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喜歡閱讀。不過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問題:讀完後都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什麼的。還有記不住書上的內容。大家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我這個問題?
4
回覆列表
  • 1 # 趙恆逸老師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閱讀後什麼都記不住,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非常感興趣。

    因為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但是看完就容易忘記的人。為了這件事我非常苦惱。我曾經想過各種方法。有時候在想能不能有這樣的一種功法,練了之後會增加我的記憶力呢?或者是能有一種機緣巧合讓我獲得一種特異功能。從而能夠達到過目不忘,記住所有看過的知識。但是多年以來我都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方法。因為我的記憶力確實不太好。但又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雖然是這樣,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喜歡讀書的這個習慣。我覺得勤能補拙吧。

    在這裡我就分享一個小故事。曾國藩在年少的時候,非常喜歡讀書,但是記憶力又不太好。話說,有一天的傍晚,他的家裡進了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正要開始行竊,而曾國藩先生從外面回來了,小偷嚇得趕緊翻身跳上了房梁。年輕的曾國藩先生特別愛學習,進了屋之後就拿起了書開始閱讀了起來。可能是覺得詩詞寫的不錯,曾國藩想要背下來這首詩詞。而曾國藩反覆閱讀背誦,天色漸晚,曾國藩先生背的興起索性晚飯也不吃了,於是挑燈夜讀。聽著曾國藩反反覆覆背這一首詩詞。其實小偷在房樑上早就已經聽會,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了,而曾國藩先生還在那裡如同唸經一般的叨叨個沒完沒了,就是記不下來。小偷飢渴難耐,氣的是渾身發抖,心裡在想,這如果是自己兒子一定會用腳去踹他。最終小偷按耐不住一躍而下,伸手搶過曾國藩手裡的書,置於地下。將詩詞從頭到尾十分流利的背了一遍,然後負手揚長而去,曾國藩在原地目瞪口呆。

    這麼多年就是因為這個故事激勵了我,雖然記憶不好總是忘記,但我相信勤能補拙。前一段段時間,我專門為了研究讀書方法和記憶力方法,買了幾本書開始研讀起來。其中的書籍有《朱子讀書法》、《過目不忘的讀書法》、《超級記憶術》、《讀懂一本書》。

    下面我就把自己讀書和研究的心得公佈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

    一、《朱子讀書法》

    1、古人讀書是非常注重自己的方法,總結的方法是非常多,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非借而不能讀也”等等。

    2、古代名人留下來的讀書的話語不多,都是隻言片語而已,有很多精闢的語言。然而能有人系統的整理下來,就是朱熹的讀書方法。是從古代流傳下來最為系統的,這屬於古代讀書方法集大成的作者。

    3、《朱子讀書法》是南宋時期大儒朱熹所作,弟子整理而成。朱熹,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朱文公”,後世稱“朱子”。“朱熹”在世親手建立考亭書院,武夷精舍,同安縣學,重建了嶽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

    4、朱熹在古代的教育上和思想上,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生中收的弟子非常多,也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對於讀書的方法總結的最多,他的一生寫字多,讀的書也特別多,由朱熹總結的讀書方法還是比較權威的。

    5、朱熹先生在和同鄉的好友張洪先生聊天的時候,談到了讀書的方法,並總結了一些關於讀書方法的文字,不斷地進行增減,歸納了關鍵的地方分為了六點:分別是著力用緊、居敬持志、虛心涵養、切己體察、熟讀精思、循序漸進。然後再將文章中的同一類問題歸納到一起,使所讀的這本書能夠條理分明。

    6、總體來說,讀書就是要熟讀細看,用心體悟。使書裡的話語就如同是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的一樣,使書中文字的意思和自己心裡的意思形成一致,再去精心思考就能夠有所領悟。讀書要靜下心來慢慢的讀,用平靜的心態去感受書中的變化,就算是再堅硬的木頭也有軟弱的位置,讀書就是要找容易上手的地方去讀,再去處理其它紛繁複雜的地方。

    7、朱熹道:讀書就要明察事理,想要真正的明察事理就要細心的去領悟,做到一絲不差。只有把細節考慮的周詳,思維才能變得敏捷,洞察秋毫,我們內心的意志不斷地被打磨,人就變得愈發的精細。即使是把天地間重要的大道理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也能夠體悟真正的核心。我們好像面對牆壁站著,只有細心的去讀書,才能開啟壁壘,使思維眼界變得拓寬。一些厭煩讀書的人,一定會心沉澱不下,總是間斷,而最終一無所得。

    8、朱熹道: 即使是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也有可能因為事物繁亂,還沒有讀出一個眉目就匆匆的放下,沒有搞清楚這本書,就把興趣轉移向另一本。因此雖然每天都很勤奮,甚至來不及休息,完全沒有從容領會的那種樂趣,讀書怎麼能夠心有所得呢?更談不上記住了。有堅持而不懈怠,和那種斷斷續續讀書的人相比,結果是不一樣的。孔子所謂:“欲速而不達”;孟子所謂:“急於求進者,往往後退也很快”。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9、朱熹道:安排好事務,把心沉靜下來,專心致志堅定不移的去讀書,使內心不再動搖,那麼讀書就能夠文意酣暢,血脈通融,自然就能把書中的道理,漸漸的融合理解。內心真正的領悟到了這些道理,才能努力的做到內心堅定不移、對除惡行急,讀書就是要循循漸進,慢慢的進入狀態,而達到那種深入其中的境界。讀書有的時候內心激動不已,其實精湛的境界全在於自己的內心,而心是十分空靈的,神妙莫測的感覺。心是我們身體的主宰,一刻也不能遊離,如果心不由自主的飛馳飄忽,遊離於體外,身體就沒有了,主宰萬事萬物就沒有了樞紐。左顧右盼之間已經不能感知自己的身體所在,更何況去反覆辨別書中的言語參考事物?

    10、朱熹道:自己讀書的時候是正襟危坐,慢慢的瀏覽,輕聲吟誦,細心體會書裡的意思。制定一個學習期限,安排緊湊的學習計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平心靜氣自然領悟。看一本書一定要仔細,不可泛泛而過。司馬光談論做學問的方法時,誦讀第一遍是熟悉它,然後是深入思索的貫通,他把自己想成當時的人,去用心體會。

    11、朱熹道:凡是讀書都要整理好自己用的桌椅,桌面上要保持乾乾淨淨,書要放整齊,身體坐正面對書籍。認真從容的看清書上的字型,做到仔細認真清楚,讀書時要每一個字誦讀得清楚響亮。不可以多加一個字,剪掉一個字,不可以讀錯一個字,或者顛倒一個字。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能夠順口而出,時間長了自然就不會忘記。

    14、朱熹道: 讀書都不要怕麻煩,去用心體會所有內容,不要粗心大意。如果有人說讀書有捷徑可走,那就是害人的深坑,誤導別人的。在沒有看明白書中所表達的道理時,就好比自己層層的被包在裡面,無法看清實質,就需要今天剝掉一層,明天再剝掉一層,把外邊的皮剝掉,就看到肉肉去掉了,才看到裡面的骨頭,骨頭的表面去掉,才能看到裡邊的骨髓,假如粗心大意,讀書就不會有所領悟。

    15、朱熹道:讀書剛開始沒有什麼疑惑,再往下讀就慢慢的出現了問題,有了疑問,等讀到了書的中間位置,便處處都是疑問了,等再往後讀,慢慢的會發現疑問就變少了,因為逐漸的出現了答案,到最後就能夠融會貫通,疑問自然就沒有了,到這個時候才算是學問。

    16、朱熹道:只有大的疑問,以後才能有大的進步。歐陽修先生在寫書的時候說道:最合適思考的地方,就是這三個:一個是廁所裡,一個是馬背上,一個是枕頭上。古人寫書都是這樣的勤奮,我們讀書怎麼可能一不小心心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去呢?

    17、朱熹道:我朱熹從十六七歲的時候開始用心讀書,在家中舉目之處皆是書本,真是書海無涯,用心去研讀。現在看我當時的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當時我確實是吃了很多的苦,讀了不少的書。

    18、朱熹道在回答弟子張洽的信中寫道。讀書切忌貪多呀!只有少讀書才能容易做到精湛純熟。

    二、《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作者【日】:華澤紫苑

    1、過目不忘的記憶法方法是一週輸入3次,就是說在一週之中要讀3次。先背誦一遍,第二天回過頭來複習一遍,第三天再複習一遍,一週後再複習一遍,背誦英語單詞就是這樣記憶的。可以達到在10年中不會忘記,據很多大腦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是在一週到10天左右輸入3-4次,這種方法也適合應試的學生學習。按照作者所言,人每天會有大量的資訊輸入大腦,如果將所有的資訊全都記下來的話,人的大腦就會脹破。所以除了非常必要的資訊以外,人的大腦基本上會將這些全部的資訊忘掉,這也是大腦的自我保護的功能。人的大腦會吸收輸入大量資訊,而這些資訊都被儲存到一個叫做“海馬體”的地方。如果3-4次輸入同樣的資訊,這個資訊將會被轉移到大腦中叫做“顳葉”這個位置,而這些資訊一旦從“海馬體”轉移到“顳葉”這個地方,這個資訊就變成10年都不會忘記。

    2、碎片時間讀書法。作者說的是要用每天大量的碎片時間,利用在地鐵坐車的時間,會產生非常多的讀書時間,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時間管理方法。非常適合一些白領,以及經常上下班的商務人士。

    3、深讀而不速讀這裡邊說的讀書就跟朱子讀書法有些相同了。

    5、趁熱打鐵讀書法。在自己覺得有興趣的時候就多讀一些,趁熱打鐵讓興趣支配記憶。據說在興趣盎然的時候,興奮的時候記憶力可以達到30年,因為在興奮的狀態,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促進記憶力。

    總結:我自己的讀書習慣是:我喜歡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看書,對增加記憶力很有幫助。因為在睡覺之前做的事情,就不會被其他的資訊所覆蓋,大腦不會再輸入新的東西,就不會引起對資訊的衝突,可以促進大腦自我休整歸納。還有因為在睡覺之前身心放鬆愉快,手機已經停止了資訊的釋出,不用擔心誰打電話給你,沒有其他資訊打擾。

    另外我讀書的時候旁邊會放上一個文具盒,裡面有五六種顏色的筆,旁邊會準備一個本子,不但自己記下來一些重要的資訊,還要在書上劃來劃去,甚至加上自己的語言。越是畫的亂,越證明這本書對於我價值很高。如果書的紙面乾乾淨淨,對於來說幾乎不會看第二遍。我為什麼用各種顏色的筆呢?因為他們可以加強我的記憶,有的句子畫了下劃線之後還要被我再圈起來。在讀書的時候我習慣用塗鴉的方法,讀書的人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整潔的讀書派,書要包上書皮,中間不能有摺頁;第二排就是亂畫派,重要的地方都畫上了下劃線或者摺疊,用書籤,我是亂畫派的。

    那麼你是哪一派呢?

  • 2 # 微思格

    閱讀完記不住內容?推薦幾個方法(普京鎮樓)。

    一:邊閱讀邊做筆記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且簡便的方法。筆記筆記就是下了筆才記得住,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讀書就是要勤快一點,看到重點情節、重要人物的登場、故事線、有不同於作者的觀點、在作者的觀點上有延伸的想法、對書中人物言辭的看法、優美段落等等都是可摘可點。劃劃線打打圈寫寫自己的想法,能使你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以及記住此內容。

    二:看完書之後多看看別人的書評

    看別人的書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看別人的書評,好比伯樂相馬,你可以找到對本書最恰當的評價,不管是對書全方位無死角各個角度的剖析解讀,還是細嗅薔薇般看到你觀察不到的細節,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他們的觀點,我相信,你都會有所收穫。從而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嘗試自己做讀後感或者書評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做起來卻會十分有趣。對書本有自己的理解能讓你更好地記憶書本內容。因為此做法本人很少嘗試,故不深談。

    四:與閨蜜好友分享

    好的書本值得分享。找到與你讀過同一本書的好友,相互交流對本書內容的看法,不僅能夠增進友誼,還能加深對書的印象,何樂而不為?

    五:好書值得多次閱讀

    論語有云:溫故而知新。我們都知道,熟能生巧,溫故知新。看多了自然就記得深,記得牢。這個道理淺顯易懂,此處亦不多講,但這個辦法非常重要,值得多試。

    還有很多其他我沒列出的辦法,估計其他人有比我更好的辦法,不吝嗇的話就說出來分享出來給大家吧~

  • 3 # 愛講故事的dora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閱讀後記不住,就動筆紀錄下那些你喜歡的內容。

    紀錄的過程還要反覆領悟,朗讀,加深理解記憶。

  • 4 # 戚老師說

    題主喜歡閱讀,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題主又說,讀完後感覺自己什麼都記不住。其實這也不必焦慮,記不住就記不住吧,只要在讀書時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也算收穫了,不一定非得記住些什麼。從小到大我們讀過的書記住的又有多少呢?陶淵明曾說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也就是說,只喜歡讀書,不求對書的內容十分了解。這種隨性自然的讀書態度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

    曾聽人說過一個比喻:讀過的那些書,就像我們每天吃下去的飯,吃飯自然而然,吃過以後你也不是說一定要記住吃了些什麼,然而你會不知不覺得到滋養。也許這就是真相,所以,讀書的話,靜心讀就好,功利心別太強。

    如果讀完後感覺到不足,迫切地想記住些什麼,那就寫讀書筆記,這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寫筆記是閱讀輸入之後再輸出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現在在微信讀書、百度閱讀等一些讀書app上做筆記很方便。寫筆記也完全不用有心理負擔,可以寫得很隨心:摘錄打動你的句子;用“什麼人做什麼事結果如何”的模式概括故事的內容;試著簡單分析一下人物的特點;從某一個角度寫一篇小評論......等等,也可以發表在各種日誌上分享給別人。如果慢慢養成了習慣,不寫你倒會不習慣了。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書的內容和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 5 # 看海去887

    這要看你閱讀的那類書籍,文章,刊物等等,好的書刊,可以從中汲取營養,賞心悅目,除去糟粕,汲取精華,如果你愛好閱讀,大可不必都能記住,對於好的句子,可以做做筆記,如:《西廂記》中描寫崔蔦蔦的句子:臨去秋波那一轉,就把一部書寫活了。被人定為第一“淫書"的《金瓶梅》,也有一句名言:人無剛骨,立世不牢!

    所以閱讀不一定都能記住,但要記住書中的名言,警句等。

  • 6 # 書單俠分享

    談談我的感受吧,希望對您能所有幫助。

    1、個人興趣

    興趣是第一動力。沒有興趣的事情即使想做也不會堅持的很久。很幸運您喜歡閱讀,所以這一點應該不是啥大問題了。

    2、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好記性趕不上爛筆頭對不對?在讀的過程中建議你適當的做下筆記,尤其要注意對下面幾點做下記錄:

    1)作者是誰?有啥關於他的介紹?---讀了半天都不知道和誰在做精神交流,豈不是很過分?

    2)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啥? ---一本書真正的核心內容並不多,可能就是幾句話,就是一個道理,一個原理。抓住了核心這本書也就算是不白讀了。在別人問起來你來的時候,只要把核心內容能夠表達清楚,再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本書就不算白讀;

    3)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 ----作者透過書籍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僅僅是表達,但是你不一定需要全盤接收。作者也是人,也會受到所在年代,社會思想,文化知識等的各種限制,表達的觀點不一定都是金科玉律,你需要結合你的實際情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吸收,去糙取精,揚長避短。把他說的精華納入到你的知識體系中來;

    4)這本書對你的感悟是啥?---讀完書,一定要結合自身談談自己的感受,讀書就是和對方做精神層面的交流,只聽他說那叫吸取資訊,只有經過你反覆思考,認同的資訊,自己感悟表達出來,那才叫知識。才能真正的記住。

    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學了很多的知識,也做了大量的記憶,但是實際上,它並麼有和你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也不能對你的日常生活起到改變的作用,那這樣的知識其實是無用的,自然也記憶不用。說白了,我們讀書還是要講究實用。不實用的書籍,根本沒有讀的必要。

    3、講究一點緣分,別硬讀

    就跟你交朋友一樣,大家都願意和自己投脾氣的人交朋友,誰也不願意和那些雖然看起來很NB但是很高冷聊起來無感的人交朋友吧?讀書也是同一個道理。也是講究一些緣分的。

    雖然很多書籍是經典著作,但是並不代表你就能輕鬆的和它做交流,讀都讀不明白何談記憶?這種情況下,我的建議是,適當的放下這本書,去選擇一些輕鬆易懂的書籍去讀,過一段時間再回來閱讀這本書,沒準你就找到感覺了,恨不得一口氣讀完他!哈哈。

    我初中那會讀《紅樓夢》,怎麼看都不懂,讀完一半就記住了幾個人名,而且感覺很枯燥沒啥意思,根本不能get到我的G點。這個時候我就果斷放棄了,直接把書扔到一邊。等到高考完了,正好有點時間,拿起來又讀了一遍,嗨!神了!這本書很有意思嘛!結果我用了一星期時間那麼厚一本就讀完了,而且到現在還記憶深刻。對曹雪芹想要表達的深層次意思也有了自己的見解。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試一試。不適合現在讀的書籍先放一放

    4、讀書最好別帶著功利心理

    讀書是對我們精神品質做薰陶的最好辦法,但是也不是說每讀一本書就必須得從中學到點什麼,書籍對咱們的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很多書籍讀完雖然你沒有記住具體的句子和意思,但是它實際上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你的思維方式和你的心思意念。讀書的時候最好不要抱著很功利的心理去讀,就是放鬆心態,順其自然吧。我特別喜歡《士兵許三多》中吳哲的口頭禪:平常心,平常心。 凡事平常心,心態才從容。很多不明白不懂得的事情反而會很容易就體悟出來,這個時候你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啦~

    5、讀書貴精不貴多

    雖然說是數量決定質量,但是這個原理不適合讀書領域。讀書還是要挑選一些領域的經典書籍來讀,讀書最忌諱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你說的讀完記不住,會不會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就像去植物園看花,品種幾百種,幾十分鐘逛完大概也就知道今天去看花了,要想說出都看了啥花,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記住吧。別人一年讀50本,我們讀500本,那感受肯定不一樣哇。

    6、另外推薦一個實用的方法: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這個記憶方式,是結合了左右腦的工作原理由英國的東尼博贊發明出來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左腦主要是掌管邏輯思維,負責判斷運算等理性思維,右腦主要是圖形化,字元,感覺,音樂等感性思維。平時的記筆記方式,都是隻有文字,而且是從左到右到書寫方式,基本也只用到了左腦,對右腦對呼叫其實很少。

    而咱們的大腦只有左右腦配套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記憶功效。這就要求我們:記筆記的時候,需要把圖片,文字,顏色等充分使用起來,讓大腦飛速轉起來才能記憶起來很深刻。

    下面給你放一張我之前讀書做的思維導圖筆記吧,可以先看看(《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有500多頁,我用了這一張圖就記憶清楚了)

    思維導圖的幾個關鍵點是:

    1、主幹要清晰

    把全書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分成3-5個主幹分支,相關的觀點都隨著主幹做延伸;方便把握全域性概念,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2、注意中心圖的圖形;

    所有的主幹都是連線到這個這個圖形上。圖形的作用就是為了刺激我們的腦子做一個深刻的記憶,記住這本書的核心主題;中心圖一般佔據整個筆記圖紙的九分之一大小,並且要用彩色描繪一下。

    3、分支的顏色和圖形

    分支上的都是關鍵詞,關鍵詞一般3-5個字方便記憶。然後每個分支都是一種顏色,切忌一個分支上整多種顏色,花裡胡哨的並不能起到作用!

    4、關鍵詞可以有圖形來佐證

    這個是用來加深關鍵詞的印象的,做形象化表達。我這張圖因為文字內容比較多,實在是沒地方在關鍵詞處放圖形了,就縮略了一下,將就看哈。呵呵。

    附一張思維導圖的原則,供您參考。

  • 7 # 觀彩雲

    談一談我的讀書感受。

    讀書也像一個產品,生產一個產品需要時間,讀某本書,某頁書,某個條目等也各需要讀書時間。當然,讀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品,不必求證社會必要時間。有理解地讀的,有娛樂地讀的,有應付考試地讀的,有應用性讀的,有研究性地讀的,等等,都是有目的地讀。大腦對輸入的資訊的儲存和記憶,也有其機理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思維活動也有其規則。因此我們要按大腦的記憶機理和思維規則的特點來讀書,以保持讀書的效率。照我的理解,讀書就像油墨印刷,記憶物質就像油墨。你不停地讀書,就要不停地添上油墨,否則字就印不清晰,也就是印象不深,記憶不深。記憶的物質是人體透過機理反應產生的,也是一個過程,也需要時間。所以人要休息,要運動,要吃點東西,算是“原料”的準備時間,這是不同於油墨的供應方式。也就是說,間歇性地讀,休息好了再讀,吃好了再讀,活動後再讀,讀書的效果會提高很多。另外,我們以愉快的心情,心無傍鶩的狀態去讀書效果肯定較好。

    據說毛主席讀《資治通鑑》都讀了十七遍,無非也是不能全部記住。否則,在腦海裡重新翻一遍就行了,何必再讀。偉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一個凡人。只要你決心讀書,認真讀書,境況肯定好轉。

  • 8 # 弓長張15973

    友友好,

    我是已過花甲之人,我的一點體是;

    讀書不是為記書而讀書,賞心悅目即可;甜美溫馨而意味雋永的故事做到寓讀於樂即可;歷久彌新的中國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索取書中智慧即可;祖國變化日新月異覽閱瞭解即可;國際國內重大事件清楚即可;按自己讀書的口味,感觸頗深,摘錄即可。有些書走馬觀花即可。(供參考,謝謝)

  • 9 # 虛空潤森

    如果說解決的辦法,只有兩歌詞:專注、重複!

    專注的時候,會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重複,會不斷的確認無線的接近讀者的原意。

    送你一句胡適的讀書奧義吧:“說什麼真理無窮,得一寸就有一寸的歡喜。”

    讀書需要一種像郭靖一樣的拙氣,所以不必太過著急,慢慢領會就好!

    就說到這裡,祝你進步!

  • 10 # 貝妮雙子

    閱讀後感覺記不住,我個人經驗有以下幾個辦法:

    1.多讀幾遍

    一本書讀完之後,如果對書中內容比較模糊的話,可以迅速翻下目錄,回顧一下這本書的框架。掃過目錄,可以對應目錄想出這個章節的大概內容的話就沒問題;如果想不出,可以到那個目錄下去翻翻這個章節的內容,這個時候不像第一遍看比較慢,是要迅速地翻頁,一般來講,有了第一遍的閱讀,第二遍迅速的翻頁就可以回憶起書中內容,也就方便記憶了。

    並且,利用目錄去回憶,也可以提高效率,有的放矢地去回味書本內容。

    2.做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當然會對書本內容的記憶有幫助。但是,一般來講,如果筆記只做金句的話,對書本整體的架構也不一定能掌握,所以筆記也可以先打好框架,以章節為單位記錄金句,這樣的話可能對整體記憶效果會好一點。

    3.去翻閱書評

    就像我看過電影經常意猶未盡要去看看人家寫的影評一樣,看別人寫的書評也可以看到自己讀書以外的收穫,也許別人感動的點跟你的不在一個地方,或者人家會有更全面和不同的理解。或者有些難懂的地方,人家引經據典做了更詳細的補充。總之,這個是加深書本記憶的很好方式。

    4.寫讀後感或書評

    如果能把對書本消化吸收的內容寫出來,那當然會逼迫你自己去更加深入瞭解這本書。其實做這個的過程相當於把我前面說的幾步綜合起來做了,當然,可以除去第3部,因為有時候你對書本沒有想法的話,看了人家的書評就會被人家的意見所佔據,想不出別的點子或者角度來了。

    雖然這個是最難的,但是從效果而言,這樣做是最能夠把書本內容記住的。

  • 11 # 老鼠有大米

    在閱讀中,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拿起剛剛讀過的書卻不記得書裡的內容,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中,透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以看岀: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記住的東西沒過多久,大腦就開始快速遺忘,20分鐘後遺忘42%,1小時後遺忘56%,1天過後,甚至會忘記74%的資訊,1周之後忘記77%,1個月之後忘記79%。

    既然我們這麼善忘,那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對書中的內容記憶得更久呢?《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用大量的例項講解了如何牢記書中內容的辦法。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者是大巖俊之,大巖俊之是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開展了很多的讀書、講座活動,是指導教學的講師。

    1.邊讀邊記筆記

    如果想牢牢記住書上的內容,讀書筆記則是一個非常好的記憶方法,把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地方,摘錄下來,然後寫上自己的感想,像這樣加入了自己想法的讀書筆記,是專屬於自己的東西。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性,經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的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錄,做好筆記。

    2.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Tony B·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書本內容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思考工具,能夠畫出思維導圖,說明也掌握了一本書的基本脈絡。

    3.反覆閱讀法

    根椐前面提到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可以在開始遺忘時,採取反覆閱讀法,加深記憶,不斷的迴圈反覆,漸漸地使記憶變得更牢固。

    4.將書中的知識付諸行動

    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都是學已致用,我有個朋友Z想自學化妝,買了好幾本關於化妝類的書,還在各大網站看化妝類的影片,可我看她看了書和影片之後,自己根本不去實踐操作,還總是聽她說:太難了,化妝太難學了,還為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沒天賦,學不來。

    我跟她說讓她給我化個妝,當練練手,Z立刻把頭搖得像撥浪豉一樣,擺擺手說:不會化,不會化。

    像這樣光看影片和書,卻從來不去實踐操作,足永遠也學不會化妝的。

    所以,讀過的書,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親自去嘗試,實踐,實踐不僅能加強記憶,還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開課學習如何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