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論

    又是我所喜愛的大明朝。談到明朝中期,必然繞不開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明史》記載:“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明神宗。” 然而在我看來,小萬曆的怠政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明朝的滅亡在英宗時已初見端倪。

    土木堡之變

    蒙古貴族在朱棣的幾次親征下,在北方大草原老老實實地待了幾十年。到了他祖孫朱祁鎮在任時,蒙古西部的瓦刺已然崛起,多次進犯邊境。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刺首領也先帶著兩千多人上貢馬匹,向皇帝邀賞。不過他多報了一千多人,這時咱們的“愛國小忠臣”王振堅決不同意,並按照實際人數獎賞。王振心想,可惡!居然想佔我大明朝的便宜,你怕是遇到祖師爺了, 都是我的,別想!並故意減去馬價五分之四。這也先也怒了,偷看別人老婆結果自己被綠,忍不了,忍不了。這年的七月,也先帶領著自己的全部家當,分四路向內地進攻。很快大同失守,北京方面更不能忍了,王振一波溜鬚拍馬屁,對著英宗小傻子說你能行,你是最棒的。一個敢說,一個敢信,老臣阻攔,英宗已然上頭決定親征,就是不聽。果不其然,一波團滅送給瓦刺。這場戰役,當朝重臣和精英全部死光,英宗也開開心心地體驗起蒙古牢房的滋味。1449年的土木之變,是明朝中央軍隊第一次發生的一場失敗戰役。

    北京保衛戰

    也先在土木之戰中嚐到甜頭,覺得明朝不過如此,就想自己入主中原。還好有于謙滋醒了他,不然明朝真的可能拜拜說再見。同年九月,也先在與明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監喜寧的唆使下,欲以送還明英宗為名,趁勢進取北京。

    土木堡之變的訊息傳到北京,人人慌得不得了。很多平時“低調”,關鍵時候秀智商下限的官員站出來了,提議南遷。於大人以死反對,並舉出我們悲催的臭弟弟宋朝滅國事件,感動了一堆官員支援。不跑了,大不了王朝易主,說幹就幹,積極備戰。先把我們的“愛國小忠將”王振全家送走,隨後新立皇帝。於大人作了充足的準備,調動全國的資源和力量 ,不出所料,也先的夢該醒了。十月初,也先氣勢洶洶南下。真到雙方交戰時,瓦刺方面是越打越垮,到最後被按在地上錘。英宗呢,在外面也玩得差不多了,被送了回來。英宗和代宗之爭已是後續了

    雖然北京保衛戰勝了,但,我們的於大人沒有得到善終,明朝的邊境危機並沒有就此結束。

  • 2 # 小子說歷史

    明朝中期出現了那些問題導致大明王朝從巔峰逐漸走向衰敗的?個人認為有一些事和一些君主導致的。

    第一,明英宗時期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正統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刺也先,以明朝削減馬價為理由,嚮明朝邊境發起大規模進攻。明英宗在大宦官王振的鼓動下,不顧群臣的反對,硬是要發動三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在七月時,大軍開拔,留皇弟朱祁鈺留守京師,大軍行軍中一切事務均由王振決斷。最終大軍在距離土木堡被全殲,逃回了的只有2000餘人。

    土木堡事件導致大明精銳盡失,要知道這三十萬大軍中包括了三大營(神機營,五千營,千機營),這可是大明的真正精銳,他們都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另外,王振被殺,英宗本人也被俘,朝中共計66位文武大臣也被殺害,可以說朝中的中流砥柱損失殆盡。土木堡事件對大明國力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明史》記載:“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明神宗。”

    第二,大明中期出了幾個不務正業的皇帝,比如在位二十多年,避居西苑,喜歡修道問仙的嘉靖帝,三十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還有喜歡玩角色扮演的明武宗朱厚照等等,總之大明朝除了前幾位皇帝有能力之外,其他的皇帝的治國能力都有限。

    總之,大明的衰落,明英宗的土木堡事變要付很大的責任,當然後任的皇帝也不夠給力,沒有太大的能力就算了,工作也不夠勤勉。此外後期宦官專權,黨爭不斷,這都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國力。

  • 3 # 歷史隨筆

    一個王朝的衰敗是各種因素造成的,但是對於封建君主專制國家來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皇帝的領導執政能力。

    不知道中期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但是轉折點我認為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開始,土木堡之變大家都知道,幾乎耗盡了大明王朝全部的財力,喪失了全部精銳,從那之後,雖然大明朝從主動攻勢轉成了守勢。

    自英宗之後,他兒子朱見深只能說是個好人,但算不得是個好皇帝,特殊的成長經歷沒有讓他變成劉旬那樣的英才,而是變成了渴望安生混日子不想惹事找事的平庸之人,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就是國家的災難!

    再接著朱祐樘算是個難得的好皇帝,也是個好人,但是大明就像個大病一場中年人,朱祐樘使出全力殫精竭慮想把它恢復往日雄風,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大明只獲得了短暫的中興,由於過度操勞,朱祐樘30多歲便去世了。

    之後的皇帝基本都屬於不務正業型,大概他們也是覺得國家問題太多,無從下手治理,索性懶政吧!

    宦官,內閣,軍頭,各方勢力輪番上陣,大明就像得了蟲病的大樹,被這些蛀蟲內鬥一點點掏空,混亂的局勢下民間掀起各種起義,加上清軍添火,大明這顆百年大樹終於走向了滅亡。

    綜上,皇帝不作為才是導致明朝從巔峰走向衰敗的根源,正是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才讓各方勢力牛鬼蛇神有生存土壤!

  • 4 # 好好向上天天學習

    1. 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從巔峰到衰落,不是因為某個人,某件事,某個自然災害。如果有這樣的歸因,就是歸因的人在偷懶,把歷史的演進看的太簡單,想法太單一了。這樣的分析結果不值得信

    2. 王朝的更迭是整個系統出了問題,包含政治,經濟,宗教,氣候,地域環境......等等。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自然就衰落了。這是自然演化的規律,歷史發展的趨勢,就好比恐龍稱霸過地球,但屬於它們的時代過去了。老虎,獅子曾經也是森林和草原之王,但現在是人類才是森林和草原之王。所以不能說是哪個恐龍,哪隻獅子,哪個老虎出了問題

    3. 有了以上兩點作為基礎,我們就可以來看看明朝為什麼會從巔峰走向衰敗,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

    內部:明朝的官僚體系有弊端(從朱元璋時期就埋下了),官僚體系效率低,稅收效率低,收稅的結構太單一,國家沒有錢,自然就養活不了官僚體系和維護統一的暴力機構軍隊,惡性迴圈,最後民眾造反推翻統治成為了結果

    外部:明朝後期,西方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解除海禁以後,和外部的解除更加密切起來,受到外部的干擾也逐漸增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白銀對經濟的干擾。時代變化了,而明朝內部的改革跟不上變化,由勝而衰是自然趨勢

  • 5 # 外道198

    最大問題還是稅收制度,政府窮。清康乾時期每年能收上來4000多萬兩,海盜家族鄭家萬曆時期每年光收西班牙、荷蘭保護費+東洋、南洋海貿就能進賬250萬兩,明那每年4、500萬兩就是個笑話。

    中期內閣制逐步完善,本來相較皇權獨裁,內閣制容錯率更好,但相應的稅收改革由於利益關係卻失敗了,礦稅、商業稅等收不上來,國家還以農業稅為主,一碰天災、人禍就赤字。

    本來應該“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無代表、不納稅)”,卻變成了納稅的無代表(農民)、有代表的不納稅(文官集團)。這造成後期國家不僅無資金把龐大兵源轉換成合格士兵,反而龐大人口變成了國家負擔(失業流民),同時還有著甲率低下(日本普通足輕都有簡單的竹甲)、現有部隊糧餉匱乏、無賑災資金等等一系列問題。

  • 6 # 樓迷

    明朝的問題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問題,這個問題從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他透過釋出浩令制定了許許多多不許後輩兒孫更改的命令,便: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制度形成了僵化的體系。讓人們用200年前的規定處理處理當下的問題就太荒唐了。這也是朱元璋當皇帝最失敗的地方。這也反映了朱元璋是一個不懂歷史的皇帝。社會歷史經過100年的發展以後,就會有巨大的不同,作為政治統治的辦法,也需要做重大的修改。但是朱元璋完全忽略了這一點。讓他的後輩兒孫用僵化的辦法去處理現實的問題,實在是無能為力。後輩兒孫一個個都厭惡當皇帝,或者躲在後宮裡不出來,或者自己一個人扔下公務,在外面遊山玩水好幾個月,把國家大事交給弄權的宦官。中國的那些有良知,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在不斷的爭吵,有益的爭論,不會被吸收,爭吵聲音越來越大,帝國在爭吵聲中滅亡。

    宰相制的取消。帝國的地盤越來越大,事情越來越多,後輩的皇帝們經力體力遠遠不如朱元璋,不可能親自處理這麼多雜務,需要大臣的協助處理,但是沒有設立有實權的宰相,大學士經常更換,責任一定要落在皇帝身上,皇帝要麼累死了,要麼什麼也不管。大學是張居正心死了,宰相的權利,搞得很好,也落下一個罵名。哪一個大學士還敢為帝國負責呢?最後讓宦官專權了。

    軍隊問題。明朝的軍隊自給自足,實行屯田制,一部分士兵種田,一部分士兵守衛。軍隊自己養活自己,基本不靠中央稅收。士兵們越來越不願意種地,開小差跑了。後期的軍隊數量越來越小,戰鬥力越來越差。

    貨幣問題。建國初期發行的紙幣,但是沒有推行開,民間習慣用銀子,但中央政府堅決不承認,頑固地推心自己的貨幣,經過100多年發展以後,經濟發達了,貨幣重要了,需要支援工商業,後來只好指望從外國進口銀子,但是外貿是中央政府不支援的事業。

    財政問題。中央政府沒有統一的財政制度,沒有預算,沒有決算。戶部相當於一個統計局,他手裡沒有沒有資金,所以國家出現了很多花錢的事情,中央政府一點辦法都沒有。地方收來的稅金不是交給戶部中央,而是直接交給開支單位,如某一支軍隊,比如某一個治河專案,比如內宮。

    外貿問題。明朝經過100年發展以後,生產出了很多剩餘產品,外國也很喜歡這些產品,所以就產生了交換的意願,但是中央政府不批准對外交易。中國的這些剩餘產品價格很低廉,賣到國外賺大錢,所以很多商人鋌而走險,走私現象很嚴重,走私的商人們不惜組建海盜船隊,從中國走私。東南沿海的海盜就是這麼發生的。其中鄭成功的父親也是一個大海盜,但他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走勢的貿易。所以中央政府的外貿政策,不僅影響了人民的生活,減少了自己的關稅收入,而且給自己帶來了嚴重的海盜問題。

    明朝政府還有很多荒唐的政策,看似為了維護穩定,為了人民生活,實際上到後來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發展。

    下次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獵狐》錢廠長為什麼非得要跳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