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詩安

    有時候呢,叛逆不需要引導,只需要時間。

    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不如適時地晾一晾他,讓他自己反思自己的問題。孩子有時候叛逆,不過是討厭你每天嘮叨。把嘴閉上,給他時間。

  • 2 # 宋少衛

    青春期逆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階段,只不過有的孩子會放肆張揚,有的孩子還能保持一些剋制。而青春期叛逆最明顯的,會表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就是:不聽話。 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家長首先要認識到的一點,那就是:不要一味的要求長大的孩子還乖乖的聽話。換句話說,就是孩子一有反對意見,大人就開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訓斥孩子,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不聽話。

    想要引導孩子走出青春期叛逆,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叛逆。說來也簡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知道的越來越多了。長大以後,孩子們不像小時候一樣什麼都不懂,會認為爸爸媽媽的話說的都對,這時候的孩子,反而會有些“自大”,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就總是會產生:“爸爸媽媽好煩,好囉嗦,什麼都不懂還一天到晚指揮我”的想法。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孩子已經產生了自己的是非觀念,當家長對孩子進行要求和管束的時候,孩子總會說:你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來管我,之類的話。在這些情況之下,孩子就會透過各種行為和一些語言,來和父母對抗,叛逆就產生了。

  • 3 # 濟源康利勞保廠

    (一)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它符合學生髮展規律!

      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長大了但他們依然愛你。他們希望並且需要你一不同於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仍然將它們當成“乖孩子”。與同齡人關係密切,與家長和老師關係慢慢“疏遠”。這是在同一時期發生的同一事情的兩個方面。

      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係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他們的一系列行為讓家長老師感覺到了他們的叛逆,封閉自己!青春期閉鎖心理的出現,在人的生命長河中,不但是必經的,而且有著進步的、發展的作用,推動人們從幼稚走向成熟。透過自我反省,樹立起正確的自我觀念,抑制本能的無意識衝動,逐步認識自我,認識社會。

      (二)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後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成因。

      我們的孩子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原來是一家幾個小孩一起搶著爭大人的寵,現在反過來了,是一家六個大人要爭,要搶小孩的寵了——家庭結構變化了,與以老三屆為代表的一代父母比較,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三)中國的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計劃經濟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後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人才需求來培養學生。

      (四)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後。市場經濟下家庭教育的無系統性指導,也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原因。

      二、如何正確引導和疏導學生心理叛逆的?

      1、承認規律,尊重規律

      承認中學生的心理叛逆是一種正常現象,就會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來對待中學生的心理叛逆!

      2、培養家長和教師的良好的教育觀念!

      (1)、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市場經濟環境下,

      A:家長不親自參與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B:當家長的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孩子個性發展、創新意識的開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C:家長主動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我認為學校以抓學習為主,家長配合;家長以抓素質為主,學校配合。

      (2)要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標準

      要轉變觀念,觀念一變,做法自然就變!

      A:要尊重孩子,欣賞他們的創新!

      B:尊重孩子的差異性!

      (3)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培養孩子學會愛父母,愛老師的品質;

      培養他感恩的心態;

      培養他與人協作的能力;

      培養他耐挫的能力;

      培養他思維的能力。

  • 4 # 不斷成長的安妮媽

    通常所說的逆反期,大概是在一兩歲時候出現的第一個逆反期,在十幾歲青春期時候就應該算是第二個逆反期。

    不管是哪個逆反期,都很讓孩子頭疼,所以有了terrible two ,也有了十幾歲時候大多數家長都很撓頭的“青春期”。只需要如何應對,我認為正確引導是很重要,但是要如何正確引導呢?

    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逆反,孩子之所以逆反,是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長大,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作為家長的應該要高興才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在逐步走向獨立。

    其次,對待逆反期的孩子,我認為應該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只要孩子能夠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最後,最應該把握的是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孩子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人生中重要的階段。最應該堅持的是,要一如既往地跟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他堅強的後盾。

  • 5 # 良父益友

    說到孩子叛逆,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會想到青春期叛逆,其實孩子還有一個叛逆期那就是在一歲半到2歲左右。那麼,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呢?

    首先,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之所以稱為叛逆,就是孩子不按照家長的想法和要求去做事,那麼家長要知道孩子又不是木偶,怎麼可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呢?孩子叛逆,說明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想法了。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是正確引導孩子前提。

    第二,家長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緒。面對叛逆的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有的會動手打孩子,這樣的家長最可悲了,這說明您對孩子的叛逆一點辦法都沒有,也降低了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也很有可能碰上母親的更年期,那這時候如果家長不控制好情緒,家裡將會籠罩在不和諧的氛圍中。由此可見,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的最關鍵所在。

    第三,家長要知道您與孩子是平等的個體。有些家長總是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幹這幹那,一但孩子不按大人的想法行事,家長就受不了了,那我想問一下這樣的家長,您會用這樣的口吻去要求您的鄰居幹什麼嗎?您的鄰居如果不按您的要求辦事您還會這麼生氣嗎?回答肯定是no。那為什麼換成自己的孩子,就截然不同了呢?也許您會回答她是我的孩子啊。是您的孩子不假,但他也是有想法的個體啊,難道叫他像聽聖旨似的聽您的就好了?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考慮問題。

    第四,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長也許會說尊重這個詞用在家長對孩子身上是不是不恰當啊?其實這個詞再準確不過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行為得到別人的認可,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剛剛有了自己判斷,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候心裡更是渴望家長的認可與尊重。如果作為家長,這時候一味地否定,打壓與反對,對今後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自信心的養成是相當不利的。

    第五,加強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是我們掌握孩子思想動態最直接的方法。有些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感覺孩子大了之後和自己疏遠了。那麼作為家長的您有沒有從自身找找原因呢?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問題,您是不是也沒有注意培養自己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呢?與孩子的溝通我們要從小培養,並且一直堅持,要真正的做到和孩子交朋友。試想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天天忙工作,忙應酬,回家後就手機,iPad不離手,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孩子大了,我要與他溝通交流,那換作你是孩子,你會和這樣的家長心貼心的交流嗎?

    第六,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前文我們提到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那是不是說我們就放任自流,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了。這就要求我們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有了自己的處理方法,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這種方法的利弊,如果孩子願意,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完善想法。如果孩子堅持他的觀點,並且時間上允許,且事情的後果也不會有很大麻煩,那我們不妨和孩子制定兩種方案,一種是按孩子的想法制定方案,一種是你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的方案。叫孩子自己對比兩種方案的結果。長此以往,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對你的信任與崇拜,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孩子思考問題的調理性和縝密性。

    總之,孩子的叛逆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如果我們用心去思考,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的。讓我們家長共同努力,去肯定孩子的成長,在孩子最需要時給孩子一個最深情的擁抱。

  • 6 # 邵毅麻麻

    叛逆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初中以後開始的,孩子可以離開父母了,在學校的事情父母也一概不知,孩子也不願意和父母說。我認為孩子的叛逆期是可以避免的,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

    我認為小孩在小學階段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的,我們做父母的一定不要錯過了這個陪伴孩子的最好時期,一定要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你也不要把自己當作是家長,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真正做朋友,這樣孩子到初中時依然可以把你當作無話不談的朋友,你也可以瞭解孩子的朋友都是那些、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等等,我認為這樣孩子就不存在叛逆期這個說法了。金星曾經說過我的孩子就沒有過叛逆期,那是因為我和我的三個孩子是最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小時候你因為工作或者是其他原因沒有好好陪伴孩子,到了初中孩子不想和你交流,慢慢缺乏溝通,你不瞭解孩子,孩子也不知道如何給你交流,這樣孩子有什麼心事就沒地方訴說,時間長了性格就會變得古怪,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這就是家長所謂的叛逆期,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孩子是不是學習有什麼壓力,或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因為

    孩子現在的性格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有很大的責任。一定要好好開導孩子,做孩子的朋友。這樣我想孩子的所謂叛逆期也會很快過去的。

  • 7 # 左誠右格

    1.給他適當的自由選擇權

    在不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像他喜歡穿什麼款式顏色的鞋子、衣服、褲子等,能讓他自己選擇的就讓他自己選擇,但像一些洗澡啊,換洗衣服啊,沒的選的就堅決按規定好的執行。

    2.好聲好氣跟她說 或者找點趣的事情你們一起去做 這樣會使你們的關係好點 也會知道她的叛逆程度 她總會知道你們是為她好 如果你說她的時候語氣不好 或者動手打她 她會更叛逆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您 一定要有耐心

  • 8 # 梓豪觀世界

    每個人都經歷過自己的青春期,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年齡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活潑好動,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當時同時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所以如何正確對待,和引導叛逆期的孩子呢?

    家長的包容和理解對孩子的引導最為重要,孩子越逆反就越需要家長們的包容與關懷,給予更多的理解。

    就如孩子成績不理想,又或者孩子的成績有所波動,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指責孩子因為他們可能也是努力了,我們應該好的安慰孩子,這樣久而久之才能給孩子的心理發育創造空間。

    有效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一個理解孩子的重要事件,孩子和家長之間還是有很多代溝的這一點無法避免的。

    為了減少這一點最好辦法就是一起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家長們也要放下架子,好好的去了解孩子們的想法,這樣才能減少衝突。

    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需要改變,時代在發展,我們也不能總是老一套,也是要不斷的學習才能瞭解孩子們的想法。

    試著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關心孩子的愛好,給孩子們開生日會,這樣更能成為他們的朋友,有事情他們也會給你講。

  • 9 # 然則然則

    孩子過分叛逆,一般來說,是父母早期撫養教育方式方法出現了偏差。幼兒期足夠的安全感,心理建設,性格習慣養成,愛人的能力,自信心……這些沒有在早期教育中做好,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此時的父母,常常會感到無能為力,力不從心。需要付出更多的寬容忍讓和理解,孩子才會慢慢平穩度過。1.學會常常傾聽孩子的聲音,感受孩子的成長的喜怒哀樂,不要自以為是的批評。即便孩子錯了,在孩子情緒低落和爆發的時候,首當其衝的是安撫孩子情緒,讓他合理發洩,只要不傷害別人,不違法。等孩子情緒正常的時候再找合適機會跟孩子聊,並清楚表達正確觀點,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衝動時不顧一切,過後其實是可以理解接受正確道理的。2儘量抽時間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旅行,看電影,吃美食,逛街,……等等,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多跟孩子互動交流,有意無意之間探討平時沒時間沒機會溝通的問題,孩子在這個時候一般會樂於回答和分享反省。3.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主,學會選擇,父母負責給出合理觀點意見,重大問題孩子偏差太大固執己見的時候,不要衝動,要尋求孩子尊重的老師,要好的同學朋友親人的幫助。4.父母要有足夠耐心,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給孩子時間成長。5.信任孩子,信任是親子關係基石,沒有信任,親子互動無法進行有效溝通。不要隨便檢視孩子東西,監視孩子言行,質問諷刺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錯,只要沒犯法,都要給孩子時間來改正。6.輕鬆愉快的和諧家庭環境能給孩子緩減壓力,釋放負性情緒,平和心態。7.父母要找到孩子叛逆的根源實質,尋找有效方法途徑解決問題,自我反省早期教育的缺陷,多學習相關健康心理知識,育兒知識,父母教育觀念正確是根本問題所在。孩子不是父母附屬品,孩子是獨立體,是社會人,一切教育是為了孩子以後能自信自立自強的幸福工作生活。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同樣是成長過程,感受喜怒哀樂的過程,學會愛和被愛的過程。珍惜相處時光!總有一天,孩子會離父母漸行漸遠,父母也終會離孩子而去。放手讓孩子去學習,去體驗,去感受,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 10 # 動博士

      第一個叛逆期:2歲左右

    在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孩子們的自主意識開始變得強烈,凡事總是喜歡以“不”字打頭,他們開始總是喜歡跟你唱反調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就開始頭疼了。

    其實在這個階段,作為父母,我們不能給予孩子太多的自主權,有的時候還是要釋放父母的權威,讓孩子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錯誤。另外一點是,我們在解決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出選擇,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例如面對孩子不吃飯,我們可以說,你吃大米飯,還是吃小米飯,你吃青菜還是吃肉?當然孩子的思路總是天馬行空,也許他會回答你我要看電視,那麼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要嚴肅的告訴孩子,你的選擇不在所選範圍。

    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有一定的自主權,從而也願意與你做交流。

      第二個叛逆期:7-9歲

    這個階段,孩子都進入了小學,他們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社交,有自己專屬的圈子。通常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叛逆行為則表現為,喜歡自己做決定,極力的想拍拖父母的掌控。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並不能像之前2歲作用採用的方法,我們需要換一種方法來應對這個時期孩子的叛逆行為。

    這個時候,我們要放下父母的威嚴,把更多的自主權教給孩子。例如孩子不喜歡上音樂興趣班,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傾聽他們不想上的原因,並且可以讓他自主的選擇自己想報的興趣班。讓孩子自主的去選擇,比被動的接受,在後面的學習效果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這個時期,孩子的成績有所下滑,就會讓家長比較著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強迫孩子必須幾點要完成作業,我們在這個時期,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尋找成績下滑的原因,輔助孩子建立一個短期的學習計劃。這樣,孩子自己制定的計劃,也更願意去完成。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

    這個時期的叛逆是比較普遍的,在這個時期,孩子們好面子,自尊心強,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因此會出現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情。

    父母在這個時期,對於孩子的一些小事情,可以忽略,我們可以挑選幾個問題,在一段時間裡,進行一次深刻的談話,談話談話,我們不是將問題拋給孩子,訓斥孩子的問題,而更多的是傾聽孩子,要更關注孩子的想法。

  • 11 # 蘭阿姨北漂生活

    經常聽家長為難地說自己孩子在叛逆期啦,那麼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幾次叛逆期,家長如何面對?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最近,我兩歲多的外孫女經常愛說“不要”。睡覺醒了喊媽媽,我告訴她媽媽上班去了,高興時沒事,不高興了就哭“不要姥姥”,姥爺過來了也不行“不要姥爺”,來個轉移法才安定下來。玩的過程中,她說的我沒有理解時,就表現的很急躁,又說“不要姥姥”了。這些表現看來我家寶寶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了。

    2-3歲是所有孩子都會有的叛逆期,孩子在成長,需要的東西更多了。這就是因為自主意識正在慢慢形成,從而形成更多需求量。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過於急躁,一定要調整心態,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學習和成長。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要回應的過於積極,讓孩子知道哭並不能解決所有的事。鼓勵孩子把自己想要什麼說出來,教孩子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意願,事後與孩子用溫柔的語言概括問題,幫助孩子鞏固提高。

    鄰居家小寶六歲多,在幼兒園上大班。一天老師告訴家長說小寶和小朋友因一本畫書爭起來了,書撕破了,老師及時勸阻才沒有打起來。老師提醒小寶的家長,小寶是進入兒童叛逆期了。

    6-8歲的孩子開始以自我為中心,想的多,喜歡對著幹,獨立思考問題並有自己的主見了。家長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心,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辦法巧妙引導。 在孩子唱反調的時,就用激將法,利用想要孩子做什麼,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的某些不當請求與行為,裝作沒看見,冷處理。孩子看到自己的行為沒有引起家長希望的效果,便會自動停止;有時候還可以把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同時,明確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不要說不能怎麼做;還可以j透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麼做,孩子容易接受;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比較強,透過去運動遊玩,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精力有發洩的渠道。

    朋友小麗媽媽找我來聊天,說最近很苦悶。女兒剛上高一,一有時間就捧著手機,打王者或是與朋友聊天,說她就發脾氣或是頂嘴。我也不知道現在應該如何與她溝通,如何正確地引導她了。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會變得特別敏感,渴望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追求獨立與個性,希望掙脫家長的管制,在家庭以外尋找自己的歸宿感。就像盧梭在《愛彌兒》裡所寫的:“現在他既不是一個小孩子,也不是一個大人,而且不能發出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的腔調。”

    家長要提前主動學習有關青春期常識,同時家長要更細心、更周全地關愛孩子,掌握他們的身心變化情況及需求,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是對我們是否真愛孩子的最好考驗,也是區別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還是無條件的“試金石”。 家長儘量找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他們學習與交友等方面的情況,多傾聽多建議。一旦發生問題,要耐心瞭解孩子的看法,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在徵得孩子同意下,家長可以參與孩子學習目標的制訂與實施,承擔監督與督促任務。當一位家長與孩子陷入爭執和矛盾中時,另一位家長作為衝突調停者來化解和調和。父母齊心合力才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叛逆期,不斷走向成熟。

  • 12 # 小月同學愛種草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

    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心理學把它稱為疾風暴雨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會非常大。這個時期,青少年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心理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漲。 這時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他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擺在那裡,他又沒有辦法成為成人,具有半獨立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學生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化這樣,原來他很好,心裡會有一種驚慌和害怕。當家長有了這種擔心、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會帶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幹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衝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

    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一位父親和我說,他的孩子上高一,這個小孩經常曠課,一段時間媽媽經常生病,他爸爸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說媽媽病了,你到醫院看看她吧。孩子有時會去看望他媽媽,有時不去看望。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他趕到醫院看媽媽,然後問爸爸,說你怎麼不及時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

    父親本來想說:我給你打電話你從來都沒有來過。但父親忍住了,說,我以為你知道媽媽的病情,你會來的。孩子什麼話都不再說了,在媽媽住院期間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所以,這時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接納,對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方面給予他們寬容,這是非常重要的。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成為“獨立人”的需要,滿足他們被信任、認可的需要。  

    青少年怎麼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  除了青少年特定的心理年齡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情緒。情緒是心理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過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今天中小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

    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第一,認識情緒。在華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

    當我生氣時怎麼辦呢? 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裡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我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 

    我舉一個例子,一位媽媽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第第二個方面:接納情緒。

    接納承認我們的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你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你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麼生氣,怎麼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第三個方面:轉化情緒。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透過方放鬆、想象、改變認知的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係,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

    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 13 # 三連最後一個兵丶

    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因為直到現在都沒有一種很好的教育去引導青少年的孩子。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包括教育孩子這方面。

    有些人的小孩,他天生他就喜歡讀書,他天生她就會讀書。而且他的叛逆期他很短。但是有些小孩,他就是不喜歡讀書。而且他的叛逆期很長。人們到現在都在研究探索青少年的孩子。那些所謂的專家說的話,他們也不是一定對的。但是他們都是根據經驗來的,根據經驗,根據案例。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還是多進行教育溝通。

  • 14 # 黑眼

    我們常常遇到很多小孩,具有很強的叛逆心理。我們都把叛逆歸咎於小孩在這一時期的獨特的心理特點。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什麼叫叛逆。小孩所具有的叛逆心理,他到底是叛誰,逆誰?

    這個答案不言自明,小孩叛逆的是父母,叛逆的是老師。有誰聽過小孩叛逆的是自己的同伴朋友嗎?

    小孩叛逆的本質是其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與父母的控制慾之間的鬥爭。有一句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父母在竭盡全力的控制自己的小孩,壓制他的獨立意識,那麼小孩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擺脫這種壓制,發展自己的獨立意識。

    伴隨孩子的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開始出現分離。從身體的分離到心理的分離,再到意識的分離。這種分離正是小孩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他從小孩,成為成年人的一個過程。

    但是作為父母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幾乎沒有變。尤其是父母,永遠把自己的子女當作小孩來看待。要讓自己的子女在自己面前完全是透明的,這樣才會有對子女的掌控感。父母為了擁有這種掌控感,就會過多的干預子女的生活。這樣就剝奪了子女成長的需要。而子女要想成長,必然要對抗父母的這種干預。而孩子的這種對抗過程和表現,在父母看來,就是叛逆。

    所以,說孩子叛逆的都是父母,沒有哪個孩子,會說自己是叛逆的。

    那麼如何引導這些孩子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子女,早晚是要成長的,早晚是要獨立的。所以要給子女一定的自由決斷的權利,但是鑑於孩子,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價值觀,合理性的判斷,家長可以在平等溝通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建議,而不是逼迫式的命令。

    其次,父母要主動的去了解孩子的生活。比如他們的愛好,他們的興趣,他們的時尚文化。想一想80後的人們在當年是如何瘋狂的去追星?你就能理解現在的孩子如何去崇拜那些明星。父母擔心孩子早戀,但作為父母自己有沒有想過自己在當年有沒有對異性產生好感?自己有沒有早戀過?這些都需要父母和孩子進行友好的溝通,而不是嚴厲的指責。憑什麼父母當年可以對異性產生好感,而子女現在對異性產生好感,就不被允許。所以當父母的坐下來和子女談談自己當年是如何處理早戀問題的,有什麼心得和教訓。這樣溝通之後,再給出一些解決的建議,要比你直接指責要好得多。

    最後,做父母的要顧及孩子的情緒和麵子。這個世界的孩子在價值觀上,心理的成熟度上,以及情緒的自我控制上,都是不成熟的,有欠缺的。尤其是在情緒上,波動比較大,因此,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當他的情緒穩定的時候,再和他講道理。她就比較能聽得進去。所以,作為父母,遇到事情的時候首先不能著急。首先要做的是穩定自己的情緒,然後穩定孩子的情緒,等到雙方的情緒都比較穩定的時候,再心平氣和的來擺事實,講道理。

    當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處在情緒狀態當中的時候,只有情緒的對抗,而沒有理性的教育。

    總而言之一句話。父母要想一想,我們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凡事都聽我們的奴隸呢,還是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擔當的人呢?

  • 15 # 根本幸福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

    “就某種意義而言,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起點,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生在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你的孩子不會活在山頂。”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決定孩子人生的寬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點就讓孩子的出路被切斷,無異於鳥兒丟了翅膀,想要衝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鄭瓊說:“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選擇不應該是被賦予的權利,而是自己透過爭取改變命運的機遇。

    每一個不肯放棄的人,都可能是最後贏家。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袁晗寒贏在了起跑線。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說,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的因素。

    作為孩子起點的家庭,直接決定了其成年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原生家庭的認識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人生是場馬拉松,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能贏在起跑線上。

    財富帶來的物質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上的差距。

    命運給我們設定的牆並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開上帝扔過來的石頭。

    能摧毀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頓,而是不再相信奮鬥的力量,不再相信奮鬥帶來的改變。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 16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孩子非常叛逆,該怎麼正確引導?

    如何在不破壞孩子自主性,幫助孩子改正愛說不的習慣呢?這4種方法可以試試

      ①別較勁,行動代替語言

      「說不」是孩子發育的階段性特徵,孩子很容養成無意識「說不」的習慣。

      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跟孩子在「說不」的問題上死磕。

      ② 正確溝通,家長少說不

      如果平時我們跟孩子溝通時,經常說「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那孩子自然有樣學樣,養成說不的習慣。

      所以,跟孩子溝通時,我們要儘量用正向的語言,而且在孩子犯錯時,給一些正向的解決辦法,比說「不能」「不要」效果更好。

      我們前面說,孩子喜歡說不是因為自我意識的萌發,開始享受「做主」的感覺了。

      這時候我們跟孩子溝通,如果採用命令或者陳述的語氣,很自然會遭遇孩子的反抗。

      孩子可以有選擇,就會覺得自主權還在自己手裡,就不會說不。

      ④在孩子面前示弱不是“弱”

      很多時候,家長提出要求,孩子堅持說不,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戰火一觸即發。

      其實,家長適當地「示弱」,反而能化解僵局,忽的更好的效果。

      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更被需要,更有存在感。

      看了這麼多,相信家長們對孩子「說不」肯定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 17 # 心理醫生小蔣

    對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透過以下這些方式去引導孩子:

    第一、家長的情緒首先要冷靜,不要急躁。對於有問題的孩子千萬不能就是操之過急,要分析孩子的問題所在,要理解孩子,站著孩子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

    第二、要多商量、少命令,比如該做作業了,告訴他到時間了是不是該做作業了。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很尊重他,這樣才能願意聽話。

    第三、幫助孩子去做自我評價,幫助孩子正確客觀的瞭解自己的學習成績、勞動態度、刻苦程度等。能夠客觀的自我認識,不斷地改進和提高自己。

    第四、要發現孩子的長處,家長與孩子最大的矛盾就是學習。即使孩子學習不好,也要看到孩子還有很多的長處,而不要只是抱怨,更不要指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正規賭場不能用貨幣直接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