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詩啟蒙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757831186

      有一些家長是愛教寶寶背古詩的,在寶寶還不識文認字的時候,就先教寶寶背一些簡單的啟蒙古詩詞,比如《鵝鵝鵝》、《靜夜思》、《一去二三里》之類;現在國學熱,背誦內容又加了《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寶寶們的模仿和記憶能力都是非常好的,在他們完全不解其意的時候,便能郎朗背誦,稚嫩的小嗓門一背能背出一溜煙一大串。不過若要追問所背誦詩詞的含義?呵呵,很多大白話的意思都還沒完全搞明白,何況是意深詞晦的古詩呢。

      所以也有另外一些家長就認為,寶寶背古詩沒什麼必要,不知其意,死記硬背而已。寶寶嘛,還是看看繪本和念念兒歌比較合適,一來學習起來輕鬆,富於樂趣和童趣;二則內容引導起來更有針對性,畢竟古代詩人們的風花雪月和家國情懷和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還是相當有距離的。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抨擊中國家長這種填鴨式的啟蒙教育方法。作者旗幟鮮明地反對幼童背誦古詩詞,甚至提出小學課本里的古詩都應該剔除,理由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小孩的心智未開,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完全不能領會古詩詞深奧的意境,難以對古詩產生共鳴。不知其義而死記硬背,只能滿足家長炫耀的心理。文章舉例說,很多人從小就跟著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其實對這首詩並沒有什麼感覺,反而會因為太熟悉也就沒有了去感悟它的熱情;但是如果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漂泊異鄉,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第一次讀到《靜夜思》,那情景就大大不同,舉頭望月,甚至也許會觸景生情、潸然淚下。

      聽我爺爺說,他們以前在私塾上學,先生不是像我們現在的小學老師這樣先逐個教認字的,也沒有什麼拼音和詞義,所謂啟蒙,一上來就是跟讀《三字經》,一個字不認識,只是跟著搖頭晃腦地一遍遍讀:“人之初,性本善……知某數,識某文……”,有的人跟著讀了大半年也沒搞懂這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真是跟唸經一樣。難怪古代會教育出像孔乙己這樣迂腐的書呆子。

      

      但是有一次跟我小外甥的對話,讓我對幼兒背古詩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小外甥在兩歲多的時候咿咿呀呀學會了《靜夜思》,並且每次背誦之前都會一本正經地念到:“靜夜思,李白作詩……”有回我們外出吃晚飯,回來的時候夜空晴朗,一輪明亮的月亮當空而照,我不禁對他說:“寶寶,你看今晚的月亮多美啊!”,小外甥抬頭看了看,他對我說:“有天李白看見月亮就想家了,想他的爸爸媽媽了。”我心裡忽然莫名地有些感動:對呀,所謂思念,所謂鄉愁,其實並不是只有成人式的憂愁和傷懷,在孩子幼小單純的心靈裡,不就是想家和想爸爸媽媽了嗎?藝術感染和共鳴並不在於具體的年齡,而在於觀察、理解和感悟。

      

      想想我也是很小就開始背古詩的。據我媽說,在我三四歲的時候就會背很多古詩,這是讓她頗引以為傲的事情。現在想起來,很多古詩當時並不知道含義,而是很多年以後才慢慢明白,因為有些古詩後來在課本里也沒有再學過。但是在有時候的有些情景,會突然浮現在心裡,並且引出許多的聯想。比如下雪的天氣若是看到有生機的植物,一定會不自覺地想起“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中國古詩詞的魅力或在於此,古詩很美,美在文字,美在格律,美在意境。背古詩,雖然還不解其意,但是兒時的郎朗背誦會成為一顆埋在心裡的文化種子,多年以後開出水墨丹青般的花。

      最後用一個段子結束今天的文章。【為什麼要背古詩】舉個例子:

      當你看到下圖夕陽餘暉……

      

      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臥槽,這麼多鳥,真好看,真他媽的太好看了!”

  • 2 # 康恩媽媽111

    寶寶小的時候都是媽媽讀給他聽,一遍一遍的重複,選擇富有韻律感強的,簡單的短五言律詩,三字經、弟子規,雖然很多時候你讀他玩兒,但是他確實在聽。

    寶寶一歲多就能接詩句了,每一句你說三個字他就能接上後兩個字,讓我特別驚喜,兩歲的時候只要我說一個字,後面的內容他都可以接上了。

    現在寶寶可以背下整騙的三字經、千字文,許多五言七言也會背不少,現在在學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也是韻律十足,朗朗上口。

  • 3 # 明月清風擾我心

    要看是多大年齡啊,不認識字要朗誦最簡單易懂的古詩給他聽,告知他詩詞大意,認識字就教他朗讀和背誦,教他詩詞的意思和要素等簡單的東西。

  • 4 # 手機使用者落日孤煙

    古詩啟蒙,應該先讓孩子看、讀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詩句,由淺入深,儘量讓孩子多理解詩句的內容。理解透了,所讀的古詩文自然都能記得了,即使過了很多年,也能深入腦海中,不會忘記。

  • 5 # 蝸牛博士

    我覺得古詩啟蒙一開始最好就是媽媽讀給孩子聽。我記得我家寶寶一歲多的時候,你跟她讀她也聽,但是基本上沒什麼迴應。有些玩具車上又帶著古詩,但是她從來不聽。現在我家寶寶已經兩歲多了,你對他講就說我們唱歌詩吧,慢慢的他就覺得跟兒歌一個樣。有時候會一邊揹著詩一邊跳著舞。自己的玩具車上的一些詩,也會感興趣,因為我記得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我們背個登鸛雀樓吧,這個我從來沒教過他。然後這首詩了兩天,就自己背過了。所以說我覺得孩子的故事啟蒙,最好就是,多給孩子創造一個環境去聽,去接觸。

  • 6 # 中國籃球部落

    我覺得首先就是多聽,弟子規等一些比較簡單又朗朗上口的古詩文。買一些帶有卡通彩圖的詩集。給寶寶講講詩歌的故事。有意識地讓孩子理解後再背誦。背誦不可超之過急,有些孩子背的慢,可能是太難了。就算背不下來也不要緊,讓孩子聽和讀,也會培養語感。對將來聽說能力大有裨益。總而言之,就是要順其自然,適當引導!

  • 7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典詩詞,是華人成長的必須。少年兒童要多學一些淺近生動的詩詞曲作品,弄懂意思,學會欣賞。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教我古詩詞,雖然會背很多首,但其中的寓意完全不懂。過了很多年後,才理解了其中的寓意,對那些古詩詞更加熱愛了。現在我對自己的孩子古詩詞啟蒙教育,不斷學習教育理念,讓孩子對古詩詞感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 8 # 宇小蟲

    我認為給孩子做古詩啟蒙,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在打算給孩子做古詩啟蒙之初,應該考慮到啟蒙時間,啟蒙老師,如何啟蒙,啟蒙材料等問題。下面我分開闡述下。

    1. 啟蒙時間。

    在孩子兩歲左右開始為宜。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發展特別快,對世界充滿好奇,學習慾望強烈。

    2. 啟蒙老師。

    第一任啟蒙老師應該是家長。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據情據景的給予孩子古詩的啟蒙。可能孩子幼小,尚不能理解詩詞的意思,但所謂“3歲不覺深,99歲不覺淺”,我們不必擔心孩子在學習之初不懂或不理解詩詞意思,因此會造成囫圇吞棗或變成搖頭晃腦的書呆子。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培養出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並維持下去。

    第二任啟蒙老師就是學校的語文老師。隨著孩子長大,知識增多,理解能力增強,語文老師需要儘量的把詩詞的意思意境等傳達給孩子,孩子因此獲得一種心理感受,豐富其知識與情感。

    3. 如何啟蒙。

    我認為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情景法為最佳。比如看到一群鵝,我們可以順勢教孩子那首駱賓王的《鵝》,鵝引頸長歌的時候,不正是“曲項向天歌”嗎?一群白鵝展著雙翅,撥動水面,不正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嗎? 再比如下雪的時候,“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不有了嗎?

    另外,影象展示,影像顯示法也是很好的啟蒙方法。現在都流行讀繪本,就是繪本能夠用圖畫展示一些情境,一方面能增長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也利於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影像展示就比如一些專業光碟或者網站設計的專門給初學者學習的內容,其中人、事、物、景等都能立體呈現,孩子容易接受。

    4. 啟蒙材料。

    個人認為最開始讀《三字經》最好。因為孩子在學話之初,三字文,易讀,易記,朗朗上口。我家大寶就是他爸爸每天在哄他午睡的時候灌輸下,現在已經能背出好長一段了,基本上你說上面一句,他能立馬說出下一句,不按順序考他,他也能說出口,甚至有時候都能比過那些在唸書的哥哥姐姐。

    接下來可以教孩子一些五言絕句,涉及景,物的比較好。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些不錯的五言詩。

    再往後才給孩子教七言詩等。

    我特別贊同給孩子進行古詩詞的啟蒙教育。即便剛開始,他們可能不懂,或似懂非懂,但一旦產生興趣,熱愛並不斷學習,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是有深遠的影響的。

    1. 豐富孩子的情感。簡短的幾句詩,竟能表現出一個故事,一個意境,或是一種心情,不得不說是語言的博大精深,但這些故事,意境或是心情等都會潛移默化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他的情感感受。

    2. 鍛鍊孩子的語感,無形中就增強了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3. 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愛上古詩詞,也必定會愛上閱讀,豐富自身的知識庫。

    4. 拓展孩子的思維。語言是一種思維,多方面拓展孩子的思維,對於他考慮問題,解決問題都會起到很好的幫助。

  • 9 # 天使媽咪寶貝

    我覺得古詩啟蒙不用刻意做什麼,時常給娃當背景音樂聽聽就有意外的效果。

    我家寶寶三個多月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讀詩可以讓哭鬧不止的寶貝瞬間安靜下來,就開啟了讀詩安神之路。後來覺得讀的口乾舌燥,就改手機播放,效果一如既往的好,就這樣一直延續到現在。

    如今寶貝20個月,有好些經常聽的古詩,如《憫農》、《詠鵝》、《登鸛雀樓》、《清明》、《遊子吟》等等,我提兩字他能說出整句,我說一句,他能說出下句,甚至整首詩。雖然大部分缺字少詞,但是基本聽得出大概內容。這個發現著實讓我驚喜不已。我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呢!

  • 10 # 漫漫成長日記

    給大家介紹下我給我女兒做的古詩的啟蒙:1、帶讀,自己每天帶著孩子讀,就算開始孩子不感興趣,但是自己要先堅持,孩子看到了自然就會慢慢跟著讀的;2指讀,等孩子願意加入進來跟讀以後,教孩子指讀,就是讓她用手指指著她讀到的每個字,不強調認識字的情況下,透過指讀她可以認識一些字,我女兒指讀半年了,已經認識了好些簡單的字及;3、有時她對古詩的意思感興趣的時候可以簡單給她介紹下,但是不要加上個人色彩,讓她自己去感受是最好的,這樣可以開闊她的想象力,也不會對古詩有定向思維。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大家也可以關注我,我每晚都會帶孩子讀,已經是我們的睡前活動了。

  • 11 # Hikari讀書育兒

    最近,在看一套《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每冊上收錄了25首適合3-8歲兒童背誦的古詩,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邊玩遊戲邊讀背古詩,在快樂中掌握知識。

    這本書如何使用呢?

    方法一:講故事

    因為本書是給3-8歲的孩子閱讀的,所以選擇的古詩並不難,基本都是五言、七言絕句,可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對於孩子並不能較好地理解古詩中的一些字、詞,《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的編者在古詩下方進行了註釋。而且,每首古詩都配有相關的圖畫,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意思。

    例如,父母在給孩子讀王維的《鳥鳴澗》之前,可以先讓孩子觀察一下書上的圖畫,找到與古詩有關的圖案,像小鳥、桂花、月亮、山澗等等,試著讓孩子說說自己對圖畫的理解,類似於看圖說話,在這個過程中,不必在意孩子說得是否跟古詩完全吻合,只需要讓孩子盡情地發揮就可以了。

    接下來,父母可以給孩子讀一下古詩,讓孩子感受下詩人王維對這番景色的感受,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地方,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講解一下,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讓孩子自己把古詩的意思表達出來。

    最後,父母可以讓孩子對比自己講得故事,透過對比,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同時,讓孩子讀古詩的時候,更加有畫面感,這對於理解古詩,背誦故事都很有效。

    方法二:做遊戲

    做遊戲是《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這套書最重要的部分,每首古詩配有相關的遊戲題目,這些題目囊括了找不同、連線、數數等等,可以培養孩子觀察力、秩序感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下可以培養孩子觀察力之一的“找不同”遊戲,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例,相關的題目是讓孩子找到桌上相對稱的菜餚有哪10處不同?

    我們再來看一下可以不培養孩子秩序感之一的拼圖遊戲,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為例,遊戲是讓孩子把碎片變成完整的圖畫,並把順序從左往右寫下來。

    其實,這幅畫的答案就在左邊的圖上,只要把左右的圖畫進行對比,很快就可以知道應該如何完成的拼圖,當然,許多孩子可以直接根據理解把圖案拼湊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讓孩子知道世間萬物的順序,還能讓孩子欣賞西湖美景,理解詩人楊萬里的感嘆。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培養孩子思維能力之一的數學遊戲,像《秋夕》這首古詩,書上繪畫了許多的星星,有些星星上有數字,而沒有數字的那些星星,需要孩子補充上面兩顆星星的數字之和。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讓孩子做數學題,在紙上寫2+1=?是不是很無趣,而這樣在星星上寫數字求和,更容易吸引孩子,而且,星星這個主題很符合《秋夕》這首古詩。

    看了以上的兩種方法,是不是覺得孩子讀古詩也可以很有趣味呢,《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這套書中每首古詩還配有拼音,年紀略大的孩子可以獨立閱讀,獨立背誦,不會拼音的孩子,也可以提前利用這套書學一學。

    古詩的學習方法有很多,相信在父母的引導下,在《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的輔助下,孩子不僅能夠欣賞古詩的美,還會很樂意讀背古詩。

  • 12 # 果雪兒讀叔

    所有的私塾都是吟誦教學,吟誦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的基石,包含著讀書的基本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 13 # 智慧少年宮

    今天象老師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本需要念出來的書——《聲律啟蒙》。書裡的每一段,不但文字本身看起來優美典雅,念下來也是朗朗上口、餘音嫋嫋。

    《聲律啟蒙》作為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讀起來如歌哼唱,毫無艱澀繞口的感覺,即使孩子未能完全理解其中文字的意義,也有可能愛上這抑揚頓挫的韻律。

    詩詞讓人有朗朗上口的感覺,是因為它有聲韻格律的緣故,通俗來說,就是“押韻”。

    拼音以ang eng ing ong等為韻,古代沒有拼音,當然也還沒有韻母了,那麼古人以什麼為韻的呢?

    翻開《聲律啟蒙》的目錄頁,我們看到上面“東、冬、江、支”等的段落分篇,這就是古人的“韻”。 《聲律啟蒙》的這三十段分篇正是古漢字106個韻部中的30個“平韻”。

    《聲律啟蒙》按照“平韻”這些字面的意思,又延伸出每段落的主題,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將本無特別意義的“韻”衍生到具象的景物,生動活潑饒有趣味,以此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

    漢服版《聲律啟蒙》:

    一個現代小女孩從聒噪的城市,來到孔廟,被一群小儒生和身穿漢服的端莊婦人吟唱深深吸引,小女孩後來加入了他們,體驗到了漢語言文化的美好。這個版本還曾登上《漢服春晚》呢!

    影片連結:http://v.qq.com/x/page/l0358ab1e0r.html

    民謠版《聲律啟蒙》:

    歌手趙照把它改編成了歌曲。古樸的伴奏,敘事的唱腔,安靜悠揚地地你“唱出”一個故事。不僅讓聽眾陶醉於民謠與詩,還使得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將其中美好的應對銘記。

    小學語文課本《對韻歌》:

    《對韻歌》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這可以說是簡化版的《聲律啟蒙》。你的孩子或許也學過,但課本只是拋磚引玉,象老師建議孩子認真朗讀《聲律啟蒙》。

    舊時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熟讀這些對文,大概也可收到同樣的效果吧。不過,象老師希望,透過《聲律啟蒙》,孩子更能獲得的是,寧靜古雅的性情與詩一般的心靈。

  • 14 #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我關於孩子啟蒙古詩初期,也是從聲律啟蒙的講解開始的。教育啟蒙的文章構成非常有用,從淺到深。

    從每天的單個字入手,瞭解同義字,反義字。

    開篇的單詞對經常是會出現同義詞,仁對義,讓對恭。仁愛對仁義,謙讓對恭敬。

    或者反義詞,明對暗,淡對濃。貧對富,塞對通。

    雙字對多是同類或相對的詞語,人物,植物,花鳥,動物。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地名和方位的對應。這些拓展出來,對孩子來說,你單純的古詩詞更加好理解。而正是這些元素,結合了古詩文中最常出現的事物。

    就比如我們都知道古詩,經常愛描寫春天。

    最出名的春曉。詠柳。春夜喜雨。這些都離不開描寫春天的景色,和春天出現的動物和植物。

    而在聲律啟蒙中,這些類似的描述更是層出不窮。讓孩子在誦讀中慢慢的領會到這些元素。再遇上類似的古詩,就會覺得相當的熟悉。對類似的修辭比喻手法,也會覺得並不陌生。

    來一首大家最熟悉的賀知章的詠柳詩一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那如果有先讀到聲律啟蒙的,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或者是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那再去理解這些詩,是不是就更有畫面感,不管孩子能不能記住這些句子,類似的描寫手法已經讓他留下印象了。

    聲律啟蒙裡面也有很多句子其實就是來自我們熟悉的唐詩裡面。比如說,芳池魚戲芰荷風,小魚在芳香四溢的荷花池裡游來游去。

    就來自小學生必背古詩,漢樂府的江南一篇,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就是在解讀聲律啟蒙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原來作者把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元素都融合到對仗的句子中去了。

    文中喜歡用山和水做對應,比如在三江中出現的華嶽對湘江。

    山川和流水的對應早在古詩中就是詩人的最愛,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頭兩句脫口而出就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不是也在暗合和高山對流水?

    還有就是從季節上對仗,都知道唐詩中關於春天的描寫很多,但很多時候詩人最愛用秋天和春天做對比。

    類似在二冬中有句,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用春天裡歡唱的黃鶯鳥對應秋日瑟瑟寒風中遠行的大雁。

    在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中就有,一首李嶠的《風》

    開頭就是: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漢樂府《長歌行》中,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接至,焜黃華葉衰。

    春天美好的景色聯想到秋天萬物凋零的蕭條,比喻了時光匆匆過,四季變化不停息。

    簡單的說,聲律啟蒙中就能找到的詩詞元素和手法,當以後在學習古文古詩中,都能找到對應。

    還有很多關於聲律啟蒙如何運用在學習中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留學價效比怎麼樣?