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願你快樂
-
2 # 張翛燃
這對於我來說是一道送命題。
我不會想我媽,我不會想我爸,我也不會想我姐,我甚至沒有人可以想。
所謂的想念大概在八年前就斷了吧。
我不去想,是因為我感受不到他們的關心和溫暖。
我的家庭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幸福的家庭,當然這種幸福也只是相對於那些父母離異、父母不疼愛孩子的家庭。
不同的是,我的父母都是愛我的,很愛。我姐也很愛我,特別愛。
可是我感受不到他們的愛,感受不到那種所謂細膩如水的關心。
這大概與我三年級就開始了寄宿生活有關吧。
這種自由生長的放養狀態,使我從一開始的害怕變成思念到痛哭流涕,到受傷後尋求安慰換來的卻只有謾罵,到最後開始不報病痛不報受欺負只報成績,我整個的蛻變和成長過程看不到我父母的參與,他們除了寄錢和打電話就再也沒有別的了。我一年只能看到他們一次,我生活中的參與者最多的不是老師和同學,而是思念。當這種思念變成一種不需要去兌換的結果時,那便開始不需要思念了。
這種感覺在我讀六年級的那年被放大的尤其明顯。
我在縣城讀書,人生地不熟,常年住校,無依無靠,唯有每個星期藉助電話亭給父母報個成績單(不是平安),我那時可是動不動就考全班前三的學霸。
學霸顯得弱小,容易受人欺負,我那時又同吸菸打架的同學住在一個寢室。
壞學生們欺負我,各種欺負(如今我185,誰敢在我面前輕狂!),被捱打被辱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往事不堪回首,奈何老師幫不了任何忙,我想念的家人此刻又在哪裡,我給他們打電話哭的時候,我爸大罵我男子漢哭什麼?!我在那樣的環境下逐漸成長,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從頭至尾我沒有給家裡說過一件我被受欺負的事,因為我曾經說過,卻被他們輕鬆的一句“你給老師說啊!”還絕了,我那時的失望和無奈,換成了我日後任何事都不願再同他們交流。
我的沉默建立在我的懂事上面,我的沉默建立在不讓他們為我操心上面。
至少成長至今,我在他們的印象中都是一個聽話懂事成績好的孩子。可他媽的,我從始至今都是孤獨的。
可能越懂事的孩子越孤獨吧,他們像是每天都很開心的模樣,內心卻是無人知曉的悲傷。
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悲傷時不知想念誰的孤獨,這才是最孤獨的。可能我還是會經常在夜下無人時把酒當歌,面對生活的無奈不知所措,面對人生夢想時常展現出難受和迷茫,但我只願我的孤獨停留在表面那層淺淺的傷疤,而不被他們發現。即使我只身在外,一年只見一次媽媽,我也不是很想念她,沒辦法,我只是已經習慣了。
可是我知道她很想我,非常想。
她不主動,以前幾乎從不主動,現在開始時不時給我發個關心的資訊。
她不會說,起碼以前從來不說,現在開始動不動就在電話裡表達思念。
然而我已經習慣了不思念,要我重新去想他們,那是很難的。
我為我的人生繼續前行披荊斬棘,利用我的努力創造出屬於我的財富和價值。
我希望他們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生活無憂幸福美滿。
-
3 # 和鄰居App
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會想到媽媽,希望媽媽能給到一點意見。
生活上有些事情不懂會想到媽媽,請教媽媽應該怎麼做?
人情世故方方面面,感覺就像是一個輪迴,父母現在教會你,你以後再將這些教給你的小孩。
不論是什麼時候、不管你現在年齡多大,在父母跟前我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
回覆列表
在外面我倒不是很想媽媽,因為我們都在一起,我想的是我很小的時候爸媽出來工作,為了我們,我深深的記得六歲她揹著包出走的那天,那時候很傷心 我就站在路邊看著她遠去的背影,之後就是每次奶奶打我,和我幹農活的時候,看著別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而我卻要跟著奶奶一起收麥子,割穀子,松地,種花生等等的農活,不知道你們懂不懂那種痛,自從哥哥去縣城讀書,家裡就我和奶奶,還幹那麼多農活,我挑過糞 背過收麥子的大桶 推過拉穀子的推車 有很多時候我都不記得我是一個小女孩,我多麼想有爸媽在 能給我一個美好的童年。不過現實都太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