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哥的心心念念
-
2 # 運動地膠1
這是小麥黑腳病,主要危害小麥根部給莖基部一二節,抽穗後成點片狀,出現乾枯和白穗。
防治辦法,用多菌靈或三唑銅對土壤殺菌
-
3 # 王七妹
黑腳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麥根和莖基部一二節,抽穗後病株成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根部變黑,病株莖基部有黑色菌絲。
全蝕病是土傳病害,土壤潮溼,水澆旱地易發生。
防治,增施有機肥,用多菌靈,三唑酮,土壤消毒。三唑酮拌種,返青期用甲基託布津或消蝕靈灌根。一旦出現白穗為時已晚
小麥黑腳病是小麥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小麥感病後,分櫱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輕者減產10%~2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小麥在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15釐米時被害最為嚴重。
病害的發生輕重受多種因素影響,連作重茬發病重;*壤沙質通氣好、偏鹼性發病重;*壤缺肥病重;春季多雨,*壤溼度大有利於發病。小麥一旦發病後再噴藥防治,效果很差。防治小麥黑腳病的最好方法是在小麥播種前,使用藥劑拌種,經濟有效,操作方便。
據生產試驗表明,畝選用12.5%的全蝕淨20毫升,重病田用量可提高到30毫升,對水500~700毫升,混配均勻後拌麥種10公斤;也可選用4.8%的適麥丹15~20毫升對水500毫升,拌麥種10公斤,充分攪拌均勻,堆悶6~12小時,陰乾後播種。採用以上藥劑拌種均能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小麥感染黑腳病的機率明顯下降。
看來想要徹底的治好小麥黑腳病,還得從預防手段做起,在小麥拌種的時候就開始防治,這也是效果最好最省事的。
小麥種子播種前先用51~54℃溫水浸種10分鐘。也可用種子重量0.2%的2%烯唑醇溼拌種劑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3%的15%三唑醇可溼性粉劑拌種,晾乾後即可播種,有較好的防病保苗效果。
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或第二年返青期,噴灑藥劑防治,藥劑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20%粉鏽寧乳劑50毫升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75克,對水2~3千克噴拌麥種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紋枯病和黑穗病。
在小麥拔節期間,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200克,或20%粉鏽寧乳油100~150毫升,對水50~60千克噴霧。
-
4 # 鄉村小妹360
症狀: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在小麥全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莖基部1~2節。是一種毀壞性較大的病害,被列為國內植物檢疫物件。幼苗發病後,植株矮化,下位黃葉多,分櫱減少,類似幹早缺肥狀,初生根和根莖變成黑褐色,嚴重時可造成全株連片枯死。拔節期病苗返青遲緩,分櫱少,病株根部大部分變黑。抽穗後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
小麥全蝕病屬於真菌性病害,連作重茬發病重,土壤沙質通氣好、偏鹼性發病重,土壤缺肥病重,施用銨態氮肥及增施磷肥可明顯減輕發病,春季多雨,土壤溼度大有利於發病。
防治措施:
1、嚴禁從病區調種,防止病害傳入,保護無病區
2、發病田單打單收,所收小麥嚴禁留種。
3、增施有機底肥,提高士壤有機質的含量。
4、小麥全蝕病應預防為主,畝用8.6%福美雙·三唑酮懸浮種衣劑按藥種比1:40拌種。返青後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30毫升每畝進行噴霧。可有效預防小麥全蝕病。
-
5 # wk一路凱哥
我們這邊都是吡唑類的殺菌劑,或者三唑類的,首先小麥種子就包衣,我們使用的深圳諾普信的酷麥包衣,去年死麥頭很嚴重,今年拌了酷麥莖基部雪白,沒有拌酷麥的紋枯病很嚴重!
-
6 # 使用者山茶花
又稱立枯病,黑腳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麥根和莖基部一二節,抽穗後病株成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根部變黑,病株莖基部有黑色菌絲。
全蝕病是土傳病害,土壤潮溼,水澆旱地易發生。
防治,增施有機肥,用多菌靈,三唑酮,土壤消毒。三唑酮拌種,返青期用甲基託布津或消蝕靈灌根。一旦出現白穗為時已晚。
最好的辦法是輪作。
-
7 # 愛農業的農村人
麥子出穗了,麥根發黑,有多種病害可以造成麥根發黑,有紋枯病,莖基腐病,全蝕病,赤黴病等,這些病害要提前預防,現在噴藥也噴不到麥根部了,現在可以做的就是齊穗揚花期進行一噴多防,防病,防蟲,防乾熱風,配上葉麵肥和調節劑,防倒三葉早衰,補充養分。進行補救,後面五一前後在噴一次。
-
8 # 鄉村子七
麥子出穗後,麥根發黑怎麼辦呢?
不知道您的地是不是處於低窪的地帶,且易造成積水。如果是,那麼在每年播種前就需要開挖排水溝,以利於積水能及時排出、麥田能及時得到日曬。如果不是低窪地,那麼極有可能是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基腐性病害。是土傳害病,多在土壤潮溼地、水澆地發生。當小麥幼苗被侵染後,表現為下位黃葉多,植株矮小,種子根和地中莖變成灰褐色,嚴重時麥苗連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狀為黑根、白穗,在潮溼條件下,基部一、二節間形成基腐性“黑麥根。正因其根基發黑,所以又稱小麥立枯病,黑腳病。這種根部病害,只危害麥根和莖基部一二節,抽穗後病株成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根部變黑,病株莖基部時有黑色菌絲。
對小麥全蝕病最有效的防治辦法,一是一土地輪作,二是增施有機肥,三是用多菌靈,三唑酮,對土壤消毒。四是用三唑酮拌種,五是在小麥返青期用甲基託布津或消蝕靈灌根。
一旦出現白穗,就必須人工拔除病株。對小麥灌漿後期至成熟期發生的白蝕病,特別是零星病田,一定要人工將病株連根徹底拔掉,並帶出田外集中銷燬,並同時對大田用藥水灌根,以防更大面積蔓延。用藥劑拌種 的方法是:3%敵委丹60毫升,加2.5%適樂施10~20毫升,加水100~150毫升,拌麥種10千克,悶種3小時後播種。或用12.5%全蝕淨,藥、水、種子按1∶50∶500比例拌種。這兩種方法的有效防治率可達到80%以上。
藥劑灌根 的方法,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粉鏽寧)130~180毫升,對水60千克,順壟噴灑,翌年返青期再噴1次,噴後及時澆水,有效率可達60%以上。
在此特請大家注意的是,小麥全蝕病對玉米而言,可能會形成玉米葉苗 僵小症狀:其特徵是當玉米在幼苗3葉期前,秧苗株形細小葉片淡綠,黑根多,軟綿萎縮。移栽後的玉米,老葉先枯死,除新葉綠色外,其餘葉片發黃發僵,抗逆性差。容易死葉死苗。
僵葉苗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以下2種:
一是土壤中用作基肥的尿素量過大,引起玉米燒根傷芽而出現僵苗。 二是播種後的土壤墒情不足,土壤過於乾旱,使幼苗在高溫乾旱下緩慢生長,最容易形成僵葉苗。
防治措施: 一是苗期要合理調節肥、水條件。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少用或不用尿素作底肥,土壤要保持適宜的溼度,要壯苗移栽。 二是已出現僵苗的要加強水肥管理,促其快速恢復,嚴重的則應及時補苗。
回覆列表
又稱立枯病,黑腳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麥根和莖基部一二節,抽穗後病株成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根部變黑,病株莖基部有黑色菌絲。
全蝕病是土傳病害,土壤潮溼,水澆旱地易發生。
防治,增施有機肥,用多菌靈,三唑酮,土壤消毒。三唑酮拌種,返青期用甲基託布津或消蝕靈灌根。一旦出現白穗為時已晚。
最好的辦法是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