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苑學社
-
2 # 李文彬531
回答這個吧!又有兩個關於培養孩子學習的話題。此話題中的現象是普遍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從小家長就沒把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培養成。可以說絕大部分家長都是應付,當孩子做作業時,要麼玩手機,要麼打麻將,要麼嘮嗑玩遊戲等等,只是一嘴“做作業了嗎?或做完了嗎?”了事。孩子根本不在乎你的這些問題了,比一日三餐都俗了,所以孩子的學習效果總是都不滿意,怕較真,正因為如此,作為家長必須放棄你的那些臭毛病,對孩子的學習和習慣較真!否則你就是掙下一座金山,那也只是未來的一股小風。大家好好看看現實,再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再真正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到底該怎麼辦?我認為都應該當著孩子們的面狠狠地抽自己一頓,打醒已然糊塗的腦袋!清醒清醒自己的思想吧!
-
3 # 小謝說教育6
出現以上情況說明孩子對作業所考核的知識點還是不熟悉,只達到了初步的瞭解階段,沒有對所學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所以在接下來的輔導中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孩子在校期間課上認真聽講,課堂時間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黃金時間,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記得一定要學會做筆記,這樣孩子課下課後複習效率就會大大的提高,也會增加孩子的記憶認知,能夠80%-90%記住課堂上學習的內容。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就是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把知識記得更牢固。
2、切記好高騖遠,一切要把基礎打紮實,從自身掌握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步一步的練習,從基礎題到提升題大量練習,平時只有多做題才能見的廣,總結也更加全面。當然了,在做題的過程中,記得要有整理錯題集的好習慣。之前我的一個高中生告訴我,老師講的知識都知道,但每次考試就無從下手,但腦袋裡還是能夠知道答案的就是寫不出來。後來建議學生從基礎做起,大量練習多做題,學會整理錯題集,慢慢發現做題目越來越順手了。
3、當孩子在獨立寫作業的過程中切記杜絕使用電子產品,雖然說現在的電子產品能夠帶來方便,但是還是有弊端的,往往能夠發現對於不會的題目使用電子產品查出來的答案是非常全面的,作為任何一個人都是能夠根據答案的思路看的懂,這樣不利於孩子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鍛鍊。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會退化,在思考問題時總是找不到思路和突破口。
4、一定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對於自己不會的題目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和探討,不要覺得自己會不會問老師會被老師批評指正或者是老師會不會覺得我的問題太簡單了。打消一切顧慮,要知道老師也是非常喜歡愛問問題的學生。
5、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對於孩子自己來說是非常困惑的,這樣也會大大的降低作業的效率,導致作業時間過長,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狀態,也會大大的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首先是對孩子的情緒上的疏導,其次,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解決措施,並執行起來,看一段時間所產生的效果。
6、定期測試練習,家長根據孩子的小測驗情況得知孩子是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否對知識點能夠靈活運用。因為往往孩子還小對自己的掌握情況並不能理性的判斷出來,所以檢測是最好也是最直觀的方式。再根據孩子的薄弱項進行不斷地鞏固和加強。
總結:孩子的問題永遠都是緊急並重要的問題,一定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幫助到孩子,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
4 # 傾聽時光荏苒
孩子自己做的時候不會,家長一提醒就懂了,最大的問題還是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養成自己去思考的習慣。孩子知道家長在旁邊,有依賴性,他會認為自己不會做,家長看不下去了就會提示他。所以這裡給你幾點建議:1,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要去打擾打斷他,給他預留充足的時間去自己完成。2,作業不會做的,自己思考了也做不出來的,空在那裡,家長檢查作業的時候再給孩子講解。3,在孩子做作業期間,家長一定不要著急,不要看到錯誤就去打斷他,一定要等待他自己完成!!希望這個意見對你有所幫助。
-
5 # 瀟瀟暮雨888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會,一說就會了。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從小讓孩子形成了依賴。第二:孩子屬於不愛動腦的。第三:自律性差。針對第一種情況,學會放手。針對第二種情況,可以讓孩子多觀察實驗,培養動腦能力。針對第三種情況,培養自律。從小事培養,比如每天幾點起床。
回覆列表
怎麼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
首先,這個問題是不完整的。問題只問了一半,事情也只能做到一半。我們要看到更深層的需求,比別人多想一點,才能比別人優秀一點。
提醒大家: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時間*學習狀態*學習方法。
空有個好狀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多有效學習時間和高效方法,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所以在回答專注學習的基礎上,擴充了高效學習方法,更加全面地幫大家更快提高學習效率。
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拆解成兩個答題要點:
1)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2)如何高效學習
在幫你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先糾正一個觀念:
學習時間≠有效學習時間
什麼是有效學習時間呢?它和我們認識的學習時間有什麼不同,黛西來舉個簡單例子,一說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去圖書館學習8小時,其實你真正學習的有效時間,只有2-3個小時,甚至更短。
因為你更多時間,都花在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吃飯、喝水、玩手機、上廁所、發呆。
這就是學習時間和有效學習時間的區別,它們是完全不相等的!
有效學習時間,需要進入專注模式才能獲得。
而專注模式需要「 自身專注力 」和 「外界干擾源」,這兩個內因和外因的強度配合,才能實現。
其中一個沒做好,大腦就很容易切換到分散模式,直接將有效學習時間砍半。
只是身體坐在那,精神不在狀態,學習效果當然會不盡人意啦。
要排除【外界干擾源】,才能獲得心無旁騖的狀態;
要提高【自身專注力】,巧用高效辦法,才能提升學習效率。
明白了這一點,我現在來回答: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一、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一)學習前的工作準備(準備工作做得好,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學習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到位,決定著學習收穫的多少。
我自創了【PFHM】高度專注法,能幫你快速預熱學習狀態,大規模避免干擾源,保證你的專注力是空前絕後的狀態:
1)學習場所 P-place
在圖書館學習、在家學習、在宿舍學習,這三種學習效果是呈直線式遞減的。
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在宿舍學習就是自我麻痺。宿友的遊戲聲、聊天聲、床的召喚聲,這些聲音會像病毒一樣,侵入你的大腦打亂你思考。
所以,如果對自己專注力沒有信心的同學,還是去比較安靜的地方,從外因束縛住自己。
2)情緒感知 F-feeling:
如果你剛和朋友吵架、或者剛收到你愛豆的親筆簽名,這時候如果要強制自己學習的話,相信我,你看不下多少東西的。
好好調整下情緒,深呼吸、聽下輕音樂,放空15分鐘大腦,讓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再說。
沒有情緒問題後,進行下一道程式。
3)慣性問題 H-habit:
大部分人都是玩完手機再去學習,而剛玩完手機去學習,絕大可能性是學不進去的。
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大腦具有的【注意力殘餘現象】,我們在迅速做下一件事情時,注意力還停留在手機消遣的快感中,沒辦法快速切換模式。
我們需要讓大腦緩衝一下,用5-15分鐘,產生學習儀式感,極快將專注力提高到100%。
4)瑣事細節 M-minutia:
1. 坐下學習前,清空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包括手機!!手機就是核心干擾源,如果你最後不想變成人機大戰,就扔得遠遠的。
(除非真需要用手機查資料,也要用番茄todo app,設定白名單應用,不彈出其他軟體資訊)。
(我常用的工作臺,東西越少越好)2. 播放輕音樂,1-2首歌的時間,閉上眼睛冥想一會,深呼吸放鬆心情,睜開眼時,注意力會十分集中。
3. 可有可無的一條,有些人喜歡學習時聽歌,可以放白噪音,幫助平緩情緒。
執行完一整套【PFHM】高度專注法,你就排除全部干擾,真正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還記得嗎,黛西再強調一遍,(敲黑板,大家記好啦~)
空有好狀態是不行的: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時間*學習狀態*學習方法。
有些人白天看書、晚上也看書,甚至壓縮睡眠時間去學習,沒有休息時間,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消遣,可是學習效果仍然不明顯, 因此會很挫敗。
這類人已經做到了前兩樣,但差最後一樣【學習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想要取到高效的學習效果,好的學習狀態只是輔助手段,高效學習法才是加速劑。
所以我們要解決更困難的第二個問題——如何學會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