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北小鵬

    題主所說的應該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農民增收增效,合理調整糧經比例,搞好蔬菜與其它作物的間作套種勢在必行.蔬菜品種多,生長週期短,市場需求量大,收益好,見效快.與糧食,棉花等作物...

    舉例說下

  • 2 # 小燕的快樂生活

    為了提高農田的利用率,使農民增產增收增加收入,合理調整農田糧經比例,搞好糧食與其它經濟作物的間作套種勢在必行。蔬菜種類多,生長週期短,市場需求量大,收益明顯。與糧食等作物合理間作套種,從而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三高目的。蔬菜同糧經作物間作套種的幾種模式1、高稈與矮稈合理搭配。如玉米與土豆、菜豆等組合,不僅有利於發揮高稈作物的邊行優勢,充分利用光能,又能解決複合群體的的通風透光問題。2、直立型與蔓生型配合。如小麥、棉花與西瓜、甜瓜、草莓等套種,有利於直立作物為瓜菜幼苗擋風增溫,達到增產增收。

  • 3 # 三農河套源

    在我們這裡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使農民增收增效,合理調整糧經比例,搞好蔬菜與其它作物的間作套種勢在必行。蔬菜品種多,生長週期短,市場需求量大,收益好,見效快。與糧食、棉花等作物合理間作套種,能充分利用地力、光能、時間和空間,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農田複合經營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華北平原和中原地區是中國農田複合經營型別非常豐富的地區之一。而林糧間作是最普遍的型別,據初步估計在林糧間作中採用的樹種已有 150 種以上,其中以泡桐、 棗樹、楊樹為突出的代表,特別是泡桐與農作物間作,不論其應用範圍還是研究的深度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農林複合經營的應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便在中國有了蓬勃的發展,如國家級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 長江中下游防護林體系、 長江中上游水源涵養林體系、沿海防護林體系等都是農林複合經營系統在客觀水平上應用的光輝典範。

    70年代末,在海南島和雲南南部發展林-膠-茶間作模式,該模式在 80 年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在長江中下游丘陵區發展松茶、烏桕-茶間作和泡桐-茶間作等。80年代,在江蘇裡下河地區的溼地,發展了林-漁-農複合經營系統。90年代,在西南山地、丘陵地區發展的等高植物籬技術—— 在坡地沿等高線佈置灌木或矮化喬木作為植物籬帶,帶間種農作物,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他地區如東北的林參間作、華北的果農間作,各地林藥間作、林草間作等也有很大的發展,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民收入。

  • 4 # 心有障礙

    千年難題, 搞這些,搞不好傾家蕩產。 大量扶持, 企業吃不下中國這麼大的市場。 老是想一口吃中國的市場。 扶持的企業國有企業,有關係的。 不不不,種田地。 死窮。

  • 5 # 西門吹海

    家中以前很追求這種,現在不做,種植技術發達了,比如棉花,現在是間距特別大,讓單株盡情生長,產量更高,田間管理也方便,棉花可以套春白菜+夏白菜、西瓜、香瓜,棉花長勢會差一點,之後是秋白菜、油菜也可以是冬白菜、小麥,以上也可以換豌豆和黃豆,耗人工。

    水田現在只種中稻+油菜,以前早稻+晚稻+油菜或其它。

    其它非主產地,隨便套種。

  • 6 # 鄉里鄉韻

    說起農業結構的調整,在80年代和90年代在農村很多的地方都在進行糧經套種,不但能夠獲得農作物的良好收成,同時還可以利用農作物的高低以及收穫的早晚來合理的套種,充分利用了糧經逐漸空間的充分利用,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糧經套種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與目前很多外出打工來說已經有些不適應,但對於經常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說,兩江間作的套種仍然是提高經濟收入的關鍵措施。下面就介紹一些一年三熟、四熟的糧經套種模式。

    1、小麥——玉米——豆角:播幅寬1.2米,每帶3行小麥,行距20釐米,留80釐米空擋,空擋中間再播一行小麥。麥收前10天,空擋中間點種1行玉米。6月下旬在玉米寬行中心種一行豆角。這種間作套種,小麥可產400公斤,玉米500公斤,豆角2000公斤。

    2、小麥——菜椒——玉米:按照1.3米為一帶,每帶播種小麥3行,行距20釐米,佔地40釐米其餘90釐米起菜埂1條,寬40釐米。栽兩行菜椒,再在2行菜椒邊套種玉米。棵收穫小麥400公斤,菜椒2000公斤,玉米500公斤。

    3、小麥——西瓜——蘿蔔——大白菜:頻寬2米,作成1.2x0.8米的寬窄畦,寬畦內種6行小麥,來年的窄畦內套種1行西瓜,小麥收穫以後,讓地給西瓜,秋季扔採用2米一帶,作成雙畦各1米,1畦種3行蘿蔔,行距30釐米,另一畦種植2行白菜,行距寬60釐米。該模式可以產小麥350公斤,西瓜2000公斤,蘿蔔5000公斤,大白菜2000公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際網路還有哪些紅利?值得沒有什麼才藝的普通人從零開始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