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覃小珊心理諮詢
-
2 # 楊家倫
改掉拖延症不是一朝一日之事。首先,你要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這個毛病危害性,以及給你帶來的損失和麻煩。其次,你要給自己定下一個改正的有效措施,認真對照執行。再次,你做事之前就定好時間,按照時間來完成工作。
-
3 # 育兒情感小達人
拖延症已經是現在年輕人懶惰逃避現實的代名詞了,如果長期處於拖延症,要想改掉,需要的持之以恆的毅力。
我以前看過一本書叫時間管理,我覺得很適合養成一種自律的習慣。大概內容是你用一個本子,記錄你一天的時間都在幹嘛,連續記錄一週,然後總結一下,這一週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幹嘛,用於學習多少,工作多少,陪孩子多少,玩遊戲又多少,有了這樣一個對比圖,你很容易在下一週找出需要改變的地方。比如第一週,我在遊戲玩的時間相對比較多,那麼這一週我就會注意相對減少。
這樣一種記錄也是一種習慣,等你堅持記錄的時候,你的拖延其實也在慢慢的改變。大部分時候,人們都習慣用安排計劃來試圖改變拖延症,但我覺得效果不大,還很影響心情,如果我沒做到我會沮喪,嚴重一點我就放棄了。但時間管理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潛移默化的約束,你在瞭解了自己的一天之後,也就養成了一種自律。
-
4 # Miss張小豆
有多人的新年願望,到現在已經擱淺了呢?
無數次在深夜捫心自問,立下flag,躊躇滿志,然而因為懶,讓計劃隨風而去。
心理學給你支招:其實,目標達不成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所有人都會用的目標制定方法,本身就漏洞百出。
哈哈,為什麼我們制定的計劃屢屢失敗呢?因為制定計劃的是理智,而執行計劃的是情感。有的人為了防止計劃失敗:透過向朋友公佈自己的目標,或參加朋友圈的打卡活動來督促自己。但是心理研究證明:把你的目標告訴別人,你的目標反而更難以實現。通常我們認為把目標告訴家人或朋友,會有助於我們目標的實現,偷懶時會監督我們,遇到困難會鼓勵我們。
但事實是,當你把目標大聲說出來時,通常你馬上會得到肯定和讚美,而這種感覺會讓你很爽,你會覺得自己離目標已近在咫尺。這種現象用心理學來說就是“社會性現實”, 由於你感到了滿足感,就缺乏了去做真正需要的艱苦工作的動機。在遇到困難和瓶頸時,你就很容易放棄了。
因此,制定目標之前,我們要抵制住宣佈目標的誘惑,延遲這種社交承認帶來的滿足。
新的研究表明,如果透過執行意圖,人們更容易克服拖延症、順利達成目標。用程式設計師的角度來解釋執行意圖,大概就是“if/then”模式:If 晚上有飯局,then 第二天早起一小時讀書。透過為自己的計劃制定可選擇的途徑,而不是毫無退路。這樣也可以讓自己在不能執行計劃時不用那麼懊惱,甚至破罐子破摔。
-
5 # 洋松果
在我看來這有2個問題,一個是改掉拖延症,二是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如何改掉拖延症?我們可以從2個層次來看,是對某些事拖延,還是對所有事都拖延?我以前一旦面臨溝通的事情,都會拖延到最後在處理,拖延的過程當中還很苦惱。對一些研究性的事情都會投入極大的興趣去完成。這個屬於對某些事的拖延,是需要對症下藥的,比如我是因為對社交的恐懼,後來強迫自己做了一段時間針對性的練習,很痛苦的過程之後,基本的社交恐懼已經好很多了,起碼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
還有一種是全面性的拖延,甚至說懶惰,對所有的事都漠不關心,也不承擔責任。這種情況如果當事人有改進的驅動力,需要全面的自我管理的。這篇回答起碼是解決不了的。
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工作以來,一直把自律才能自由當做自己的信條。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先解決心智的困難,在解決做事的困難。要實現全面的自律有幾個點需要特別關注:
1、一個堅定的信念:自律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想要自律,需要捨棄掉很多欲望和懶惰,經歷很多的磨礪,對自己不斷不斷的更強的要求,是一條少有人才會去走的路。
2、一個明確的目標:需要有一個目標,想要在哪個方面實現自律。比如減肥的目標,比如閱讀的目標,比如升職加薪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有驅動力,才能保證方向不錯。
3、一套成熟的方法:自律背後是對自己的要求,是強大的意志力,是需要不斷進行自我管理和不斷調整的。最好的途徑是透過養成不同的習慣來實現,比如每週鍛鍊的習慣、晨起的習慣、經常回顧的習慣等等。
說實話,一篇文章只能給出一些解讀,實現自律的人生是一個特別牛掰的目標,很厲害,加油。
推薦一些書籍閱讀:《少有人走的路》《把時間當做朋友》《小強升職記》《精力管理》。
-
6 # 耐思健康
1. 一個基本事實:其實並沒有一種叫做“拖延症”的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就、是:懶。
2. “拖延症”患者通常是因為對自己期望過高,因此才會制定超出常理的目標、接下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戰勝拖延症的第一步,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消除自我認知過高的妄念。
3. 改變自己的目標管理方式,不要制定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龐大目標。而是要把每個目標在確立之初就進行分解,最好是分解成若干個一天內就可以完成的任務組合。然後,嚴格執行。一定要在當日之內完成任務,不能出現跨天的執行過程。週期越短,越容易一鼓作氣。
4. 不要制定過於嚴格的時間表。當時間表被精確到以半個小時為單位時,任何一次發呆、閒聊或者堵車都有可能導致某個任務的執行被徹底打亂,這就給了自己自暴自棄的藉口。
5. 時間表應該是以任務的重要性和類別相似度來大致設定的。重點是明確當天一定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制定時刻表。花太多時間做計劃,潛意識裡面會出現“我已經做了”的錯覺。
6. 與其匆匆忙忙地完成五件事,不如高質量地完成一個任務。克服拖延症的一個竅門是強化自己在做事過程中的自我覺察,不斷糾正自己的注意力和影響力。這樣能夠更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感受到做事的強烈快感,繼而不斷強化自己產生對“真的去做一件事”的渴望。
7. 把最困難、最糾結的事情,設定成每天第一個要完成的任務,讓它成為拖不下去的事情。
8. 不要把時間填滿,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剛性閒暇時間。過於忙碌會讓人變蠢,變蠢就會拖延。留出足夠的閒暇時間,而且閒暇時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才是一套自定義的激勵系統:只有結束拖延,儘快完成任務,才能享受閒暇時間。
9. 不要把任務的完成和物質獎勵結合在一起,這會弱化自控力。人會開始因此欺騙自己。比如:寫完這一段我就獎勵自己喝一杯。那麼,我就有大機率騙自己反正一會兒就寫完了,所以可以邊喝邊寫,結局可想而知。
10. 不要在飢餓和飲酒狀況下面對自己覺得困難的任務,這兩種情況會導致血糖降低,這會大大削減人的自控力。面對困難的問題,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把自己的心率降下來,這有利於提高人的自控力。
11. 在辦公室、臥室、書房各個活動空間裡都建立某種秩序,讓所有做事要用到的工具、用品、參考資料等等都處在可見可得的狀態,空間上的秩序感會強化時間上的秩序感。
12. 每天睡前在手機上梳理一下當天個人的思考清單,你就不會長時間忍受自己的無能,從而避免拖延。
13. 最後提醒一下,確實有極少數人的“拖延症”症狀是一種叫做ADD(注意力缺失症)的問題引起的,這是疾病,需要去醫院尋求精神科專業治療。
-
7 # 子悅讀書
首先自律、拖延症都是一種習慣,自律是一種非常難培養的好習慣,而拖延症是很難戒掉的一種壞習慣。所以我們就要透過習慣的養成和習慣戒除來回答這個問題。日本習慣養成大師古川武士的《如何戒掉壞習慣》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
我們該如何戒掉壞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下面的三個步驟,為戒掉壞習慣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認識常見的壞習慣的成因。常見的壞習慣成因主要有四種:
一、時間管理混亂:每天的時間安排雜亂無章,沒有對自己的時間做很好的規劃,沒有條理的安排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事情。熬夜賴床就是一種很典型的時間管理混亂造成的壞習慣。
二、專注力不夠:做事情不夠專注,總是被別的事情所分心,剛想坐下來看會書,被手機螢幕上方的指示燈吸引,耐不住好奇,開啟手機看看有什麼新的訊息?
三、拖延:辦事情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一件事情拖了好久都不做,等到截止時間快到了才著手去做;
第二,充分了解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下定戒掉壞習慣的決心。
從古至今,但凡是有偉大成就的人都有良好的習慣。很多名人都曾對習慣做出了自己的闡述。泰戈爾曾經說過:“對我們的習慣不加節制,在我們年輕精力旺盛的時候,不會立即顯出它的影響,但是它逐漸消耗這種精力,到衰老時期我們不得不結算帳目,並且償還導致我們破產的債務。”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可以透過多讀名人傳記、瞭解目前的創業成功人士,充分了解習慣對人生的影響,只有認識到改變習慣的必要性,才能建立起戒掉習慣的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做更好的自己或許是我們戒掉壞習慣的最大的動力。
第三,要做好充分的長期戰鬥的準備,堅持下去直到好習慣的養成。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習慣是很難打破的,誰不能把它從窗戶裡丟擲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著它從樓梯上走下來。”由於壞習慣比較頑固,並且還有反覆,所以我們要堅持。
日本古川武士習慣培養大師《如何戒掉壞習慣》這本書提到壞習慣根據階段不同,主要分為行動性習慣、身體性習慣、思考性習慣這三類,並且給出了每種壞習慣的戒掉時間,作為行動性習慣,有刷手機、亂花錢、拖延症等可用1個月的時間戒掉。而身體性習慣,有抽菸、,熬夜等,則需要3個月的時間。思考性習慣,包括抑鬱、煩躁、因為完美主義而思慮過多等,需要6個月的時間戒掉。
下面教你戒掉壞習慣的四種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一次只投入一個習慣的養成。我們身上的壞習慣有可能會有很多,認識到壞習慣的影響之後,我們會動力滿滿、信心十足,但是就像是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想一次就貪心地養成很多個習慣,受挫的機率就會上升。因為僅僅養成一個習慣就已經很困難了。
方法二:選擇最容易戒掉的壞習慣。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意思是說,天下所有的難事,都是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從小事細節做起。我們需要選擇最容易改正的壞習慣,按照從易到難的程度逐個擊破,並且在改變的過程中自信心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方法三:制定計劃並要求自己嚴格執行。古川武士在《如何戒掉壞習慣》這本書中提到戒掉一個壞習慣需要經歷禁慾期(同慾望作鬥爭的時期)、動力缺乏期(懷疑事情的意義,失去幹勁)、平穩期(初見成效,鬆懈不願努力)、倦怠期(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所以需要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並且切實有效的完成。
方法四:尋求親人或者朋友監督和幫助。每一個壞習慣都很頑固,我們在戒除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洩氣、無助、妥協、有時候會瀕臨崩潰的邊緣,可能想要放棄,有前功盡棄的風險,這個時候便需要自己的周圍的親朋好友瞭解你最初制定的壞習慣戒除的計劃和具體實施的時間,切實可行的去監督你執行。
-
8 # 江湖郎中M
1/6
人的任何行為都有慣性,改掉拖延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佈置任何學習和工作時,拿到手就要立刻去做,切記不要拖延,只要這樣子的行為堅持持續一個月,那下一次的工作和學習,你就會自覺的馬上去做,絕對不會有拖延。
2/6
其實拖延症最重要的一點無非就是懶到無力做任何事,給自己找點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做,比如說看看書,打打球,活動活動筋骨,人就不會感到無力疲憊,也就有充沛的精力來做任何事情了。
3/6
在工作和學習中,小夥伴們很容易分神,原因是手上有手機,桌上有電腦,懷裡有IPad……各種可供消遣的電子裝置,時不時上個廁所也要刷會兒朋友圈,不帶手機上廁所只要五分鐘,帶著手機進一趟廁所卻花半個小時。建議大家在學習和工作時,把任何學習和工作無關的電子裝置統統關掉,比如說qq和微博,有必要時可把手機調成飛航模式。這樣一來,你的注意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了。如果剛開始不太適應,可以給自己時間限定,剛開始可以是一小時,能堅持的話就延長時間限定,這樣才能更高效率的有效擺脫拖延症。
4/6
其實要想更好的完成工作和學習,最好是在高效率的時間段進行。人經過一晚上的睡眠,每天早上醒來是做任何事情最高效率的時間段,因為人每天的精力充沛的時間有限,所以才更要把握好精力充沛的時間段。
5/6
適當的給自己一點獎勵以此來激勵自己,因為長時間的堅持有的人可能堅持不了,其實在自己一步一步的做到之後,帶給的自己的不僅僅是自己給自己的獎勵還有自己努力堅持的豐厚的回報。
6/6
其實拖延症是一種壞習慣,但是它不是與生俱來的,所以要改掉它的話那還是挺簡單的,貴在堅持,任何事情都是貴在堅持,不要半途而廢對不起自己,不要把拖延症變成當代人的絕症。
-
9 # 道演算法
自律的重要性,沒有人否認。
自律方法也有很多,但就是做不到。就像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自律的過程也應該對症下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而這個過程,只能靠自己完成。
沒有做到自律,多數時候都是拖延惹的禍。
拖延是一種病,得治。我有幾個方子,大家可以試試:
1 聽從別人的建議,試試別人的方法,然後形成自己的一套。
2 前幾天剛剛寫了一篇文章《治療拖延症的一種方法——高效地完成第一版》,拿到任務,確定截止時間後,嘗試用截止時間的1/3完成任務,產出為第一版。
3 離開溫暖的床,到冰冷的房間去。
4 如果不能進入狀態,離開房間,到圖書館或辦公室去。
5 立刻開始,繼續計劃。
-
10 # 知足常樂0724
如何變得自律和改掉拖延症?
●自我不但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學習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對生活都是正能量東西,不謀私利。
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思想意思到達一定高度,非常自覺不自覺地去善待自己與他人。由於人得屬性都是很貪得無厭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幾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則告訴你我,一個人的從感性到理性是有多麼痛的領悟,它包括了一個人從被動(配合度很高,或者改根本沒有配合性,而不喜歡的環境的變化。這裡包括提問者這種具有親和力的表演的天分之人,不喜歡枯燥無味的生活的人。唐僧和尚具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過分看種遊戲規則與死搬硬套的資料的所謂領導者。而孫悟空則是具有72變能力的猴,但總是被帶著緊箍咒。
一個人具有的拖延症是具有遺傳基因的,正常人是很難改變的,都是ROM只讀儲存器,而不是RAM讀寫儲存器。不要說你的思想境界可以輪迴,那都是盜墓筆記,沒有可行性。
-
11 # 創意開箱
如何變得自律和改掉拖延症?
我認為要變得自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其次是要有能堅持到底的信念。先說一下心態,首先要在自己主觀意識上要求自己,主動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給自己制定一個詳細並且能夠完成的計劃和目標,然後每天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一樣一樣去完成,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堅定自己信念並且堅持的做下去直至達到制定的目標,就是自律。再來談談如何改掉拖延症,同樣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持之以恆的毅力。對於嚴重的拖延症的人來說開始可能會很困難,或者會堅持不下去,這就需要給自己一些刺激或者壓力,讓自己的心態變成主動的我要改變!讓這件事情變得有成就感。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希望我們都能變成自律的人!
-
12 # 扒少爺
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定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我們早在小時候(通常從五歲開始),就可以學會自律的原則,避免只圖眼前安逸帶來的不利。例如在幼兒園裡,有的遊戲需要孩子們輪流參與,如果一個五歲的男孩多些耐心,暫且讓同伴先玩遊戲,而自己等到最後,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樂趣,他可以在無人催促的情況下,玩到盡興方休。對於六歲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時不把奶油一口氣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後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學的孩子正確對待家庭作業,是實踐“推遲滿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滿12歲時,無須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到了十五六歲以後,他們的實踐更可以得心應手。到了青春期,他們處理類似問題,應該形成一種習慣或常態。
勇於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逃避責任,它們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
很多人顯然忽略了其中的道理。我們必須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顯然一點好處也沒有;指望別人解決,也不是聰明的做法。惟一的辦法———我們應該勇敢地說:“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相當多的人只想逃避,他們寧願這樣自我安慰:“出現這個問題,不是我而是別人的原因,是別人拖累了我,是我無法控制的社會因素造成的,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這絕不是我個人的問題。”
承認現實並勇敢面對現實
尊重事實,意味著勇敢面對事實,正視現實。我們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瞭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和幻覺,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
你以追求誠實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實和真相。你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為使人生規範、高效、務實,必須學會推遲滿足感,要把眼光放遠。還要儘可能過好眼下的生活,要透過適當的努力,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
4積極的心理暗示
在要拖延時不斷提醒自己:總有人在你切水果時秒殺一道難題;總有人在你發射憤怒小鳥時記一個單詞;總有人在你dota時看完一章好書;總有人在你閒聊時聽一段VOA;總有人在你熟睡時回想一天的得失;有人比你努力不可怕,有人比你聰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還努力。別再猶豫了,立即行動起來吧。
回覆列表
關於自律的問題,我回答過蠻多次。——總體概括為兩句話:
1、如果你真的認為這件事重要、真的覺得這件事需要去做,你會做的。
2、透過症狀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
先說第一句話。我說的“你真的認為”這幾個字,是指內心的真實想法。很多時候我們聽到專家、權威、朋友建議我們“應該怎麼怎麼做”,——這只是別人的建議,你覺得有道理,你也以為應該做,但是這未必符合你自身現實情況。所以你理智上知道該做,實際卻動力不足。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說自己總是失眠的人(或者嘴邊上總是掛著要養生、要減肥的目標),你去深入問一下,他總是喜歡看手機到深夜12點過後、喜歡在睡前玩遊戲、聽相聲等各種刺激休閒的節目。同時他深知晚上9點後就要安靜一點、不要讓大腦太興奮,這樣有利於睡眠。
——經過諮詢,你會發現,原來他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覺得工作太忙太累、回到家又各種家務,總覺得他一天下來忙忙碌碌不得閒、很疲很累。睡覺是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但他更渴望心靈的放鬆和休息。所以,他只能侵佔自己的睡眠時間。換句話說,對於休息需求,他優先滿足精神的放鬆,其次才是機體的放鬆。
很多人要陪伴家人、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毫無進展。該吃吃、該喝喝,該陪家人的時候他要不說自己忙、要不總是抱著手機。
對於嘴邊上掛著養生、減肥,但總該吃吃該喝喝的人,你覺得他們是身材重要、還是開心重要?
對於強調要維護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但一有時間卻總抱著手機自娛自樂的人,你得知道他們是先自處重要,還是與他人相處重要?
和語言相比,行為不會騙人(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減肥的重要性,而只是表達了一個大家都倡導的願望、或僅僅是為了與他人有一個共同的談資。
所以,也引出第二句話:我們能透過觀察自己的拖延症,認真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
症狀都有積極意義。它在向主人發訊號。拖延症也在發訊號,——“主人,我不想做這事,我還有更重要的、更想做的事情需要去做。”關於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就能看清自己的真實訴求。因為從小打到,家庭和社會對我們打磨得很多啦,遵守各種秩序和規範(我並不是說不需要遵守),你想一下子就聆聽到自己的內心的聲音,不容易啊。
辦法有二:一是學會內觀。二是在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下,找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你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