會不自主的去管,會去說你,這都是很輕的,有的老人甚至跟孩子說她的媽媽有多不好,遇到這種情況真的讓人很無語。
所以真的發生這種事兒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跟長輩說明情況,讓他們知道孩子的錯誤,以及以後可能出現的後果,老人會明白的。如果實在不行,那就嚴肅一點的說:這孩子是我的,我就應該為他負責,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管教,不然,我們如果不管教,遲早有一天社會會管他,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想管也來不及了。我不想到時後悔,更不想到時候孩子對我說:為什麼小的時候不管我!老人一般都是明事理的人,說過以後,估計就不會再過多的干涉了。
-
9 # 秋寶媽
與老人住在一起,我想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教育時可以儘量避開老人。既然孩子在這個大家庭成長,那麼家長應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嘛,模仿能力超強,你平時做的好,孩子自然做的好。如果你要求孩子的,自己沒有做到,那麼又怎樣要求自己的孩子?教育方面與老人有分歧,儘量尊重老人,不要與老人起正面衝突,與老人大吵大鬧。尊老愛幼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點,對教育有不同看法,可以私下與老人交流,找到妥協的辦法。教育孩子儘量避開老人,這樣可以減少老人參與,影響教育孩子的效果。
-
10 # 家有小女初成長
我覺得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各個擊破。
不管是姥姥姥爺還是爺爺奶奶,不要試圖一次性說服所有老人。
要根據每個老人的特點,先從最容易溝通性格最豁達能接受新思想的開始說服。
如果你能拉到兩位老人到你的陣營,可以讓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必須的,那你基本就完成任務了。
剩下的任務其他家人會幫助你解決,他們會在你教育孩子時主動拉著不太好溝通的老人離開。
所以,試著去各個擊破吧。
-
11 # 天使寶貝成長記
分兩種情況來說吧。
第一種,和老人相處時間短。像我放假回孃家待幾天,父母有的教育觀念還是比較落後的,比如孩子不聽話或者哭鬧時候,母親就會嚇唬孩子說:“老虎來了,再哭就把你帶走了”。我瞭解的好多老人都這樣,當然我會提醒這樣做不好,母親會笑笑說:“沒那麼嚴重吧,你們小時候就這麼長大的”。不過母親會注意點,但是幾十年的習慣不是一下就能改的,反正我和孩子住家時間不長,也就不多說了。這種不涉及原則性教育問題的,就不要過多在意了。
第二種,和老人長期在一起。比如爺爺奶奶比較溺愛孫子的,就很容易干涉孩子的教育。父母可以利用周邊親戚朋友鄰居的力量來影響老人,給老人一些時間去改變。也可以讓丈夫和公公婆婆好好溝通,爭取達成共識。也可以透過學校老師和電視新聞影響老人,我婆婆一次看完電視劇,就說電視上說的對,老了老了就不應該管那麼多了,孫子就應該由兒子管著。對那些涉及原則性教育問題,老人又固執己見的,最好就別一起住了。
-
12 # 糯米麻麻Coco
不跟老人在一起住,是減少家裡長輩干涉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最好辦法。要是不能避免這個的話,跟老人約法三章,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不要在孩子面前進行干涉,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的話,可以在孩子背後一起探討,但是在管孩子的時候老人不要干涉,否則孩子在中間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媽媽的尊嚴也是受到了挑戰的。
-
13 # 桐媽親子派
如何不讓家裡長輩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我覺得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最好讓家裡的長輩按照我們的教育裡面,幫助我們一起教育孩子。
只有把我們的目標訂好,才能更能幫助孩子。
溝通。是讓兩代人能有共同行動的最好的方式,只有講明白說通了,事情才好辦。
既然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就要先達成一致。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無論如何也是需要先說通了的。
-
14 # 心寶的小廚
我覺得如果家裡的長輩跟自己住在一起,不讓他們干涉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畢竟大家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不能避免的看到,而老人又心疼孩子矛盾就不可避免。遇到這種情況,
第一,一定要跟老人多溝通,彼此都做一些妥協和讓步,要讓老人分清愛和溺愛的區別,一味的縱容和嬌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規矩,也會讓父母失去威嚴最後耽誤的還是孩子。
第二,建立統一戰線,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不能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 不插手,在跟老人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一定要爭取老公的支援。
第三,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必須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要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不能讓 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
第四,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父母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人爭吵,也會給無辜的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如果你家老人偏執無法溝通,或者無法 單獨搬出來住,儘量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
我相信老人和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愛孩子的,只有分清什麼是愛什麼是害,父母和老人多溝通多交流,達成共識,才不會因為愛而互相傷害,讓孩子都在充滿愛的環境裡健康成長。
回覆列表
我們家裡隔代的長輩經常會干涉我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孩子調皮要管教一下孩子,他們就會說:“咱們不理媽媽,媽媽是壞人。”有時候還會跟孩子說:“打媽媽,媽媽為什麼罵我?”經常把我氣得夠嗆。
後來我就去找他們好好的談了一下,深入的溝通了一下各自,知道他們也不是故意跟我作對,只是心疼孩子。
然後我跟他們講孩子的教育是絕對不能放鬆的,如果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他們一直干涉,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沒有話語權,媽媽的話可以置之不理,直接造成媽媽在她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以後再想管教他就特別難了。
並且如果現在對他管教就心疼的話,以後養成熊孩子進入學校和社會別人管教他的時候再心疼也一點用都沒有了。
跟他們認真講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將來好,所以以後管教孩子的時候還是不要干涉比較好,長輩們也都接受了,後來就沒有矛盾了。
所以只要勤於溝通跟長輩好好談,他們也是很通情達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