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v六六66

    因為到了那個距離對方發起衝鋒的時候防守方可能火力難以招架,因為這個距離只能是輕武器有用,大炮或者重武器難以發揮作用。我是這樣理解的

  • 2 # Eee0330

    射程和精度是兩碼事!也就是說在200米以上打中目標基本都是蒙的!越是瞄準越打不中,該瞄準哪裡才能打中,戰場上沒有給你實踐的機會!所以超出200米基本安全!

  • 3 # 洗耳翁

    其實,二戰時期的步槍射程比你說的還遠,那會的手動式步槍標尺射程都有2000多米。其實,當時無論是東方的漢陽造、中正式、38式,還是西方的莫辛納甘、恩菲爾德、還是98K ,在技術指標上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沒有本質區別,甚至壓根就是沿用的那個時期的步槍。但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樣式的變化卻是巨大的。

    也正是作戰樣式的巨大變化,所以說200-400米之間出現了火力空白可以分兩個意思來說。第一層意思是在這個距離,也就是步、機槍和衝鋒槍的射程之間,缺乏一種射程在這個距離的作戰武器。說道射程,我想大家可能都有個誤解,那就是步槍射程等於子彈打多遠。實際上,所謂的射程更像是作戰距離。因為當時的步槍打2000米沒問題,但是做不到精確射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說第二層意思,那就是針對壓制火力。或者自動武器說的。實際上,由於當時步槍大多是手動式步槍,所以在輕機槍和衝鋒槍之間缺乏一種持續輸出火力的武器。所以才會出現200-400米出現了火力空白的說法。其實在這個距離,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火力空白。不是說火力照顧不到,而是缺乏一種合適的自動武器來滿足實戰需要。

    當然,上述兩層意思並不是說它們是互相對立的。恰恰相反,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融合在一起的。這種實戰需要就呼籲出現一種射程在400米左右,能夠自動射擊的單兵武器出現。其實,這種武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事情就曾經出現過,那就是費德洛夫1916式步槍。只可惜它生不逢時,完全被他的後輩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蓋住了風頭。

  • 4 # 身後就有祖國

    二戰時期隨著戰術的發展已經不再像一戰時期的塹壕戰那樣雙方隔著遠遠的對射了,坦克,裝甲車都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化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機械化軍隊的發展,進攻距離,交戰距離也越來越短距離化了。

    士兵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可以在雙方五百米左右甚至是以內的距離交火了,步槍的射程和射速就顯得尷尬了,二戰時期的步槍彈的威力過大,雖然射的遠,但是近距離威力過剩,後坐力又大。衝鋒槍雖然射速快,但用的是手槍彈,裝藥小,射程近,一般都是在一百米以內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各主要參戰國便急迫的需要一款重量輕便,射速快,威力大,能伴隨部隊進攻的主要武器來替換栓動步槍。起初各國主要研發物件為半自動步槍,限於思路設計問題只有美蘇兩國有成熟的設計並大批次裝備,但只有美國陸軍全面換裝了M1伽德蘭半自動步槍,蘇聯因戰爭爆發的問題只是小規模的換裝了SVT-38/40託卡列夫半自動步槍。

    但是隨著德國一款革命性的武器研發成功並裝備部隊確實無意間解決了這個問題,StG-44突擊步槍的列裝伴隨了一系列的坎坷,但最後還是成功的列裝了一部分德軍,只是太晚了並沒有能改變戰場的劣勢。

    而在戰後各國槍械的發展又進入了死迴圈中,守著大威力,半自動的彎路之中於是各國相繼研發出了一系列經典的半自動步槍。而蘇聯則走出來另一條路,明確的認識到槍彈的威力過剩使用了小裝藥的槍彈並研發了新的步槍很快也列裝了SKS半自動步槍,不過僅僅兩三年的時間便研發出了更加先進的ak47衝鋒槍,沒錯一開始它就是以衝鋒槍來命名的。

    之後隨著越戰的爆發使得各國軍事家終於看清了現實,確定了在現代戰爭中實際交戰距離不會大規模的出現在500米以外之後紛紛拋棄全威力步槍彈改為小裝藥步槍彈,開發出來一系列的突擊步槍。而隨著現代反恐戰爭的出現以及戰爭模式的改變也許又會撿起全威力彈的使用。

  • 5 # 路漫漫吾求兮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的半自動步槍有效射程確實超過了四百米,但首先它是半自動步槍,火力遠遠達不到戰場需求。等到了二戰後期時,步兵的交戰距離就逐漸固定到了500米距離之內,但當時步兵的主流武器是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半自動步槍雖然在射程上能滿足要求,但火力連續性不好。衝鋒槍的火力猛烈,但在射程上無法滿足要求。而且衝鋒槍的主要作用是火力壓制,不求精度。所以,在150米到500米距離之間,存在一個十分巨大的自動火力空白區。這個空白即使是半自動步槍也不能有效彌補。當時唯一能滿足這個需求的是輕機槍,但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根本製造不出攜帶方便的輕機槍。即使能製造出來,也不可能大批次裝備。

    二戰末期,德國研製並裝備了STG44(外形和效能跟AK47差不多)。並首次出現在了庫爾斯克會戰,實際上當時希特勒並沒有同意量產這種槍,並且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拒絕。因為最初設計這種武器的目的,是想一口氣把衝鋒槍、步槍和輕機槍全都替換掉。所以最初這種槍被解釋成替代輕機槍的武器,但只有500米的有效射程壓根達不到輕機槍的標準。第二次準備用來代替衝鋒槍的,但希特勒知道了這種槍使用的是一種新彈藥之後,出於後勤等方面的考慮還是拒絕了。

    突擊步槍的出現恰恰就彌補了戰場上150米到500米之間的火力空白區。但因為當時的德軍早已大勢已去,這種武器的出現也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 6 # 海之藍155157991

    因為二戰的槍械都是機械瞄準具,這樣對一二百米內的目標勉強能瞄準,但不精確。雖然射程達到了,精度也是欠缺,所以才這麼說

  • 7 # 瘋狗的輕武

    二戰結束之後各國都對輕武器的致傷/致死距離有過調查,然後發現絕大多數步兵之間的輕武器交戰都發生在400米之內,尤其是300米之內。

    然後問題來了,當時全威力步槍的有效射程(目視內)都在500米開外,實際致傷的距離能上千米,這完全是威力過剩。而且栓動射速太慢,半自動只能說更好的提高了容錯率。

    衝鋒槍雖然火力猛,但無論是9mm帕彈還是7.62託卡列夫彈,有效射程往往都只有100-200米。

    這時候,在200-400米這個目視距離內就出現了一個衝鋒槍沒辦法覆蓋,步槍火力又不足的空擋。於是就衍生出了從stg44到後來的一水突擊步槍,中間威力彈以及小口徑步槍彈剛好能滿足400米內的有效傷害,同時也是目視極限射程,小口徑甚至在這個距離內的彈道還很平直。

  • 8 # 南黎23333

    二戰一竿子老栓動步槍,威力過剩,射程很遠。但是相對而言射速就比較慢了,而且那麼遠的距離,就算士兵長了鷹眼也很難去瞄準目標,所以說在中等偏下的距離上步槍能顧到的十分有限(遠了也很有限)

    當時還有普遍打手槍彈的衝鋒槍,追求射速,精度都不是那麼太好,所以說射程也往往在100到200米之間。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火力空擋了。

  • 9 # 不正經的軍棍

    不是火力空白,而是火力不足。

    這問題得從步槍開始看,那會兒的栓動步槍普遍有效射程超過500米,而這些槍設計的時候都是一戰乃至一戰之前的思路,那會兒在戰壕裡趴著對射十天半個月都是常事,要的就是射程。而到了二戰,這會兒槍的射程明顯過遠了,原因在於,交火距離拉近了普遍都是三四百米的距離了,交火距離變近,原因在於,坦克飛機的大量應用,直接拉近了交火距離,步槍的空間也被壓縮了。

    那會兒有衝鋒槍和機槍,還有栓動步槍。栓動步槍射程超過四百米,機槍一樣如此,而衝鋒槍的有效射程在150米以內,再往遠了打,根本就打不到人。這200-400米的範圍內,火力是嚴重不足的,近距離的,衝鋒槍可以滿足,見面糊一臉之用,但是距離遠了壓根就不行。距離遠,要的是射程,距離近了,要的是射速,二三百米這個距離用槍交火的話,射速非常重要。

    正是這種情況下,德華人推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突擊步槍,於是乎,STG44誕生了,有效射程恰好就在衝鋒槍和栓動步槍之間,而且射速也夠用,往往,交火距離就在它的這個有效射程範圍之內。STG44剛出現時,給東線的蘇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認為德軍人手一挺機槍,能在這個距離上保持這麼高的射速。

    也就是這個原因,德華人的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效果非常不錯,後來各國軍隊都淘汰了栓動步槍和衝鋒槍,改裝備大量的突擊步槍,射程射速都可以滿足。衝鋒槍現在一般是裝備於警察和安保,使用全威力彈的步槍改成了精確射手步槍,比如M14EBR,給步兵班裡做火力延伸之用。

  • 10 # 軍武視界

    現代槍械發展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然而取得的進步卻不是很多。不過步槍的演變脈絡卻十分清晰,那就是由栓動步槍,到半自動步槍,再到自動步槍,後來再向著小口徑步槍發展。所以說從一戰結束到現代,步槍的進步是最大的,變化也是最明顯的。在射程方面上,二戰時期的全威力步槍彈即使是在1000米之外依然具有一定殺傷力,常規作戰距離更是存在威力過剩的問題。一般來說那個時期的步兵交戰不過400米,要一把有效射程1000米的步槍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而且這一時期的步槍都是半自動步槍,對於400米的作戰距離來說,射速普遍較低,這就導致二戰步槍對一定範圍內敵人的火力不足,產生真空地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槍械在最開始投入戰爭的時候就是為了遠距離射殺敵人,比如一戰時期最常見的戰鬥場面就是雙方趴在戰壕裡互相射擊,這一時期哪一方的槍射程遠哪一方就更容易獲得戰鬥的勝利。然而二戰時期各國隨著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的投入使用,步兵不再是戰場衝鋒的唯一選擇,作戰空間被大大壓縮了。而到了現代,即使是槍械製作技術已經獲得了長足進步,可是步槍的射程卻還是在300——600米之間,因為步兵的定位已經從射殺敵人變成了火力打擊定位器和保護坦克等武器裝備。而二戰時期人類戰爭還處在多樣化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德軍首先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也找到了解決方案,那就是突擊步槍。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STG44步槍,雖然這種步槍最終沒有得到大規模生產和使用,而且當時已經處於二戰末期,德軍也有些回天乏術了,但是依然給蘇聯軍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種步槍的特點就是射速明顯比同時期其他步槍要快很多,雖然射程不遠,但是可以給中距離的敵人強大的火力覆蓋,有效解決了火力真空地帶這一問題。這也就是我們現代突擊步槍的原型。雖然德華人終於意識到這種步槍的重要性時已經無力阻擋盟軍的腳步了,但是這也為後來的人們提供了思路,為現代槍械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 11 # 紅色手電筒

    這個距離之間主要是火力密度不夠。拉大栓的射速太慢,一般手動步槍的戰鬥射速也就是15-20發/分,而當時的機槍和衝鋒槍的射速都是在120-150發/分左右,而機槍由於數量少,只能是用來打擊遠距離的目標,而衝鋒槍的有效射程就在150-200米左右,超過了這個距離,子彈就不是指哪打哪了,而是打哪指哪了。手動步槍的射速很低,所以一戰時期的步槍都是保留了長長的刺刀,用來應付白刃戰。二戰時期步槍也都還保留著刺刀,不行就用刀子捅。輕機槍的數量少,一方面重量大,而且是需要配副射手幫著背子彈槍管什麼的。機槍到了近距離由於長度太長,火力的機動性反而是不好。

    而在200-400米的這個距離上,只有步槍的威力足夠,而且精度還可以,但是真的到了實戰中,大部分還是要用子彈膠皮管去澆他的,這種時候,美軍的調查顯示,距離bar越近計程車兵越是看著bar在那裡噴火,而自己只有羨慕嫉妒恨了。衝鋒槍使用手槍子彈,有效射程非常近,象湯姆遜這種使用.45口徑子彈的衝鋒槍,有效距離也就是100米左右,這麼近的距離,敵人一眨眼就衝上來了,而且衝鋒槍的射速快,30發子彈一眨眼就沒了,趁著你換彈匣的功夫,那邊的刺刀就到了。

    但是衝鋒槍的射程又是太近,等衝鋒槍能夠充分發揮火力的時候,已經很近了,衝鋒的一方已經一眨眼就上來了。衝鋒槍和機槍之間火力密度有一個低谷區,這個低谷區就是所謂的火力空白區。

    原來看過一篇文章是彭雪楓寫的有關於如何對付桂軍衝鋒的文章,當時是新四軍和桂軍經常爆發衝突,而桂軍的衝鋒戰術比較強,成功率比較高。當時桂軍的衝鋒一般是這種情況,首先以散兵隊形衝鋒,就是每個人間隔6-7米,就是人和人之間空間很大,就算你用機槍也掃不到幾個人,等衝鋒的部隊前進到距離防禦陣地100到200米有利於隱蔽的地形,把兵力集中起來,等到兵力集結完畢,在一擁而上,這麼短的距離,新四軍的火力根本是頂不住桂軍的衝鋒,只能是透過白刃戰來解決戰鬥,但是白刃戰的傷亡就非常大了,桂軍衝鋒幾次,你的人就沒有了。

    彭雪楓提出,這種情況就是要把部隊裡邊的機槍和衝鋒槍集中使用,在遠距離不急於開火,等到桂軍開始集團衝鋒的時候,這個時候再集中機槍衝鋒槍的火力猛打,這樣子才能有效壓制桂軍的衝鋒,這種情況也是說明在機槍和衝鋒槍的有效射程之間存在著一個火力密度的空白區,機槍在遠距離的時候,對於運動目標的命中率不高,而且機槍的數量少,相對於機槍衝鋒槍可以一個人使用,使用的數量多於機槍,但是有效射程近,不能在遠距離殺傷對方,真的要是對方在近距離的兵力太多,衝鋒槍也頂不住。後來,蘇軍在東北遇到日軍的敢死隊時,就是日軍太多了蘇軍的衝鋒槍突突不完,讓日軍衝上來引爆自己身上的炸藥從而炸燬蘇軍的坦克。

  • 12 # 大馬哈魚12

    步槍的射擊雖然距離遠,但是不能連發。一個子彈發射出去以後,第二顆子彈進入槍膛。距離越近,射擊的精度還有效果越差。為此衝鋒槍的誕生就是以數量取勝,一次就以很多的子彈發射出去,而不依靠精度消滅敵人。只要在彈殼飛行的軌跡區域,非死即傷。

  • 13 # 小也會飛

    因為步槍兩百米以外還要保持精度,不是普通士兵所能具備的能力。在無法靠精度的時候只能靠火力密度來彌補了。自動步槍,中等威力彈藥,就是為了幹這個活。再配合小口徑班用機槍,很完美的火力搭配。400以外就得交給精確射手,更遠的則是有小口徑火炮支援。狙擊手任務目標不一樣,不在一般序列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迴歸玩家福利:1小時188疲勞賺690萬金幣,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