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心家園App
-
2 # 高峰先生
你之所以敏感自卑,與你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你是不是時常感到臉紅,怕與外人接觸,怕與外人交往。同事之間的一個無意的舉動,是不是很容易傷害到了你。
那該怎麼走出自卑和敏感呢?
你首先要和自己做朋友,愛自己,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遇到事情不要急躁,冷靜分析,選一個好的解決方法。你要對自己說,我能行,我相信我自己。每天早上起來,對著鏡子說一遍,我能行,加油!
其次,多出去走走,不要老是待在家裡面,可能你出去見的多了,見識各方面也都提高了,看的也更通透了,無所畏懼了。
最後,我想告訴你,不要老是想自己很自卑,那樣會越來越自卑,不去想就好,順其自然就好。
-
3 # 小魚語娛
我也是這樣子,我也正在努力改變這樣子的我,我家裡在農村,我父母生了我姐後一直想要個兒子,無奈我生下來只能扔到路邊讓人撿來養,幸好我外婆及時勸阻了我媽並把我抱過去養了,從我生下來四個月之後我媽就不再餵我吃奶了,我被放在外婆家,我媽一直在準備生第三胎,還好第三胎是個兒子,生完我弟後我媽就被結紮了,我爸還想再追生一個兒子呢,從此之後我媽的心思就完全放在我弟弟的身上,我跟我姐一直住在外婆家,後來我姐回家上學了,我就自己在外婆家,每一次我很想回家,但是無奈我媽要照顧我弟而且重男輕女思想特別嚴重,我就只能一直呆在外婆家,我特別害怕我媽生氣,只要她生氣就會罵我跟我姐,拿我們來出氣,我弟則非常疼愛,有什麼好吃的零食都是買給我弟,而我跟我姐只能幹望著,我生病了她也不會在意,更不會管我有什麼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所以我從小就特別缺愛,缺乏安全感,我在外婆家的時候,外婆一直告訴我我是被遺棄的,外婆家要建房子沒有時間看我,於是把我送回家,因為奶奶家裡有外甥女要看,所以我小的時候在奶奶家沒有人看,去吃髒東西也沒有看,又瘦又小,後來是外婆看不下去又把我帶到她家,幸好是她把我養大,要我以後一定要報恩,我小的時候聽到這些我都哭了,外婆也不厭其煩地跟我說,我小小心靈裡覺得自己真的很可伶,沒有人愛,於是我就比較自卑,長大後才明白這樣子對我真的很殘忍,那怕對我撒謊也好,說我有一個很愛我的父母,但是他們沒有空來照顧我,這樣我幼小的心靈裡也不會有殘缺。後來讀書回到家裡,我跟我姐幫忙做家務活,小小年紀,我媽則專門照顧我弟,我好希望我媽能夠疼我一下,但是我媽都不管我,所以我只能儘量不做錯,唯唯諾諾地做事情,只求她能夠不生氣,不罵我。後來上四年級了我媽就跟我弟一起到縣城和我爸一起住,我爸在縣城裡工作,在哪裡租房子住,家裡只剩我跟我姐,一年回不來幾次,每一次早上我去學校的時候我媽還沒有去縣城,我就覺得很安心,但是中午放學了回到家,發現家裡沒有一個人時,我媽已經去縣城了,於是心裡說不出的落寞與難過,我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後來我姐去讀初中了,家裡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每天都要做家務,煮粥煮菜給自己吃,餵雞和砍柴,而且一邊上學,還要做作業也沒有人給我指導。經過了那三年的獨自一人在家,我漸漸地變得內向和喜歡獨處了,也不善於交流,我很害怕,我沒有安全感,幸好我思想沒有很扭曲,沒有在青春期做出格的事,我順利地讀完了初中和高中,一直到大學,現在大學也快要畢業了,但是這種性格一直都在陪伴著我,我不知道該怎麼改變,我是個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但是由於我這種性格,我只能默默地在與人相處時,現在我只能儘量讓自己慢慢忘記那些痛苦的回憶吧,還有希望遇上一個對我很好,給予我安全感與疼愛的那個人。
-
4 # 蘋果32913
這就是之前的我,之前的我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哭,有時會是因為父母一些細節,有時會因為親戚的隨意評價我而哭,那時的我不敢說,又因為當時家境不富裕有些自卑,當後來我用2年來勉勵自己首先,我先早睡早起,擁有好面板,讓自己自信些,後每天運動瘦身瘦身,多喝水,防曬,補充面板水分,就足夠了,一年後就有明顯改變,臉變好看了,而且白了瘦了,花了大價錢做了個捲髮,和減齡劉海,再買了幾套衣服第二年,我經常參加朋友邀請出去玩,一是為了聽見朋友誇讚,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二我要習慣這些,才能不怯場,擁有足夠自信,去駕御一些不同風格衣服也許你們看著很簡單,但中間的困難又有誰知道,最重要的是堅持
回覆列表
可能你有些社交恐懼,其實很多人都面臨這個問題。希望這幾條可以幫到你。
1.放鬆地做準備
很少有人認為擔心是自動的,但它確實是。對於即將到來的社交場景反覆的強烈的擔心會把事件和焦慮聯絡起來。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真的進入社交場合時,你就會感到焦慮。你已經在大腦中編好了程式。
你可以嘗試花一些時間(泡個熱水澡,坐在舒服的椅子裡,想象著看到自己放鬆而自信的狀態),來放鬆的考慮未來的一個聚會,這樣你就可以開始扭轉這種趨勢。反覆去做可以讓你的身體和大腦建立一個新的、更好的對於那些場景的自動連結。
2.尋找社交場景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個房子裡三年,但是從來沒進入過其中一間屋子。在那之後,當你真正的冒險進入那個神秘的房間時,你可能會感到一些緊張和焦慮。當我們越多的去迴避一件事,它就會越多的傳遞一個資訊到我們的無意識裡:“那是危險的,所以我要躲開它。”
在自然界中,我們會躲開樹叢,因為那裡有獅子,或者我們會遠離懸崖邊緣,因為掉下去會摔死。你的大腦會試圖去幫助你,它會對你正在逃避的事情產生更多的恐懼。
3.觀察你的四周
社交焦慮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部感覺上。有研究發現:那些評價自己在社交上很害羞的人對周圍環境的細節擁有更糟糕的回憶,因為他們僅僅是在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
所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向外看可以降低焦慮。當你身處一個社交場景時,做如下三個方面的心理筆記:
· 牆的顏色是什麼?
· 牆上的畫是什麼?畫面裡包含什麼?
· 其他人都穿著什麼樣的衣服?
4.提出問題
社交恐懼總是讓我們擔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不是去關注別人。培養自己的好奇心,用開放式的問題詢問別人(即不是提答案是“是”或“否”的問題)。然後記住他們所說的其中的重點,並指出它們來證明你對這些重點有很大的興趣。
這些會強制你把注意力從向內轉向外,這也會讓對方感覺很好。作為這個策略的額外好處,意味著你可能無意中交到更多的朋友。所以,克服社交恐懼就是採取更多新的嘗試,同時儘可能停止更多舊的行為。
5.關掉你的想象
你的想象力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合理使用它,它可以產生巨大的幫助。但是如果你用它來嚇唬自己,就好像拿錘子去洗盤子。嘗試著去想象人們認為你是一個可以交往的人。
多年的公開演講經驗教給我要停止評估他人如何看待我。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使用“讀心”,那麼告訴自己:“我真的不知道哪些人現在在想什麼!”因為這才是事實。我們能夠影響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是我們卻無法控制它。
6.什麼是你想要的?
你的大腦需要積極的指令,而不是“我希望我像往常一樣不會感到恐懼”(這就好像有人向你問路,你卻告訴你他們不想去的地方一樣)。問自己:“在那些情境下,什麼是我想要的感覺”,並且針對這個養成新的習慣。
透過觀察你和他人(老朋友,或者信任的家人)一起時舒服的感覺,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感覺”。這樣,你就可以讓你的大腦在社交情境下,去執行那些讓你覺得舒服的情境下相同的模式。
7.做自己
社交恐懼治療的一部分就是教會患者保持足夠的放鬆,能夠去呈現自己的不完美。沒錯!那些保持放鬆的,並且隨時準備自己會出洋相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社交自信。比如:幽默是有風險的,因為它可能只會造成一片毫無反應的沉默。
社交恐懼的關鍵點是我們過分的去關注了他人的想法,試圖去自然的呈現出完美狀態,反而使得我們顯得生硬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