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開心De小眼袋

      沈從文眼裡的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而我卻認為林徽因“美貌與智慧兼備,多情與專一併存。”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藝。她曾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之真諦,英文水平極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閨秀的風度,又具備中國傳統女性所缺乏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可想而知,她確實是一位傾倒眾生的佳人。

    作為文藝青年心中的“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的名字已是一段傳奇。似乎天生具備詩人氣質的她,但卻選擇攻讀建築學。在建築學的領域,林徽因成果斐然:她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倡導保護古建築,以現代方法研究古代建築學。在她身後,似乎還真難找到一個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

    她還是三個著名的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一個是與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傷片,浪漫詩人對她痴狂,並開中國現代離婚之先河;一個是和梁思成這個名字並置在一起的婚戀正劇,建築學家丈夫視她為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另外,還是一個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場,邏輯學家金嶽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終生

    然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讚頌,成為近代中國男人們心中的女神。

  • 2 # 陳思呈

    林徽因很有事業心,這一點,我覺得是理解她的關鍵。如果以為她在與幾個男人兜兜轉轉的故事裡花盡心思,那就是一種極大的誤解,當時,金嶽霖稱她為“林下美人”,她並不高興,不認為是一個恭維。她說:“好像我每天沒什麼事做似的”,美人,雖然她也確實是一個美人,但這似乎是一個基礎性設施,一條及格線,遠遠不能概括她的抱負。

    林徽因生於1904年6月10日,是雙子座。這是被認為是“雌雄同體”的一個星座,有一種非凡的整體效能量,這個星座的女性,往往有不讓鬚眉的魄力。林徽因雖然表面看起來柔弱,但事實上她確實是非常好強,並認為自己完全不輸給鬚眉的。這是她在建築學上的努力和抱負的原因,她不會滿足於成為一個主婦,她甚至不滿足於只在文學上有成果。

    當然,也許是出於能量守恆定律,一個太熱愛於開拓新領域的人,可能會對舊事物欠缺持久的沉悶的鑽探。所以,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建築論文寫作上的搭檔也是我們可以想象的:那些沉悶的工作,如繪圖、資料整理之類,都由梁思成完成。而林徽因更多的是提供靈感和文采。

    在艱難的李莊時期,她辛苦省下來一切可能的紙張,就為了給費慰梅寫信,抒發她的情感。看林徽因和費慰梅的通訊,裡面多數是在抱怨她的生活被瑣事所淹沒。這樣的抱怨我覺得是很親切的,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林徽因的狼狽和苦悶,她並不是一個永遠都正確的人,她更加不是人生贏家。她確實很努力,也確實有得天獨厚之處,但她並不是樣樣都如意。命運還是給了她很多的刁難,包括所逢的時代,包括她多病的身體。

    林徽因給我的最大啟發是一個人對此生的珍重,對自己的珍重。儘管人生虛無,但我們在珍重和努力的過程中就已經獲得幸福。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我無意評價,我想那不應該是一個人生活中被關注的重點。我想作為林徽因本人,也可能覺得不是什麼大事。

  • 3 # 把書讀薄

      為人直爽性急。

    在一些人筆下,林徽因被寫成溫柔有才、詩情滿懷、眉眼溫婉的江南女子的樣子,甚至無限放大她跟徐志摩、金嶽霖等人的感情糾葛,她似乎成了一個多情濫交的女子。據我所知,林徽因並不怎麼溫婉,她的性格有些霸道且直言快語,她自稱“為人直爽性急”。這一點從其筆下的文字中不難感知。她直言舊體詩傷愁太多,“一首詩竟像一張美的證券,可以照著市價去兌現!所以庭花,亂紅,黃昏,寂寞太濫,時常失卻誠實。”她說:“無論什麼詩都不會脫離過比喻象徵,或比喻象徵式的言語。”可謂一語道破詩歌之隱秘。卞之琳說她的散文是“並非形上的詩,不外露的詩”。

      雖說她的父親是高官,她留過洋,但是童年時她也經歷了殘缺家庭之苦,“早年的家庭戰爭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創傷”。而此後,她的一生也是多磨多難,長期生活在病痛之中。更何況,那個時代的艱苦,不是矯情人所能想象的。她曾寫道:“當前的艱苦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充滿整個民族,整一個時代!”

      林徽因是一個頗有抱負之人,為證明並搶救民族文化,跟隨丈夫梁思成滿中國地跑,考察中國建築,並寫下一些建築學的論文。她在文學和建築學上都有所建樹。她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我自己也到了相當年紀,也沒有什麼成就,眼看的機會愈少……真是怕從此平庸處世,做妻生仔地過一世!”這樣的抱負和成就,恐怕不是當今小資們所能比的吧?她也是一個吶喊者,為了民族的命運。“七月在盧溝橋與敵人開火以後,縱橫中國土地上的腳印密密地銜接起來,更加增了中國地域廣漠的證據。每個人參加過這廣漠地面上流轉的大韻律的,對於塵土和血,兩件在尋常不多為人所理會的,極尋常的天然質素,現在每人在他個別的角上,對它們都發生了莫大親切的認識。”“信仰坐在我們中間多少時候了,你我可曾覺察到?信仰所給予我們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堅忍韌性的倔強?我們都相信,我們只要都為它忠貞地活著或死去,我們的大國家自會永遠地向前邁進,由一個時代到又一個時代。”這樣的文字和憂思,與當下滿身醉心於名貴時尚卻又有無病呻吟的惆悵的小資們,不可同日而語吧?

    在悼念徐志摩的文字中,林徽因不滿於他人對徐志摩的誤解,無論是讚美,還是攻訐。“他們每人手裡拿的都不像純文藝的天平:有的喜歡你的為人;有的疑問你私人的道德;有的單單尊崇你詩中所表現的思想哲學;有的僅喜愛那些軟弱的細緻的句子;有的每發議論必須牽涉到你的個人生活之合乎規矩方圓,或斷言你是輕薄,或引證你是浮奢豪侈!”林徽因恐怕不會想到,後人對自己的誤解,與徐志摩死後之收穫,又何其相像。

      看看她筆下的文字,就大致可知那些八卦和談資,是多麼的不靠譜。有人說:“林徽因好像一個殼,是個人就往裡面填埋自己的幻想。”林徽因之子梁從誡回憶說:林曾經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麼一個人。”我想,一些迷戀林徽因者,也是很有可能源自對名門、對美麗、對才學的渴求之心理,特別是滿足自己對眾星捧月的幻想的。 

       三島由紀夫在《天人五衰》中言:“若有半點誤解,誤解便產生幻想,幻想產生美。”

  • 4 # 民國年間那些事

    個人認為我們沒有資格來評價這位前輩,林徽因墓碑上刻著這樣一行字:這裡長眠著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築師、詩人和母親——這是對她最恰如其分的定位。

    林徽因在測繪山東滋陽興隆寺塔

    中國營造學社是中國第一家研究古代建築的學術機構,創始人是前北洋政府高官朱啟鈐。1930年梁思成夫婦辭去東北大學建築系的教職,回北平加入了營造學社的行列。

    梁思成、林徽因認為對古代建築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典籍上,必須要進行田野調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對於梁氏夫婦的建議,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大力支援,他一直認為:“研究營造學,非通全部文化史不可,而欲通文化史,非研求實質之營造不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林徽因與丈夫及營造學社同仁一起,先後對北平、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等地的古建築實物進行現場測繪和考察,直到抗戰爆發才被迫告一段落。此間,他們坐毛驢車、住大車店,出沒荒山野嶺,歷經千辛萬苦,對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一些極具文物價值的廟宇、道觀、雕像、墓塔、民居、園林等古建築進行了細緻的勘探、測量、記錄、整理,蒐集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1936年6月,林徽因與梁思成等赴山東考察,他們對濟南歷城神通寺一帶的四門塔、龍虎塔、九頂塔等古蹟早就心馳神往,到濟南後馬上來到歷城柳埠鎮,去勘察這些古塔。到了現場,他們發現這些聞名天下的古蹟被雜草、樹木掩蓋,已淪為兔狐獾鼠的棲息之所。梁思成一行在勘探、調查之餘,清理、掃除了古建築上的雜物,讓這些名勝重新綻放了光彩。

    返回濟南後,他們又南下至長清、泰安、滋陽(今兗州)、濟寧、鄒縣(今鄒城)、藤縣(今滕州)等地繼續考察,據林洙的《中國營造學社史略》介紹,他們此行行程涵蓋11縣,調查測繪古建築幾十處,上面那張照片就是林徽因在測繪山東滋陽興隆寺塔時的留影。

    作為一名知識女性,林徽因長期與同事奔波在荒山野外且樂此不疲,實在令人敬佩,今天人們談起林徽因,就會講她的一些八卦,其實這是對這位女學者嚴重的誤讀和褻瀆。

    這次山東之行不僅獲得了諸多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也啟發了才女林徽因的創作靈感。魯中山區風景如畫,濟南、泰安一帶的山光水色引人入勝,藍天、白雲、石橋、山泉、古道、旅人都成為林徽因吟詠的物件。她走一路,寫一路,已完全與這美麗的景色融為一體了,她在《黃昏過泰山》中這樣寫道:“記得那天,心同一條長河,讓黃昏來臨,月一片掛在胸襟。如同這青黛山,今天,心事孤傲的屏障一面;蔥鬱,不忘卻晚霞,蒼莽,卻聽腳下風起,來了夜——”

    山東對於梁氏夫婦特別是林徽因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五年前,他們的好友徐志摩在濟南附近因飛機失事遇難,梁思成帶著林徽因親手編織的一隻小花圈趕來為他送行。這塊土地對於林徽因來說,有著一種說不清的悽楚和悲慟,如今來到這兒,情感豐盈的林徽因心裡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話需要傾訴——這是不是就是她此間詩作豐富的原因?

    抗戰爆發後,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匆匆離開北平南下,這次“旅行”雖然在林徽因夫婦心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但他們卻毫不氣餒,而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迎接了這場鉅變。多年以後,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回憶說:“1937年9月,全家(包括外婆在內共五口人)經天津、青島、濟南、徐州、鄭州、武漢到達長沙,在火車站附近租了兩間房子住。……父親和母親立即開始學習燒飯洗衣等家務勞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對於生活水平的明顯下降毫不在意,而是帶著興奮和愉快的心情來迎接這種變化的。”

    營造學社搬到四川李莊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曾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們怎麼辦?”據梁從誡回憶,媽媽特別平靜:“中國讀書人不是還有一條老路嗎?咱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多年後梁從誡在文章中說:“我 當時看著媽媽,我就覺得她已經不是我熟悉的那個媽媽了,她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面對死亡,那樣超脫。”

    這樣一位女性,你覺得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 5 # 落筆畫暖陽

    林徽因,這個集才情和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在我眼裡,我覺得她是一個聰慧、有內涵的女子。最美不過人間四月天,她的美已經達到了這種地步。

    林徽因,這一生離不開三個男子——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而且這三個男子也都是很厲害的才子。

    作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林徽因選擇和他在一起,可以看出林徽因是一個機智聰慧的女子。她愛徐志摩,可是她也愛梁思成,她最終選擇梁思成,並且和他一起成為了有名的建築家,一直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婦。她在梁思成身上看到了那一份穩定,這是徐志摩所沒有的。

    徐志摩是愛林徽因的,或許是愛她的才情,又或者是其他,但從這裡可以看出林徽因是一個真正的才女。她的《你是人間四月天》等等作品真的是很有才氣的。她和徐志摩的來往的書信之間也是一首首有深意的詩。

    最後一位是金嶽霖,他是林徽因的很好的朋友,金嶽霖到死都還念著林徽因,可以看出他對於林徽因的執著。

    總之,透過這三個林徽因一生重要的男子,可以看出林徽因真的是一個集才情和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她真的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女子。

  • 6 # 逸水一舟

    林徽因(1910.06.10-1955.04.01),曾經寫了一篇悲天憫人的小說《九十九度中》,一首悲傷悲壯的詩歌《哭三弟恆》,說了句激昂壯烈的話(梁從誡問日本人來了怎麼辦,答“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罵了北京市市長吳晗一句“你們把真古董拆了,將來要懊悔的……”今時果然應驗了……她是第一位上天壇祈年殿頂的女子,第一位為中國古建築研究和保護肝膽相照的世家女公子……

    林徽因先生的《哭三弟恆》是我讀過的最悲傷的詩,即使隔著遙遠的時空,也能感受那刻骨的悲愴。這也是篇詩歌史和文學史上較少提及的文章,或許幾十年後甚至更久,才更能顯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光芒。

  • 7 # 很哥

    不知道魯迅和冰心對林徽因為什麼成見很深,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林徽因過於圓滑吧,其實,這何嘗不是女人的一種智慧。所以我說寧做半個林徽因,不做一個張愛玲。在愛情裡委屈著自己,在事業上委屈著自己。我們要有愛情,也要有自己。

    最後為大家送上一首一首《情願》吧: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雲一朵,在澄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

    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裡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

    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

  • 8 # 囉嗦育兒

    我覺得林徽音一定是很優秀的,所以她很幸福。她一定是傳奇,金嶽霖先生才可能為她終身不娶,並在她死後,在她的生日之日,邀約朋友吃飯,只為紀念心中的她。愛一個人,即使只有相遇,也是幸福的。另作為一個女人,我真的很羨慕她的才華,尤其是她的建築專業,給她的詩意人生增添了許多魅力!

  • 9 # 歷史有妖氣

    因《你是人間四月天》,與林徽因結緣。初次接觸這首詩,就覺得這是一位如白蓮一般冰清玉潔的女子,她走過的地方,必定是一樹一樹的花開。後來,慢慢地瞭解她,才知道她有著美麗的容顏、曠世的才情,有著曾經照亮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生。

    一、別人眼中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詩人、作家、建築師,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在胡適眼中,她是“一代才女”;在沈從文眼中,她是“絕頂聰明的小姐”;在費正清眼中,“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在冰心眼中,“她很美麗,很有才氣”;在張幼儀眼中,“她是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復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當然,也有人會詆譭她,“喜歡她的女人,品行有問題;喜歡她的男人,腦子有問題。”

    二、林徽因的情感糾葛

    提及集才情美貌於一身的林徽因,人們不由之主的想起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的情感糾葛。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正是因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引起了同時代女士們的羨慕,甚至由此心生嫉恨。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遊歷歐洲,在雨霧之都倫敦,與徐志摩邂逅,便有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康橋之戀。1921年,林徽因從這場感情中倉促逃離,轉身天涯。回國後,她選擇當時門當戶對的梁思成,應該是冷靜而理智的抉擇。後來,也正如人們所見,他們志趣相投、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兩人一起出國留學、一起考察建築、一起顛沛流離,成為中國佳偶天成的典範,也為後人擇偶樹起了標杆。金嶽霖仰慕林徽因的才華美貌,為其終身不娶,近在咫尺,卻一生一世隔在雲端。林徽因一生與這三個男子的愛情,猶如童話故事一般在人間流傳。

    三、最愛詩意林徽因

    提及一代民國才女林徽因,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她的詩歌。

    詩如其人,她的語言溫婉淡雅,就像四月天剛剛萌發的春意,雖不華麗冷峻,卻不失溫柔綿軟,讀來如微風拂面。《你是人間四月天》,有人認為是林徽因寫給詩人徐志摩的情詩,但我更覺得是林徽因寫給長子梁從戒的,用來表達她對孩子無比的喜愛之情,以及從孩子身上看到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你是人間四月天

    —— 一句愛的讚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音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51歲的林徽因選在至愛一生的四月天,與塵世告別,尋找靈魂的歸宿。“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是金嶽霖寫給林徽因的輓聯,準確地概括出她“詩意” 、“多情”的特質!她是許多人夢期待中的白蓮,如今已化為一代傳奇,永遠定格在“人間的四月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您最大的資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