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柴知道
-
2 # 二元觀財經
行為金融學,研究金融投資買賣決策行為背後心理科學,任何希望在投資中獲得成功的人,都需要重視行為學在金融市場的運用
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這句話是巴菲特名言,投資者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但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就是逆向行為,是典型透過投資者集中行為做出的投資決策,李嘉誠有句名言,當只有1%的人知道的生意,就要趕緊做,當95%知道這個生意賺錢的時候,就堅決不要碰,也是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做出決策案例!
透過以上兩個全球知名的投資大師和前亞洲首富的名言,可以知道,行為金融學可以作為投資決策判斷依據。
行為金融學投資決策中的作用1:行為金融學對於幫助投資者判斷重要市場拐點有非常強而有效的作用,行為金融學就是研究個體和群體在做出買賣過程的心理過程,對於群體而言,越是集中趨同性的一致,市場就離市場拐點越近,比如這些年,市場上會經常聽到市場情緒指數,這個就是把投資者行為進行了量化,從而更方便投資者判斷當下市場趨同性,比如摩根士丹利的中國投資者情緒指標,顯示2015年中國股市在牛市末端時候,情緒指數高到95,表明投資者對於看多空前一致,而行情反而接近結束,從6000點高點跌至最低2500下方。反之在2017-2018年的時候,該指數跌至40下方,表示投資者看空情緒要遠高於看漲,市場底部就不斷上移。這就是群體行為一致的物極必反的過程!
2:行為金融學在個人交易中也有重要作用,市場就是人性博弈,投資者要戰勝的不是市場,而是自己人性,貪婪,恐懼,害怕經常困擾著很多投資者,為什麼看好的一隻股票,總是漲幅不到預期30%,就放手了,且最終都能到自己的目標位,為什麼做錯後總是在價格跌到最低點區間時候,止損了,且止損了價格不久後就立馬上漲,這些其實不是運氣,不是被人盯上了,都是因為害怕和恐懼在作怪。如何減弱這些人性對於交易行為的影響?就要研究行為金融學!
-
3 # 家財君
行為金融?拆開,行為+金融
一般,一提到金融,很多人會覺得很高深的,因為偏理性,什麼風險定價、量化交易,β&α,諸如此類
金融,資金的融通,錢的流動,借貸、股權……;而行為,可以想想我們人的行為,實際上有理性的時候,也有感性的時候,去不同超市買東西,同樣的商品,我麼肯定買便宜的,理性;而兩口子吵架,吵完又覺得不應該,吵架的行為受到情緒的影響;
於是,行為的金融,也就是研究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尤其是情緒等要素,我麼稱之為定性(分析),為什麼一隻股票、基金已經非常貴了(PE市盈率奇高),或者即將退市的股票還會被爆炒,這些都是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東西影響的
行為金融,對於“交易”“定價”都有價值!
-
4 # 梟雄愛說車
看邀前來
1 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觀察並模仿他人的交易行為,從而導致一段時間內買賣相似的股票。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無法直接獲得別人的私有資訊,卻可以透過觀察機構投資者的買賣行為來推斷其私有資訊,此時容易產生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出現群體壓力等情緒下的非理性行為。
長期以來,中國證券市場上存在較為典型的羊群效應,莊家行為、股評效應等極為顯著,尋找莊家建倉等待拉昇一度成為市場追捧的投資策略。隨著莊股的破滅及價值投資理念的崛起,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也成為資訊弱勢群體研究的重點。
2 小公司效應
小公司效應是指小盤股比大盤股的收益率高。1981年,Banz發現了股票市值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而減少的趨勢。隨後,Reimganum也發現了公司規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據CAPM模型預測的理論收益率高,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於公司的規模和l月份的到來都是市場己知資訊,這一現象明顯地違反了有效市場假設。
中國證券市場上也一度存在小公司效應。例如,小盤股、小市值的公司往往成為炒作的重點;一些莊家藉助於送股、轉蹭等題材不斷炒作,一些公司的股價出現了非理性上揚。小公司效應產生的根源在於其投資價值,處於成長期的小公司往往比成熟的大公司有更高的成長性。
-
5 # 股票股市貓九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過去20年裡,行為金融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弗農·史密斯之後,在金融學研究領域就掀起了一股行為金融學研究熱潮。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羅伯特J•希勒教授更是行為金融學得奠基人之一,他因為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準確預測了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而名聲大震。
可以說,行為金融學是近年來的顯學之一。由於行為金融學直接研究宏觀的資本市場以及微觀的投資者行為,這門學科對於投資者而言也具有相當吸引力。那麼,行為金融學到底研究什麼呢?對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透過學習行為金融學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我們將透過一個系列向大家介紹行為金融學的核心內容。當然,我們不是理論性地“研究”行為金融,而是結合日常投資行為進行生動解讀。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行為金融學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誤解了一個基本事實:學金融的專業人士投資股票的能力不一定比普通老百姓強!很多所謂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其實是基於“內幕資訊”,也就是比普通老百姓具有更強大的資訊獲取能力。這一點從中國“私募一哥”徐翔的發家和隕滅過程可以管中窺豹。
很多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中國的股市不規範,所以導致內幕交易盛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此處不展開了),就連被全世界投資人民膜拜的股神巴菲特,說到底也是靠更多的普通人不可得的資訊而立於不敗之地(把“內幕資訊”這個詞用在股神身上怕大家不容易接受)。如果真有哪個普通人學巴菲特,想靠純粹的基本面分析成為新的股神,那和白日做夢也差不多了。
所以說到底,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的資本市場,幾乎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能直接感受到市場的不完美和非理性。而傳統的標準的金融學的基本假設恰恰認為市場是完美的理性的!
到底是傳統金融學錯了還是現實世界錯了?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顯然是傳統金融學的假設出了問題。可是,在“高階的學術研究”這塊高大上的牌匾面前,人的心智很容易不正常,“削足適履”的情況是很常見的。教授們認為是現實世界出了問題,而且大言不慚地教訓現實中的人們應當怎樣怎樣。而現實中的人們也似乎被施了魔法,認真地傾聽著,力圖在教授們的指點下把自己變成投資大師。
但是現實很殘酷,聽教授們的指點,是變不成現實中的投資大師的。因為,宏觀上,市場是不完美的;微觀上,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個體是不完美的。所總之,這個投資的世界是不完美的。這恰恰就是行為金融學的基本假設。
可見,行為金融學比傳統金融學應該更靠譜一些,因為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現實中的不完美的人和市場。透過研究行為金融學,更好地瞭解現實的人和市場,說不定能幫助我們在成為股神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回覆列表
行為經濟學,更適合做即時經濟,更講當時的經濟現象,而不是未來演變趨勢和經濟規律。
也說過人類是非理性的,總有一些習慣、慣性思維在裡面,比如追漲殺跌。
炒股的順勢而為,可能也是這個道理。不要想著比別人聰明,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