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沐淺談書法

    可以是可以,但是不建議。個人建議先學蘭亭序,蘭亭序練好了,洛神賦幾乎就已經練成了一大半。

    1、《蘭亭序》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

    2、《洛神賦》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即妍美灑脫之風致。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灑的字姿、圓潤靈秀。是習“二王”的產物。從輩分上來說,王羲之是趙孟頫的師父輩,《蘭亭序》也是《洛神賦》的叔叔輩。

    3、因為趙孟頫筆法出自王羲之,趙孟頫是經典的學“王”派,寫好了蘭亭序回過頭去練洛神賦會感覺到簡單且快捷。蘭亭序練起來要比洛神賦難一點,把難的練好再練簡單的,會更好一點。

    若是追求循序漸進,也可以先練洛神賦,再練蘭亭序。不建議同時練。

  • 2 # 傳基文化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揚。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 3 # 布丁筆翰世界

    可以,《洛神賦》是趙孟頫47歲時創作的,共900餘字,以小字行書來寫的。這是他在杭州任職江浙儒學提舉的第九年。也是他書法風格變化的階段,這階段由受鍾繇、褚遂良、智永、徐浩等的影響到受“二王”的影響轉變階段。書法結構嚴謹,輕靈婉轉,珠圓玉潤。他的書法結構形式同王羲之一樣,最符合社會大眾審美需求。雍容大方,豐美秀麗。用現在的話說是最接地氣的。而他的遭遇和性格形成了他的書法風格,而書法風格又與“洛神賦”的內容無縫銜接。“洛神賦”是曹植塑造的洛神這個美女形象,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內容柔美清新。而趙孟頫以同樣柔美、圓潤的筆法寫出來,可謂天作之合。他又是世人公認的集王羲之書法之大成的書家。

    而王羲之就不用多做介紹了,他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兩者兼而有之,可以相互促進。就如同學習楷書過程中要兼練行草書一樣,可以相互促進,不至於呆板。

  • 4 # 李啊啊呦耶

    同時學習趙孟頫的《洛神賦》王羲之《蘭亭序》可以嗎,為什麼?

    可以同時學習。

    《洛神賦》用筆精純圓潤,結體嚴謹,遒媚,章法平和,瀟灑。趙孟頫師法“二王”得其筆法。《洛神賦》亦是將它的審美理想呈現淋漓盡致,在《洛神賦》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對後世書法藝術事業得發現影響深遠。《蘭亭序》首先整篇書法文章優美,文章有感而發,感嘆了世事無常,和最美表達的豁達心態,從微觀到客觀的敘述,由遠而近的寫法,讓人拍案叫絕。其次就是《蘭亭序》的章法好,其字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縱觀整篇書法首尾連線,前後呼應,變化多端,一氣呵成。在虛實結合也恰到好處,如此精美的章法實屬罕見。最後就是筆鋒之美,有露鋒橫,帶鋒橫,隨手應變,其豎畫,則或懸針,或作玉筋,或自墜露等等,妙不可言。雖然前後沒有連筆,但是整幅書法都成了一個整體,這說明王羲之不但在筆鋒上運用高超的技法,在整天結字上下進了功夫。《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千古流傳至今!

  • 5 # 校傲臨風(書畫)

    同時學習當然可以,但需有融合和區別,需有專攻和兼顧。理由如下: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為天下第一行書。

    《洛神賦》是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趙孟頫曾多次書《洛神賦》,傳世版本也較多,但其中儲存完整的精品共兩幅,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館[。

    《洛神賦》用筆精純、圓潤,結體嚴謹、遒媚,章法平和、瀟灑。趙孟頫師法“二王”,得其筆法,又結合自身的特點,其行書呈現出清俊、典雅之風,《洛神賦》亦是將他的審美理想呈現得淋漓盡致。在《洛神賦》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對後世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因此無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還是趙孟頫的《洛神賦》,兩者都是很好的行書作品,但裡邊卻有很多行楷筆法,學習起來比《蘭亭序》更容易掌握。同時學習這兩個帖,可以有效地豐富筆法,提高技藝。

    但同時學習多種書體也有不利之處,要注意有所側重,不能“貪多嚼不爛”。

    兩家行書同時練習,應該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學習之前必須有一定基礎。也就是要有了足夠的控筆能力,書寫的線條比較流暢,起碼不能出現手抖的現象。在筆法上,能夠基本掌握中鋒行筆的要領,對於提按頓挫等基本筆法應用自如;

    二是有足夠的精力。也就是說本人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興趣,不能蜻蜓點水,每次各種書體都寫一點,但都不能深入,這樣時間一長反而會每種書體都學不好。

    建議:

    1、精學王的書法基本定型後,再兼顧學習趙的書法,這樣才知道趙的書法其實很多營養吸收於王,也才能觸類旁通;

    2、每天保證學習王的書體時間至少2個小時以上,深得其法後再開始拓展學習趙的書體;

    3、融會貫通之後,再來學習趙孟頫的行楷書,爾後再返回去學習王的《聖教序》《蘭亭序》,反覆的入帖出帖,一定會厚積薄發的。

    以下是《蘭亭序》《洛神賦》(區域性)

  • 6 # 友霖說

    這要看個人基礎和個人喜好。如果是初級水平,建議從唐楷入手。喜歡險絕俊俏一點的就選歐陽詢的九成宮。如果喜歡古拙平正一點的就從顏真卿的多寶塔。有一定基礎了,再考慮從歐到趙,或者從顏追王。或者顏歐結合,再追二王。而楷書基礎到位了,再習練趙孟頫和王羲之的行書,才有根底、才有提高的可能性。否則最終就是學得一筆油滑,髒了書法,誤了時間!

  • 7 # 尋常居士

    這種情況小孩不可以,成年人是可以的。小孩子鋼筆字,鉛筆字都寫不好,讓他她同時接受兩種不同風格的字型沒必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立春,請問立春有哪些習俗或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