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強哥
-
2 # 梁馨儷生活錄
答,對親人的逝世無動於衷,1,確實有些人人格問題。2,成長過程中缺乏愛,對他人漠不關心的態度,這些只為行為冷漠,談不上人格問題。3,有佛教信仰的人,面對生死,坦然接受心態,談不上人格問題。
-
3 #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喪失通常會引起人們的悲傷等情緒體驗。尤其是突發性的,意料之外的喪失,而且喪失的人是我們的重要他人,通常會讓活著的人悲痛萬分。
至於你說的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親人的可能死亡大家都有準備,可能悲傷的情緒不那麼明顯;或者你與逝者的關係不親密;當然也可能是應急障礙,悲傷延遲出現;迴避型依戀關係,也會拒絕強烈的情感表達等。
反社會人格可能不好直接與這種情況聯絡起來,不要輕易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雖然你現在無動於衷,也許,在未來某個特定的時刻,你會重新去面對自己的傷痛!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正常的情感表達可能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方面,但每個人的表達方式會千差萬別。無論是哪種表達方式,只要不傷害別人和自己,應該都無可厚非,也沒有絕然的對與錯!
-
4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回答;親人離世是一件很悲傷,悲痛的事情。對應於親人的逝去無動於衷。應該有這些心理;
第一;已經經歷過很多次的親人離世,流眼淚流了很多次,哭不出來,已經麻木了。
第二;和這個逝去的親人感情不深,或者並沒有什麼來往與交際,面對離去當然也會流不出眼淚。
第三;這個人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但是性格內向,對於和別人的感情交流不會溢於言表。,不喜歡說出來,把它埋在心裡,喜歡躲在背後哭泣,不喜歡讓別人看見他的脆弱。
第四;曾經受到過這個親人的欺騙,被騙錢財或者坑過,心理受過很大的刺激和傷害,對於他的離去是很難流淚的。
第五;這個離世的親人人品不好或者好吃懶做,導致很少有人願意去理會,對於它的離去不流眼淚也是很正常的。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根據你所說的情況,這種是不屬於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的。
-
5 # 泡水的胡蘿蔔
對親人的離世,情緒狀態上表現無動於衷,一則可能是對這位親人情感比較淡漠,所以表現出的平靜。
二則,可能是因為情感過於濃烈而產生的抵抗行為,也就是常說的不承認“去世”這一事實。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內心是有傷痛的呦~
三則,關於反社會性人格,這類人看到去世反應不會是平靜,而是發自內心的開心和享受。
-
6 # 汪氏九型性格大資料
很正常,沒必要自責!
莊子的妻子去世後,他不但沒哭,還擊盆而歌,如果你能明白莊子的初心,恭喜你,說明你跟莊子同一個意識層次。莊子看淡生死,對生死有更高維的認識,都會對親人死亡沒有太多悲傷。
當然,一般人做不到莊子的境界,剛剛親人離世,這種分離多少會有些傷感,這與親人的情感深淺有關。
總之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如果你善良、愛人愛己,助人為樂,有利他的習慣,過去了的事情就讓他過去,不必耿耿以懷!
-
7 # 漫步人生進行時
看破生死,就知道其中道理。人過世,痛苦的是活著的人,其實人生就是個過程。誰都要死,天註定。問過自己從哪裡來嗎。有來就有去。
-
8 # 塞外失馬翁
所說的"無動於衷",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只是內心的反應狀況有所不同而已,也更談不上什麼反社會人格。
對人生的感悟(不僅是宗教信仰)會影響到情感的反應程度,或內心的修行,或經歷過太多的生死場面等,是會沖淡一些人之常情,外表乍看起來疑是無動於衷,其實不然,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動物尚且有本能的情感,何況人性要複雜得多,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可能對親人逝世毫無反應,真是這樣,那除非此人是極重度的白痴、傻瓜。(精神病人都會有所反應)。
-
9 # 喜陽羊
與反社會人格不沾邊不搭界,請勿隨意貼標籤。
一、欲哭無淚。
有的人把悲傷藏在心底,表面難以察覺。
二、看淡生死。
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人人都是從生下來就向死亡進軍,只是有的人跑得快一點,先一步到達終點而已。親人逝世,要節哀順便,逝者已已,生者堅強。做出悲傷的樣子有何實際意義呢。
三、情感淡漠。
逝者生前與親人疏離,感情平淡,或者還有牴觸或隔閡,個別甚至有敵意。此時,親人難以表達出悲傷之情。
反社會型人格的典型特徵是故意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範,行為上表現為惡意攻擊、故意傷害、違法犯罪、損人利己。
-
10 # 普眾心理音聲
有時候可能是情感隔離,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機制。
因為面對離別,很多人是無法承受這種巨大的痛苦的,為了不讓自己沉浸在無法承受的痛苦裡,有些人就必須將自己的情感鎖住,不讓它流淌出來。
-
11 # 祿福子
反社會性人格是指其行為表現常違背社會規範且具有某種程度危害性,不能僅憑對親人的逝世無動於衷就認定是反社會性人格。如果違背社會規範的危害性行為已習以為常,具有以下一些表現,則就需考慮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無視和不遵守社會道德規範,漠視和侵犯他人權利;
為了個人利益和樂趣而說謊、欺騙和敲詐他人;
情緒和行為衝動,做事完全憑心血來潮,事前沒有計劃和打算;
易激惹和具有攻擊性,動輒謾罵或鬥毆;
魯莽地漠視他人安全,也不顧自身安全;
一貫不承擔義務和責任,不願堅持工作;
從不內疚和自責,對偷竊或虐待、傷害他人的行為毫無悔改之心。
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會嚴重破壞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緊張而槽糕,雖然他人有時可能因其具有一定能力或特長而與其保持友誼關係,但這種友誼關係往往是膚淺的、短暫的,時間一長必然與其分道揚鑣。在家庭中同樣難以維持長久穩定的夫妻關係。
-
12 # 使用者53211561888
對親人去世無動於衷,是否是反社會人格。這個問題說的有點嚴重了。對於親人去世還無動於衷的,要麼就是不夠孝順,親人死不死和自己無關!要麼就是經歷過親人的去世。早已生死看淡,這和是不是反社會人格不搭邊吧!反社會人格只會出現在那些認為社會對自己不公。作出對社會有害行為的人才能算是有反社會人格的!
回覆列表
對你的境遇,我感到sorry。建議你看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繆的作品《局外人》。有人說: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世界。也許你也有你獨特的地方。有時候做一個真實的人,比做一個被大家所認同和喜歡的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