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園礫
-
2 # 職場學習精
為什麼你總拖延
從古至今有很多名人作家,也會有拖延的習慣。例如“悲慘世界”的作者雨果,在寫作的時候,會先把身上的衣服脫光換上破爛的睡袍,當他見不得人的時候,就不得不待在書房裡好好寫作。
拖延並不是某個人的特權,我們要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拖延行為。以下是對拖延背後的成因分析
拖延動機的分析① 及時行樂猴vs前額葉皮質
每個人的大腦裡都住著一隻及時行樂猴,他屬於我們的腦緣系統,位於大腦中最原始的部位,就連爬蟲動物都有,隨著人類的不斷髮展,大腦進化出相對理性自律的部分,叫做前額葉皮質,它主要負責理性分析,計劃決策。
② 消極情緒引發拖延行為
當我們面對一個複雜的專案無從下手,缺乏自信的時候,會選擇拖延。工作超負荷壓力山大的時候,也會拖延倦怠,迎接每一個任務挑戰,都會觸發我們的敏感情緒,鬱悶,焦躁,不安,自我懷疑......這些不良情緒會讓我們感受到痛苦,進而讓我們差生了逃避心理。
暫時拖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輕鬆,有效的緩解情緒壓力,但是選擇拖延,只能緩解一時的痛苦,卻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因為無限期的拖延,導致任務只能敷衍了事,遭受領導的責備,自己也會失去對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我們總是更在意當下的感受,卻對未來的時間沒有多少概念。
加州大學安德森商學院教授,曾經做個這樣一個實驗,他找了一群年輕人,把他們的照片ps成了老年模樣,這些學生戴著vr眼罩,在虛擬環境中他們看到了自己年老的樣子,實驗結束後這群人為自己的退休金規劃了雙倍,可在之前,他們都沒有給自己存退休金的習慣。
人在面對未來時間的時候,總覺得很縹緲,很虛幻,這種不真實感,自然會讓我們產生時間還有很多,拖延一會也不會影響全域性的錯覺,這時我們就會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找各種合理化藉口。
除此之外,拖延還可能和家庭環境,個人的性格特徵,工作能力等因素有關,不同的人拖延的行為,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想要戰勝拖延,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並長久的堅持下去。
-
3 # 懵噠噠的小丸子
因為這個是人的慣性。總是還沒有到最後一刻都不會著急。總是想著還有時間還有時間。但是沒有想到時間真的消逝的飛快。你怎麼都趕不上了
-
4 # 小跳蛙圖圖
從我個人來講,我是一個嚴重拖延症患者,好多事情明明本來有足夠的時間高質量完成,但是大多數時候都要拖到最後去做,非常討厭這種狀態,我覺得拖延的原因有很多。
1.懶惰。懶惰是最簡單的原因,有時候自己寧願閒下來刷刷手機,也不會去做那些事情,就是懶,沒有其他原因。
2.害怕困難。有時候感覺需要做的任務比較重,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順利完成,就會一直逃避,一直拖延。
3.完美主義。有好多人生活中是完美主義,就像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很完美,即使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有可能前期做了好多輔助性工作,正式核心工作也沒有開始。
如果以上三者都具備,我覺得那就很危險了,需要及時改正,戒掉拖延症!
首先要端正心態,不要懼怕困難;分解任務,制定具體的小目標,凡事要儘早開始,養成習慣,生活中並不是需要每一件事情都那麼完美,如果真的追求完美,那就儘早開始。可以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然後每天儘可能的最早完成,長期堅持下去,你會覺得完成目標是多麼的有成就感。那麼當你面對任何任務的時候,也會想要儘快獲取成就感!
-
5 # 令狐龍馬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取決於ta自身的感受。
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
感受不好,內向者會向內產生焦慮壓抑,外向者會向外產生衝突對抗。
而“拖延”的背後,往往不是因為缺乏理性,而是自身情緒上比較痛苦,存在焦慮和衝突。
很多時候,雖然頭腦裡明白自己該去處理事務,但因為內心能量缺乏整合而紊亂無序,甚至互相抵消,導致動力不足,所以遲遲無法有效行動。
“道理全都懂,臣妾做不到。”
那麼,如何改變拖延呢?
一句話:既然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取決於ta自身的感受,那麼控制或者改變了ta的感受,就能影響ta的行為。
回覆列表
1.人格因素
《心理學》的大多數讀者可能都熟悉大五人格特徵:責任心、宜人性、神經質、開放性和外向性(簡稱CANOE)。
研究發現,大五人格中的責任心和神經質是影響拖延的主要因素。責任意識缺乏,會導致思想行為上的懶散和拖延,那些經常感到憂傷、焦慮、抑鬱、脆弱、敏感、細膩,情緒容易波動的人也在拖延症群體中佔據重大比重(2006)。
2.外界環境的影響
資訊大爆炸時代,網路、手機、電視、報紙、音樂等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受人際環境和網路環境的影響,使人們從任務中脫離開來,受到誘惑,從而形成拖延。
3.任務難度高從而產生畏懼,害怕心理
給自己的期望過高,被無法承受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從而拖延了很多該做的事情。
自責、害怕以及災難性的想法讓他們不可能越過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難。意識到你的思維方式是不現實的,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