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我經過
-
2 # 柚子手帳雜貨鋪
井陘縣屬於河北西部邊陲,冀晉結合部,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井陘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乃冀通衢要衝。
井陘的魅力之處就在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井陘旅遊景點眾多,特色小吃和民間藝術也豐富多彩。
在自然和人文方面,井陘的特色為奇山和古鎮
1、蒼巖山
“北方有奇山”蒼巖山肯定是一奇。
蒼巖山景觀豐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剎福慶寺以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之美譽。福慶寺建於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據碑文記載,隋朝隋煬帝女兒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度過了62個春秋。山上主要建築有書院、萬仙堂、橋樓殿、大佛殿、藏經樓、公主祠、碑亭等。所有建築依山就勢,小巧玲瓏,或建於斷巖,或跨於險壁,斗拱飛簷,構造宏麗,雲蒸霞蔚,頗為壯觀。
蒼巖山以“雄、奇、秀、險、幽”眾美為一體的獨特風格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詠詩作畫,拍攝影視外景。《西遊記》、《乙未豪客傳奇》、《臥虎藏龍》、《白龍劍》、《木乃伊3》、《雞毛信》、《大國醫》、《破襲戰》、《花木蘭》…..許多影視鏡頭都在這裡拍攝。
這裡是《臥虎藏龍》的取景地。
蒼巖山廟會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為每年陰曆三月和十月。三月廟會尤為盛大,每逢此節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這是我拍的去蒼巖山廟會路上的車輛。可見規模之宏大,水洩不通啊,再往裡走,人也是接踵摩肩。
2、錦山
錦山是太行山區最大的原生態自然風景區,它位於井陘縣南部深山區,總面積160平方公里。
錦山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12.9℃,是夏日避暑勝地,四時景有不同,各具特色。
丹崖與紅葉
峽谷漂流
這是我拍的後山
3、仙台山
仙台山位於石家莊井陘縣辛莊鄉,距石家莊市50公里,可高速40分鐘直達。仙台山主峰海拔1195米,山峰奇秀,植被茂盛,紅葉資源豐富,連續多年被網友評委“全國十大紅葉觀賞區之一“。每至汛期,百泉匯合飛流直下,山光水影,宛如銀河倒懸,仙朗凌空,故名仙台山。
仙台山同年四季,景色各異。山花爛漫,枝頭鳥啼。夏天,高瀑流水,青山如洗。秋天,滿坡紅葉,層林改盡染。
說完了山,再來說說古鎮。
4、大梁江
大梁江村,位於河北省井陘縣西部,因其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古風古貌得以完整儲存下來。這裡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築群,房屋建築以石頭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碧瓦青磚,斗拱飛簷,氣勢宏偉,向人們展示著一代晉商曾經的輝煌。有人稱之為河北的“喬家大院”。
井陘大梁江村[3]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當屬“武舉人”的“一宅九院”,佔地兩畝,房屋百間。進一道門,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裡有樓,樓上有樓,樓頂有院,樓能通樓,院能通院,可以說是深山裡的大宅門, 成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來,石家莊市發現的儲存最好、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一處。
我去的時候趕上拍抗日劇,哈哈,這都是道具
這是村口
這張是我拍的
村內街道主要有上街、下街、中街以及5條巷子,總長3700米。寬2至4米。街道高低錯落,縱橫交錯,或用青石或用鵝卵石鋪成。方庫順勢而建。四合樓院整體佈局獨特,功能劃分明確,是該村民居古建築的典型代表。
5、於家石頭村
於家石頭村,是一部用石頭 書寫的村落史詩。 於家石頭村位於河北省井陘縣城微水鎮西南約十五公里處,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這個於家石頭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居所。500年前,于謙之子隱居井陘南峪村,留有三子:於有道、於東道、於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間(約1486年)因生活所迫,於有道攜家眷秘密遷居於這曠野深山隱居。當時這裡荒無人煙,於家人“與木石居,與鹿逐遊”,生活條件十分睏乏,其族人以頑強的精神,艱苦創業,開拓生活。他們用石頭搭房壘屋,造石具開荒種田,炊飲餐具全部用石頭打鑿而成。春風秋雨,世事滄桑,於家人在這裡依漫山石頭,開一方鄉土,繁衍生息,由幾戶人家,發展到一個石頭村落。目前,這個石頭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裡人95%以上是于姓。於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謙,曾以石灰為喻,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節操,寧願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間留下清白的品格。6、天長古鎮
井陘縣天長鎮,位於晉冀結合部的太行山區,自古以來就素有“晉冀交通咽喉”之稱,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這座始建於漢代的小山村,因坐落在天長嶺下,故取名為天長村。到了隋唐時,因該村地處交通要道,發展成為當地的經濟中心。唐代中期改稱天長鎮,唐末藩鎮割據,此地為軍事要隘,遂改稱“天長軍”,成為河北西部著名的軍事重鎮。五代後晉時,又改為“天威軍”。在金元時期曾一度發展為州府,到了宋熙寧八年,井陘縣治所遷至天長,遂在唐天長城的基礎上,重新修築城牆建城,在隨後的金、元、明、清、民國,直至上世紀50年代末,一直為歷代縣治之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因此天長素有“宋古城”之稱。隨著1958年縣政府遷出到現在的微水鎮後,天長鎮結束了作為古縣治900餘年的悠久歷史,成為老輩人口中的“舊城關”。由於縣城的遷出,古城在半個世紀裡基本未遭到建設性破壞,較好的儲存下來,留下了眾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經多方論證,此鎮價值特色為“文化型兼軍事、建築遺產型”。1993年,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的井陘古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依據井陘縣域內的天長古城地名文化遺產,將井陘縣命名為“千年古縣”成為當年全國首家被命名的“千年古縣”,也同樣是因為這一古城,天長鎮在2007年被確定為河北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入選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回覆列表
井陘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西陲,扼冀晉咽喉要衝,自古就是兵家必爭和商家必重之地。歷史上著名的韓信背水列陣攻克趙國之戰,就發生在今微水鎮一帶。井陘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記》說:“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謂之井陘。”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述徵記》載:“太行首起河內(即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北至幽州(即今河北北部),凡八陘:第一軹關陘,第二太行陘,第三天白陘,第四陘滏口陘、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第七蒲陰陘,第八軍都陘。”關於對“陘”字的解釋,《說文》:“山絕坎也”;《爾雅》:“山絕陘”;《疏》:“山形連延中忽斷者名陘”。《辭海》釋陘有兩種含義:一是山脈中斷的地方為陘,二是陘同“徑”。據此可知,陘系山脈受河流切割而自然形成的橫谷。
井陘又被稱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太汾、冥厄、荊阮、方城、郩、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近年來,井陘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省會西部生態經濟強縣為目標,深化五大戰略(山區開發富民、工業專案立縣、旅遊經濟活縣、改革開放強縣、科教進步興縣)、打造四張名片(中國鈣都、旅遊大縣、文化名城、綠色井陘),加快發展,有所作為,實現了井陘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井陘秦時置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多項世界和國家級“桂冠”。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為首批“千年古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被中國文聯命名為“感恩文化之鄉”;被林業部授予“太行山綠化先進單位”。井陘拉花、南張井老虎火和桃林坪花臉社火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莊嶺皇槓、孤山感恩文化、北秀林馬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於家石頭村被中國農村社群發展促進會命名為“中國民俗文化村”;井陘瓷窯遺址、蒼巖山福慶寺、秦皇古驛道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旅遊區蒼巖山為龍頭的“五最十景”(中國最險的懸空寺——蒼巖山福慶寺;世界最早的古驛道——秦皇古驛道;華北最大的紅葉景區——仙台山;河北保持最好的生態景區——錦山;中國儲存最完整的明清石頭古村落——於家村)旅遊格局已經形成,實現了由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經濟強縣的跨躍式發展。
當地美食
井陘縣的美食有其獨特之處,其中“鹹飯”是糧菜混吃的傳統方法,在百姓家裡做法多樣,在蒸煮過程中加入疙瘩餅、蘿蔔、北瓜、雜麵、紅薯等,味道香甜可口,除此之外,還粗糧細做,主要:菜餅、塊壘、包甜餅、柿子餅、鹹食、缸爐燒餅、煎餅、抿絮、餄、菜糰子、粘糕、水飯、包皮面、五穀雜糧等麵食、井陘鹹飯等;在爐具方面最具特色的就是井陘農村使用的蛤蟆爐,用粘土和稻草盤做。
當地特產
1、陶瓷類:歷史悠久,早在唐宋金時期燒造工藝就非常成熟,生產的陶瓷器成為貢品。井陘窯是繼定窯、瓷窯、邢窯之後又一新的發現。如今的井陘原火陶瓷,俗稱砂鍋,遠銷美、日、韓等國。
2、手工藝類:麵人李是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手工剪紙、鞋墊、布老虎、虎頭鞋是井陘縣民間藝術的代表作。
3、綠色土特產品類:由於處於地勢第二階梯的太行山脈,氣候適中,無汙染,有名的蒼巖山牌小雜糧、烏雞蛋、核桃、柿子、大紅棗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親睞。還有山雞蛋、紅小豆、核桃、柿子、柿桃。仙台山柏木枕、仙台山靈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