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股發掘
-
2 # 盤前程式碼君
用邏輯看其實很簡單:
1.銀行看券商。銀行看券商、兩眼淚汪汪。從銀行的基本盤來講,吸儲--放貸這個基本業務的進入埠有一定的加強,但是不是決定性增強,為什麼那麼說。銀行擁有了券商牌照,是可以直接發行基金、理財產品從而使使用者的資金更多的進入自身來,但是這一部分的資金也只是少付給了券商的佣金手續費而已,並不能從產品裡面挪用。
2.券商看銀行。券商看銀行,猶如看金主。首先券商按照中國之前的業務,幾乎已經達到了天花板瓶頸,是不是這樣看龍頭中信的資料就知道了。而銀行拿到券商牌照,很難觸及到核心的投行保薦業務,而是以理財為主,目前證券對於傳統業務本來就是在逐漸退出,包括經紀業務。這個時候銀行以充裕的資本,後面完全可能吸納很多專業領域的券商,幫助它們完成提前轉型,並且對於龍頭大券商也是開啟天花板。
所以,短期對於券商的擠壓在所難免,但是未來中長期混業經營才是產生巨無霸的硬核條件!!!
-
3 # 右象限雨潤說財商
從整個中國金融市場來看,這是個利好的事情。銀行有了券商牌照,就是可以把老百姓的存款盤活起來,讓一部錢流進股票市場,這樣也可以增加金融市場的活躍度。
據2019年底相關統計資料,中國總儲蓄量高達40萬億,這筆巨資就等於一直躺在銀行裡,以後銀行有券商牌照,老百姓只要有銀行卡,就可以抄股,不用像之前那樣先得去證券公司開戶等辦繁雜的手續。
之前中國整個股票帳戶僅只有1.6億個,相當於10個人裡面只有1個抄股。那以後銀行有了券商牌照後,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股票市場參與度。
-
4 # 川哥談股論金
首先,國家出新政策並不是想讓證券公司死,一定還有後手政策,否則,如果僅僅單一政策落地,可能很多券商直接都跌停板了。
其次,這是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要放在大背景下去看。
最後,今年有個很大的政策,叫做做大做強頭部券商,盛傳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你儂我儂。從銀行得到牌照這件事,最利空的一定是小券商,而擁有核心投研、投行業務的大券商,反而未必利空,換句話來說,既然給銀行證券牌照,會不會給證券銀行牌照呢?頭部券商如果拿到銀行牌照,那不就變成,來呀,互相傷害呀?
-
5 # K穜日常
給銀行發牌照,是券商最好的保護色。
現在證券牌照已經對外資開放了,外資的實力,相比不用多說。差距最大的,就是證券公司間的資產規模。而銀行如果做了該業務,併購了證券後,就可以較好的解決根本問題。
-
6 # 解套君
上週末傳出訊息,傳聞要給兩家銀行發券商牌照,首先分析下利弊:
1,對銀行來說不算大利好:以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為例子,去年利潤為123億元,而TOP1的工商銀行利潤2976億元。對於銀行來說,券商做的再好也不過是個零頭而已,高下立見。
2,對券商短期利空,長期利多:以銀行的渠道和資金看,銀行更具走勢,這也是昨天券商股大跌的原因。不過銀行的入場也會加快本行業的資源整合,提高競爭力,長期是利好的。
目前只是傳聞,真正要落地,永成認為還是要取決於美國。
國內銀行券商混業跟美國有什麼關係呢?同樣在上週末,美國也傳出了一條訊息,就是“沃爾克法”正在鬆綁。
什麼是“沃爾克法”?沃爾克,原美聯儲主席,在08年金融危機後,奧巴馬組建了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沃爾克任主席。沃爾克提出了限制銀行規模,禁止銀行從事高風險活動,這就是沃爾克法則。當時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法案迅速被透過。
而如今華爾街代言人特朗普上臺,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援率一直在下降。華爾街資本家也在兩邊押注,為了獲得華爾街資本家的支援,特朗普有望對沃爾克法則進行修改,允許銀行進行風險投資,從而為連任打下基礎。
所以,我們的銀行、券商混業經營,是一種應對式防禦!防止美國有些公司形成混業經營的寡頭,在國內金融開放下,對我們形成碾壓。
-
7 # 作手古月
對於給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這個訊息對於券商來說,短期內肯定是屬於一個利空影響。但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是利好整個股市和金融市場的。
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目前上市商業銀行的總存款金額規模達到170萬億。
具體請看以下引數:
目前各大銀行給客戶推薦的產品,主要還是銀行內部的一些產品而已。這些產品進入股市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是投資在債券市場,貨幣市場。
如果給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這個事情成為事實,那麼也就意味著銀行可以給客戶推薦一些較為激進的產品,這些產品的資金就會直接進入到股市了。
這將對股市形成一個非常直接的資金利好。目前整個股市的資金結構大概是國家隊佔到3萬億,公募基金大概佔到3萬億,私募股權基金大概佔到1萬多億。可見銀行的這一部分資金的量還是相對比較大的。這一部分資金入市能夠進入到股市,將會對整個股市造成比較深遠的影響。所以長期來看是非常利好股市的。
而對於銀行來說,業務的拓展將有利於銀行產生新的利潤結構,從而提升他們的業績。一定程度上面來說也會提升他們的股價。而銀行板塊作為A股市場的權重,他們股價的提升也會對整個指數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對於券商來說,這個影響只是一個短期的利空,長期來講不會也受到多大的影響。
-
8 # 毓美美
銀行獲取券商牌照,有能力幫助企業在資本市場賣個好價錢,自然也會引導企業更多地參與資本市場,透過股權融資補充發展資金。銀行既有能力改善股市的資金面,又有能力改善股市的基本面,因此能給A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銀行體系對資本的管控要求和風控體系要求都很高,跟券商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想要同時兼顧好盈利和風控的兩個方面,實現銀行和券商業務的聯動,由於難度很大,後續將會面臨很多困難需要解決。
銀行獲取券商牌照,對銀行來講屬於錦上添花,對銀行來講影響不是很大,但對券商來講就是翻天覆地,如果銀行有了牌照,起碼會增加併購和收購,小券商面臨考驗!加劇了券商行業的“混改”程序!
從科創板推出、註冊制改革,到嚴打財務造假、嚴打操縱股價,再到各種措施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等,受利好的不斷積累,A股市場正發生著根本性的改變。資本市場新一輪的發展大幕也已經拉開。
回覆列表
利好還是利空?
什麼訊息出來,人們都關注的是,這個訊息利好哪個板塊?利空哪個板塊?其實吧,這都是多慮的表現。任何風當然都會吹起海浪,但是,是否決定著任何海浪,你的船都需要返航呢?一級的風,只會讓你更怡然;而十二級的颱風,你肯定需要返回港灣,靜待風浪過去。
所以,銀行將獲得券商牌照,對銀行肯定是利好,但這一利好是屬於幾級風浪,則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
若以簡單的財務指標看,工商銀行在2019年的營業收入是8000億,中信證券在2019年的營業收入是430億。假如讓工商銀行獲得券商牌照之後,在第一年就實現了中信證券2019年的營業收入,那麼,這430億元的營業收入,也只能幫工商銀行增加5%左右的營業收入。對於改善工商銀行的整體營收,著實是杯水車薪,何況工商銀行剛獲得券商牌照,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就達到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目前的高度。所以,給工商銀行發個券商牌照,頂多算是個三級風浪,工商銀行該怎樣執行還怎樣執行,想要靠券商業務給工行貢獻多大的營收,是指望不上了。
倒是反過來看,對證券行業的利好可能會更大。自從4月1日國家開放外資全面進入券商等金融行業之後,首先是有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的訊息,現在又有向銀行開放券商牌照試點的訊息,說明國家想要做大做強證券行業龍頭的意願更強烈一些。畢竟,把外資券商放進來後,我們能跟別人抗衡的券商還真是屈指可數,一是中信證券,二是中金公司。其他的,連手指頭都算不上,所以還達不到“屈指”的數量。
如果向幾家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倒是可以藉助銀行本身的客戶資源和資金優勢,快速打造多一兩家“驅逐艦”大小的券商,而想要“航空母艦”,估計還得花不少時間,但是,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這也是國家想要快速建造券商“航空母艦”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對證券行業而言,可能是十級以上的風浪,對證券行業的利好可能比銀行的利好更具撼動力。
會選哪兩家商業銀行呢?
從財新的措辭中,我們可以發現,是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作為試點。哪幾大呢?我們不妨先羅列一下比較大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
然後,我們運用以前考試時最常用的排除法。
第一、幾大集團均有券商牌照的。平安集團、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集團這幾大集團旗下分別已經有平安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所以再給它們發放券商牌照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中國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也有控股一家證券公司——中銀證券。所以,中國銀行估計也是可以排除的。
第三、農業銀行、郵儲銀行都是上市不久的公司,內部治理的梳理估計還需要不少時間,所以,這樣的試點任務落在它們身上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四、興業銀行是福建財政廳的公司,雖然實力是具備的,但是,畢竟是地方的,可能不大合適作為試點。
第五、最大的可能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這三家。這三家銀行都是國家控股的銀行,而且公司治理、業務規模、綜合化經營都非常完善,交給它們三家作試點,是比較合適的。另外,2015年證監會已經邀請過工商銀行作為試點,所以,上述說的至少兩家裡基本可以確定有一家就是工商銀行。至於另外的一家還是兩家,就不好推測了。
寫在最後
不管訊息是真是假,國家做大做強證券行業是必須為之的,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背景之下,如果國內沒有相應的公司作為載體與外資進行抗衡,那麼這個行業最終將會落入外資的掌控之中,對全體華人都不是好事。當然,小筍肯定是多慮了,因為憑藉華人的智慧,證券行業是不大可能落入外資的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