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丑三郝Amber
-
2 # 痴晴小鞋匠
產品經理~個人認為如同生活:保持身體健康為前提.把控市場潛在需求.依據需求進行展開後期工作!(小鞋匠分享)
-
3 # 設計小白狗
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吧,突出重點。
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不要過於複雜,簡單、直觀、明瞭就好!
能用線解決的問題,絕不用面去解決!
-
4 # w豪記
說到“需求”,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困擾了很多的設計師和產品經理。迷茫的設計師一邊做一邊猜,猜不對就改,改了還不對,回去再繼續改。總會有人給你提各種各樣的意見,你按他們的意見去改了,結果產品經理還是可能會拍桌子:完全不是我要的樣子啊!
從iPhone開始火了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又火了互動設計。但是很多人學習新東西還是喜歡找模板,生搬硬套。網上那些Axure教程都挺火的,各種屌炸天的五毛錢特效、動態面板,反正是應有盡有。
我見過很多Axure軟體操作的高手,他們畫的原型看起來都很歷害的樣子。哎喲,還會動哦!但是當他們接到設計需求時,多數還是一臉茫然,或者總會遇到不斷被要求修改修改修改這樣的工作狀態。
我在面試的時候,像這種軟體操作的熟練程度,一般是不看的。因為我要找的不是畫原型和線框圖的工人,而是有想法的設計師。
-
5 # 百色嘉品建材家居
過度設計,一般是說技術開發中,對於邏輯複雜、技術先進的過度追求,導致了技術框架雖看似華麗卻複雜難用。若說到產品功能及互動的過度設計,應該是“過度追求體驗完美、需求滿足”而導致的“實際體驗下降or長期產品定位偏離or功能沒人用”的悲慘結果。為什麼會導致過度設計呢?
原因1:一味追求體驗
所謂大團隊、多部門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開發產品時,設計資源往往是產品部門無法把控的,一枚寶貴的設計師,往往曾經跟過很多產品,總是被派來派去,而不是長期跟進某一個產品。因此,再如何苦口婆心的為團隊成員灌輸市場情況、產品定位、專案目標,也不可能形成合作過程中的默契感。沒有默契,就沒有產品歸屬感,只有流程管控和死板的執行。
如此工作框架下的設計師,其首要目標很難與產品發展保持一致,而是要為自己的設計作品著想,要讓這個產品中自己負責的設計部分,被他的領導認可,這合情合理,但是他的領導卻與我們的產品很少有交集,這就是苦逼的開始。
在這個時候,設計師必然希望每一個設計細節都能考慮周全、設計完美,幾乎希望摒除一切不好的設計,以在其老大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假如眼前這位設計師,沒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強大能力和視野,則極有可能會被這種追求完美的設計思想所拖累,讓一些設計細節走了樣。
設計師挖空心思,拿出一份自認為近乎完美的作品,並苦口婆心說服所有人相信並執行,即使隱約感覺到不對,但乍看似乎完美無缺。推進到開發或上線測試階段,真正的問題從走樣的“完美設計”當中滲透出來,受傷的則是產品計劃,最後只能重新改、重新寫程式碼、推遲釋出。
這種過度設計,不止傷害團隊和產品,還會浪費時間:
• 挖空心思的追求完美,比常規思路的設計,多耗時3天。
• 產品與設計師一起確認設計細節,在“非預想的設計細節”方面博弈一番,產品說“我沒見到過這種設計”“開發和維護成本大,浪費時間啊”,設計說“這種體驗確實是更好的”,多耗時1天,並且徒增設計師、產品的挫折感。
• 開發非系統預設的精緻設計細節,多耗時3天。
1周,就這麼浪費了,就是這樣。
原因2:一味的滿足需求
研究使用者需求時很容易陷進去,然後被非理性所控制,假如自己沒有足夠的經驗,而身邊又沒有靠譜的人提醒,就會有一堆本來不是需求的需求,成為開發任務,所以才有了後來濫大街的一句口號“產品減法”。最苦逼的是技術,辛苦寫好的程式碼,說減就減
以下兩種常見的情況,會導致“過度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問題:
總之,當在理解使用者需求時,如果不能以一種正常、理性的心態推演使用場景,很容易被上面這種問題帶到溝裡,最終導致過度設計。功能以及互動上的過度設計,最終可以導致一系列後果:
1、浪費時間,延誤甚至失去市場機會!
2、在過度設計的博弈中自我耗損,傷害士氣!
3、過度設計的功能,看似華麗,卻無人問津。
4、最可怕的問題:過度設計的細節,導致錯誤引導,培養了錯誤的使用者習慣,並且這一過程,不可逆!
第4個問題,有必要詳細描述一下:
• 假如只是一個功能入口,入口A比入口B更加便捷,使用者只會記住A,而忘記B。假如產品設計之初,希望使用者在途徑B時,享受更多的推薦或引導,那麼B的這種作用就發揮不出來。而這個時候,再想刪掉A,使用者會罵死產品。若想修改A,則是動框架,耗費成本。
• 假如是一套使用者使用流程,流程A比流程B更加舒適自然,但是如果沒有考慮到A和B對於整個使用者引導的差異,而草率的選擇了A,那麼這種使用者引導的差異,或許會導致產品定位的偏離。
如何減少過度設計的發生?只能對症下藥。
不要一味的追求體驗:
一是讓產品設計師更多的向產品靠攏,增加默契感,形成產品歸屬感,在做事情的時候便可以有效的規避不信任的細節爭吵。
二是改變不合理的“產品負責制和確認層級”機制,產品負責的歸產品。這樣才能在通篇考慮“市場、定位、時機、成本”的時候,做到相互信任和理解。只有讓產品橫空出世,整個產品組才能真正有所收穫,而不只是透過一個設計作品來增強自己的滿足感。實實在在的成功最重要。
面對需求,保持理性。至於產品人,只能多犯錯多磨練。總之,在產品創意時不失感性,但在面對需求時應該保持理性。
總之,希望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
6 # 設計師Alex
首先要定義下什麼是過度設計。
通常來說我們理解過度設計是指做出來的東西超出了需求範圍。這有兩種情況
1.市場不確定,捕捉不到明確的需求,這個時候就用精益創業的方法,設定最小可用產品快速驗證取得反饋,避免浪費
2.需求確定了,那就收斂下個人的表達欲,明確需求範圍,不要越線
最後想清楚幾個核心問題:
1.需求從哪兒來
2.誰在什麼情況下產生了這個問題
3.核心痛點有哪些
4.問題的影響面有多大
5.痛點對業務發展的影響程度
產品設計不是大而全,而是足夠解決痛點,兼顧後續發展,考慮短中期成本。
-
7 # 李佳學
商業設計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做好商品企劃,得有充分的市場調研分析,準確預測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得給自己留足提前量,必競產品上市之前還有設計開發,原材料釆購,生產加工等環節。好的商品企劃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產品定位
1.目標消費群。
2.時間、場合(地點)、用途。
3.產品價位。
二、產品風格
1.休閒?2.正式?3.浪漫?4.優雅?5.炫酷?
三.產品系列
1.產品種類
2.分類數量
3.顏色
4.材質
5.數量。
四、上市計劃(日程計劃)
1.設計日程計劃與控制。
2.原材料釆購計劃與控制。
3.產品訂貨會時間。
4.產品生產加工時間計劃與控制。
5.產品配送方式與時間控制。
以上幾點如果能做得細緻,估計也就不存在什麼過度設計的問題了。
-
8 # TIMeStudio
產品的需求並不單一的體現在需求的內容上,因為你能調查收集到的資料別人也能,重點在於分析判斷。因為未實現,所以應該是預判。如何避免,那就需要你的預判能力……我理解的設計預判思維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感性判斷為結果,再透過理性評估結構的可行性……只是分享交流自己的見解,希望對你有啟發……
-
9 # 學習吧小達人
值不值得做需要去分析目標和價值,做成啥樣子需要去梳理業務流程、分析使用場景、設計功能細節,而怎麼來做主要就是確認優先順序、調整配置資源、完成迭代計劃,以下是個人總結的需求分析的框架圖:
-
10 # 使用者5795107332
產品設計不是功能全,耐用性久就好,首先要有市場,其次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再次要能給人或行業帶來便利,最後能為社會做貢獻
-
11 # 廚衛五金裝修筆記
1.產品經理對市場和客戶需要把握不住,像我的行業的產品經理,出差少,對產品需求根本不瞭解,主要是代理商反饋產品需要什麼功能或者競品有什麼,分析看看就開發,
2..產品經理的基礎較差,對市場瞭解不多,很多產品經理都是研發人員去做,
3.產品經理對競品的產品研究和使用者需求研究較少
針對以上問題,產品經理定義產品定位和功能、成本等需產品全流程考慮,如能組成營銷 產品經理 研發人員鐵三角評審小組,對產品的相應要求做總體評估,會減少過度產品要求,但本身產品經理也要足夠組織能力,市場洞察能力,需求調研能力,設計能力等,才能真真減少過度設計,開發出款款產品都是爆品。
-
12 # 蔡建生
玻璃門,自動門,高隔斷,玻璃密碼鎖,鋁合金門窗,不鏽鋼防盜門,門套,有需要的新老客戶們隨時可以微我。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光照,
-
13 # 賣磚的命
一些產品經理設計師在設計時往往會出現"設計過度"的現象。更好的方式就是象一個懶人的思維一樣,圖片放在這裡,文字放在那裡,搞定!關鍵是讓每一個元素都簡單清晰,讓兩者的互相影響減至最低,而且這種設計手法還可以讓你一再使用,永不過時。
設計師總會說設計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但這部分原因可能是你自找的。時間與設計出來的效果也並不一定成正比。平面設計師或許應該培養一種"懶人"設計思維,面對一個設計時,心裡應該想著的只是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完成,出來的效果可能也會更出色,畢竟,簡潔的設計往往也是最好的設計。
回覆列表
過度設計,從產品方案與設計上來講,指盲目滿足使用者需求,極度追求使用者體驗,最後導致需求未果,產品可用性下降,使用者想要A,你給了他ABCD,結果BCD全部用不上,既讓使用者選擇困難,又浪費了團隊開發時間。即使是有經驗的產品經理,有時也容易陷入自己的小迴圈中難以自拔,過度追求一些體驗的完美、或者需求的滿足,而導致最終的實際使用體驗下降,或者偏離產品設計初衷的悲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