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載庭

    米芾,北宋書法家、畫家、書法理論家,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米芾,精通真、草、篆、隸、行等書體,擅長臨摹古人書法,可以假亂真。喜歡書法如痴如醉,世人稱其“米顛”。

    米芾行書中最有名的就是人稱天下第八行書的《蜀素帖》,其外還有《研山銘》、《值雨帖》、《吳江垂虹亭詩帖》、《吳江舟中書》、《舞鶴賦》、《淡墨秋山詩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作》、《復官帖》、《法華臺詩帖》、《竹前槐後詩卷》等。

  • 2 # 書畫家原國軍

    感謝這個綠色平臺,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陽漢族,時人外號,海嶽外史,北宋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稱宋四大家,曾擔任校書郎,禮部員外郎。

    米芾書畫能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一格,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古人書法,可達到以假亂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書法,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在北宋四大家中首屈一指,康有為曾經說過(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思是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尤為突出,米芾習書自稱是集古字。雖有人認為笑柄,也有人贊同,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成家,這就是米芾書法成功的由來,可見他愛唐人,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的影響。(1082)年後他開始尋訪晉人法帖,得到中秋帖後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不羈的他並不滿足,在早年就喊出,老厭奴書不換鵝,此時米芾書法並沒定型,在元(1088)年書寫苕溪帖,殷令各頭陀寺碑跋,羅素帖,風格卻有較大的差異,還沒有走出集古的門檻,直到既老始自成一家。在五十歲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他獨到之處,要求穩而不俗,險而不怪,老而不枯,潤而不肥。要求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肥與瘦,疏與密,繁與簡,裡與藏對立因素融入起來了,也就是說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有,猶如一佳士也,章法重視整作,氣韻,兼顧,細節胸有成竹,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用筆特徵主要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沉著痛快的風格,起筆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峰直轉而下,捺筆變化頗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長橫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帶有側傾的體努,欲左先右,欲揚先抑跌宕跳躍的風姿,駭快飛揚的神氣。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寄炒於豪放之外,合乎於天造,厭於人意都是以傳統的造詣,功力,格法標準來要求自己的,透過墨趣的態度和心情達到了他人認可。

    米芾自稱(刷)字,就是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力盡勢,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徵,從存世界六十幅手跡來看,刷,這個字正是將米芾字的神采活生生的表現出來了。

    米芾行書代作(苕溪帖),是米芾在苕溪遊歷時所寫詩而書寫而成,苕溪帖是米帝中年時的佳作,(1088年)此時的他三十八歲己到中年,但是在字意中所體現不乏天真,活潑開朗之氣,以胸中之美慣穿了整篇,後人無不驚歎無不讚賞,成了學習的楷模。

  • 3 # 千佛山之魚

    北宋書法大家米芾,字元章,號海嶽外史,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米芾行書《蜀素帖》、《研山銘》、《吳江垂虹亭詩帖》、《吳江舟中書》、《淡墨秋山詩帖》、《苕溪詩帖》、《法華臺詩帖》、《竹前槐後詩卷》等均為傳世佳作。

  • 4 # 大盛書法

    米芾行書代表作品是那些?有《蜀素帖》、《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研山銘》、《虹縣詩卷》、《多景樓詩冊》等代表作傳世。米芾(1051年—1107年),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在書法、繪畫、金石學等方面都有造詣,數書法成就最高。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一、《蜀素貼》,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釐米,橫284.3釐米;《蜀素帖》明代歸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恆之手,後入清內府,現存臺灣故宮博物院。

    二、《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 紙本,行書,縱30.3釐米,橫189.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時米芾38歲。

    三、《研山銘》手卷 水墨紙本,高36釐米,長138釐米,分三段。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承相賈似道收藏。由於歷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東瀛,被日本有鄰博物館收藏。

    四、《虹縣詩卷》 系米芾撰、書的兩首七言詩的大字行書法帖。紙本墨跡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得比較明顯。

    五、《多景樓詩冊》 由11開冊頁組成,每頁紙本縱31.2釐米、橫53.1釐米,共寫有41行字,每行有的為二三字,有的則只有一字,充分顯示了米芾大字行書的磅礴氣魄。《多景樓詩冊》原為長卷,在宋時已被人裝裱成冊,明清時期為不少收藏家遞藏,是流傳有序的書法巨跡。

  • 5 # 草坡書院

    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天下十大行書之ー,排第八。墨跡絹本,行書。縱29.7釐米,橫284.3釐米;書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此卷相傳為邵氏所藏,欲請名家留下墨寶,以遺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

    《蜀素帖》經宋代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米芾立林希邀請,結伴遊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卷中數詩均是當時記遊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成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魃記”。此《蜀素帖》為墨跡絹本;蜀素上書有米芾自作各體詩八首,(為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計71行658字,卷末款屬“元祐戓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記"。(按米芾落款,以“”、“芾”別早晚)。《蜀素帖》書於烏絲欄內,但氣勢絲亳不受侷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折挑,曲盡變化。《擬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後面愈飛動灑脫,神采超逸。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結字也俯仰斜正,變化極大並以欹側為主,表現了動態的美感。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日: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濙,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蜀素帖》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隨意佈勢,不衫不履。用筆縱橫揮灑,洞達跳宕,方圓兼備,剛柔相濟,藏鋒處微露鋒芒,露鋒處亦顯含蓄,垂露收筆處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牽絲勁挺;亦濃亦纖,無乖無戾,亦中亦側,不燥不潤。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互動出現,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合,形成了《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總之,率意的筆法,奇詭的結體,中和的佈局精彩動人。《蜀素帖》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隨意佈勢,不衫不履。用筆縱橫揮灑,洞達跳宕,方圓兼備,剛柔相濟,藏鋒處微露鋒芒,露鋒處亦顯含蓄,垂露收筆處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牽絲勁挺;亦濃亦纖,無乖無戾,亦中亦側,不燥不潤。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互動出現,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合,形成了《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總之,率意的筆法,奇詭的結體,中和的佈局,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創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題詩盛讚此帖:“蜀縑織素鳥絲界,米顛書邁歐虞派。出入魏晉醞天真,風檣陣馬絕痛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卸妝有什麼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