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晨雨中

    提問的都是專業詞語,好吧也用比較專業的詞回答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複合動作,針對的鍛鍊部位也不同。

    雙槓屈臂伸的主要鍛鍊或者刺激部位是胸大肌、肱三頭、三角肌。屈臂伸能做到20一般來說,只要肱三頭肌、胸肌和三角肌前束比較發達就可以做到;

    引體向上主要鍛鍊部位背肌群、肱二頭肌。引體向上分正握和反握,握法不同刺激的部位也不一樣。通常來說只做5個,說明肱二頭肌發展比較薄弱,而背部是個大肌群不是那麼容易疲勞無力的,針對性鍛鍊鍛鍊二頭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前臂肌群,雖然引體向上不是主要鍛鍊這個部位,但是如果太弱抓力太差會提前疲勞影響鍛鍊效果的,前期可以加握力帶輔助後期趕上來就行。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去健身房的器械下拉鍛鍊,前期可以把重量降低後面慢慢把重量增上來,直到與你體重相當。

  • 2 # 午夜影視劇場

    雙力臂的門限從來不在引體向上上 首先你得夠輕而核心力量明顯溢位 否則身體穩定都做不到其他別提 (所有以很多瘦猴能很輕鬆的做3、5個可單臂彎舉連20kg都搞不定)上述條件滿足了 就是力量內容了 一般引體都是下巴過了即可 但雙力臂從上拉轉換成下壓的位置差不多在如頭到鎖骨之間 那你的力量至少要達到將單槓拉到那並穩定的保持 然後就是下壓環節 你去健身房試試拉力器胸前下拉如果不能以體重重量做組顯然是起不來的

  • 3 # 御行健身

    為什麼雙槓臂屈伸可以做20個,引體向上只能勉強做5個?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男性雙槓臂屈伸還是能掙扎著做幾個的,但引體向上一個都拉不起來就很正常和普遍了。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需要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動作的主要發力肌群。

    “雙槓臂屈伸”練什麼?

    如果沒有什麼力量訓練的經驗,一般人會認為這個動作是練肱三頭肌的。這沒錯,但它同時也能練到胸大肌。

    至於更側重於練肱三頭肌還是胸大肌(下部),則和鍛鍊者動作過程中的身體傾角有關。身體越向前傾,胸大肌被練到的感受越強烈。相反,身體越垂直,越多地練到肱三頭肌。

    除了肱三頭肌和胸大肌,肩部三角肌(前束)、肘部的肘肌也會參與發力。另外,背闊肌和斜方肌也會有所涉及。鍛鍊者還必須收緊腰腹核心肌群,否則身體的傾角將難以保持,還會發生晃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肱三頭肌和胸大肌在實施“推”的動作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引體向上”練什麼?

    雙槓臂屈伸沒有握距和手位的問題,雙槓的距離通常是固定死的。但也有一些雙槓採用了“八字形設計”,可以將握距加大一些。

    引體向上則有握距和手位問題:

    (1)在標準引體向上情況下,採用的是正手(手心向前)、握距略寬於肩。此時主要鍛鍊的是背闊肌,還包括了背部的大圓肌、斜方肌下束、菱形肌,手臂上的肱二頭肌也是主要的發力部位。

    (2)在反手引體向上情況下,手心向內(即手心朝向鍛鍊者),握距自然窄於肩寬。此時,發力可以更多地依靠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和肱肌,胸大肌參與發力的感覺也比標準引體時明顯。因此,反手引體會讓鍛鍊者感覺更容易一些。

    現在我們簡化一下,只關注這兩個動作最主要的發力肌群:

    (1)雙槓臂屈伸的主要發力肌群:肱三頭肌、胸大肌。它們主要負責在“推”的動作中發力。

    (2)引體向上的主要發力肌群:背闊肌、肱二頭肌。它們主要負責在“拉”或將身體“懸掛”的動作中發力。

    日常原因:現代人“推”和“拉”肌肉群的強弱不均

    科技越發達、生活越方便,現代人使用身體發力的機會也就越少,這導致我們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大力氣。平時身體最常被用到的發力部位只有兩個:

    一個是雙臂,因為多多少少平時還是需要搬一搬、提一提或拉一拉東西,因此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相對來說得到了更多的“日常鍛鍊”的機會。

    然而,除了雙臂(主要是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使用較多,大多數人身體其他部位的肌群由於缺乏鍛鍊,肌耐力和力量都嚴重不足。這就導致一個現象:有關“推”的動作,一般人多少還是可以勉強做幾個,而引體向上這樣要拉動全身體重的動作,能做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再具體到“雙槓臂屈伸”和“引體向上”中來看看原因

    “雙槓臂屈伸”更容易做的原因

    (1)由於手臂經常在生活中被用到,肱三頭肌的力量和耐力相對不錯,因此正好可以在“雙槓臂屈伸”中發揮力量。

    那麼胸大肌呢,它不也是可以發揮作用的嗎?理論上如此,但不鍛鍊的人胸大肌同樣較弱。此外,雙槓臂屈伸過程中保持身體傾角的要求,對於腰腹核心力量也有要求,普通人很難從一開始就找到良好的胸大肌參與發力的感覺。因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正是許多新手認為“雙槓臂屈伸”只是練肱三頭肌的原因。

    (2)雙槓臂屈伸,更容易“作弊”。即,當肱三頭肌或胸肌力量不夠時,減小身體上下起伏的幅度。

    (3)體重較輕時,有利於降低雙槓臂屈伸的難度。

    “引體向上”更難做的原因

    (1)雖然肱二頭肌經常被用到,但背闊肌才是引體向上的“主發動機”。背闊肌又恰恰是現代人最少鍛鍊的肌肉,普通很弱,所以拉不動引體向上很正常。

    (2)引體向上,很難“作弊”。每拉起一個引體向上,都需要鍛鍊者克服全身的重量,幾乎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空間。

    有人說,那也可以“減小身體上下幅度”啊!問題是,引體向上時,只要沒有明顯的身體向上,就不能稱其為引體向上,而只要你想做到“明顯的”身體向上,動作幅度就要足夠大。比如做半程引體向上,實際難度比全程引體向上低不到哪裡去。

    (3)除了體重,握力不足也是關鍵問題。握力來自於小臂肌群,可以透過懸掛等方式來鍛鍊,這恰恰又是現代人欠缺的。握力不足,和體重過大,兩個因素相疊加,造成許多人連靜止懸掛在單槓上都辦不到,更別說拉引體向上了。

    於是,讓“引體向上”的能力追上“雙槓臂屈伸”的能力的解決思路也很簡單:將鍛鍊和強壯背闊肌作為重點。

    在“為什麼雙槓屈臂伸能做20個,引體向上卻只能做5個”這個問題中,這兩者的發力實際上是不相干的。

    我換一種對比法,你就很好理解了:“為什麼我徒手深蹲可以做20個,引體向上卻只能做5個“。

    你會覺得這個問題中的兩個動作,沒有關聯性或可比性。雙槓臂屈伸和引體向上亦是如此,只是因為它們都用到了手臂,讓人以為有關聯罷了!

  • 4 # 悠米愛健身

    在徒手訓練動作中,雙槓臂屈伸和引體向上都是難度較高的動作。

    但是它們本身就屬於不同型別的動作,本身發力肌肉群就不一樣。

    可以肯定的是:雙槓臂屈伸做得再多,如果你平時不練引體向上,也很難有明顯提升效果。

    具體的原因,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1.先分析這兩個動作

    ①雙槓臂屈伸

    雙槓臂屈伸,主要依靠雙手支撐於雙槓,身體保持懸空狀態,完成屈臂下壓至低位,再向上撐起身體回位的過程。

    它針對的是肱三頭肌、胸肌下部、肩部前束以及核心肌群。

    如果直上直下操作,肱三頭肌受力更多;而想要訓練胸肌下部,則需要保持前傾的角度。

    ②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主要依靠雙手握住單槓,身體保持懸空狀態,完成向上拉起身體至高位,再下放身體回位的過程。

    它針對的背部肌群,其次還有肱二頭肌、前臂肌群以及三角肌後束,同時也能練到核心肌群。

    如果採用正手寬距方法訓練,背闊肌和上背小肌肉群受力更多。

    如果採用反手窄距方法訓練,肱二頭肌和斜方肌中下部受力更多。

    2.為什麼雙槓臂屈伸能做20個,引體向上只能做5個?

    這兩個動作有一些共同點:都要保持身體懸空姿勢,都能練到核心肌群。

    但是主要區別就在於發力肌群不同:

    雙槓臂屈伸主要發力部位是:胸肌、肩部前束以及肱三頭肌。

    引體向上主要發力部位是:背部肌群、肱二頭肌、前臂肌群,同時還需要手部握力的支援。

    從動作軌跡上看:引體向上是從下往上拉到高位、再下放身體。而雙槓臂屈伸是從上往下屈肘下放、再向上撐起身體。

    透過對比發現:

    引體向上需要用到很多的手臂肌肉力量,對前臂和手部握力要求更高。而雙槓臂屈伸更多的會依靠肱三頭肌力量。

    因為前臂力量本身就比肱三頭肌弱,加上引體向上的運動距離又較長,所以引體向上動作更難。

    即便你能完成20個雙槓臂屈伸,引體向上做5個就不難理解了。

    3.如何做好引體向上?

    想要完成更多數量的引體向上,沒有捷徑可言,只能反覆訓練這個動作。

    標準的引體向上,需要利用背部和手臂肌群協同發力,頂部需要做到:胸肌上部貼於單槓。如果你連下巴都沒有過杆,那麼你做的5個動作也不是標準的,只能算作半程動作。

    這裡我建議你平時可以利用彈力帶或者引體向上輔助器械來訓練,每次訓練至少要做40個。

    後期可以將反手窄距引體向上一同訓練,同樣做40個,這樣前臂、肱二頭肌和手部握力都能得到鍛鍊,同時背部肌群也能得到強化,以後完成引體向上就會更加輕鬆。

    當然雙槓臂屈伸也要去練,不代表你做的20個動作就是標準的,還是要分開訓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詳細解答出南北二地飲食習慣有什麼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