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
2 # 晚霞餘光
梨樹腐爛病,也就是果農所指的臭皮病,因為能嗅到帶皮性的怪味。它的症狀主要是,發病初起主枝上部稍隆起呈水漬狀,樹皮為褐色,病斑多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組織鬆軟,常滲出紅褐色計液有酒糟味。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的部位幹縮下陷,病皮和健皮分界處龜裂,表面產生黑色小顆粒突起,分生孢子器,潮溼時形成黃色卷絲狀孢子角,晚秋和早春危害較為嚴重。如不及時治理將影響果實產量和梨樹的正常生長。
防控方法有:刮除病斑後塗5-10%倍液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噴施45%晶體石硫合劑20倍液;1%硫酸銅或松焦油(腐必清)原液1-5倍液,2%腐殖酸銅(843康復劑)水劑5-10倍液;採用內吸性殺菌劑甲基硫菌靈與食用油按3:7的比例調成糊狀塗病斑,為防止復發,一週後再塗一次可有效控制病情。以上方法供參考。
-
3 # 我從山中來570328
梨樹腐爛病,又稱梨樹臭皮病,各梨產區都有發生。一般幼旺樹發病輕,多年老果園發病重。梨樹得病後樹勢衰弱,發病嚴重時可致死亡。
梨樹腐爛病分為潰瘍型和枝枯型,潰瘍型多發生於主幹及大枝,發病初期,發病部位出現近圓形紅褐色斑,斑塊溼潤,稍微隆起,指壓凹陷並流水,病皮鬆軟,深達木質部。後期病部失水、幹縮成黑色幹斑,其上散生突起的小黑點,受到潮溼後小粒點內擠出黃色卷絲體,遇雨後隨雨水傳播。
枝枯型多發生於小枝、果臺、幹樁上,病斑無一定形狀,無水無味,病部會擴充套件到整枝枯死。
在上述症狀出現以前,內部組織已發生病變,從外表不易發現,若揭開樹皮可見到皮部有暗褐色或紅色斑塊,條件不適宜病斑不擴充套件,條件適宜則迅速向四周擴充套件。
梨樹腐爛病的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多施有機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鉀肥比例適當。根據樹齡樹勢合理負載,嚴格控制大小年。於秋季用生石灰10、硫磺1、水40的比例配製成白塗劑樹幹塗白,防止凍害及日灼。
隨時檢查,一旦發現立即徹底刮除,刮除時除將患病部位刮除外,還要將病斑周圍的好組織割除1釐米寬清邊,清邊後消毒。消毒劑可用5度石硫合劑或石硫合劑渣子塗抹,也可以用40%福美砷50倍,加入2%平平加製成50倍砷平液塗抹。還可以用奧力克潰腐靈300倍液塗抹或5%菌毒清200倍液塗抹。
發芽前樹上噴40%福美砷可溼性粉劑100倍液,或5%菌毒清800倍液,可起到消滅病菌、保護樹體的作用。
回覆列表
梨樹腐爛病是一種威脅極大的毀滅性病害,它主要為害結果樹的主要枝幹,也為害幼小枝。主要有潰瘍型和枝枯型兩種。也為害蘋果、桃、海棠等多種果樹和林木。
潰瘍型主要發生在主幹、主枝上,病部樹皮呈紅褐色水漬狀微隆起圓至長圓形病斑,病部鬆軟,易被撕裂,手壓凹陷,流出黃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後期失水乾縮,邊緣產生裂縫,病斑長出小黑點。
枝枯型主要發生在2~5年生枝條上,病斑邊緣不清晰,不隆起,不水漬狀,染病枝條迅速失水乾枯,後期病斑表面產生很多小黑點。
腐爛病菌是弱寄生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點。病菌以菌絲體等在樹體被害部位、病殘體上越冬。翌春遇雨釋放大量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或昆蟲傳播。主要從果樹枝幹蟲傷、凍傷、日灼傷、修剪傷口等處侵入。每年3~4月為活動最旺盛時期,溼腐現象明顯。7~8月為休眠期,病部停止活動或者擴充套件緩慢。9~10月又回升,11月後又趨緩。
各種導致樹勢衰弱的因素均能誘發腐爛病的發生。如樹體營養不平衡、掛果量大、傷口過多、缺肥、乾旱、早期落葉、低溫凍害等。
防治梨樹等果樹腐爛病應以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為中心,以減少和剷除病原為重點。
其一,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據研究,提高樹體鉀素含量有利於防止腐爛病發生。
其二,注意疏花疏果,避免大小年現象。
其三,注意清理田園,修剪下來的病枝等要及時集中銷燬,剪鋸傷口用843康復劑等塗抹保護。初冬落葉後,選用石硫合劑等進行樹體塗白。
其四,病斑處可選擇殺菌劑藥泥包裹。
其五,在病斑處劃豎痕,塗抹辛菌胺、噻黴酮等稀釋液,一般冬前或早春各塗抹一次。
其六,刮掉腐爛皮層後,用2O%丁香菌酯130-200倍液塗抹,一般在早春發芽前和冬季落葉後各處理一次。
其七,樹體噴霧可選用45%代森銨水劑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